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皇帝為什麼即位後只活了11年?

2021-01-18 李家萬事興

事實上,自道光之後的清朝皇帝,壽命一個比一個短,除了末代皇帝溥儀外,沒有一個皇帝能活到四十歲以上的,這其中,同治、光緒、宣統三位皇帝全部絕嗣,這是極為反常的現象。而鹹豐皇帝在位僅僅十一年便駕崩,這和他先天後天原因都有很大關係。

清朝的皇帝普遍壓力都比較大,像康熙、雍正、乾隆這樣的盛世天子,也無不為國事憂心操勞。鹹豐皇帝在位時,清朝已經是內憂外患,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差點逼的鹹豐帝要放棄京師退往關外。國事如泰山壓頂,壓的鹹豐帝喘不過氣來,鹹豐帝的父皇宣宗道光皇帝在清朝以勤勉簡樸著稱,他即位後亦以父皇為榜樣,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進行改革,力排眾議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罷斥碌碌無為的道光朝軍機大臣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在他的努力下,清朝依靠漢族地方團練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可是,內憂尚且能以武力解決,外患卻實非鹹豐帝能力所能及,他11年的統治,最後也以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而收場。

鹹豐帝往年最喜歡的地方莫過於離京師不遠的熱河行宮了,這裡可以讓他暫時忘記國事的煩惱,但在熱河行宮的生活卻顯然加重了他本來就孱弱的身體。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已經處於彌留之際的鹹豐帝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及肅順等八大臣託付後事,遺命皇長子載淳即位,由「顧命八大臣」共同輔佐,次日即駕崩,共計十一年,享年三十一歲。

在清文宗鹹豐帝之前的清朝皇帝,除了世祖福臨染上天花年僅二十四歲去世,其他清朝皇帝全部活到五十歲以上,高宗弘曆更以壽享八十九歲成為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即便是鹹豐帝的父皇宣宗道光皇帝,在位也達三十年,活到了六十九歲,何以鹹豐帝二十歲的壯年即位,卻在位僅僅十一年後便駕崩了?要分析鹹豐帝早逝的原因,我們可以從他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去尋找答案。

先天:鹹豐帝是個早產兒。

(鹹豐帝生母孝全成皇后)

道光皇帝有皇子九人,其中皇長子二十一歲去世、皇次子和皇三子都幼殤,身為皇四子的鹹豐帝是道光帝事實上最年長的皇子。鹹豐帝和皇五子奕誴都出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據說,鹹豐帝的母親全貴妃(道光帝追諡孝全成皇后)在懷上鹹豐帝之後,預產期在祥妃(即皇五子奕誴母)之後,當時皇長子奕緯剛剛去世,兩位妃子誰先生下兒子,便是事實上的庶長子,這無疑對爭取太子之位和鞏固自己的地位有先天優勢。全貴妃也不管腹中胎兒是男是女,為了爭取早生下孩子,便威逼利誘某太醫為她下藥,終於令她早於祥妃幾天生下鹹豐帝,在預產期本來就在祥後的情況下,全貴妃的這一行為無疑是極為冒險的,鹹豐帝事實上是個早產兒。

沒有足月出生,自在娘胎便沒吸收什麼營養,導致了鹹豐帝終生身體不好,儘管在管理非常嚴格的清朝宮廷,全貴妃冒險吃催產藥的可信度並不怎麼高。但鹹豐帝終其一生,都體弱多病卻是不爭的事實。

後天:貪杯好色,嗜吸鴉片。

(梁家輝飾演的鹹豐皇帝)

與其父道光帝勤勉治國,生活簡樸不同,鹹豐帝是既貪杯又好色。喝酒解壓本無可厚非,但鹹豐帝酒量卻不怎麼的,有喝有醉,喝完了還會耍酒瘋,清朝野史就記載鹹豐帝:「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有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可見,鹹豐帝已然是酒精上癮,而且是到了影響到大腦的嚴重地步,醒時追悔莫及,醉時卻龍顏大怒,喝酒喝到喜怒無常,可見鹹豐帝貪杯到了什麼地步,已經有了酒精依賴了。

