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的「卡農」不是真正的卡農,《兩隻老虎》也屬於它

2021-01-09 清風課餘文化
卡農

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說我聽過卡農。如果他們指的是d大調卡農,那就有些顯得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了。因為卡農其實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並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

譜曲方式

中國人熟知的《兩隻老虎》就是一首標準的卡農,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邏輯。截取自1964年的實驗動畫卡農,作者諾曼麥克勞倫是動畫史上首屈一指的先鋒藝術家,內容是,他用一個A方塊一邊在方格盤上旋轉運動,一邊奏出兩隻老虎的旋律,等音樂演奏完,方塊也就消失了。接著出現了字母BCD的方塊。他們出現的時候,都是開始完全沿著A方塊運動的路徑在盤上運動,各自走出自己的兩隻老虎,只是音高略不相同。這種組合竟然產生了意想不到奇妙的效果。

演示1

4段《兩隻老虎》交錯疊加起來,產生了全新的聽覺效果,而4塊積木雖然是沿著完全相同的路徑運動,卻能互相交纏繞轉,產生複雜的場面。

演示2

這就是卡農,幾段相同的旋律在時間上相互錯開,同時又在具體的時刻上互相配合,從而產生全新的聽覺效果。由於其中多個聲部的地位是均衡,所以這種新的效果往往顯得奢華和優雅,是巴洛克音樂中相當常見的一種題材。就以眾所周知的d大調卡農來說,它先以大提琴提前到兩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又有三把小提琴間隔一個8拍一次加入奏響,而且是完全相同的旋律。雖然是相同的旋律,但是這一點兒都不顯得單調,反而有一種盤旋迴轉的愉悅感。其實,深究起來也不難想見,所謂的卡農這種譜曲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時空中的構造遊戲。幾個聲部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聲部與自己的配合,從而也就相當於邏輯上的一種自我指示了。這種配合在一些偉大的頭腦中誕生出了一些精妙的思想花樣,巴洛克音樂最偉大的代表巴赫譜寫了相當多的卡農,其中有一首螃蟹卡農可以寫在莫迪烏斯環上。這也就是說,雖然它的兩個聲部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其中一個聲部要倒著演奏。如果兩個聲部結束後又再倒回去,就可以無窮無盡地演奏了。

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了音樂上的卡農是一種譜曲形式。其實,我們還會發現藝術之間的橫向交流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如果將一段旋律換成一次敘事,我們就能得到一些打破常規的詭異故事,這個成功的案例就是2009年的恐怖電影《三角洲》,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恐怖遊輪》。

電影海報

影片中的女主角,經歷了三個時期的不同心理狀態:從起初最開始面對屠殺時的恐懼,到逐漸發現真相時的困惑,到自以為找到答案後,那種孤注一擲的殘暴,這些全都是因為錯位的時空糾纏在了一起,一句話說電影情節就是:現在的自己為了拯救過去的自己而殺了未來的自己,可最終還是重蹈了未來的自己的覆轍。這奇妙的矛盾就是影片最獨特的魅力。而這就是卡農譜曲形式在電影藝術中的應用與體現。

再回到音樂。至此,大家應該能理解卡農是其實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紀的民間音樂,比如狩獵曲、輪唱曲這些。輪唱曲其實是一種小型的聲樂曲,它的形式,就如上面所說,是各聲部以相同間距,以此進入的同節奏但是無終的卡農。13世紀以後開始流行於英國。15世紀已經出現了相對較為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以後的音樂發展中,卡農經常作為是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者是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常被運用,許多交響作品裡有《卡農》的技巧部分的影子,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

人們最為熟知的,應該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它也是被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通常人們更多關注的,是該作品的第一部分卡農。就像前面所說的,此曲一般的演奏法就是以大提琴啟奏,然後三把小提琴間隔一整個八拍先後加入的。小提琴負責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雖然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但是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是需要重複拉奏的。大提琴從頭到尾雖然也僅有兩小節,但是重複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藝術有時就是這樣,一些簡單的東西,按一定邏輯規律排列起來,就會出現驚人的效果。不僅是音樂和電影,你可能不會想像到,很多繪畫方式其實也是如此。僅僅是黑色的線條,按明暗對比排列起來其實就是素描。甚至是科學和數學方面。我們下次就來說說藝術與數學的聯繫。看看藝術家為什麼會醉心於數學,了解一下數學家們會從藝術中獲得什麼樣的啟示。

