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說很多孩子的英語已經輸在了起跑線?

2021-01-12 Elaine英文學院

2020年,因為疫情,不僅很多人的生活被改變,而且很多重大考試也因此延期。

也包括一年一度的高考-延遲到7月進行!

英語作為高考三大主課之一,也正在成為區分度越來越高的一門學科。

底子好的學生,平常抽一些時間堅持聽力練習和閱讀練習,輕輕鬆鬆就能保持理想的考分,不用太花時間。

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攻別的科目。

基礎不好的,英語不僅成為嚴重的拖分項,而且短時間很難拿下,難於上青天!

為什麼呢?

我們從語法,聽力,詞彙,這三大基本項,一項項來分析。

01

語法——打好基礎,才能信手拈來

語法其實就是非母語人士總結出來的運用語言的公式。

我從接觸英語的時候開始,就覺得語法很簡單。

很幸運,讀書的時候遇到了幾位很棒的英語老師。

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校外培訓機構,語法都是必講的內容。

文章,對話,似乎講了單詞和語法,就完成任務了。

雖然我並不認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語法是所有英語能力中,最容易短時突擊提高的部分。

平常上課,老師們耳提面命,各種念叨,讓學生記憶,布置大量練習題鞏固等等。

學生自己平常抽點時間背一背,考前臨時突擊一下,得分也會很可觀。

不過,如果學生的語法「積貧積弱」太久,累積的語法知識薄弱點太多,突擊也未必管用!

所以,平常跟著老師的節奏,穩打穩紮,各個擊破,才是正道!

02

聽力——多聽,練功力是關鍵

聽力,是英語能力的試金石。

聽力,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詞彙和常見成語俗語,而且對句意理解和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缺乏英文環境,聽得少;

對聽力不夠重視,沒有刻意練習;

開始聽力練習太晚,過了聽力敏感期,導致聽得吃力;

......

諸多原因導致聽力成為很多學生的攔路虎!

平常聽得少,考試的時候並不會突然靈智大開,就能聽懂。

前幾年的高考聽力基本都是中國人念的,當然是念得非常標準清晰。

但這兩年已經有高考聽力,是母語英語的人讀的。

你懂的,那個語速,那些弱讀連讀輕音爆破,分分鐘讓學生找不著北!

上海2020年英語春考的聽力,有部分材料就來自流行美劇《生活大爆炸》。

以下是對話原文。

所以,為什麼Elaine總是會發啟蒙兒歌,哄睡兒歌,經典動畫音頻等等。

因為聽力完全沒有捷徑,只能靠長年聽看各種原版資料,積累功力。

也就是現在通俗講的「磨耳朵」。

越早開始,效果越好,也會更加事半功倍!

其實,就跟我們教孩子中文是一樣的。

孩子剛出生的頭2年,身邊的人不聽地跟TA說話,哪怕TA可能完全不明白。

有了前期的這些聽力輸入的累積,才會進入下一個咿咿呀呀學語,學說話的階段。

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英語聽力訓練,不僅開始得晚,而且遠遠不夠,通常是到了3年級以後開始,能聽到的英語僅僅就是老師上課放的課本音頻。

那種專業的,標準的,完美的,機器式的朗讀,真的很難體現英語發音之美,激發學生的興趣!

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總是原地踏步。

03

詞彙——重在閱讀和積累

詞彙,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不僅在閱讀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聽力,語法,閱讀,寫作,哪裡都離不開它。

高考對於學生的詞彙量基本要求是3500個左右(少數地區要求不低於2500個)。

那麼問題來了,那到底考哪些詞彙?就是課本上的嗎?那豈不是皆大歡喜。

可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每年招生人數就那麼多,這就意味著高考是一定會有區分度。

用什麼區分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就是考試的難度!

難度難在哪裡?最難,難不過詞彙!

詞彙最魔幻的地方,就在於——

就算有課本,有考試說明,有考試大綱,你也根本不知道要考哪些。

這麼說,大家可能沒什麼感覺。

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2020年上海春考英語試題。

以上這篇選詞填空來自《紐約時報》!

以上這篇完形填空來自英國《衛報》,主旨是讓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旅遊業有哪些變化。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些試題是什麼想法和感受!

作為英語老師,真心覺得,如果沒有平時的詞彙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積累,僅僅只是把課本知識和詞彙學好,就算倒背如流,也無法應對這樣的考試!

在深圳工作過的英資和港資的培訓機構,都非常重視從小幫助孩子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彙。

因為天然的地理優勢,也很容易接觸到各種海量的原版英文閱讀資料!