自古皇帝多好色,但鹹豐帝的好色卻是毫無節制的,他避居承德避暑山莊,暫時拋卻了國事,美酒佳人相伴好不樂哉,鹹豐帝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據記載,鹹豐帝在熱河行宮時,從京城帶來了不少妃嬪,但他尤不滿足,竟命太監廣採民間美女供他享樂,國難當頭,鹹豐帝卻依然沉醉在醇酒美色當中,色慾過度,腎必難承其重,鹹豐帝晚年瘦骨嶙峋,臉色慘白,其狀甚恐,多是縱慾過度和嗜吸鴉片所致。

道光年間,中英發生鴉片戰爭,清朝以失敗賠款了事,鴉片之荼毒人盡皆知,道光帝嚴令大清子民不可吸食鴉片,但鹹豐帝即位沒多久,便將先帝之禁令拋之腦後,堂堂皇帝竟吸上鴉片,並美其名曰「益壽如意膏」。在熱河行宮期間,吸食鴉片竟到了每日不停的地步,如此刺激、麻醉自己,實則是在害自己,反而加速了鹹豐帝身體的惡化。

結語。

鹹豐皇帝的子嗣非常少,只有二子一女,其中次子憫郡王出生當日即夭折,唯一活下來的兒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皇帝,六歲即位,在位十三年,年僅十九歲去世。同治帝短壽,很大原因還是基因上的影響,鹹豐帝一生多體弱多病,不僅子嗣不旺,連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都活不過二十歲。

鹹豐在位短短十一年,年僅三十一歲駕崩,這在普遍壽命達到五十歲以上的清朝來說,是不多見的,綜合以上分析,鹹豐帝壽命這麼短,實際上是有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先天就身體孱弱,但作為皇帝卻並不以養生為重,反而貪杯好色、嗜食鴉片,也難怪會在即位十一年後去世,如果他能多活幾年,或許就沒有慈禧什麼事了,畢竟當時顧命八大臣正當重用之時,慈禧還沒有暴露她的政治野心。