相關焦點

  • 常聽的《卡農》還真不是一首樂曲的名字!
    《D大調卡農》是德國作曲家帕赫貝爾Pachelbel 的一首作品,最初完成時是一首《D大調卡農和吉格舞曲》(Canon and Gigue in D),原版是三把提琴與通奏低音,但只有《D大調卡農》廣為流傳。
  • 晨間正能量 | 卡農的故事
    ,是卡農的音樂故事。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我聽過。但如果只了解D大調卡農,就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卡農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這種譜曲方式,通過不同音階的規律性重複,只是音高各不相同,相互延遲堆疊,就會產生奇妙的效果,和令人感到高雅的旋律。這就是卡農,幾段相同的旋律,在時間上逐次展開。又在具體的時刻上互相配合。產生新的聽覺效果,由於多個聲部地位均衡。
  • 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今天聽到一曲D調卡農,簡直無法用語形容音樂之美!這位大師叫Per-Olov Kindgren,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是:瑞典音樂家,作曲家和古典吉他大師,與於1976年考入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自創過不少吉他曲,演奏風格如行雲流水,音色迷人。今天聽的就是他演奏的我們所熟悉的D大調卡農,每一個音符都像會說話的孩子一樣,在你面前跳躍嬉戲。
  •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當然這些歌曲已經被銷毀或者禁掉了,原因在於人們聽了以後往往會自殺,真的不是我危言聳聽,一項未證實的統計數字提到,光是《黑色星期日》這首歌就造成全球上百人自殺。而這些歌的創作者也都在歌曲創造出來不久後自殺或死於非命。這幾首歌也不是秘密了,尤其是在網絡發達的今天,但是原曲網絡上確實找不到了,現在網絡上可以找得到的大都是後人自行編曲,跟原版還是有點不同的。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這個教堂對管風琴師的要求很嚴格,除了要伴奏新教派門徒演唱聖歌,並要提供聖歌的前奏曲,風琴師不能亂彈即興,但每年都要將彈奏管風琴的心得和盡展發揮在一場精緻的演奏會上,以顯示不是尸位素餐之徒。因此,帕赫貝爾的管風琴技術得以發揮,並發表不少重要的管風琴作品,奠立了他巴洛克後期管風琴名家的聲望。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假如愛有天意》片頭《卡農》音樂,是有生命的,輕輕閉上你的眼去感受,你就能看見。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
  • 愛情大概就是因他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卡農》
    卡農背後的愛情故事廣為人知,雖然有一部分人言其虛構,但幾乎所有人又被這樣一個故事感動到顫抖、淚落,是啊,故事真假又有什麼可究的呢,重要的是每一雙聽過它的耳朵都為此動容,每一顆聽過它的心都對愛情燃起了期待憧憬,每一對聽過它的戀人都更加珍惜彼此,又有多少夜裡,多少人聽著卡農,抬頭看看桌上他/她的照片,微微一笑,低下頭繼續伏案努力,為了心上的人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大約這就是音樂對於每一個渺小的靈魂最大的溫暖與魅力吧。
  • 11個版本的卡農精選
    是筆者最愛之一的卡農。  說起卡農,可能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來《卡門》。其實,兩者是不同的。卡農只是一種音樂上是指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它自創立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也許這樣你還不是很有感覺,但想必很多人都看過經典電影《我的野蠻女友》,裡面的音樂就是卡農的技法。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的卡農鋼琴曲MV!
  • 一夜聽盡兩版「卡農」
    MFC樂團將演奏《D大調卡農》《土耳其進行曲》等作品。主辦方供圖提起卡農,大家最熟知的就屬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了。據悉,本場音樂會除了演奏帕赫貝爾的作品《D大調卡農》的獨奏版和樂隊版,樂團還將為樂迷帶來重新編配的經典曲目,包括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經典動漫作品《天空之城》的主題曲《伴隨著你》,英國民謠《綠袖子》以及奧芬巴赫的《康康舞曲》等。此次演出季以家庭需求為核心目的,精選了芭蕾舞、交響樂、室內樂、踢踏舞、兒童劇、視聽音樂會等數十場演出。
  • 被送入太空的「卡農-Canon In D」碰撞「愛樂匯輕音樂團」讓我們一...