加上家長普遍都非常重視,所以學生們整體水平都很高。

不過,好的觀念傳導到內地,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

很多孩子能接觸到的英文讀物就是課本。

稍微有閱讀觀念的學校,還會給孩子額外配一套課外閱讀資料。

高考的學生會有英語閱讀報,供學生刷題和刷閱讀。

不過,這個時候臨時刷閱讀和詞彙,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04

差距其實早就存在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稍微好點的幼兒園,從小班開始,都會開設英語課程——看動畫,學唱歌,做遊戲。學得好玩又輕鬆,還效果好!

武漢的學生從1年級開始學習英文。不過大部分家長觀念好,很多從幼兒園就開始啟蒙!

三四線城市,從3年級開始學習!

高考是對孩子過去所學只是和能力的綜合考察。

差距,其實在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

相關焦點

  •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到底在哪裡?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考試結束後最害怕的是什麼?」有人說是考試成績下來的那一刻,但更多人說的是害怕考試完開家長會。為什麼會害怕開家長會呢?因為優秀拔尖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多半的家長在會後,會各種指責孩子,這裡問題,那裡錯誤,這樣的家長其實大多是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真的很爭氣」的同時,恨鐵不成鋼地發洩自己內心的情緒。
  • 孩子上幼兒園,很多小朋友報了英語班,不去的話會輸在起跑線嗎?
    孩子上幼兒園了,周圍很多同學都開始報英語班,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也去學英語?不學英語就會輸在起跑線?學的話又會丟掉童年?似乎在不少家長看來,童年就一定應該以玩為主,學習興趣班才能夠贏得起跑線,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想法,確實影響著很多家長的抉擇,也引起了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慌情緒。
  • 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1.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點贏的中國家長常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到底孩子的起跑線是什麼嗎?大家好像又說不清楚。前段時間,《極限挑戰》通過原生家庭的6個問題,直面人生起跑線,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那些看上去輸在起跑線的孩子,如何過好之後的人生呢?黃磊說:「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場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所以,人生這場馬拉松,未來的路還遠,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之說。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起跑線真重要嗎?其實重要的是這5個方面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說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可以算是近幾年最坑的一句話。它讓無數家庭的爹媽受盡煎熬,讓無數孩子受填鴨式教育。所謂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就是從小變著花樣想盡一切辦法的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參加各種培訓班,也不知道孩子喜歡不喜歡,也不管能不能聽的懂能不能學的會,一個培訓班接著一個培訓班的報。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而「拔苗助長」,這樣的孩子有多可憐你知道嗎
    「贏在起跑線」想必每個爸爸媽媽都牢記在心。原先我們強調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要快樂教育。但是,我們發現國外的快樂教育實際上是一場假象,因為快樂教育是給一些底層階級的孩子,真正的精英還是要靠努力學習的。因此,爸爸媽媽就越來越強調孩子努力學習,強調孩子應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兒童英語課程:早教老師羊羊媽/小豬佩奇動畫英語第1期| 21天讓你和孩子養成說英語的習慣.
    前幾天,我坐飛機出差,身邊坐了個10歲左右的小孩,一上飛機就抱著電腦看啊看啊,我瞥了一眼,發現這孩子在看BBC新聞,純英文的!而且不是兒童故事,是講川普稅收新政策的事。 我跟小朋友媽媽贊了一句:「他英文真好」。
  • 「最坑娃」的爸媽,因為名字有88個筆畫,太難寫,孩子輸在起跑線
    當今的父母對於自己子女的名字都是十分的注意,很擔心因為名字的問題給 自己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所以有些孩子都要上戶了都沒有把名字取好的家長,大有人在,名字不僅是一個人的代號 ,更是有著諸多的含義,尤其是在東方,而作為歷史悠久的中國,姓名有著極其重要的一面。
  • 學生贏在了起跑線,可是輸在了終點,好的規劃不如教學生如何去做
    現在的學生壓力真的是非常的大,家長們都努力的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很多家長無論家庭條件如何,拼了命一樣的都要給學生報各種的補習班和興趣班。可是,當學生還在小學階段的時候可能還可以,但是到了初中或者是高中之後,那就會發生明顯的不一樣了。
