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梨花壓海棠」的張先與他的《天仙子》
說到宋朝的著名詞人,很多人想到的是:蘇軾、歐陽修、王安石、辛棄疾、柳永……這些出現在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書中的人物。不過,教科書中所摘取的只是一部分代表的詞人,在那個詞學盛行的時代,這樣的詞學大家還有很多。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給各位介紹的這位北宋著名詞人——張先。
張先,字子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雖然說很多人對他並不熟悉,但這個人在當時的北宋詞學上與柳永齊名,算得上是一個詞學大家。而說到張先的代表作,那就必須是「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天仙子》。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詞是北宋詞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張先的享譽之作。在整首詞中,最為出彩的莫過於那句「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這首詞的下面有一段小注,簡要的說明了詞人因為感到疲憊,百無聊賴,對酣歌妙舞的府會不感興趣,因此不願意再去赴會。而整首詞所要描述的也就是這樣的心情。
詞人自己何嘗沒有想過要借著喝酒聽歌來排遣自己內心的苦悶。不過,在這首詞中,詞人開頭就為我們說明了,他在家裡品著酒聽了幾首小曲之後,這滿心的愁緒非但沒有排解反而是更加的憂愁了。於是詞人只好在喝了幾杯悶酒之後便混混地睡去,只是一覺醒來這一天已經過了一半,自己的醉意已醒,但憂愁卻是絲毫沒有消減。
「送春春去幾時回」點明了詞人這是臨老傷春之作,而傷春的內容仍然是年輕的時候發生的風流之事。原因如下:一是,我們可以從後面的「往事後期空記省」一句得出這樣的信息;二是,在詞的下片詞人特意點出了「沙上並禽池上暝」,意思是說,鴛鴦這樣的水鳥,天一黑就兩隻棲在一起,十分的親暱,而自己卻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獨居於此。
兩個春字連在一起,所要表達的意思卻不盡相同。前一個春字所指代的是季節,指這大好的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僅表現了年華的易逝還包含了詞人對年輕時候的風流韻事的追憶和惋惜。這就又與後面的「往事後期空記省」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詞人所「記省」的往事並非是一般的感嘆時光的易逝或者是傷人之事,而是有具體的內容的。不過詞人在此並沒有點明這究竟是什麼事,說得很含蓄,在意境方面上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
在下闋,詞人起句寫到鴛鴦不在乎春天是否離去 只要自己不是孤單一個內心就已經滿足了;風起了,霎時間便吹散了雲層,月光也因此透露出來,而花被風所吹動,也竟然就在月光之下婆娑弄影。看到這樣的情景,詞人的內心得到了片刻的慰藉。「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不僅在於它的修辭鍊句,主要是在於詞人將這一天的苦悶,在這一天之中所品嘗的即將流逝的春意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給傳匯出來了,有著無限的美感。
接下來詞人寫他進入室中,點燃燭火,隔著屏幕,燭光在微弱的照著庭院。暮春時節的天仍然有些悽冷,風悄悄地來到了庭院裡,不過庭院裡早已經空無一人了。所有人都早早地去休息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在獨自惆悵。不過,在這風的吹佛下,明天早上我應該能夠看到落花鋪滿道路吧!
張先的這首《天仙子》在當時就已經是廣為流傳了,陳師道、楊慎、王國維等人都對這首詞評價極高。在所有的宋詞《天仙子》中,張先的這一首無疑是最出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