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2021-01-09 網易新聞

10分鐘聽懂世界名曲,提升品位。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


還記得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裡,當全智賢的鋼琴聲在大學階梯課室響起時,滿臉尷尬的車太賢緩緩走下階梯教室,將準備已久的玫瑰送給全智賢。這時一片喝彩鼓掌之聲沸騰全場。

當時全智賢所彈奏的樂曲,是卡農。

《我的野蠻女友》中鋼琴演繹卡農

另一部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講述了兩段因緣結合的愛情故事。

母親曾和一個男人非常相愛,他們經歷種種曲折,最終因門不當戶不對,男人戰亂受傷而錯過,多年以後,女兒無意中讀取母親的信件,竟發現,她和母親的愛情經歷如此相似,更沒想到,她所愛的人居然是那個和母親錯過的男人的兒子,愛情,原來是天意……

這部電影不知道讓多少人落淚,至今想起,依舊感動。

這兩段愛情故事,始於一段浪漫的前奏。

電影開頭,一段熟悉的旋律響起,鏡頭跟隨女主的倩影從庭院移至室內,窗外一道彩虹橫跨在遠處的天邊,女主畫外音傳來:

「那時媽媽告訴我,彩虹是天堂的門,人死後便通過那扇門進入天堂……」

這段熟悉的旋律,是《卡農》。

《假如愛有天意》片頭《卡農》

音樂,是有生命的,

輕輕閉上你的眼去感受,你就能看見。

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

卡農-鋼琴版

從來沒有哪一首音樂能像《卡農》這樣讓人如此瘋狂地迷戀,準確地說,是帕赫貝爾的卡農。

在這首動聽的樂曲的背後,也有一段悲傷的愛情故事。


關於卡農的作者有著這樣的故事傳說:

帕赫貝爾,是個孤兒,他流浪到英國被一個琴師收養,耳濡目染他也學會了鋼琴。鎮上最漂亮的女孩子名叫巴巴拉愛上了卡農,為了接近他,就向他拜師學藝。

但是女孩並不專心學琴,有一天帕赫貝爾對巴巴拉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3天後的晚上,巴巴拉在教堂裡割腕自殺了。

而後帕赫貝爾才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上了巴巴拉,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他身經戰亂,九死一生,還是終於完成了為巴巴拉寫的一曲,這就是卡農D大調。

不管事實應該是什麼樣的版本,反覆奏響的《卡農》,都會讓我們始終看到愛和感動。

17世紀至今,帕赫貝爾譜寫的卡農曲歷經幾百年經久不衰,人們聆聽這首曲子述說著一段又一段的浪漫,它的魔力從未消減,只因這首曲子本身就藏著一個秘密。

卡農是曲式的名稱,它是用對位法寫的一種復調音樂,從頭到尾八個和旋,一個聲調的曲調自始自終追隨著另一個聲部,交叉進行,互相追逐,直到最後一個小結,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這,多像愛情。

如果程式設計師編出好程序,靠的是代碼,那麼,古典音樂的奧秘,就藏在一段一段的音符密碼裡,它們都是有生命的,古典音樂其實很有趣,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卡農、久石讓、舒伯特……想了解更多古典音樂裡的秘密,聽田藝苗老師給你講《名曲密碼》。

點擊下方卡片,查看名曲歌單↓

【內容簡介】

不只是古典音樂:

從電影音樂到民間音樂,從探戈到搖滾,全年150期名曲解說,帶你領略經典名曲經久不衰背後的秘密。

2016年11月16日,《田藝苗:10分鐘讀懂名曲密碼》正式上線,從卡農曲開始,田老師開始了自己用文字、聲音和古典音樂服役的歷史,她將在之後的一百多個晝夜,用最溫暖的陪伴,在方寸之間開啟每個無限未知。

這是一場音樂的全年盛宴。所謂名曲,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流傳較廣的音樂作品。田藝苗老師從中精挑細選了150首,做成《名曲密碼》,每周二、周四更新。

適宜人群:

誰需要聽《名曲密碼》?