  • 《起跑線》:從情節設定、角色設置、情感元素,解讀起跑線焦慮
    起初,這對中產夫妻,只是不想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最後,他們卻因為想透了教育的本質,而放棄「起跑線焦慮」,去做教育公益,惠及更多孩童。這部電影口碑很好,因為它反映了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全球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而這種「起跑線焦慮」又導致了「尋租行為」。結果,好的教育資源過度集中,最終將窮人家、甚至普通人家的孩子徹底排擠在優質教育資源門外。
  • 為什麼成功人士,都要「輸在起跑線」?這位暢銷書作者,揭示了各領域...
    美國暢銷書作家在《範圍》這本書裡考察了各個領域的成功者,他們雖然「輸在起跑線」,卻因為在多個領域廣泛嘗試,要比一開始就定向培養的「專才」更具優勢。未來,真實複雜、高度關聯的世界,更加呼喚思維射程廣、能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通才」。而今天的教育,要在通識教育之外,注重「開放性」知識和技能的構建。
  • 早教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起跑線,有必要嗎?
    相信大家對於「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句話非常的熟悉,在以前,很多人非常地推崇這句話,認為有道理,現在已經不是70後、80後「天生天養」的時代。有能力、有條件的家庭會為孩子創造最優越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小學生名字共103筆畫,考場急哭,決定孩子贏在起跑線的還有名字
    原來孩子的名字叫做禤靐龘(xuan bing da),監考老師本來打算,如果不是那麼難寫,可以幫忙寫一下,但是顯然監考老師在聽到名字後,還是感嘆了一下:我也不會寫啊!這可怎麼辦?無奈,監考老師只好叫來了孩子班主任,給孩子寫名字。
  • 教育部對小學英語「出手」,禁止低年級寫英語,網友:為何不取消?
    而詞彙量和語法,是需要慢慢積累的,這個和年齡沒有太大的關係,我之前帶過一學生,高中英語一直是140分以上,我讓她給學生介紹經驗,她告訴大家一點,別的同學就覺著沒有可比性了,原來她小學6年級,已經開始讀原版的」哈利波特「了,再加上在網上更老外進行口語和聽力的訓練,高中英語對她而言,就是小兒科了。現在,很多小學生都上英語特長班,為什麼?
  • 摔了一跤還能奪冠的8歲女孩:人生的起跑線沒有那麼重要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如果孩子輸在了起跑線,是不是就再也沒機會了呢?最近一個8歲的女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就算摔倒在了起跑線,只要馬上爬起來,堅持努力不放棄,依然可以奮起直追,甚至贏得冠軍。事情發生在2020-2021年度的北京青少年短道速滑聯賽賽場,U8組500米四分之一決賽,在最裡面一條賽道的8歲女孩馬子惠剛起跑就摔倒了。
  • 能動英語:讓孩子學得安心,家長更放心
    她委屈地哭道:「現在換了英語老師,講課我根本聽不懂。」後來我試著打電話,和她的英語老師溝通,老師說,她是初中英語老師調下來教小學的,要按照初中的教學方法教。(圖2:能動英語一階課程表音密碼)我了解到了女兒最近對英語反感的原因,於是我就去學校查訪了幾次。很多學生都說聽不懂,有的孩子一直在外面補英語,還能跟得上,這可苦了孩子。
  • 比起聰明,更看重努力的星座,輸在起跑線也能迎頭趕上
    白羊座的人給人的感覺或許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但是他們的拼搏精神往往是比較強的,雖然可能年輕時「輸在起跑線上」,畢竟他們的野心不算大,也不完全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白羊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精力無限,有比較強的行動力,他們也很擅長吃苦,會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斷努力,有時候,當他們眼裡樹立了一個目標,就會忘記自己腳下正踩著荊棘,已經扎出了血,可能還沒有什麼感覺。
  • 關於孩子的英語啟蒙,爸媽知道這些,再也不用焦慮了!
    英語啟蒙的確是一個讓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首先作為一門外語,實用性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並沒有那麼高。但是作為學校教育中必修的一門課程,很多家長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史丹福大學:這種血型的媽媽,孩子「智商」已經贏在起跑線上
    生完孩子後,父母最煩惱的問題是什麼?不必問。我們都知道是關於孩子的智商。每個父母都希望他們的孩子一出生便擁有高智商。這樣,孩子們的學習問題就不需要在將來多操心了,孩子們就可以輕鬆地走上人生的巔峰,擁有美好的未來。但每個孩子的智商都不一樣,要想生個高智商的寶寶,就得看父母雙方的智商。孩子的智力不僅取決於父母,還取決於家庭的智力水平。
  • 2~6歲是娃英語啟蒙黃金期,但這3個坑家長經常踩,娃只會事倍功半
    「我又不是糯米,我是小甜甜。」小甜甜垂著腦袋,眼神偷瞄媽咪,看見媽媽「揚眉毛瞪眼睛」的神情,瞬間掃向別處。「你還有理了是吧?我告訴你,你現在正是學習英語的黃金期,過了這個時間段,你學習英語就沒有現在輕巧了!我這是為你好,知道不?」2002年,鄭思奮的育兒名著《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提到:孩子的起跑線並不在於金錢與物質的堆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