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2021-01-15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從立志打造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到北鬥衛星發射升空閃耀蒼穹,再到北鬥系統迎來全球組網的歷史性時刻……經過一代代北鬥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努力,憑藉20餘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守,此時此刻,終已夢圓!

「復移小凳扶窗立,教識中天北鬥星」。過去,北鬥星辰如宇宙中一座燈塔,指引著人類前行的方向;今後,北鬥衛星在浩瀚星空閃耀,將為全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從「燈塔計劃」到「三步走」戰略

回溯既往,中國北鬥從無到有、由點成網。一路走來,「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彈一星」先驅們便開始在衛星導航領域艱辛探索。這項具有開創意義的重大工程,有一個生動形象又兼具美好寓意的名字——「燈塔計劃」。

作為先行者,「燈塔計劃」在理論探索和科研實踐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由於經濟基礎、技術力量等方面的制約,計劃未果而終。但「燈塔」燃起的希望之光,照亮著後來者前行的航向。

1983年,以陳芳允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立足國情,提出「雙星定位理論」,即利用2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來測定地面和空中目標。隨後,經過大量理論和技術研究,「雙星定位」藍圖愈加明晰。

當時,不少人質疑,中國能否建成衛星導航系統?是否有必要自建導航系統?

實際上,無論是GPS還是其他系統,都可隨時關閉信號。為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國必須研製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毅然決定,啟動北鬥一號工程。

是一步到位、直接建設全球系統?還是劃分階段、循序漸進「曲線救國」?

面對爭議,原北鬥一號、北鬥二號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帶領北鬥人創造性提出「分步走」發展戰略,確定了「先試驗後建設」「先國內後周邊」「先區域後全球」的發展思路。

立志容易成功難。躊躇滿志的北鬥人轉過頭就要面對冰冷現實:國外技術封鎖設障、國內專業人才匱乏、研究經費捉襟見肘、適合的空間頻率被瓜分殆盡……

北鬥二號研製初期,原打算從國外引進的核心器部件——原子鐘,由於技術封鎖無法如約引進。「那個時候,我們的北鬥二號工程已經全面啟動了,沒有核心的東西,我們的系統、我們整個研製工程就要受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回憶。

但任何艱難險阻都磨滅不了北鬥人的決心和鬥志。短短兩年時間,北鬥人就攻克了原子鐘這個最大技術瓶頸。如今,北鬥星載原子鐘的精度已提升到每300萬年差一秒,遠高於普通星載原子鐘10萬年差一秒的精度指標。

自力更生、自主可控成為北鬥的標誌,也奠定了核心部件國產化的堅實基礎。沿著「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北鬥人一路攻堅克難、拾級而上,用20多年走過了國外近50年的發展道路。

北鬥一號,建立世界首個基於雙星定位原理的區域有源衛星定位系統;北鬥二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混合星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北鬥三號,提出全球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

收官之戰中,北鬥人在組網任務和疫情防控兩條戰線上「雙線作戰」。為確保發射百分百成功,他們反覆檢查。在發現產品技術問題後,及時調整發射時間,晝夜緊急處置,最終實現完美收官,中國之星閃耀太空。

逾七成中國智慧型手機使用北鬥

「北鬥和GPS、格洛納斯、伽利略是並列關係。」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徐穎告訴記者,「我們持續與其他系統開展合作,推動系統間兼容與互操作。」

「為什麼有了北鬥,生活中感覺還是在用GPS呢?」對此,徐穎表示,GPS起步早,很早就有成熟的應用。有時候大家會很自然地把GPS當作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的代名詞。事實上,已有超過70%的中國智慧型手機使用了北鬥系統。在定位時,手機會自動選擇信號較強的多顆衛星進行混合定位。

