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提到的官名都是什麼意思?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2021-01-09 夜讀史書

近日,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熱播讓許多觀眾對北宋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在《清平樂》中提到的諸多官名,如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等等都各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這個官名聽起來有點拗口,但卻是絕大多數大臣夢寐以求的職務。北宋的最高行政機構叫政事堂,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而政事堂的最高長官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宋史》中對同平章事職責的描述是:「宰相之職,佐天子,總百官,平庶政,事無不統。」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不一定都是實職。比如北宋名將狄青曾擔任樞密使的要職,但卻遭到眾文官彈劾。宋仁宗只好安排狄青離京出判陳州,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這裡狄青的判陳州是實職,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只是虛銜,相當於頂著正國級的頭銜到地方主政。

參知政事是政事堂的「二把手」,位同副宰相,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宋史·職官一》:「參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參庶務。」

參知政事一職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削弱相權,增大皇權。參知政事最少設一員,最多設四員,因此一些人在《清平樂》中會看到幾個不同的大臣都冠以參知政事的頭銜,這就好比我們今天有多位副總理,分管不同的部門。

樞密使是北宋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的主官,如果某位大臣以他官主持樞密院,則稱知樞密院事,簡稱知院。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宋史·職官志二》:「樞密使、知院事,佐天子執兵政。」

樞密使一般都由文官擔任,專掌軍事政令,並且能調動禁軍,但不具備統兵的權力。在《清平樂》中,文官們不斷彈劾時任樞密使的狄青,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狄青是武將出身,在軍中有極高威望。樞密使本身位高權重,擁有調兵之權,而狄青的許多舊部又有統兵之權。萬一兩者裡應外合,後果將不堪設想。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等官皆為朝廷的頂級大臣,統稱「宰執」,即宰相與執政之意。

三司使這個職務在《清平樂》中出現的次數較少,主要提到的劇情集中在大臣們反對張貴妃(溫成皇后)的伯父張堯佐出任三司使這件事情上。

三司使是北宋總攬財政收支的大臣,主管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三司使的職權比較複雜,幾乎所有與經濟活動相關的事情都在三司使的管轄範圍之中,如「掌天下山澤之貨,關市、河渠、軍器之事,以資邦國之用」、「掌天下財賦之數,每歲均其有無,制其出入,以計邦國之用」、「掌天下戶口、賦稅之籍、榷酒、工作、衣儲之事,以供邦國之用」。因此,三司使相當於現在的民政、財政、工信、農業、商業、央行等眾多與經濟相關部門的部長兼行長。