1、希望接觸古典音樂的小白

想接觸古典樂,但又覺得這是門高高在上的藝術?No~拋開你的偏見!也許你對古典音樂並無認識,對音樂創作和作曲家一無所知,但只要找到途徑,就會被古典音樂吸引,因為那裡有「某種牽引人心的東西」。

2、希望用音樂開發寶寶智力的爸爸媽媽

科學家經過多年測試發現,在嬰幼兒時期經常聽古典音樂的孩子,在智力反應速度方面和與人的交往方面,都明顯優於不常聽的,和孩子一起聆聽古典音樂吧。

3、希望提升音樂素養的圈內小夥伴

精選150首樂曲,每期進行解說和全曲推送,對音樂學習者和古典音樂發燒友來說,可對古典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

4、希望拓展涉獵範圍的音樂愛好者

你愛好搖滾、民謠、流行音樂或爵士樂,但此前從沒想過,原來古典音樂也會如此迷人。

5、希望通過音樂治癒失眠的晚睡患者

既然每天晚上都睡不著,索性花10分鐘聽田藝苗老師講古典音樂吧,一年後,就可以對古典音樂有一個全面而相對深入的了解。

6、希望獲得精神滿足的耳機人群

這個世界太吵了,或許你可以在這節目裡找到寧靜和理性。

【主播簡介】


認識田藝苗

她曾獲文化部「文化獎」優秀音樂作品獎以及「人音社杯」高校音樂書評最高獎;

出版過《時間與靜默的歌》、《古典音樂的巨匠時代》、《溫柔的戰曲》等等經典音樂啟蒙書籍


她還在《我是歌手》節目中擔任特邀評委。


儘管教授著「古典樂」這樣看似冷門、距離感強烈的課程,田藝苗還是憑著魅力,吸引了好大一幫明星成為自己的小粉絲兒——包括音樂人李健、韓紅、譚盾,也有汪涵、吳曉波這樣的文化名人。


▲李健參加田藝苗的音樂節目



▲田藝苗在《我是歌手》與眾多音樂人合影

但拋開這一切頭銜和名譽,田老師最打動小助理的,是她一直充當著古典音樂的傳教士,致力於把古典音樂帶入「凡間」。

「我只是一個喜歡聽音樂的人」

田老師一直被年輕學生們擁戴為「古典音樂教母」,但獲得這個尊稱的路上,她經歷了不少挫折和懷疑。

她為高校學生普及古典音樂知識的講座「穿T恤聽古典音樂,已經開展了7個年頭。但一開始,聽眾的反應其實並不熱烈。

有一天她講完課後,問聽眾「有沒有問題」,竟換來全場鴉雀無聲。這讓她一度懷疑自己,甚至不太願意講課,待在家中反省。


但偶然的一件小事,讓她想通了:

有一次,我在網上瞎逛,看到一個熱播視頻就點進去看看。

一個一歲的娃娃,她的媽媽去世了。保姆哄她的時候,唱起她媽媽常常給她唱的一首歌。保姆唱得坑坑窪窪的,這歌的曲調也模糊,可是那娃娃聽著聽著,居然開始流眼淚。她沒有哭,她還太小,還不會做出悲傷的表情,可是她的眼淚大顆大顆的,從藍色大眼睛裡面湧出來。

我關上電腦,哭起來。

「無論嬰兒老人,無論飲食男女,我們每一個人都曾被音樂感動過。但我們學院派音樂家聽得太理性,分析得太機械,有時候忘記了聽音樂的初衷。」


在這之後,田老師決定換一個教學頻道:試著站在聽眾的視角裡去思考「講什麼」、「怎麼講」。

所以,田藝苗不再一個勁兒強調音樂技法和理論,不再扔出一大段生澀難懂的音樂發展史讓你一頭霧水。

而是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作為案例通俗化講解,引發你對它們的喜歡,然後再慢慢一步一步把你領進門來。

欣賞古典音樂,沒那麼難

對於古典樂,很多人不是不想聽,而是苦於聽不懂,就像看抽象畫,欣賞不來不如不看。

而在《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的課程中,田藝苗會精選一些接地氣又不失格調的古典音樂作為案例,跟大家講解何為古典音樂,以及如何鑑賞。

因此,在「挑歌」這門學問上,田老師下了大量功夫:要經典、要好聽、要有裡程碑意義,還要循序漸進,照顧聽眾的品味。最後選出這150首精華,一點一點品給你聽。

在「講解」方面,田老師也試圖將知識性、趣味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

比如《卡農》,它為什麼好聽?