遠在天上北鬥,近在我們身邊。

交通運輸是北鬥應用的重要領域。走進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樓展廳,一塊長方形大屏幕映入眼帘。「這是我們建設和運營的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也是國內重點北鬥民用示範項目。平臺於2013年上線,目前由交通運輸部等三部委共同使用。超過650萬輛重載貨車安裝了北鬥定位裝置併入網。」貨運平臺運營負責人溫潔禹向記者介紹。

屏幕正中間是一張中國地圖,每個省份標有數字,代表該省接入平臺的貨車數量。「平臺開通了『三個自動』功能,依託北鬥部標車機,針對超速、疲勞駕駛、異常停車等情形及時向司機或有關部門提醒、報警,有效提升道路安全水平。」溫潔禹說。今年防疫期間,貨運平臺持續推送疫情信息,推薦經驗路線,為重點車輛調配和應急物資運輸提供服務保障。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大佘太鎮的農田裡,一臺無人駕駛播種機正勻速前進。基於北鬥定位功能,播種機沿預設路線自行作業。有了這種精準科學的方法,每千米播種偏差不超過2釐米,每畝地出苗率能提高10%。

時間往往易被忽視,但生產生活離不開統一的時間。電力部門藉助北鬥納秒級授時功能,實現全網時間基準統一,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北鬥遠不止定位導航授時。

對常年出海的漁民來說,「一拜媽祖,二拜北鬥」已不新鮮。北鬥首創的短報文功能是漁民的「守護神」。以往到達無信號海域,跟家人報聲平安都困難。遇到緊急情況,甚至無法與外界聯繫。現在憑藉單次1200漢字的通信容量,漁民和家人溝通更方便。有關部門還利用該功能發送提醒信息,確保漁船航行安全。

國際搜救也是北鬥服務一大特色。相較之前的單向報警,其返向鏈路的確認功能可把救援信息反饋給求救者,大大增強其獲救信心。

此外,北鬥在水文監測、氣象測報、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應用廣泛,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通過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多元服務,北鬥不斷提高定位精度。」徐穎表示,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北鬥將為世界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服務。

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裡程碑,也是通過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向全世界人民提供精確地理定位服務的重要一步。」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西蒙內塔·迪皮蓬在收官之星發射成功後表示。

據悉,北鬥高精度及北鬥輔助快速定位用戶已突破5億。中國的北鬥,也是世界的北鬥。

「2019年北鬥海外應用合作及貿易交往更加頻繁。」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說,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智慧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得到成功應用。

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秘書長張全德看來,北鬥三號的短報文還將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補充完善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通信體系,為北鬥帶來更多國際化市場。

近年來,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結構趨於成熟,國內產業鏈自主可控、良性發展。海外市場的拓展,無疑會為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中國今年衛星導航產業規模預計超過4000億元,拉動3000億元以上規模的市場份額。

「北鬥全球系統的建成,對衛星導航產業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們近些年的晶片/模組出貨量明顯上升。」泰鬥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公司長期致力於推動晶片民用自主國產化。10餘年來,在北鬥/GNSS方面已研發5款晶片。新一代晶片使用28nm RF CMOS工藝,利用衛星軌道、衛星鐘差、格網電離層和分區綜合改正的實時四重廣域增強法,實現了低成本、低功耗、射頻基帶一體化設計。

泰鬥微電子是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截至去年底,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突破1億片,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22納米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導航定位晶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天線、板卡、寬帶射頻晶片等系列產品完成研發,已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條件。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除了傳統領域和產品,北鬥與5G、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加快融合,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北鬥高精度可穿戴設備解決方案將助力兒童手錶、老人手環、寵物追蹤器等設備實現亞米級定位。

「北鬥還可以進一步發揮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中的『千裡眼』作用,在智慧鐵路、智慧施工等方面形成新市場,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張全德說。

