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高解析度立體測圖衛星資源三號02星發射

2020-11-30 華龍網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周音)中國第一顆高解析度立體測圖業務衛星資源三號02星於30日11時17分在太原發射,首次實現中國自主民用立體測繪雙星組網運行,形成業務觀測星座,縮短重訪周期和覆蓋周期,充分發揮雙星效能,長期、連續、穩定、快速地獲取覆蓋全國乃至全球高解析度立體影像和多光譜影像。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資源三號02星是在01星的基礎之上,通過對原有技術的繼承、優化和發展而研製的測圖衛星,搭載三線陣測繪相機和多光譜相機等有效載荷,衛星系統前後視相機解析度由3.5米提高到優於2.7米。去年11月,資源三號02星正式立項,這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發射的首顆業務衛星。資源三號02星工程主要包括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是一個技術複雜、專業性強、協調任務量大的系統工程。

李朋德說,資源三號02星發射後,與01星共同在軌運行,全球覆蓋的周期縮短一半,重訪周期由5天縮短至3天之內,可提高數據獲取的時間解析度,為1:5萬基礎地理信息獲取和更新提供穩定的衛星影像數據源,大幅提高我國1:5萬立體測圖信息源獲取能力。

記者從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資源三號衛星發射打破了外國立體測圖衛星壟斷的局面。目前,資源三號01星衛星已面向社會各行業用戶累計提供的近2億平方千米影像數據,按照我國測繪行業大宗採購國外同類商業衛星數據價格測算,其直接經濟成本高達23億元人民幣。

專家介紹,資源三號01星目前全球範圍內有效覆蓋面積超過7200萬平方千米,各大洲均有覆蓋,其中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覆蓋均超過60%,東亞、中亞接近全部覆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多次向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專家委員會提供了01星影像數據,進一步提升了我國測繪衛星的國際影響力。

據透露,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將陸續啟動資源三號03/04星、高分七號等多顆衛星的立項工作,我國將逐步構建系列比例尺光學測繪衛星星座,為高精度測繪遙感提供長期、穩定、連續的自主衛星數據源,大幅提升衛星測繪業務保障水平。(完)

相關焦點

  • 資源三號03星三臺載荷 帶你看「立體」世界
    7月25日,資源三號03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其核心有效載荷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8所研製的三線陣相機、多光譜相機和雷射測高儀。這三臺載荷將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立體」世界,進一步增強我國獨立獲取空間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升我國測繪服務保障水平。
  •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
    北京時間12月20日11時2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9顆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合作研製的第6顆衛星,將接替中巴地球資源04星獲取全球高、中、低解析度光學遙感數據,為中巴兩國資源系列衛星數據應用拓展至全球高解析度業務領域奠定基礎,同時還能為巴西政府實現對亞馬遜熱帶雨林及全國環境變化監測等提供高技術手段。
  • 中國首個自然資源衛星星座發射:3顆衛星15天覆蓋全球一遍
    中國首個自然資源衛星星座發射:3顆衛星15天覆蓋全球一遍 2018-04-01 0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正式投入使用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胡喆  周科)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高分一號02、03、04衛星31日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搭載長徵四號丙火箭,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一號02、03、04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正式投入使用。
  • 中國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中新網客戶端酒泉12月29日電 (李瀟帆)北京時間12月29日16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 一箭七星 中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中新網客戶端酒泉12月29日電 (李瀟帆)北京時間12月29日16時0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 我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 搭載發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新華社酒泉12月29日電(李國利、李瀟帆)12月29日16時,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搭載發射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送入預定軌道。   雲海二號衛星主要用於大氣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 我國成功發射6顆雲海二號衛星和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
    新華社酒泉12月29日電 12月29日16時,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徵三號上面級
  • 中國航天大動作!全球低軌衛星星座首星今年發射 共300顆!
    走美國開闢的商業航天發射這條道路適合中國嗎?不少人認為,或許從中國更拿手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參與商業衛星開發,更有前途。   小火箭工作室與微信公眾號「小火箭」的創始人邢強博士2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受資金需求、設計周期和產品供應鏈特點的影響,微小衛星企業的發展速度會明顯快於商業火箭企業。
  • 北鬥三號第二顆IGSO衛星升空 這顆「愛星」有何不同?
    6月25日02時0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6顆北鬥導航衛星。這是北鬥三號系統的第21顆組網衛星、第二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 國星宇航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雙核AI商業衛星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星宇航)設計研製的「鬥魚-666號」(TFSTAR)、「新疆交通-01號」(TY3-01)等三顆衛星搭載長徵二號丁型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實現星箭分離,隨後,衛星成功進入距地表547km的太陽同步軌道(SSO)。
  • 吉林一號:中國首個商用遙感衛星星座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10月7日12時13分,我國首個商用遙感衛星星座「吉林一號」由長徵二號丁火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從酒泉發射成功。「吉林一號」由4顆衛星組成,包括一顆光學遙感主星、一顆靈巧成像驗證星、兩顆靈巧成像視頻星,工作軌道均為高約650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商用遙感衛星星座,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
  • 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 服務亞太地區移動通信
    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張旖旎 攝)北京時間11月12日23時59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 D 星,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IT之家6月11日消息 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海外網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深圳造「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今年發射
    原標題:深圳造「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今年發射深圳新聞網訊 「未來在衛星完成三步走的組網工作之後,將正式向全球用戶提供無死角的高速上網服務。」記者近日獲悉,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簡稱深圳東方紅)利用微小衛星平臺研發的「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計劃於今年下半年發射升空。「鴻雁」開啟移動通信新時代近日,記者來到南山區深圳東方紅的微小衛星研製基地採訪,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緊張研製和測試「鴻雁」星座的首顆試驗星。
  • 文昌物聯一號(天啟三號)衛星搭載長徵11號成功發射
    2019年6月5日,文昌物聯一號衛星搭載首次在海上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成功發射入軌,該衛星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研製。在衛星的整個研製過程,秉承「萬物互聯,天啟護航」的理念,採用更高效的通信體制和更寬的頻率帶寬,力求為廣大用戶提供可靠、經濟的衛星物聯網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隨著該衛星的成功發射,表明衛星物聯網應用產業正式落地海南省文昌市。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郭超凱)記者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成功 長四火箭今年很忙
    高分十一號02星發射成功 「坐騎」長四火箭今年很忙2020年9月7日13時57分,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