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建設首個海事衛星星座

2020-11-15 中國荷都網

「5,4,3,2,1.開火!」6月11日2: 31,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海洋一號。

作為中國海洋顏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Ocean 1 D和發射的Ocean 1 C將形成中國第一個海洋服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網絡,進行大規模、高精度、高頻率的觀測,填補中國海洋顏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這對於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建設人類共同面臨的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開啟中國陸地和海洋自然資源衛星協調發展的新時代。

五個主要負載顯示頭像

2002年5月15日,中國第一顆海洋彩色衛星Ocean 1A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結束了中國海洋衛星缺席的歷史,開啟了Ocean 1衛星系列發展的新時代。

根據國家2012年發布的《陸海觀測衛星業務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中國將發射兩顆海洋彩色業務衛星。海洋一號D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這次任務的圓滿結束。

海洋1號和長徵2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和第一研究院研製。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一維衛星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自然資源部是主要用戶部門。

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表示,海洋一號D是中國第四顆海洋水色衛星,也是中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第三顆海洋業務衛星。其外觀與海洋一號星C相似,技術性能與星C基本相同,用於連續獲取全球水體顏色和溫度數據,監測中國海岸帶、河流和湖泊的生態環境變化,服務於自然資源調查、環境生態、應急減災、農業、氣象、水利、交通等行業。

「海洋1號」D衛星的發射裝有五個主要載荷:海洋顏色和水溫掃描儀、海岸帶成像儀、紫外線成像儀、校準分光計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海洋彩色水溫掃描儀用於探測全球海洋顏色元素和海面溫度場。海岸帶成像儀用於獲取海岸帶水環境、海岸帶和河流湖泊生態環境的信息;紫外成像儀用於近岸高濁度水的大氣校正。校準光譜儀用於監測水色和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的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用於獲取遠洋船舶的位置信息。由這些載荷檢測的海洋顏色元素可用於對水顏色環境、水質、海洋漁業、海洋溫度、海水、赤潮、綠潮、海岸帶和極地科學研究的運行監測和科學研究。

網絡觀測將成為未來海洋服務衛星的「新常態」

「海洋是一個四維動態變化的運動水體,海洋要素的時空尺度也各不相同。」劉建強表示,有必要通過多衛星聯網增加空間寬度和覆蓋頻率,以便提供快速和高精度的衛星遙感數據,滿足業務監測服務的要求。

海洋1號和海洋1號的兩顆衛星進入軌道後,就可以避免在上午受太陽耀斑影響的海域進行下午觀測。上午觀測到的雲層覆蓋海域和下午未觀測到的區域有機會得到彌補,這將大大提高全球海洋水體顏色、海岸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以渤海冬季海冰監測和黃海、東海夏季滸苔監測為例,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只用一個衛星海岸帶成像儀進行監測,我們可以在某一時刻獲得海冰和滸苔信息,但由於軌道和寬度有限,只能在一個晚上獲得一次

"未來,網絡觀測將成為海洋業務衛星的「新常態」. "劉建強說,只有通過全面、長期和持續有效的監測,我們才能了解包括海洋在內的各種自然資源要素的分布和變化過程,發現變化規律,做出合理的空間規劃,科學開發和控制自然資源,監測和及時處置各種自然災害。