參考文獻:《宋史·職官》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各種官職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
    今天,一起來學習下古代的官職都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京兆尹。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市長。太尉。秦至宋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部長。
  •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他們的身份是民是官?
    俗語常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們總會想到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讀書人,不過,秀才到底是什麼身份,他們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其實,秀才起初跟讀書人沒有多大關係,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別有才能的人。
  • 劉邦的亭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既不是鄉長,也不是派出所所長
    劉邦這個亭長是幹什麼的?究竟是多大的官呢?歷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人說,劉邦的亭長相當於。也有的說,劉邦的亭長相當於派出所所長。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說法似乎都不對。《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又有記載,當時是「十裡一亭」。關於這裡的「裡」,是存在疑惑的。有的說,「裡」是行政單位,有的說「裡」是距離單位。近代學者們普遍認為,這裡的「裡」是距離單位。如果「裡」是距離單位的話,其實是比較小的,不太可能有一個鄉的規模。那麼,亭長究竟是多大的官,其職責是幹什麼的呢?
  • 直到隋唐才設立的兵部尚書,以前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動兵打仗都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情。在古代,戰爭頻繁的時候,皇帝身邊除了能徵善戰的大將軍外,還需要去設立一個專門去管理軍事的機構,這就是兵部。而其中,兵部的最高長官就是兵部尚書。那作為皇帝身邊的兵部尚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它又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其實,兵部這個職位是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誕生的,在隋唐之前,管理軍事的職務也是十分多變,在秦朝的時候,管理軍隊的最高官職是太尉,不過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沒有將太尉授予那個人擔任,如同虛設。到了漢朝,太尉直到漢武帝時期被罷免。
  • 清平樂:「天之驕子」宋仁宗,為何能忍受被稱「官家」,自降身價?
    《清平樂》劇照此後,在中國漫長的集權王朝裡,所有的君王便都以此為號。所以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臣子或者喊皇帝或者喊陛下要不就是皇上。而最近熱播的《清平樂》,卻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仁宗貴為天子,但是朝臣們卻稱呼他為「官家」。(一)、更顯平易,降低身份「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
  • 解讀:古代的二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副國級!
    古代二品官又分正二品和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分別是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三級和第四級。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
  • 《長安十二時辰》裡都尉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大眼 摘要: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裡男一號張小敬的官職是都尉,那麼唐朝的都尉是多大的官?相當於今天什麼級別?
  • 古代通判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官職上,通判在知州下一級,但是可以繞過知州直接向皇上報告,通判放在現在,相當於哪一級別的官?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簡稱,宋朝時,趙匡胤吸取前朝教訓,為了防止出現唐末時藩鎮武將專權、皇權旁落的局面,就加強集中中央權力,於是新設了一個官職通判。
  • 古代的太尉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太尉相當於軍委主席,是全國最高武官。說到太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水滸傳》中的高俅高太尉,實際上太尉一職始設於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分掌全國事務。其中三公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分掌行政權,太尉分掌兵權,御史大夫分掌監察權。
  • 清平樂讀音是什麼怎麼讀 清平樂讀le還是yue
    4月7日晚,講述宋仁宗故事的古裝劇《清平樂》在湖南衛視開播。來自宋詞詞牌名的劇名「清平樂」中的「樂」字讀音,引發網友熱議,該劇的領銜主演王凱、江疏影還在微博科普正確讀音應為「yuè」而非「lè」。  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 科普:古代的大理寺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機構?是管什麼的?
    許多人都說了,大理寺相當於現在最高法院。這個回答其實是不十分準確的,如果要準確地說,唐宋時期的大理寺才相當於最高法院,明清時期的大理寺,並不是最高法院,因為明清時期的大理寺並不具有司法審判權,只負責覆核各地刑案,最高審判權歸刑部,換言之,明清時期的刑部才更像高最法院。
  • 清朝「布政使」每年俸祿9000兩,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你可能猜不到
    如果是喜歡看明清古裝劇的朋友們,相信對一個職位,也是十分的熟悉,這就是布政使,作為一位朝廷要官,布政使駐紮在地方,但是同樣也能直接向皇上匯報要事,這多少也讓人有些好奇,清代的布政使,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職呢?你可能猜不到,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清朝的將軍分三種。
  • 古代的員外官有多大?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 這個位置相當於古代的「員外」。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至今一直存在這個職務。雖然古時候很多人都被叫做員外,但員外的等級還是不同的。南北朝時期,員外郎是一個比較高貴的近侍官。隋朝時,員外郎隸屬於六部郎中。作為郎中的助手,這一制度一直延伸到清朝。 明代以前,要想獲得員外郎的地位,必須通過科舉考試。但後來它與科舉制度沒有任何關係。
  • 包拯和海瑞的官誰更大?相當於什麼級別?
    譬如包拯還有兩個顯赫的官銜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包拯又有外號叫「包龍圖」,不過這兩個官銜都屬於名譽官銜,沒有什麼實際權力。這是因為宋朝把職權和官銜剝離的緣故。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其官人受授之別,則有官、有職、有差遣。
  • 古代所說的窮酸秀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學歷,放到現在絕對是精英
    要成為一名秀才,需要通過縣試、府試、省試三場考試,難度相當於現代考取博士。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諸州每年各舉薦秀才一名,意為優秀人才。東漢因避光武帝名諱,遂改稱茂才。三國曹魏時沿襲察舉,復改稱秀才。至南北朝時,舉薦秀才尤為重視。若是在古代,要想成為知識分子,走上仕途,為官一方,只有考科舉一條路可走。
  • 傷官見官什麼意思
    經常接觸算命文化的朋友可能會聽過「傷官見官」這樣一個詞,這種命理是一種不太好的命理,容易給命主帶來傷害。傷官見官的含義:一提到傷官,我們就不難想到「傷官見官為禍百端」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有了傷官命格,那麼他們的命理大多是害怕見到八字,或是歲運中能見到官星的。這種命理主導命中災禍重重,生命中容易扯上官司和是非,甚至會有牢獄之災。有這種命理的人,一生多有波折和坎坷。總之呢,有傷官命理的人以後的人生在事業上會遇到不少的阻礙,建議以一個平和樂觀的心態待人處事,在社會交往中多結善緣,多佩戴可以轉運的首飾和掛件等,增加自身吉祥的氣場。
  • 範仲淹出場的那幾句詩句什麼意思 《相鼠》翻譯解釋
    近日,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當中,劇中範仲淹這個人物一出場就以詩句懟小孩上了熱搜,那麼,《清平樂》範仲淹第幾集出場?範仲淹出場的那幾句詩句什麼意思?一起來看一下。 清平樂範仲淹第幾集出場  在電視劇《清平樂》當中,範仲淹是在第二集的後半部分出場的,一出場很多觀眾就被他震撼住了。
  • 《清平樂》除了熱播劇,也有清雅詞:南唐馮延巳《清平樂》賞析
    最近電視劇《清平樂》熱播,我們也談談清平樂,但不是劇,而是詞。清平樂本是常見的詞牌名,也被稱為「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出自唐教坊司,可以簡單理解為是宮廷樂師演奏用的樂曲,一說取自漢樂府的清樂和平樂;也有一說取自南詔清平官。
  •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說出來會讓你蕭然起敬。先說說當年考上中考是什麼待遇。當年考上中專,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遷戶口,俗成「農轉非」。現在人可能對戶口這玩意兒沒什麼概念,當年可是吃皇糧的待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