中國日報福州3月9日電 一條條鑲嵌在繁華都市裡的老街巷正在重拾記憶。中山路和能補天巷、麗文坊等7條老街巷一起整治,打造「一路七巷」整體格局;秘書巷8項工程「打包」推進,實現「老舊破」到「潔齊美」的蝶變……記者昨日獲悉,福州市鼓樓區已有68條街巷在成片推進、全面整治中重塑老城區歷史文化肌理。
秘書巷:
8項工程齊頭並進
白牆黛瓦的小巷鬧中取靜,綠樹掩映的連廊透著古韻……住在鼓樓區秘書巷附近的陳雨,今年成為這條老街巷的「鐵粉」。「以前路過心驚膽戰,現在則是身心舒暢。」陳雨告訴記者。
變化要從去年10月說起。鼓樓區對秘書巷、秘書橫巷展開「天上地下」全面整治,拆除違建及不協調建築、道路「白改黑」、「6米線」立面整治、纜化下地和清除杆體、增設路燈、增加入口標識和浮雕等小品、建設街頭口袋公園和拆牆透綠、打造有聲文化牆等8項工程「打包」進場。
老街巷整治是一項精細活,秘書巷與秘書橫巷交會處的一座街頭小公園,就是精雕細琢出來的。
「這裡原來是兩層半的破舊小屋,雨量稍微大點都擔心倒塌。」烏山歷史風貌區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杭介紹,零星房屋徵收後就改造為街頭小公園。不到50平方米的公園卻暗藏不少「小心思」,野鴉椿、紫薇、杜鵑、黃花風鈴木、桂花等近20種花木匯集在一起,有葉、有花、有果實,既可以賞美景,也可以聞花香。
就連牆上也能「讀」出故事。與傳統的落地路燈不同,秘書橫巷裡的路燈選擇了「抱牆式」,既節省空間,又兼顧美觀。牆上還設置書簡等造型,融入陸蘊、陸藻人文典故和閩都文化,植入有聲讀物6000餘冊。
「春節前完成整治,看著隨時會倒的牆『變臉』了、纏成『蜘蛛網』的電線不見了、卡在路脖子的違建清理了,小巷變得安全、整潔、美觀,我們心裡的大石頭都放下了。」陳雨說。
中山路:
「一路七巷」連線成片
包括秘書巷片區在內,去年鼓樓區按照「系統、綜合、整體、集成」的理念推進7個片區24條老街巷進行整治,達到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體提升的效果。
中山路、冶山片區的整治是其中的「重頭戲」,以710米的中山路為主軸,打通麗文坊、能補天巷、城直街、城隍街、雲步山巷、北院巷、賽月亭巷等周邊7條街巷,形成「一路七巷」格局。
城市肌理恢復後,隨處取景都能捕捉到民國風情。違建及不協調建築拆除了,建築立面整治了,首創「多杆合一」試點,讓民國特色和現代時尚相得益彰。8處街頭小公園、3200餘株花木「入住」片區,點綴著馬球場遺址、林則徐出生地、中山紀念堂等歷史風貌。該片區還引入喜馬拉雅有聲文化新載體,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輕鬆遊古街。
「這次整治串聯了周邊街巷,既保留原有歷史格局,也讓能補天巷、北院巷等老街巷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在中山路住了近50年的林瑞榕說,整治後,不僅環境靚麗了,還多了休閒空間。
按照福州市委、市政府老城綜合提升「十位一體」工作的部署要求,今年鼓樓區還將對4個片區共20條老街巷進行系統綜合整治提升,開元路、經院巷等老街巷有望在6月前展新顏。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