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2020-11-15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該星將與2018年成功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進行上、下午組網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下午無觀測數據的空白。

專家介紹,雙星組網觀測可使每天觀測頻次與獲取的觀測數據提高一倍,上午被太陽耀斑影響的海域下午觀測能夠避免,上午被雲層覆蓋的觀測海域和未被觀測的區域下午有機會得到彌補,進而大幅提高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標誌我國躋身國際海洋水色遙感領域前列。

衛星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CAST2000衛星平臺,配置與海洋一號C星性能相同的五個有效載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用於探測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溫度場,海岸帶成像儀用於獲取近岸水體環境、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信息,紫外成像儀用於近岸高渾濁水體大氣校正,定標光譜儀用於監測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用於獲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

據介紹,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一號D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主用戶部門,自然資源部所屬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為項目法人。海洋一號D星和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

後續,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將會同相關應用單位組織開展衛星在軌測試工作,保障衛星按時投入業務運行。

編輯:張驕瀛

相關焦點

  • 海洋一號D星發射 打造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鄭逃逃攝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鄭逃逃攝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我國建成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發射現場 潘越榮 攝衛星成功入軌後,與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4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並為氣象、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其建成後,標誌我國躋身國際海洋水色遙感領域前列。
  • 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和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 D 星,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IT之家6月11日消息 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18年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衛星星座
    6月11日,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標誌著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的新篇章。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發射的第四顆海洋水色衛星。
  •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
  • 怎樣用好海洋資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了解一下~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中的第四位成員,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可用於監測全球大洋水色水溫,為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並為氣象、環境生態、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
  • 中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五大載荷顯神通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5、4、3、2、1……點火!」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這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
  • 我將建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9月7日11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這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
  • 海洋二號B星發射成功 我國將組建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 - 國內...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楊璐)記者從國防科工局、自然資源部獲悉,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
  • 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正式投入使用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胡喆  周科)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高分一號02、03、04衛星31日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搭載長徵四號丙火箭,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一號02、03、04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正式投入使用。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攝影:汪江波中國日報9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個自然資源衛星星座發射:3顆衛星15天覆蓋全球一遍
    2米/8米光學衛星星座是我國空基規劃的首批業務衛星,該星座由性能相同、狀態一致的3顆業務衛星組成,衛星設計壽命6年,空間解析度為全色2米、多光譜優於8米,單星成像幅寬大於60千米。這是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組網運行的首個民用高解析度業務衛星星座,代表著目前我國民用遙感衛星星座發展的最高水平,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的標誌性成果,也是需求牽引、服務應用、統籌發展的又一成功典範。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國內成品油價迎「六連...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民用衛星星座
    IT之家3月31日消息 據央視報導,今天,我國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3顆光學衛星,這也是我國成功發射並將投入使用的首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今天中午(31日)11點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3顆光學衛星。
  • 中國將建設首個海事衛星星座
    6月11日2: 31,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海洋一號。作為中國海洋顏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Ocean 1 D和發射的Ocean 1 C將形成中國第一個海洋服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網絡,進行大規模、高精度、高頻率的觀測,填補中國海洋顏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
  • 太空又多一顆「西海岸」號衛星!天啟星座06星發射升空
    據悉,「青島西海岸號」衛星物聯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是我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衛星也成為天啟星座的第8顆在軌物聯網數據服務衛星,按照計劃,天啟星座將於2021年底全面完成38顆衛星部署,解決70%以上陸地、全部的海洋及天空中的物聯網數據通信覆蓋盲區問題,為實現萬物互聯提供必需的網絡通信保障。
  • 快舟一號甲火箭「一箭雙星」帶著「武漢」升空!
    「一箭雙星」帶著「武漢」升空!中國開建天基物聯網星座【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上午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