    不管是學鋼琴、手風琴、小提琴還是長笛、吉他、尤克裡裡都會接觸到一首世界級神曲《卡農》這首經久不衰的傳奇古典音樂作品光是重新演繹被出版的版本就達2000餘種它還曾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通過人造衛星被送入太空呢
  • 2021杭州卡農Canon In D新年音樂會,遇見藏在古典旋律中鮮活靈魂
    《卡農Canon In D》永恆經典名曲新年音樂會演出時間:2021年1月3日 19:30演出地點: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武林廣場29號——杭州劇院門票價格:100、180、280、380一曲卡農,穿越了300餘年時光,2000多種版本都深受全世界人們喜愛,曲調中循環往復的不僅是時間,一個聲部在追逐著另一聲部,悠揚得像一劑良藥,將愁緒緩緩疏解
  • 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原版經典之作
    鋼琴小提琴合奏《卡農》 D大調卡農 D大調卡農 - 琴譜同步版 音頻 鋼琴版
  • 《最好的帕海貝爾-卡農》全球最受歡迎之古典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有位全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他叫帕海貝爾;有首最受全世界樂迷喜愛的古典音樂曲目,它叫《卡農》。 而說起《卡農》,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首先想到的是帕海貝爾《卡農》,這是巴洛克音樂中一首經典曲目,至今已有數百年。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經典的古典音樂迸發出的振奮人心的力量,給人予靜默綿長的撫慰,它的精髓將會流進我們靈魂深處。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從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不朽之作《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開啟我們的古典音樂之旅吧。
  • 如果你也有一顆少女心,就去卡農島邂逅粉色海豚吧
    那麼本期小編要推薦的目的地不是以上任何一個哦,今天要推薦的這座小島身處泰國南部,它的名字叫做卡農,被譽為「泰國最後的一片淨土」。這座島嶼位於梅蘇島對面,但是相較起泰國的其他幾個較為知名的島嶼,這座小島顯得無人問津。可即便如此,它的風採依舊不減,可以說它的美麗不遜色於泰國任何一座島嶼。
  • 夜曲 卡農 狂想曲 進行曲等到底都是啥?
    體裁就是,寫曲子和安排樂器的方式,不嚴謹地比喻一下,不同的體裁,就像大小、形狀不同柜子,柜子有很多格子,格子裡還有一些隔斷,你想放什麼進去都可以,但是要好好按規矩放哦。例如文學體裁有詩歌、小說、散文等,音樂體裁有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等。而音樂體裁又分為兩大類:聲樂體裁、器樂體裁。
  • 你聆聽《卡農》的樣子,像極了愛情!
    卡農:愛,是矢志不渝的追隨,也是一生的陪伴喜歡古典音樂的觀眾都深知,卡農並不是曲名,而是曲式。一個聲部的曲調始終會追隨著另一個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像是接受了神聖的指引,或是彼此心靈的感應,在生命的路途中,互相陪伴,共同感受彼此傳遞出來的溫馨與快樂,卡農像是帶給每個聆聽著一個神聖的意境。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卡農可以說是流傳最為廣泛的鋼琴曲之一,很多人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然而事實上,卡農只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 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 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 這首《D大調卡農》分享給懷孕早期的媽媽們!
    這首《D大調卡農》中的「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因為它是最著名的卡農樂曲,有時也常以「卡農」代指這首曲子,卡農在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這首《D大調卡農》曾被一部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也因此,這首樂曲便被流傳至今,且在《我的野蠻女友》中,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而這首被運用過多次的音樂作品就是由著名德國音樂家、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所創。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