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淮安8月28日電 (是鍾寅)28日上午,江蘇省淮安市城市標誌揭曉。以淮安漢語拼音首寫字母H為原型,以船帆和波浪為主要設計元素的設計方案勝出,得票1989票,最終當選。
確定城市標誌,塑造城市形象
近年來,淮安市先後獲得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淮揚菜之鄉、中國運河之都等稱號。
在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淮安市委、市政府圍繞習近平關於「把周總理的家鄉建設好,很有象徵意義」的殷殷囑託,對淮安提出了不僅要建設好、發展好,還要展示好的更高期望。淮安市委六屆三次全會和市第六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都明確提出打造特色魅力城市,形成淮安城市形象識別系統,推動形象跨越,更好地展示建設好周總理家鄉的「象徵意義」。
今年2月,淮安市正式啟動了城市形象識別系統規劃編制工作,全面打造理念、行為、視覺、聽覺和環境等識別系統內容。其中,視覺識別系統重要內容就是設計確立淮安市城市標誌,力爭通過城市標誌充分展示淮安的胸懷、追求、資源和定位,全面彰顯淮安特色,塑造富有城市個性和鮮明時代特徵的城市形象。
通過社會徵集和定點邀約兩種方式設計
工作啟動後,淮安市充分借鑑其他城市確立城市標誌的工作經驗,通過社會徵集和定點邀約兩種方式開展標誌設計工作。
一方面,淮安向全社會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城市標誌社會徵集活動,共徵集城市標誌377件。經過專家評審,評選出優秀作品19件,最佳作品3件。
另一方面,淮安邀請專業機構予以設計,提出方案近40套,根據各方面意見,遴選出3套方案,與社會徵集的3個最佳獎作品,一併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7月25日,淮安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徵求了意見,共有4163人次參與,其中網絡投票有2435人次,報紙投票1371人次。
經統計,即將正式發布的方案得票最高,共1989票,近乎第二名得票數的4倍。無論報紙、網絡、信函等投票數,此方案得票都遠高於其他方案。8月18日,經討論,最終確立此方案為淮安城市標誌。
淮安城市標誌彰顯水文化特色
淮安市城市標誌是以淮安漢語拼音首寫字母H為原型,以船帆和波浪為主要設計元素,體現淮安城市專屬性。「H」的造型與淮安的「淮」字相契合,四條波浪形象地反映了淮安市四水穿城的城市特徵,具有較強地域特性。
同時,該標誌反映出淮安運河文化的特徵。船帆和水的結合,能夠彰顯淮安古代漕運之都、運河沿岸四大名城的特徵,在推廣過程中能更直接地將運河文化與淮安聯繫起來。標誌以波浪為水平線形成上下兩部分,以象徵生態的綠色和水文化的藍色為色彩基調,宛若淮安的城市倒影,體現了淮安綠水文「三脈」聯動的景觀特色。
參與評審的專家指出,該標誌也與新時期淮安城市精神相符。船帆造型仿佛開放的窗口,並通過船帆的厚重感與透視感的結合以及波浪的點綴,形成一種千帆競渡、乘風破浪的動感意象,進一步增強標誌的動感和力度,體現了淮安人民包容天下的胸懷,寓示著淮安發展崛起江淮的良好願景。
借承辦省十八運契機,推廣應用
為儘快推動城市標誌的導入應用,淮安將以承辦省第十八屆運動會的契機,積極傳播淮安市特色城市形象。
發布會上宣布,相關部門制定了《淮安市城市標誌使用規範》,規範城市標誌的使用方式、範圍和尺寸等具體內容,確保城市標誌使用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嚴肅性。《淮安市城市標誌使用、推廣和管理的實施意見》也配合出臺。
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介紹,將積極宣傳推廣淮安城市標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應用於一切可以應用的載體,集中力量進行宣傳和推廣,使識別系統建設真正發揮助推淮安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