相關焦點

  • 鹹豐做了那麼多年皇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作為大清的皇帝,他為什麼只有這一位兒子呢?
  • 鹹豐皇帝年紀輕輕,為何31歲就駕崩?他這3個惡習就是「催命符」
    按理來說,皇帝的生活十分好 ,三十歲也正是人生壯年的時候,那麼鹹豐皇帝為何早早駕崩呢?其實這和鹹豐皇帝平時的壞習慣是分不開的。一位體質不好的皇帝在古代,選任君主是十分嚴格的,身有殘疾的皇子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對於權力的追求,一直以來就是香餑餑。在古代,許多人即位之後,為了能夠在位時間更長,都會找各種延年益壽的方法。
  • 鹹豐皇帝為何年紀輕輕就駕崩了
    那麼關於鹹豐帝為何在這麼早就去世了,有很多種說法,那麼真相究竟如何,為何讓他在31歲的是時候就駕崩了?在生鹹豐之前,她就小產過,身子不適特別好,這也就導致鹹豐帝在還沒有足月的時候就生了下來。出生之後,鹹豐總是生病,離不開藥。雖然治療著,但是也沒有根治的辦法。再加上他之後的生活,讓原本就不好的身體更加不好,在31歲的時候去世。  盡職盡責的皇帝:鹹豐帝在歷史上也算是一位好皇帝,面對國家的內憂外患,他是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得,不然清朝早就不復存在了。
  • 自鹹豐之後再無御門聽政?御門聽政的完結僅僅是因為天子年幼?
    鹹豐九年,也就是公曆1860年12月13日,上御乾清宮聽政。 四個月後及鹹豐十年3月13日搬往圓明園的鹹豐帝御勤政殿聽政,這是實錄中記載的最後兩次御門聽政。五個月後,在英法聯軍炮聲的威逼之下,鹹豐皇帝逃亡熱河。在那裡他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11個月,再也沒有舉行過御門聽政。
  • 解密清朝時期的一位短命皇帝,僅僅活了三十歲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在這些皇帝之中,鹹豐的能力可以說的上是中上等了,他沒有顧忌臣子的身份,大膽任用漢人,對於治理國家也非常的努力,但是不得不說,他的運氣太差了,內部農民起義讓他碰見了,西方國家的入侵也正好在他執政時期,最讓人可惜的是這個皇帝的壽命實在太短了,在三十一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 明朝的皇帝基本活不過40歲是明十三陵的風水引致
    明十三陵尋龍和選址由風水界泰鬥級人物廖均卿為主而完成,但風水中最失敗的當是明十三陵,廖均卿葬徐皇后(1413年2月)於長陵的同年即離世,按他點穴定向的長陵葬成祖朱棣(1424年12月)後,他的繼位者仁宗朱高熾一年內即死亡,仁宗只活了47歲。 葬成祖朱棣後第二年(1426年)朱高熾的弟弟朱高 被殺而亡,朱高 只活了46歲。
  • 見證二十四位皇帝成長的紫禁城600歲啦!
    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明朝的十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年號「永樂」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己巳,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皇帝位。明成祖即位後立為皇太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即位。
  • 鹹豐皇帝親點的八大顧命大臣權傾朝野,是如何被慈禧等人推翻的?
    鹹豐皇帝駕崩前,親點自己的信任的八位大臣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為顧命大臣,幫助年幼的小皇帝載淳處理一切政務。為了防止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過盛,分別授予兩宮太后兩枚大印,一枚是皇后慈安掌管,一枚由慈禧掌管。八大顧命大臣在在擬定諭旨後必須加蓋這兩枚大印後方能生效。
  • 1860年鹹豐命湘軍勤王,曾國藩如何抗旨又不得罪皇帝?職場活教材
    1856年10月,廣州發生「亞羅號事件」,是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4年後,1860年9月,英法聯軍與「僧王」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在通州八裡橋決戰,清軍幾乎全軍覆沒。鹹豐皇帝嚇得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美其名曰「北狩」。在狼狽北逃的途中,鹹豐皇帝給正在安徽祁門駐紮的曾國藩下了一道「加急」聖旨:速派鮑超率部北上勤王!
  • 歷史上的今天——1861年11月2日,慈禧太后發動祺祥政變!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清文宗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1860年9月英法聯軍逼近北京,京城震動。
  • 鹹豐為何早年就死於非命?原來是這三個原因,咱們要多加注意!
