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80後遺體化妝師:接觸跳樓男子遺體後做噩夢

2021-01-21 華商網

  李思精心為一名因車禍致死的女性逝者化妝

  對中國人來說,清明節一直含義豐富。它是一個慎終追遠的節日,瀰漫著肅穆、哀傷;它又是踏青賞春的假期,散發著輕快、活力。

  因為含義豐富,這個節日便有了太多值得我們關注的內容,比如,殯葬從業者、祭掃的新變化、清明節經濟、踏青該去哪兒等等。

  今日起,本報將推出清明節系列報導,多方位報導與清明節有關的事……

  迎接生命的醫護人員被稱為白衣天使,為生命送別的遺體化妝師們卻遠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終日接觸逝者的遺體及悲痛的家屬,看盡生死離別。雖然會在家屬的感恩和逝者的安詳中感受到職業的神聖,卻也要忍受世俗避諱的目光。可是不管怎樣,守護生命最後的尊嚴,是每個遺體化妝師的心願。

  驚懼

  第一次接觸跳樓男子遺體時慌了神

  西安市殯儀館共有遺體化妝師12人,其中80後化妝師佔到了三分之一,這三分之一中有兩名女化妝師,李思是其中一名。

  1986年出生的李思是長沙一所民政學院畢業的,當時學的專業就是殯葬管理,畢業後應聘到西安殯儀館,經過實習、見習後,成為了一名遺體化妝師,如今,她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4年。

  「我給你化化妝,到下面就更好看了。」操作間內李思先對遺體說了句話,然後戴上口罩,開始自己的工作。

  「你不要害怕,沒關係,我們是為了她到下面更體面,她不會生氣的。」見記者有些緊張,李思緩緩地說,「我剛來時也害怕,都是女孩子,我明白你的感受。」李思有條不紊地開始化妝的步驟,消毒、清洗、粉底、梳頭、換衣服,化妝結束後,叫來家屬,「得讓家屬看看,化得不滿意,咱就給孩子重新再化。」

  化妝結束後,李思將去世的女孩子推至靈堂冷藏區,巨大的鋼結構冰櫃豎著排列在冷藏區,每個冰柜上都標著號碼,「今天是第12號。」李思說,殯儀館每天接收的遺體有20餘例,她一天內最多曾給5例遺體化過妝。「如果碰到非正常死亡需要『整容』,用的時間就要很久了。」說起第一次給遺體化妝,李思說她當時狀態很好,面對那名因病死亡的女性,她沒有表現出恐懼,而是沉著地一步步完成了化妝步驟。但第一次接觸意外死亡的遺體時,李思慌了神,「那男孩很年輕,才20多歲,跳樓了。」

  自10層樓跳下的年輕人,身體的很多部位都摔壞了,還有很多傷口,可家屬希望男孩可以走得漂亮些。「那是一次艱難的『整容』。」李思最初沒有動針,站在師傅旁邊,靜靜地看著師傅楊明生縫合傷口,師傅拿著年輕人的照片,按照照片的樣子不斷地對有傷的頭部做著修正。

  「要試試嗎?」李思知道,這是師傅在試探她是否能完成任務,「那是我縫穿的第一針。」經過師徒二人一天的努力,年輕人被最大可能地還原了原本的模樣,「當晚,我做了很多噩夢,一個接一個,而且被魘住了,醒又醒不來。」

  次日清晨,男孩的父母見到「整容」化妝後的男孩,給李思和楊明生下跪,男孩的母親抱著李思痛哭,嘴裡不斷念叨著,「我娃下去也能見人了……」

  從那時起,李思想通了,當初報考這個專業是對的,「總要有人做這些。」李思坦言,當年報考該專業時,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分數剛好上線。可數年後,面對無數次家屬的感激,讓她覺得,送人跟接人都是神聖的,「他們把人平平安安地接到世界上,而我們,把人充滿尊嚴地送走。」

  李思的師傅楊明生說,李思適合幹這行,「她膽子大,性格開朗,學得也快。」殯儀館的遺體化妝師講究「傳幫帶」,新來的化妝師都會認個師傅,師傅將經驗和實踐手法傳給徒弟,「雖然她是大學畢業,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遇到諸多問題。」

  楊明生今年58歲,從業40年,他了解剛入行的年輕人會遇到的恐懼和麻煩。「第一次接觸屍體,第一次給他們化妝,還有第一次手術……」李思說,工作中的很多第一次,都是師傅在操作間陪伴她。