如果你網上搜索答案,你只會了解到摻雜一兩個雞湯的假故事。而田老師及其背後的智囊團隊,做了大量的信息把關、化繁為簡的工作,為你還原最真實的故事和最貼切的解讀。


不過,田老師的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還不止這些。在田老師的描述裡,你甚至能聽到「音樂大師」的心跳

她講的蕭邦,不是180年前巴黎的那位才子,而是一個瘦削單薄、體質敏感、有輕度妄想症的脆弱的孤獨的男孩;

當她講到貝多芬,也不再是1804年那位扼住命運咽喉的「英雄」,而是一位脾氣暴躁、生性多疑、還會耍點小聰明,搬了25趟家的搬家癖患者。

在田老師口中,他們不是一個個黑白相框,反而像你的左鄰右裡,他們的聲音、脾氣,能透過門縫,呈現在你眼前,而這就是她獨特的教學方法

韓紅、李健、汪涵、吳曉波

都推薦的古典樂啟蒙老師


每天僅需10分鐘即可高效入門

購買後音頻可反覆收聽

這套課程採用線上音頻授課形式,每節課約10分鐘,共150節課,可以反覆收聽、欣賞150首世界名曲解析。

這樣就可以不只是到音樂廳才能聽到古典樂;也有最專業的人帶你一起品鑑,真正做到「聽得懂」

用碎片化的時間裡,深入品鑑經典名曲

通過老師精挑細選的150首知名度高、流傳較廣的音樂作品,最高效學習古典樂的精華。

透過「古典音樂」了解一個時代

從歐洲歷史,講到作曲家的小故事,穿插電影與個人感悟,娓娓道來。古典音樂不再是高高在上標榜身份的奢侈品,真正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

解剖經典名曲經久不衰的秘密

為什麼是這些名曲能夠長久流傳?田藝苗老師講分析特別的音樂技巧,與大家探討那些年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音樂。