據了解,目前,海洋2號系列衛星網絡正在大力推廣,海洋3號系列衛星網絡即將問世。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蔣興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海洋一號、海洋二號和海洋三號系列衛星的網絡化運行,中國將進入一個多手段操作、全方位海洋監測的新時代,這將為海洋監測和管理提供可靠支持,為自然資源調查、應急救災、生態環境等領域提供更多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自然資源衛星星座發射:3顆衛星15天覆蓋全球一遍
    中國首個自然資源衛星星座發射:3顆衛星15天覆蓋全球一遍 2018-04-01 0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啟動「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系統建設
    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趙竹青)記者從12日在長沙召開的湖南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獲悉,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據了解,「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於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未來,鴻雁星座將在5G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航空航海監視中,為全球各地的人與物實現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 中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五大載荷顯神通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5、4、3、2、1……點火!」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這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 D 星,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IT之家6月11日消息 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我國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星
    新華社長沙7月12日電(記者李國利、劉良恆)記者從12日在長沙召開的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了解到,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將發射
    本報長沙7月12日電  (記者餘建斌)記者從12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商業航空航天航海裝備論壇上了解到:我國今年下半年將發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首顆星。  「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以星間鏈路實現衛星空間組網,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星座首顆星,預計2023年建設骨幹星座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洪太介紹說,「鴻雁」星座未來將在5G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航空航海監視等場景中,為全球地區的人與物實現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 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答案沒有出乎意料
    來源:瞭望智庫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活動創下歷史新高全年共計執行39次發射任務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部分火箭採用「一箭多星」的方法將95顆中國自主研製的衛星發射升空請橫屏觀看▲ 2018年衛星發射次數截至同年底我國已成功發射500餘顆衛星進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有289顆(不包括國際合作衛星)數量穩居世界第二請橫屏觀看▲ 2018年各國在軌衛星數量根據國家和民營航天企業公開的星座計劃未來10年中國還將發射超過
  •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
  • 我國首個人工智慧星座 星座由192顆衛星組成
    打開APP 我國首個人工智慧星座 星座由192顆衛星組成 發表於 2019-07-01 15:46:11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我國將建設首個「人工智慧星座」。該星座將由192顆衛星組成,衛星配備智能化大腦系統,能夠大幅提高衛星的數據處理能力,將推動我國衛星數據產業的智能化、商業化發展。
  • 「鴻雁星座」首顆試驗衛星深圳造
    近日,中國將要建設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通信系統「鴻雁星座」的新聞在不少人微信朋友圈「刷屏」,其旨在為用戶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服務。  據央視新聞報導,「鴻雁星座」主體預計在2023年建成,首顆試驗衛星將運行在距離地球1100公裡的軌道,主要承擔驗證低軌頻率資源可用性和數據轉發服務的能力。
  • 通訊:中國長徵六號助力阿根廷遙感衛星星座建設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6日電 通訊:中國長徵六號助力阿根廷遙感衛星星座建設新華社記者 倪瑞捷一箭13星!6日,中國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10顆為阿根廷衛星邏輯公司研製的遙感小衛星。
  • 我國建成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發射現場 潘越榮 攝衛星成功入軌後,與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
  • 中國7月首射量子衛星 京滬間將建光纖量子網
    澎湃新聞5月21日報導,星地量子通信即將成為現實,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2016年7月發射,這是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將連接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也將成為國際上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國家。
  • 中國首個民企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珠海一號」升空
    大公網6月15日訊(記者 劉凝哲)6月15日11時,中國第一個由民營企業投資並運營的高時空解析度遙感微納衛星星座「珠海一號」首批兩顆衛星OVS-1A和OVS-1B,搭乘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升空。
  • (科技)通訊:中國長徵六號助力阿根廷遙感衛星星座建設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6日電通訊:中國長徵六號助力阿根廷遙感衛星星座建設  新華社記者倪瑞捷  一箭13星!6日,中國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10顆為阿根廷衛星邏輯公司研製的遙感小衛星。
  • 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昨天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 共享衛星星座,首星落地崖州灣!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正式籤約
    共享衛星星座,首星落地崖州灣!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等政府領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以下簡稱「三院」)產業發展部部長胡發興、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以下簡稱「事業部」)總經理袁鴻翼等企業代表出席。本次籤約企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高校等,籤約項目涵蓋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南繁產業等領域。
  • 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民用衛星星座
    IT之家3月31日消息 據央視報導,今天,我國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3顆光學衛星,這也是我國成功發射並將投入使用的首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今天中午(31日)11點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3顆光學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