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湧現出大量的才華橫溢、志趣迥然的詩人群體,如果選擇一個唐宋與詩人與之相談,我不會選擇李白,因為他太狂,雖才高八鬥但會令人自慚形穢;不會選擇杜甫,因為他太衰,雖時局動蕩但缺少人生規劃處處碰壁;也不會選擇杜牧,因為他太花,雖身為名門之後但卻處處留情遊戲花叢而耽誤功業……,太鬧太靜都不好,太雅太俗也不妙,我選擇有趣、有閒暇、有志向的詩人,我會選擇王維、李清照、陸遊、,但最令我神往和期待的還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東坡居士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四川眉山人。蘇軾一生活了六十四歲,但其文學成就卻是熠熠生輝,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才華這方面的確是無可挑剔,南宋姜夔在才華上也與蘇軾具有一定重合度,雖名氣不顯但也不多見),可謂集才華與知性於一身,20歲中進士,可謂是年少得志的代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汴京花」。而後隨著時間沉澱,蘇軾成了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位列「唐宋八大家」和「書法宋四大家」之一。
小馬非常喜歡蘇軾的詩詞,他的詩詞,在安靜時可讀,在喧鬧時可看,悲傷時讀出悽切哀婉令人感同身受,高興時讀出豪放雄邁令人豪氣幹雲,閒暇時讀能品味出酸甜苦辣,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今天小馬給大家推薦一首蘇軾描寫梨花的詞,在這四月末春時節,桃花、梨花、杏花相繼落幕,春天的腳步將逐漸走遠,讓我們一起珍惜這個最好的時光,跟隨蘇軾這個有趣的靈魂去品讀人間至味是清歡。
《佔春芳·紅杏了》
宋代:蘇軾
紅杏了,夭桃盡,獨自佔春芳。
不比人間蘭麝,自然透骨生香。
對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憂長笛吹花落,除是寧王。
公元1080年四月初,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實際是遠貶且有職無權,突遭橫禍,險些喪命的蘇軾此時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了,有感於自身經歷和眼前所見的晚春景象,蘇軾寫下這首《佔春芳》。
上片採取對比的手法,重點突出梨花的俏麗容貌。紅色杏花凋謝了,妖豔的桃花也落盡了,只有潔白的梨花在這暮春時節獨自綻放,獨領春芳。人間的蘭草和麝香怎樣能比這怒放的梨花?梨花的清香自然,縷縷幽香散發出來,仿佛骨子裡沁出一般。
上片通過對比和反問,以杏花、桃花、蘭花、麝香來凸顯梨花的透骨清香和獨領群芳。這潔白芳香的梨花仿佛是東坡居士自己,改革派和保守派都排擠和打壓蘇軾,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但東坡自己永遠是哪個邊緣的,就像這梨花,不管百花齊放,還是繁華落盡,詩人都不沾邊,獨自芬芳獨自惆悵。
下片由寫景轉到抒情,將上片淡淡的情感渲染和擴充得更豐富。對著酒杯自酌自飲,飲酒賞花,花自清香,與酒相對,清亮酒色中仿佛看見一位佳人,姿容俏麗,臉帶緋紅,兼有明豔靚麗之姿色。梨花呀,不要因長笛之聲會吹落,不受外物的影響,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招來煙雨晚來風。要不然,聞風而動,擔心的就應該是朝堂上的那些王侯之輩。
蘇學士這首詞,語言清新明快中又透出些許的調侃和諷喻,以杏花、桃花、蘭花和麝香來強調梨花的清香透骨和高潔品質,以詩酒花為引子,以梨花比喻成美人,容貌靚麗可人,以梨花自喻,表達詩人不與朝堂諸公為舞,不因外物而改變。
詩人的有情趣、有閒暇、有志向表達的淋漓盡致,完全看不出詩人是因貶謫到黃州,沒有沮喪和灰心,也完全沒有暮春時節綠肥紅瘦的惆悵傷感,蘇軾的有趣可敬就表現在這裡,雖遭挫折卻依然堅持,感情獨具一格充滿了豁達開朗,情緒低落時讀起來也令人精神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