收到給心靈以慰藉的溫暖音樂

經典的古典音樂,就像陪伴你成長的大山大海,振奮人心的力量和靜默綿長的撫慰將會流進你的靈魂深處,陪伴你一生。

點擊下方卡片,立即訂閱↓

相關焦點

  • 晨間正能量 | 卡農的故事
    ,是卡農的音樂故事。你先靜靜地傾聽,我就以這首d大調卡農來說,它先以鋼琴啟奏兩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依次加入,奏響完全相同的旋律,但這一點兒都不顯得單調,反而有一種盤旋迴轉的愉悅感。不難想像,卡農這種譜曲方式,幾乎是一種時空中的構造遊戲。幾個聲部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聲部與自己的配合,相當於邏輯上的,自我衍射。
  • 你聽過的「卡農」不是真正的卡農,《兩隻老虎》也屬於它
    就以眾所周知的d大調卡農來說,它先以大提琴提前到兩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又有三把小提琴間隔一個8拍一次加入奏響,而且是完全相同的旋律。雖然是相同的旋律,但是這一點兒都不顯得單調,反而有一種盤旋迴轉的愉悅感。其實,深究起來也不難想見,所謂的卡農這種譜曲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時空中的構造遊戲。幾個聲部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聲部與自己的配合,從而也就相當於邏輯上的一種自我指示了。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卡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他曾是「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老師。最出名的卡農是《Canon and Gigue in D》簡稱《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 聞名世界的鋼琴曲【卡農】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女孩來到男孩的身邊,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學琴,所以並無學琴之心,只是想呆在他身邊,現在他要她走,女孩傷心欲絕,並對男孩說,不許說我不行,你等我,半年後,我一定要彈出最美的音樂,讓你刮目相看。
  • 《卡農》背後的故事——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將這首曲子彈給我愛的...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卡農出現於13、14世紀,後人常採用古典曲調作為卡農主題。"
  • 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是不是想循環很多遍來聽,沒錯,我也是這樣,可以講聽過很多版本的卡農,包括民謠吉他版,古典吉他版,目前來說,就感覺這一版是最美的一版,無論從節奏,還是音色,包括每一節的處理,真的是令人如痴如醉,每每看到大師演奏,心裡就無比羨慕,何日我也能用吉他演奏出如此動聽的樂曲。還是先學習一下什麼是卡農!
  • 愛情大概就是因他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卡農》
    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廣為人知,雖然有一部分人言其虛構,但幾乎所有人又被這樣一個故事感動到顫抖、淚落,是啊,故事真假又有什麼可究的呢,重要的是每一雙聽過它的耳朵都為此動容,每一顆聽過它的心都對愛情燃起了期待憧憬,每一對聽過它的戀人都更加珍惜彼此,又有多少夜裡,多少人聽著卡農,抬頭看看桌上他/她的照片,微微一笑,低下頭繼續伏案努力,為了心上的人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大約這就是音樂對於每一個渺小的靈魂最大的溫暖與魅力吧。
  • 這首《D大調卡農》分享給懷孕早期的媽媽們!
    這首《D大調卡農》中的「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因為它是最著名的卡農樂曲,有時也常以「卡農」代指這首曲子,卡農在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這首《D大調卡農》曾被一部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也因此,這首樂曲便被流傳至今,且在《我的野蠻女友》中,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而這首被運用過多次的音樂作品就是由著名德國音樂家、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所創。
  • 經典電影《大話西遊》,講述經典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大話西遊》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可以算是一部後期發力的典型,就好像梵谷的一部部經典佳作,在梵谷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關注,可是當他去世之後,他的作品卻又水漲船高,而《大話西遊》也是這樣一部作品。雖然沒有主創去世,但是它也算是厚積薄發。
  • 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吧!
    有一首樂曲,穿越300多年的時光後,依然被不斷演繹,而它就是《卡農》,它像一支安慰劑,將萬千愁緒緩緩疏解,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相約西安音樂廳交響大廳,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旅行。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時間:2020-5-15 周五 19:3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地點:西安|西安音樂廳交響大廳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門票價格:100、180、280、300、380、480信息來源:大河票務網《D大調卡農》創作於1680年,作曲者為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這首樂曲曾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是迄今為止最受全國樂迷喜愛的古典音樂,同時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成就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經典的古典音樂迸發出的振奮人心的力量,給人予靜默綿長的撫慰,它的精髓將會流進我們靈魂深處。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從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不朽之作《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開啟我們的古典音樂之旅吧。
  • 常聽的《卡農》還真不是一首樂曲的名字!
    《D大調卡農》是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Pachelbel 的一首作品,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原版是三把提琴與通奏低音,但只有《D大調卡農》廣為流傳。
  • 卡農:治癒心靈而又纏綿至極的音樂,兩個人的生死追隨
    「許多人都非常喜歡聽卡農,但鮮有人知道卡農並非是一首樂曲的曲名,而是一種曲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複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至極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 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原版經典之作
    鋼琴小提琴合奏《卡農》 D大調卡農 D大調卡農 - 琴譜同步版 音頻 鋼琴版
  • 打卡暑假「萬花筒」⑥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經典的古典音樂迸發出的振奮人心的力量,給人予靜默綿長的撫慰,它的精髓將會流進我們靈魂深處。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從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不朽之作《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開啟我們的古典音樂之旅吧。
  • 11個版本的卡農精選
    是筆者最愛之一的卡農。  說起卡農,可能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來《卡門》。其實,兩者是不同的。卡農只是一種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自創立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也許這樣你還不是很有感覺,但想必很多人都看過經典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裡面的音樂就是卡農的技法。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的卡農鋼琴曲MV!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D大調卡農主條目:D大調卡農D大調卡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調卡農),三百年後魅力依舊,不僅是現代人最喜愛的器樂小品之一,也是電影電視廣告配樂的常客。要特別註解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這個曲子便為「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Gigue是吉格舞曲。
  • 《延禧攻略》裡竟然這樣演奏《卡農》,把我雷的外焦裡嫩
    當我正沉迷於這部被稱為內容和視覺上都非常有考究的宮廷大戲時,卻被一曲《D大調卡農》雷的外焦裡嫩……當這首《D大調卡農》出現在皇上過壽橋段時,迎面撲來濃濃的違和感,哆哆的第一反應以為是插播了廣告……人們所熟知的《D大調卡農》是德國音樂家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曠世之作,經常被用作現代劇的背景音樂,突然出現在宮鬥劇中,難免會有些穿越感
  • 小巧造型鋁合金材質 卡農M15音響簡評
    iKANOO卡農M15整體為橢圓柱型,有尊貴藍、羅蘭紅二款色彩,鋁合金材質機身搭配兩側面黑色喇叭網罩設計,做工精湛,整體渾然天成。iKANOO卡農M15僅需一根miniUSB線,即可實現與各類音源的連接,以及給電池充電和整機供電,人性化的設計,滿足您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