  尷尬

  去看病前被叮囑別告訴醫生職業

  田紅是殯儀館內另一名女化妝師,1981年出生,19歲就開始從事遺體化妝,師傅楊西正說,田紅是典型的「子承父業」。「遺體化妝這個行業內有句老話,『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楊西正說,十幾年前,很少有人願意從事遺體化妝師這個職業,有些人入了行,幹到了退休,青黃不接,實在沒辦法時,就會讓子女接班。楊西正說,比起以前,化妝師的待遇在近幾年也有了提高,「每個月能拿到5000多元。」

  「我並不後悔,幹這個職業與世無爭,安靜坦然。」田紅說,在死亡裡,她看到更多的是真情,「我曾給一個9歲女孩化過妝,她母親的話讓我永生難忘。」田紅是一個八歲女孩的母親,每當有孩子被推進化妝間,她總是會低落很久,「女孩很漂亮,死於疾病。」

  田紅說,女孩的媽媽為女孩買了漂亮的裙子,當時正值冬日,田紅說,冬天冷,女孩的媽媽聽後,連夜去買了棉衣,「孩子手裡抱著小熊,穿著厚厚的棉衣。」女孩的媽媽在孩子被推到火化間時,拽住女孩的雙手,「她對孩子說,媽媽要謝謝你,你知道你給媽媽帶來了多少快樂嗎?」聽到這些,田紅忍不住跟女孩的媽媽抱在一起,陪著家屬哭了很久。「他們讓我覺得,活著就是幸福,健康就是最大的福氣。」

  田紅說,有一次她去醫院看病,當時剛好有位死者的家屬在醫院工作,「她說可以介紹我去她們醫院,但前提是,不能告訴主治醫生我的職業。」田紅說,雖然不常遇到這種情況,但那次還是讓她心裡很不舒服。「別人問我在哪裡上班,我都會如實說在殯儀館。有些人會覺得跟死人打交道很晦氣,但我不在乎別人的感覺,別人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無所謂。」

