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喜馬拉雅FM「金庸商學院」收聽音頻
限於篇幅,文字版在音頻內容上有較大刪減
《笑傲江湖》裡,書法的作用與《神鵰俠侶》相近,密集使用、大肆渲染,但書法的背景、細節完全不同。
《笑傲江湖》裡提到書法,全在第十九回「打賭」。
向問天和令狐衝一起去姑蘇梅莊救任我行。以琴譜棋譜名人書畫為誘餌,才能見到人,然後才能救人。
引誘禿筆翁的「餌」,是一張字帖——
(張旭古詩四首局部)
(禿筆翁)走近一看,突然雙目直瞪,呼呼喘氣,顫聲道:「這……這是真跡!真是唐朝張旭的《率意帖》!」帖上的草書大開大闔,便如一位武林高手展開輕功,竄高伏低,雖然行動迅捷,卻不失高雅的風致。令狐衝在十個字中還識不到一個,但見帖尾寫滿了題跋,蓋了不少圖章,料想此帖的是非同小可……
禿筆翁喃喃吟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那張旭號稱『草聖』,乃草書之聖,這三句詩,便是杜甫在《飲中八仙歌》寫張旭的。此人也是『飲中八仙』之一。你看這《率意帖》,可以想像他當年酒酣落筆的情景。唉,當真是天馬行空,不可羈勒,好字,好字!」又道:「韓愈品評張旭道:『喜怒窘窮,忱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此公正是我輩中人,不平有動於心,發之於草書,有如仗劍一揮,不亦快哉!」提起手指,又臨空書寫,寫了幾筆,對向問天道:「喂,你打開來再給我瞧瞧。」
上鉤了。
草聖張旭,不但杜甫有詩稱讚,李白也有: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雲世莫知。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不但韓愈有文誇獎,歐陽修也有:旭以草書知名,而《郎官石記》真楷可愛。
不光大詩人、大文學家誇他,大書法家也誇他。
顏真卿誇他: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楷精詳,特為真正。
蘇軾誇他: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
金庸書中所說《率意帖》,網上搜不到。搜到一幅字(如上),據說是晚清書畫家蒲華《跋率意帖》,說明該帖到清代還能見到。
打賭這一回前後,寫的是琴棋書畫、美酒秘笈,寫法是富麗堂皇,讓人看起來眼花繚亂、快意之極,整個情節甚至半本書過去,才發現,向問天救人的謀劃之深、手段之高。若去救人的下屬向問天其心機智謀、武功豪情已經如此境界,試問,被救的那位任我行教主該是何等人物?正面未著一字,風採已令人心懷神往。
禿筆翁道:「我這一套筆法,叫做《裴將軍詩》,是從顏真卿所書詩帖中變化出來的,一共二十三字,每字三招至十六招不等,你聽好了:『裴將軍!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大筆一起,向令狐衝左頰連點三點,正是那「裴」字的起首三筆,這三點乃是虛招,大筆高舉,正要自上而下的劃將下來,令狐衝長劍遞出,制其機先,疾刺他右肩。
……禿筆翁一上手便給對方連封二式,自己一套十分得意的筆法無法使出,甚感不耐,便如一個善書之人,提筆剛寫了幾筆,旁邊便有一名頑童來捉他筆桿,拉他手臂,教他始終無法好好寫一個字。禿筆翁心想:「我將這首《裴將軍詩》先念給他聽,他知道我的筆路,制我機先,以後各招可不能順著次序來。」大筆虛點,自右上角至左下角彎曲而下,勁力充沛,筆尖所劃是個「如」字的草書。令狐衝長劍遞出,指向他右脅……不管他如何騰挪變化,每一個字的筆法最多寫得兩筆,便給令狐衝封死,無法再寫下去。
顏真卿,楷書四大家之一,與柳公權並稱 「顏筋柳骨」。
《裴將軍詩》雜揉楷、行、草諸體,字裡行間轉接突兀,具有很強的刺激力和形式感。從筆法、結字及氣勢等方面來說,具有明顯的顏書特徵,明人王世貞評"書兼正行體,拙古處幾若篆籀,而筆勢雄強健逸,有一掣萬鈞之力"。
