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的豁達樂觀,是他在《定風波》中說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或者是他在《望江南》中說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他的一首首豪放詞,讓我們記住了那個在落魄時也能淡然處之、豁達灑脫的蘇軾。但蘇軾的詞中,也有悲涼婉約的一面,這類詞更容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便是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整首詞中,它主要就突出了一個「涼」字。無論是中秋團圓之夜清寒的涼風,還是獨月、孤燈等悽涼的意象,都是為了抒寫蘇軾人生之「悲涼」。並且蘇軾在詞的開頭兩句,就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只是對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無奈,惹人心疼。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詞的開頭兩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便發出了人生如夢的深沉喟嘆。它的意思是說,這世間的事就像一場虛無縹緲的夢,人生到底要經歷幾次這樣涼意的秋天?以夢喻世事,這裡便蘊含了蘇軾對辛酸經歷的回憶,是對壯志難酬的感嘆。而「人生幾度新涼」,則蘊含了對歲月無情流逝,人生短促的惋惜和悲嘆。
倘若只是看到這開頭的兩句,它已然足夠證明這是蘇軾人生最悲涼的一首詞。並且還是寫於中秋團圓之夜,這就令千年後的我們讀起來,為他感到心疼,和久久不能忘懷。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還有是蘇軾對歷史人生的深刻認識,以及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在自己身上細細體會到的。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從這兩句開始,蘇軾便圍繞著「涼」字,展開了描寫。它的意思是說,中秋之夜的清寒涼風,所發出的陣陣聲響,在長廊裡經久不息。雖是團圓之夜,但我的愁思卻是上了眉頭,鬢邊也生出了白髮。可見蘇軾這裡借寫節候之「涼」,來抒寫人生之「悲涼」。
接下來的兩句「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意思是說,酒不是好酒,也沒有人來和我喝酒,月色雖然澄明,但卻總是被雲遮擋。這兩句詞主要突出了蘇軾此刻心境的悽涼,同時也含蓄的表露了蘇軾被貶後的孤寂處境。而「月明多被雲妨」,也暗喻了奸人當道的社會現實。
最後兩句「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意思是說,中秋本是團圓之夜,卻沒有人和我一同欣賞這獨在中天的月亮,我只好拿著酒盞,神色悽然的望向北方。獨月、孤燈的意象描寫,表達出了蘇軾人生的悲涼。而「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現的是對神宗皇帝的期望,是蘇軾對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慨和無奈。
實際上,關於蘇軾這首詞,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標題是《西江月·黃州中秋》,它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就是小編上面所敘述的。而另一種則認為標題應是《西江月·中秋和子由》,它抒發的是兄弟之情。但不管哪種,它都是蘇軾在中秋團圓之夜,體會到的人生悲涼意蘊,惹人心疼。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