編輯:曹靜

相關焦點

  • 重慶男子跳樓自殺砸死兩名高三女學生,有學生父親被背著去看遺體
    一名31歲的男子李某想不開,從沙坪垻區三峽廣場一公寓樓跳樓自殺。恰巧的是,在他縱身跳樓的那一刻,樓下剛好有三名女學生通過,有一人僥倖避開了,但有兩名女學生不幸被砸中。隨後,李某和兩名女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拒重慶市綦江區教育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被砸身亡的兩名女學生均為在該區中學就讀的高中藝尖生,之前請假去重慶進行專業培訓。
  • 殯葬師 生命的擺渡人|周穎|遺體_網易財經
    殯儀館難進眾所周知,但同時與遺體有直接接觸的工種卻一直人力不足。「前年在大學招了一批,最後只留下兩個。誰都願意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同樣的薪酬之下,可做的工作很多。」「老江湖」們也不輕鬆,「隱姓埋名」的社交恐懼是最大的職業障礙。走出殯儀館大門的職業自卑,和門內神聖的成就感,像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在生活裡各自延伸。夏開寶剛從遺體化妝轉做禮廳服務。
  • 陳寶蓮遺體在上海龍華殯儀館火化
    陳寶蓮遺體在上海龍華殯儀館火化2002年08月05日13:33:42 網易報導    陳寶蓮的母親劉小儀終於現身送女兒最後一程,一臉哀戚的陳母捧著女兒的遺照不發一語,對著蜂擁而上的媒體深深一鞠躬。陳寶蓮生前的朋友為她準備了許多美麗的新衣服和金錢,並請來化妝師為她上妝,希望她能保持美麗的離開,走得安祥。
  • 遺體去哪兒了?殯儀館燒錯了!武鳴殯儀館賠償8萬
    逝者家屬提供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南寧訊 (記者趙敏)5月3日,南寧市武鳴區的覃先生來到武鳴殯儀館,打算為去世的父親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沒想到父親的遺體離奇失蹤了。經查,原來是殯儀館工作人員錯將覃先生父親的遺體燒給了另外一戶人家。覃先生的父親今年60多歲,前幾天因病在醫院救治無效去世,之後,覃先生將父親遺體冷凍在武鳴殯儀館。
  • 激起眾怒 殯儀館工作人員曬與馬拉度納遺體「自拍」被開除
    殯儀館工作人員曬與馬拉度納遺體「自拍」被開除,憤怒的球迷「要他死」【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據RT26日報導,因和馬拉度納的遺體「自拍」,一名阿根廷殯儀館員工這兩天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網友的巨大怒火,很多網友怒批他的這種行為是對馬拉度納遺體的嚴重褻瀆。報導稱,雖然該員工目前已被解僱,但仍有網友氣憤地表示,這名員工應該被剝奪阿根廷國籍,還有人甚至向其發出「死亡威脅」。
  • 殯儀館工作人員曬與馬拉度納遺體「自拍」被開除,憤怒的...
    RT:「我要他死」,迭戈·馬拉度納的葬禮工作人員在與足球巨星「自拍」後收到「死亡威脅」據「今日俄羅斯」(RT)26日報導,阿根廷傳奇球星馬拉度納的葬禮於當地時間然而,報導稱,就在葬禮開始不久前,一張該男子與馬拉度納遺體的「自拍合照」卻在社交媒體上流傳。RT稱,照片裡,該男子一隻手放在馬拉度納遺體的頭上,另一隻手豎起一個大拇指。
  • 想不到殯儀館居然這樣火化遺體
    到殯儀館送親屬遺體火化,整個火化過程含送屍、進爐、點火焚燒、出骨灰、骨灰冷卻、骨灰裝盒等。具體是在爐外爐炕面上先放一張燃燒毯(避免燃燒後骨灰與爐面接觸),將遺體放上,由親屬整理遺體告別,進屍車將遺體和炕面同時送入火化爐內焚化,焚化結束後出灰車連同炕面和完整的骨灰一同移出火化機,冷卻後親屬按照各自的需要檢取骨灰,裝入骨灰盒。
  • 苦命女孩患白血病去世捐獻遺體,三年後魂歸故裡卻面臨尷尬
    但楊正貴得到的答覆是「遺體捐獻者的骨灰只能是親屬自行領取」,筠連縣另一位遺體捐獻志願者聞訊後表示:「希望將來骨灰能被送回來,不想再給家人添麻煩。」「捐贈的遺體包接不包送,使用完了燒成骨灰讓親屬自己去領,是不是少了些人性關懷?」楊家珊的遭遇,引發網友熱議。而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各省的遺體捐贈條例發現,對於遺體捐贈的善後事宜並無統一規定。
  • 殯儀館工作人員與馬拉度納遺體自拍,解僱後收到死亡威脅
    12:42:32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在馬拉度納的哀悼會現場引發警察和球迷暴力衝突後,
  • 殯儀館工作人員曬與馬拉度納遺體「自拍」,憤怒的球迷:我要他死!
    據今日俄羅斯網站(RT)26日報導,由於和25日去世的足球巨星馬拉度納的遺體「自拍合影」,阿根廷的一名殯儀館工作人員在網上收到了死亡威脅。照片中,這名殯儀館工作人員與馬拉度納的遺體合影,一隻手放在馬拉度納的頭上,另一隻手豎起大拇指。  這名男子是負責馬拉度納遺體準備工作的團隊的一員,當地時間星期四,馬拉度納的親朋好友舉行了私人開棺守靈儀式。  根據報導,負責馬拉度納葬禮的殯儀館證實,已將這名工作人員解僱,原因是他的行為被很多人認為是對馬拉度納遺體的褻瀆。