帖中的「裴將軍」指裴旻。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劍聖」。顏真卿可能有意在書法中表現武術的律動,時而激越、時而靜止、將書法與武術的節奏結合起來。
禿筆翁以此帖為基礎,創一路武功,似有仰慕裴將軍劍術之意。
另:此帖真偽有爭議,同時傳世為全詩90多字,其中並無草書的「如」字。不知為什麼這麼寫。
(禿筆翁)大喝一聲,筆法登變,不再如適才那麼恣肆流動,而是勁貫中鋒,筆致凝重,但鋒芒角出,劍拔弩張,大有磊落波磔意態。令狐衝自不知他這路筆法是取意於蜀漢大將張飛所書的《八濛山銘》,但也看出此時筆路與先前已大不相同。他不理對方使的是甚麼招式,總之見他判官筆一動,便攻其虛隙。
公元218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操命大將張郃領兵進犯巴州,劉備命張飛率兵萬人迎敵。張飛大敗名將張郃之後,以丈八蛇矛在八濛山石壁上鑿隸書兩行:「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濛,立馬勒銘。」即後世傳誦的「八濛摩崖」。
南梁陶景弘評價張飛書法,用筆豐滿遒勁,氣勢剛健凝重,乃上上之品。元代書法家吳鎮評價:「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鍾繇)象(皇象)恐難如」。
禿筆翁這路書法學張飛,當然是想在武功上追隨張飛張翼德。
記得《神鵰俠侶》中朱子柳的書法武功嗎?他用的都是文人書法,甚至是宰相書法。禿筆翁則不然,他用讚美裴將軍的詩帖,用張飛用丈八蛇矛鑿出來的書法,這符合他江湖人的身份特點,也符合他的武功與藝術結合的追求。
注意,江湖人的書法,不等於江湖書法。禿筆翁雖是江湖人,書法當然追求剛猛勁健,但有神有形有傳承,絕非江湖書法。
禿筆翁筆法又變,大書《懷素自敘帖》中的草書,縱橫飄忽,流轉無方,心想:「懷素的草書本已十分難以辨認,我草中加草,諒你這小子識不得我這自創的狂草。」他哪知令狐衝別說草書,便是端端正正的真楷也識不了多少,他只道令狐衝能搶先制住自己,由於揣摸到了自己的筆路,其實在令狐衝眼中所見,純是兵刃的路子,乘暇抵隙,只是攻擊對方招數中的破綻而已。
禿筆翁這路狂草每一招仍然只能使出半招,心中鬱怒越積越甚,突然大叫:「不打了,不打了!」向後縱開,提起丹青生那桶酒來,在石几上倒了一灘,大筆往酒中一蘸,便在白牆上寫了起來,寫的正是那首《裴將軍詩》。二十三個字筆筆精神飽滿,尤其那個「如」字直猶破壁飛去。他寫完之後,才鬆了口氣,哈哈大笑,側頭欣賞壁上殷紅如血的大字,說道:」好極!我生平書法,以這幅字最佳。」
懷素,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
李白詩曰: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米芾贊他:懷素書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
「筆鋒殺盡中山兔」、「如壯士拔劍」,雖非將軍,殺氣騰騰,禿筆翁合當使用。
《懷素自敘帖》共126行698字,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這個帖子是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鐵畫銀鉤」。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蕩,有疾有緩,有輕有重,極富動感。有點畫分散者,則強調筆斷意連,生生不息的筆勢,筆鋒回護鉤挑,字間、行間甚至數行之間,點畫互相呼應。通幅於規矩法度中,奇蹤變化,神採動蕩,實為草書藝術的極致表現。
難怪禿筆翁使不出這一路武功,乾脆認輸不打,也要去寫下自己平生最得意的一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