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個太平盛世。無論從社會經濟,還是從文藝興盛方面,都到達封建社會的全盛。正是由於社會經濟的推動,加上朝廷重文輕武的鼓勵,使得宋朝誕生出大量的文豪。這些文豪中,有經世致用的王安石、司馬光、蘇軾,也有流竄於秦淮青樓的柳永、周邦彥等人。
可以說,整個宋朝社會的文藝界,是一個神魔鬼怪相繼粉墨登場的時代。恰恰是由於如此開放多元的封建社會,讓文人的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給歷史上深深地烙印上「宋詞」的鮮明標誌。
01詞人張先「我年八十卿十八」
像宋四家和唐宋八大家一類的大文豪,他們的文學貢獻和政治建樹自然不用多說。還有一類人,他們仕途沒有尺寸之功,卻用另一種方式將文學發揚到另一個極端,後世文壇稱他們為「流氓詞人」,像周邦彥與李師師,柳永與秦淮歌舞,還有一個人他的一生因為女人而著名詞壇。他就是詞人張先!
張先的詞很出名,工整精巧,押韻拿捏得恰當。可是,如此一位文豪級的人物,個人情感私生活上卻充滿瑕疵。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已經80歲高齡的張先,還堅持要迎娶一個18歲的姑娘,為此還舉辦過一個盛大的婚禮。
婚禮上,張先廣邀天下文友,給他們下發英雄帖前來參加婚禮,宋四家蘇黃米蔡基本到場。當天的張先十分得意,沉浸在新婚的喜悅氛圍裡。80歲已是風燭殘年的年齡,張先老當益壯,略有激動地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向現場的來賓狠狠秀了一把恩愛。
出於朋友之間的情誼,亦或是志同道合的惺惺相惜,蘇軾隨即賦詩一首表示祝賀說「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對,一樹梨花壓海棠」。也不知道蘇軾所作的這首詩,到底是出於調侃張先為老不尊,還是摻雜著羨慕嫉妒,這便無從得知。
無心插柳柳成蔭。蘇軾的這句詩詞原本是祝賀一樁奇葩的婚姻,結果被後世經常拿來形容正能量的事情。蘇軾的言外之意,是說還是張先有本事,一枝梨花是形容張先滿頭白髮,海棠自然是指18歲妙齡的小妾。這就是廣為流傳的「一枝梨花壓海棠」的來歷。
02與尼姑互生蒙蒙愛慕
張先的一生還有很多有關女人的奇葩趣聞。他曾經喜歡上一個尼姑,用自己的才華不停地給尼姑寫豔詞,最終將心灰意冷的尼姑心重新點燃激情。兩個人逐漸互生愛慕,產生男女私情。
封建社會裡,納妾不是什麼轟動的大事,可是出家人動凡心則是不符合綱常倫理的事兒,張先作為知識分子自然十分清楚其中的要害關係,只能與尼姑偷偷地私會。自古以來,紙裡永遠包不住火,張先與尼姑的私情很快被寺院發現,主持一怒之下將尼姑關到閣樓上閉門思過。
張先難以熬得住思念之情,經常獨自一人跑到寺院,順著後院爬上閣樓偷偷地看望尼姑,這樣的執著也實在令人感動。張先最後一次去見尼姑時,依依不捨地寫下一首著名的詩詞「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一花叢·傷高懷遠幾時窮》流傳千古。
若是不知道這首詞背後的故事,很難想像的是出自一個流氓詞人與尼姑的扭曲愛戀。站在人性的角度來說,張先與尼姑應該是有真情的,只是張先此人太過多情,或者說有點濫情的程度,才成為後世的詬病。
03如何看待張先
張先的才華應該算是一流,特不算十分出眾。他出生於浙江湖州一個讀書人家庭,直到40歲才高中進士,此後的48年時光中,一直輾轉浙江江蘇等地做官。能夠活到88歲,在封建社會來說,已經是稀世少有的人,張先漫長的一生中,做官沒有突出的建樹,卻留下大量有關女人與詩詞的故事,而他的詩詞也大都是為了女人而作。
這一點他與「執手相看淚眼」的柳永十分相像,只是張先的家庭出身要比柳永好的多,所以晚年也比柳永過得好。張先80歲時納18歲小妾,此後與小妾「老夫少妻」恩愛地生活8年便離世了。整整8年的時間裡,張先與小妾生育4個孩子(兩男兩女),好景不長,張先去世後不久,小妾迫於生活的驟變,失去物質和精神的依靠,沒過幾年也去世了。
現在看來,張先的行為雖然有點有悖常理,若是放到1000年前的宋朝來說,並不是什麼新奇古怪的事情,因為納妾是身份和能力的象徵。只是張先的納妾猛料有點大,連蘇軾都要略帶調侃地送他一句」一枝梨花壓海棠「。假如,這樣的事兒發生在今天,不知道會不會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