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作品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有些過時,受眾小,讀者也越來越少,但是但凡執著於武俠世界的讀者,他們除了有一顆熱血江湖打抱不平義氣萬金的心,更具有明辨是非的慧眼。所謂武俠五大家:金古梁溫黃,溫瑞安算是武俠作家中少數拿得出手擺得上檯面的作家之一,雖有不少可取之處(如極擅於寫各集團之間的爭鬥,擅寫人心間的勾心鬥角,擅寫決戰場面),但細細看來,卻有著五大破綻(不是一般的大)。
第一大破綻:創作後期走火入魔,作品不知所云。細分為1,完全無視小說結構,怎麼舒服怎麼寫,根本不考慮讀者感受。比較典型的是《說英雄誰是英雄》中的《群龍有首》,一場關七大戰正邪各派就寫了半部書,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寫進書裡,如果說這不是在胡騙稿費,那我想不出第二種解釋。2,語言脫出正常樊籬之外,過分玩弄文字,有些地方簡直在侮辱漢語。這點無需多言就只需看看他給小說中的人物取名就知道,什麼走井法子,黎巴嫩,張三八,李傷心,何難過,羅睡覺,張看看,徐望望,溫哥華,溫家堡,哈佛……算了不羅列了眼睛疼。
3,形式大於內容,為了「創新「不擇手段。後期作品的小標題、人物的名字之荒唐無稽讓人啞然失笑,什麼「一隻十分文靜的跳蚤「「一條美豔動人的蜈蚣「,「數十年悲壯的歌唱到數百年後會不會成了輕泣劍」「那扣人心弦的一吻箭無虛發的落在了他比火還滾燙的唇」……文字新鮮是新鮮,好不好讀者心裡有數。
第二大破綻:虎頭蛇尾,挖坑能手(從來不填坑) 。他的絕大部分小說開頭氣氛鋪墊的讓讀者欲罷不能,結果越到後面越看不下去,情節根本無法解釋更無法自圓其說,至於挖的坑,大大小小多不勝數,要麼這個人開頭好好的無緣無故就寫沒了,要麼早被遺忘的芝麻小事在一個細節中翻出來作為大事重複,要麼寫到一半就突發奇想脫離原有故事框架另外構造小說結構布局而且一直寫不完……所以其實大部分讀者稱溫巨俠叫溫巨坑。
第三大破綻: 小說模仿痕跡太重,叫囂「創新「卻無甚實際行動。古龍對溫瑞安的影響是滲透在骨子裡面的,到了溫後期看似闖出一條新路,但古龍小說的味道還是揮之不去。與古龍一樣,溫也十分喜歡把「創新「掛在嘴上,但他對武俠小說的創新用一句刻薄一點的話可說是「新的地方都不好,好的地方都不新「。這點比起古大俠真的差得很遠。
第四大破綻: 語言方面不夠自然,有時候故意炫耀文採,破壞文意。溫的文字類似於古龍的現代派表達方式。但他在語言方面的造詣是否超過古龍了呢?沒有。古龍的小說(特別是後期),語言的運用已經到了得心應手爐火純青之境,基本上不會出現任何打斷閱讀快感的錯漏,讀起來舒服慰貼之極。而溫瑞安的小說文字偶爾會有讓人驚豔之處,但從整體上看來遠不如古龍的流暢自然。許多人認為溫瑞安的小說文字有詩的氣味,事實上在營造小說詩性方面的能力古龍要勝過溫瑞安太多:讀古龍的小說,詩性是一種整體上的感受,是從小說深層次散發出來的,語言的飄逸空靈是構成詩性的重要手段;而溫瑞安的文字則是「有佳句而無佳篇「,在整體上對語言的把握能力流於膚淺,有時候冒出的一些華麗詞句宛如學生炫技,這是語感天生方面的差別,也是人才與天才之間的差別,不可強求。
第五大破綻:塑造人物形象失真,尤以女子為甚。溫瑞安塑造男性角色的功力是有目共睹的,單以《說英雄誰是英雄》而論,可圈可點的人物就不少。但老溫筆下的女性人物,大部分都是被慘遭虐待的命運。老溫本身好像對這個興趣不小,常常喜歡描寫風情萬種的女子被壞蛋各種虐待,次數之頻繁,對虐待場面描寫之細緻,簡直讓人懷疑作者是不是在故意令讀者難受?趙師容、雷純剛開始都是被描寫得有如天上有地上無的絕世人物,後來的命運都是被強暴,實在不懂老溫這樣寫到底有什麼深層次意味所在?後來我一看《神相李布衣》開頭對葉夢色美貌的描寫,我就想著你再美也沒用,估計遲早是被強暴的主,想不到看了上冊她還沒事,我以為這次猜錯了,到了下半部分,她還是等到了命運的審判--被慘無人道的強暴了,於是我的心臟一陣抽搐,伸手就把書扔出窗外。
所以說,溫巨俠的書,特別是後期的,還是少看為妙。看紙質的還好,大不了看到氣憤處把書撕了或丟了,如果用手機看或者IPAD看,看到氣憤處把手機砸了或者把IPAD順手一丟,老溫也不會賠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