本報記者 史志鵬 姜忠奇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26日 第 10 版)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原標題: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將完成全球星座部署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3月9日電(李國利、楊欣)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5月將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新華社照片    【新華社西昌3月9日電】(李國利楊欣)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這是北鬥三號第29顆全球組網衛星,同時也是第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衛星 5月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日電(李國利、楊欣)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步之遙。北鬥三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3 顆地球靜止軌道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據了解,今年5月將按計劃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屆時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將全面完成。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將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將完成全球星座部署來源:新華社作者:李國利、楊欣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03-09 22:01,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
  • 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
    本報西昌11月19日電  (記者餘建斌、申少鐵)11月19日2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
  • 北鬥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北鬥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3月4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透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年將繼續高密度全球組網,計劃發射8—10顆北鬥導航衛星。  北鬥是「中國創造」的一張名片。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第54顆衛星介紹
    打開APP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第54顆衛星介紹 孤城 發表於 2020-03-11 14:46:47 IT之家3月10日消息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2000年10月31日,這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射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在31日的00:02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首顆北鬥導航實驗衛星升空。在第一顆試驗衛星發射50天後,第二顆試驗衛星也被長三甲火箭送上同步軌道。2003年5月25日,00:34分我國發射第三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
  • ...全球周報第24期:長三乙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衛星 全球星座部署完畢
    55顆北鬥衛星 全球星座部署完畢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入軌,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
  • 北鬥升空二十年——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發射...
    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北鬥指路」將從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變成全人類共享的「中國智造」。北鬥升空20年,從「一顆星」到「滿天星」,這是一段恢弘磅礴的「中國星座」建造史。北鬥升空20年,從起步較晚到世界領先,這是一段「踏平坎坷成大道」的中國航天奮鬥史。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入網提供服務
    記者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近日完成各項在軌測試和入網評估等工作,已正式入網提供服務。目前該中心積極開展在軌維護,保障在軌運行的北鬥衛星平穩健康運行。
  • 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
    12月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至此,所有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中圓地球軌道是北鬥三個軌道中唯一能夠運動覆蓋全球的,因此是全球組網的核心所在。
  • 剛剛,北鬥衛星拿下收官之戰,中國組建起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上午9時43分04秒,隨著點火命令下達,搭載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騰空而起的橘紅色火焰中飛向太空。這顆衛星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星座」閃耀...
    上午9時43分許,搭載北鬥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北鬥收官之星正奔向蒼穹。來源:央視新聞從2009年啟動,到今天第30顆星上天,北鬥三號系統的建成,標誌著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探索的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圓滿句號。
  • 剛剛,北鬥衛星拿下收官之戰,中國組建起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雷生編輯 | 李薇頭圖來源 | 視頻截圖26年漫長曆程。2020年6月23日,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迎來最後一戰。上午9時43分04秒,隨著點火命令下達,搭載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騰空而起的橘紅色火焰中飛向太空。
  • 30顆衛星全部就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順利收官
    6月2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衛星,被五院北鬥人稱為「吉星」)。GEO系列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作用關鍵,作為一顆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該衛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還攜帶了很多神器,為北鬥三號在軌運行和應用之路開疆拓土。隨著此次發射的成功,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衛星運往發射塔架。
  • 北鬥三號世界上最亮的指路明星
    《新民周刊》第1094期封面文章《北鬥:世界上最亮的指路明星》中寫道:6月23日,第五十五顆北鬥衛星在長徵三號乙火箭的推動下奔向太空,定位於地球同步軌道,至此,中國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部完成,將全功能投入使用。
  • 中國北鬥 惠及全球:寫在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之際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基地成功發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星座部署。此刻,中國北鬥已點亮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獨特的設計與構造此次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完整的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說,此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是北鬥三號系統中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2012年9月19日3時1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採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第十四顆和第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 北鬥52、53顆衛星發射成功 正式完成核心星座部署
    >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隨著這兩顆衛星的成功發射,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計劃正式進入了一個裡程碑——所有地球中圓軌道衛星發射完畢,意味著北鬥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在衛星導航方面的創舉,最初開始使用雙星定位,目前建設中的北鬥三號則首創了三種軌道,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