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民用衛星星座
IT之家3月31日消息 據央視報導,今天,我國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3顆光學衛星,這也是我國成功發射並將投入使用的首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今天中午(31日)11點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3顆光學衛星。
-
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我國建成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發射現場 潘越榮 攝衛星成功入軌後,與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4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並為氣象、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其建成後,標誌我國躋身國際海洋水色遙感領域前列。
-
中國首顆高解析度立體測圖衛星資源三號02星發射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周音)中國第一顆高解析度立體測圖業務衛星資源三號02星於30日11時17分在太原發射,首次實現中國自主民用立體測繪雙星組網運行,形成業務觀測星座,縮短重訪周期和覆蓋周期,充分發揮雙星效能,長期、連續、穩定、快速地獲取覆蓋全國乃至全球高解析度立體影像和多光譜影像。
-
中國首個自然資源衛星星座發射:3顆衛星15天覆蓋全球一遍
2米/8米光學衛星星座是我國空基規劃的首批業務衛星,該星座由性能相同、狀態一致的3顆業務衛星組成,衛星設計壽命6年,空間解析度為全色2米、多光譜優於8米,單星成像幅寬大於60千米。這是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組網運行的首個民用高解析度業務衛星星座,代表著目前我國民用遙感衛星星座發展的最高水平,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的標誌性成果,也是需求牽引、服務應用、統籌發展的又一成功典範。
-
海洋一號D星升空 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和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
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了解一下~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中的第四位成員,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可用於監測全球大洋水色水溫,為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並為氣象、環境生態、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
-
中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五大載荷顯神通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5、4、3、2、1……點火!」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這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
-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18年打造我國首個海洋民用衛星星座
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標誌著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的新篇章。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發射的第四顆海洋水色衛星。回顧過去18載,從實現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到開啟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中國航天人在海洋衛星領域成功打造出以「海洋一號」系列衛星命名的中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 D 星,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海洋一號C、D衛星星座模擬圖,圖自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IT之家了解到,海洋一號D星是中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該星將與2018年成功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進行上、下午組網觀測,填補中國海洋水色衛星下午無觀測數據的空白。
-
海洋一號D星發射 打造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鄭逃逃攝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我將建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9月7日11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這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衛星,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
-
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氣象傳真系統正式對外播發
近年來,我國氣象預報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12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同時,我國還建立了以接收風雲衛星為主的、兼收外國環境衛星的衛星地面接收和應用系統,我國氣象衛星系統能夠實現對大氣的三維探測與全球高解析度觀測,並支持全天候工作,在氣象預報預測、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
海洋二號B星發射成功 我國將組建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 - 國內...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楊璐)記者從國防科工局、自然資源部獲悉,10月25日6時5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
-
我國首個自然資源業務衛星星座傳回首批清晰影像
4月25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自然資源遙感應用創新發展座談會上獲悉,我國首個自然資源業務衛星星座傳回了首批影像,圖像紋理清晰、質量良好,星上所有設備工作狀態正常。該星座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於3月31日成功發射並精準入軌,目前正在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
海南啟動衛星星座項目 將成為懸在南海上空的天眼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蔣建科)海南衛星星座項目日前在海南省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正式啟動。記者從日前在三亞舉辦的海南商業航天創新發展研討會上獲悉,海南計劃在2019年發射「海南一號」一期3顆光學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