    但是在清朝所屬的皇帝之中,他們平均在位的時間倒是其它朝代的皇帝都長,是其他皇帝都比不過的,尤其是康熙,他不單單是在清朝歷史中,就算是以前的朝代中都找不到比他年齡時間更長的人了,在他八十九歲的時候,壽終正寢,結束了他這一生中的帝王使命。
  • 皇帝可以公開賜死太皇太后嗎?為什麼?
    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祖母,這裡面包括了皇帝的嫡祖母、宗法上的祖母和親生祖母,是對還在世的先帝母親(嫡母和生母)的尊稱,先帝在世時,稱皇太后,新帝即位後,晉升為太皇太后。古代的皇位繼承制度,主張「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嫡子在整個皇位繼承體系佔據最尊崇、最高貴的地位。
  • 鹹豐為何31歲就病逝了,歷史學家:他有這3個習慣,早逝很正常
    鹹豐是個大清的第九任皇帝,他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也是血氣方剛,想有一番大作為,所以他重用曾國藩等漢臣,讓他們去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這個時期的大清,呈現出了中興之象,但只不過曇花一現,在列強面前,大清還是不堪一擊。
  • 同治皇帝為何19歲便駕崩了?看了他的所作所為,覺得19歲都是長壽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慈禧太后唯一的後代,清朝最後一位實權皇帝鹹豐(愛新覺羅·奕詝【yì zhǔ】)的唯一繼承人。同治繼位時年僅6歲,他的父親鹹豐皇帝為他傾心挑選了八位顧命大臣,而且還有兩宮皇太后(慈禧與慈安)的幫助。
  • 中國真正的長壽皇帝,在位69年,活了103歲,墳墓位置至今成謎
    在我國歷史上,皇帝雖然經常被他的子民呼為萬歲,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皇帝的壽命是不長的。這裡也有許多原因,有的人認為皇帝短壽是因為身居高位,好逸惡勞,身體缺少鍛鍊。有的人則認為皇帝擁有三宮六院,過度於房事,因而引起身體虛脫所致。但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我國真正的長壽皇帝,他在位69年,活了103歲。
  • 鹹豐:石中隱玉,煞重則縊困
    鹹豐的命盤,巨門在午宮,子午宮的巨門,古書稱之為石中隱玉。同時其命宮有天喜、天姚,又有紅鸞、鹹池的照入,何解?為什麼鹹豐享祚甚短,在位僅11年,享年才31歲?巨門在午。巨門為坤土,土受生旺,令巨門可以忍耐及潛藏的性質加強。
  • 鹹豐為啥要在北海建造一個雛形居庸關?目的就是雪國恥,揚國威
    在洋兵壓境的時刻,鹹豐皇帝只好捨棄圓明園的美景佳餚,留下自己的六弟奕訢與洋人周旋,而他自己卻逃到熱河行宮避難去了。據鹹豐說:「瓊島春蔭」頗似「暑宿迭翠」。如果自己有知,死後還要重來此地。待兒子載淳長大以後應該向他說明,我讓你們住此築居庸關的意圖是要雪國恥,揚國威。願清室後繼之人能時時刻刻紀念此事。鹹豐這段話當時只有兩皇后知道而已,並未載入頤命之中。
  •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都英年早逝?原來是有這些致命因素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工蓋五帝」,便將「皇」與「帝」這兩個字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皇帝」這個詞,意思是指天地,而天地是萬物之主,可見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地位是相當的崇高,九五之尊。回顧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其中到底有多少個皇帝呢?我們先來看看封建王朝一共是有八十三個,而皇帝與地區的國王加起來就有五百五十九位,這其中稱王的有一百六十二人,稱帝的有三百九十七人。都說古代人的壽命都比較短,那麼我們今天來說道一下古代帝王他們的壽命一般是多少呢?
  • 清朝「保慶皇帝」:15歲繼位,在位3天,安穩活到了1942年
    比如愛新覺羅·弘曆,按廟號應該叫「清高宗」、按諡號應該簡稱「清純帝」,但後世用得最多的稱呼還是「乾隆皇帝」,這裡的「乾隆」二字就是他的年號。此外「康熙皇帝」、「光緒皇帝」等等,都是對皇帝們的代稱。有清一代12位皇帝,何時多出來了一位「保慶皇帝」?故事還得從甲午戰爭說起。光緒二十年(1894年),李氏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並且將政府軍打得節節敗退。
  • 皇帝一生享受無數榮華富貴,為何大多數壽命很短?
    因為除了死於宮廷政變,被刺殺或者毒殺的以外,大多數的皇帝,死亡的原因都可以用科學做出解釋。首先說死於非命的皇帝,這個最典型的就是亂世的皇帝,從秦二世開始,被趙高殺了,之後子嬰,被項羽殺了。再往後皇帝成批的死亡是在五代十國南北朝那會兒,皇帝是個危險的活,十幾歲就被殺死的不在少數,最極端的比如南朝的齊朝,4年之間換了7個皇帝,你就能明白死的有多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