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裡看到用「腰纏萬貫」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有錢。古人說的「腰纏萬貫」要怎麼理解呢,放到現在來看是什麼水平?一貫,我們通常認為是1000枚銅錢。那麼萬貫就等於是千萬枚銅錢。如今一枚普通銅錢可以兌換到一到兩元人民幣,那麼古代的萬貫相當於現在的一到兩千萬元,毫無疑問,即便是到了現在,依然是非常有錢的水平!
不過也不是所有朝代都可以這樣換算,在宋、元時期貨幣換算非常混亂,除了朝廷發行的正版銅錢,還有市面上的各種鐵錢、私錢、小錢,而且還出現了紙鈔,它們價值不一,但也都是已貫為單位的。不過宋代之前,中國沒有出現紙幣,老百姓一直都是揣著銅錢出門,用萬貫家財來形容有錢是沒錯的。
不過一貫銅錢大概有0.8公斤重,萬貫隨身帶著出門是不可能的,腰上纏著萬貫從技術層面也不可能達到。
一貫錢在古代價值多少?可以買到什麼呢?宋朝,1貫錢大約能買到1石—3石大米,換算成公斤的話,就是差不多60公斤——180公斤的大米。可見古代的一貫錢是相當值錢的,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取個中間值相當於三千元人民幣左右,可以是國民平均一個月的收入了。
在宋朝時期如果有十萬貫的話,就是相當於現在3000萬元。宋朝的1貫確實很值錢,根據宋史職官志,宋朝宰相的月薪為300貫,副宰相(參知政事)為200貫,六部尚書為60貫,縣令為30貫。
宋朝後,銅錢開始貶值。到了乾隆中期,海外貴金屬開始大量的流入中國市場,當時一兩白銀只能兌換大約850文標準制錢,屬於典型的銀賤錢貴。後來鴉片戰爭,中國大量銀子流失海外,白銀價格開始瘋長,銅錢再次受到衝擊,價值逐漸損失殆盡。
所以,古代萬貫家產絕對是真的大戶,價值三千萬也只是以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情況來算,要是放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絕對是上億的級別。總之,古人說的「腰纏萬貫」只是一個誇張的形容,並不是隨身就能攜帶那麼多財產,但是用來形容巨有錢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