  • 中元節前夕,記者走近遺體火化工(圖)
    工作間裡溫度近40℃   遺體火化工是一個特殊群體,這個夏天,室外近40℃的高溫,他們的工作間最高溫度達到75℃,即便揮汗如雨,他們也讓逝者有尊嚴地走完最後旅程。明天是中元節,民間又將迎來祭祀高峰。「一具遺體火化大約要50分鐘左右,我們要全程守在火化爐旁,還要不時打開爐膛觀察,用工具助燃。 」湯金剛手裡的工具是兩把鋼鐵製長釺,足有3米多長,30多斤重。  今年夏天,這裡每天要火化35至40具遺體,最高峰一天,火化了46具遺體。 「這裡有6臺火化爐,我們要同時操作兩臺火化爐。 」  合肥市殯儀館火化班共有13位工人,其中6人是火化工。
  • 放在殯儀館的遺體不見了
    6月21日一早,馮先生和家人來到龍山殯儀館,準備舉行父親遺體的火化儀式。當工作人員打開存放遺體的冰櫃,讓家人掀開蓋著老人遺體的被子,跟老人做最後的告別時,馮先生驚訝地發現,冰櫃裡的遺體,並不是父親的。  「我們的父親去哪裡了?」眾人頓時亂作一團。
  • 殯儀館年輕工作者的生活:把遺體當親人
    給遺體整完容,由開始的看著不舒服,到整完看著很安詳,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特別的作品。你盡心盡力地把每一具遺體弄得完善,就會有成就感。有的出車禍遺體被弄得不完整的,我們給他復原。家屬說:『我們都沒想到可以恢復得這麼好。』這種認可就會讓我們很有動力地做下去。」  今年25歲的張祺已經從事遺體整容6年多了,他還是表示,自己「比較年輕,沒有經驗」。
  • 現在社會中,犯人被執行死刑後,遺體怎麼處理?這件事很有意義!
    現在社會中,犯人被執行死刑後,遺體怎麼處理?這件事很有意義!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的法律是衡量一個國家各方面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法律是用強制手段來規範國人日常行為的條例,當然這些條例都只用於那些違反法律的罪犯。現在社會中,犯人被執行死刑後,遺體怎麼處理?這件事很有意義!
  • 商洛一殯儀館發錯遺體 家屬來領親人遺體時發現已被他人領走火化
    家屬遺體存放5天領取時找不到了8月29日,家住安康市旬陽縣小河鎮陽坡村的村民黃傳根稱,他妹妹的丈夫李某今年39歲,8月20日,在一工地幹活,因車禍不幸去世,遺體被就近拉至鎮安縣殯儀館存放於3號庫內。之後家屬與工地協商後續事宜,25日中午,他們家屬去殯儀館領取遺體,發現遺體不見了。「我們當時有點懵,拉開3號庫一看是空的,遺體不見了?」
  • 殯儀館鬧烏龍:親屬參加葬禮後得知棺材裝錯遺體
    中新網3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在經過與癌症長期抗爭後,美國紐約老人阿讓·麥當諾(Val-Jean McDonald)去年年底被病魔奪去生命。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阿讓在各地的親人紛紛趕回紐約參加葬禮。但他們在殯儀館看到老人的棺材時卻發現,裡面躺著的人並不是他們的親人。
  • 80後夫妻在西安殯儀館工作10年 他們是生命最後的擺渡人
    他是科班出身,師傅帶領幾次後,就可以單獨操作了。此時的他,膽量倒是鍛鍊出來了,但礙於中國人對死亡的忌諱,回河南老家,親戚問他在哪工作,他回答,民政局。  入殮師有個專業名詞叫「遺體整容師」,他們需要在陰冷的殯儀館化妝室內,給逝者留下這個世界最後的容妝,讓他們走得更體面、更有尊嚴。從業10年,陳雲經歷過的告別場景,不計其數。
  • 泰國醫院搞錯逝者遺體,害兩家人葬禮上白哭一場
    據泰國媒體10月13日報導,泰國出現的一樁遺體烏龍事件,一47歲男子恩姆·陶提泰(Um Taoteethong 音譯)死亡後,死者的家人和朋友在為其舉行誦經儀式,儀式結束後,家人們卻突然被醫院告知遺體搞錯了,該遺體並非恩姆,而是另一名75歲死者拉蒙·頌郎猜(Lamon Insamran 音譯)。
  • 事前已發現遺體出錯 殯儀館工作人員「將錯就錯」
    家屬提供的寶雞市殯儀館《遺體冷藏、出庫登記冊》顯示,何先生父親的遺體7月29日被存放到5號庫後,7月30日晚又有一名何姓遺體被放到5號庫。  事發後,殯儀館工作人員將冷庫內的遺體一具具抬出來辨認,但未找到何先生父親的遺體。事後,工作人員又通過遺體袋上的標牌聯繫到死者李某的家屬,但對方認定火化的即是去世的親人。
  • 遺體在太平間被人錯領火化
    福建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她的父親在家中因為火災意外死亡,當晚在公安部門的要求下劉女士的父親被送至非正常死亡的遺體存放點福州肺科醫院太平間。 然而,在等到消防鑑定結果下來後,劉女士一家前往該家醫院的太平間領遺體準備辦理後事時,卻發現父親的遺體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