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2020-11-22 光明時政

  北鬥導航:太空中最亮的「中國星」

  3月4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透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年將繼續高密度全球組網,計劃發射8—10顆北鬥導航衛星。

  北鬥是「中國創造」的一張名片。2017年11月,北鬥三號首發;去年底,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基本完成,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標誌著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到2020年,我國的35顆北鬥衛星計劃全球組網完成。北鬥系統的建設之快,凸顯著中國雄厚的技術實力。

  是導航員也是郵遞員

  就像GPS一樣,北鬥是幫助用戶導航的。但北鬥還有一項GPS尚不具備的特長:轉發用戶簡訊。

  在茫茫大海之上,沒有手機信號,又沒有昂貴的海事衛星,但你可以用北鬥發信息,尤其是救命的信息。因此,漁民們成為北鬥的第一批忠實用戶,全國4萬餘艘漁船都安裝了北鬥,累計救助漁民上萬人。

  今年初,中國的西太平洋實時科學觀測網升級之後,藉助北鬥衛星的簡訊傳輸,6000米深海與陸地的互聯得以實現——10套深海潛標捕獲的大容量數據,用北鬥衛星「現場直播」到科學家的電腦或手機上,使他們從此不再依賴國外的通信衛星。

  圍繞北鬥的「短報文」功能,還可設計出各種有創意的應用。一些戶外裝備公司還針對野外活動推出了一鍵報告所在位置的北鬥盒子。地震和洪災救援時,遇險社區可通過北鬥及時報告方位與災情。北鬥三號組網後,作為北鬥特色的「短報文」通信服務容量將提高10倍,並大大降低用戶的發射功率。

  目前,全國已有幾百萬營運車輛安裝了北鬥兼容終端。如北京的3萬多輛計程車、2萬多輛公交車安裝了北鬥終端;1500輛物流貨車也用北鬥實時調度。四川利用北鬥來管理汽油車物流,有的地方則用北鬥來監控危險化學品運輸車。

  中科院的專家們還用北鬥來研究保護野生動物,比如,給藏羚羊戴上北鬥定位項圈,科研人員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們在哪兒;內蒙古杭錦旗用類似的方法,通過北鬥衛星來管理幾百萬頭牲畜。

  精準定位不差毫釐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北鬥三號不僅覆蓋範圍提升至全球,定位精度也較北鬥二號提升1至2倍。」不僅如此,利用一張全國地基網,中國用戶還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導航服務。

  北鬥具備動態釐米級和靜態毫米級的定位能力。基於北鬥衛星系統的基礎定位數據,利用遍及全國的超過2200個地基增強站及自主研發的定位算法,相關系統可為全國的用戶提供精準定位及延展服務。

  北鬥地基增強系統2016年正式上線運行,具備在全國提供實時動態釐米級、事後處理毫米級和快速輔助定位能力。在地基網輔助下,北鬥可實現2—5釐米的定位服務精度,行業最重視的「首次定位時間」可被縮短到5秒。另外,北鬥還在全球建設了120個地基增強站點,為沙漠、海洋、高空等區域提供7×24小時高可用的動態釐米級定位服務,預計服務在2021年覆蓋全球。

  對標世界一流,北鬥三號系統的性能較北鬥二號也大有提升。

  星載原子鐘是定位精度的核心。北鬥三號的銣原子鐘頻率穩定度,較北鬥二號提高10倍,使北鬥定位精度和授時精度都提高了一個量級。衛星同時配備了性能更優的氫原子鐘,質量和功耗大於銣原子鐘,兩者配合工作。

  另外,由於不能像GPS那樣全球建地面測控站,位於地球背面的北鬥衛星利用星間鏈路聯繫、測距和保持隊形。而且北鬥三號衛星可自主運行至少60天,即使地面站故障,衛星仍能正常工作。它能自我診斷故障和自我修復,設計壽命在10年以上。

  目前,北京已有幾十萬輛共享單車安裝了北鬥定位裝置,即使是在有建築物或者大樹遮擋的地帶也能做到精準定位,同時共享單車也可以放進定點的電子圍欄。此外,北鬥的高精度測量還已經服務於山體滑坡監測和橋梁大壩的形變監測。

  憑藉快速的釐米級定位,北鬥甚至能判斷小汽車行駛在中間車道,還是在左轉車道,這讓精確導航與未來無人車的行駛有了基礎。有了這一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未來,送貨的無人機可以精準地降落在客戶的陽臺上,割草機器人則能做到沿兩米見方的框架轉圈,沒有誤差……

  萬億級市場在招手

  2018年,北鬥三號的發射密度比起美、俄的發射密度紀錄要高出一倍,而北鬥三號衛星的批量生產和發射,無一失敗。「科學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說。

  去年年底,一位在西昌工作多年的通信保障工程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2018年發射任務如此密集,但發射場的衛星試驗人員較以往減少了近一半,發射場全流程時間縮短了近1/3,研製人員和研製周期都大為縮減。

  除了效率的大幅攀升,北鬥還有個本事,就是可與GPS射頻實現兼容。

  通常,接收機需要同時看到4顆導航衛星才能定位,看到的衛星越多越有利。北鬥與GPS實現互操作,一臺接收機能同時接收兩個系統的衛星信號,使得定位更快更準。

  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源於半個世紀前的美軍項目,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全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一開始,GPS被美軍用來導航,接著是道路交通和漁業應用,隨著GPS設備降到白菜價,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很容易地消費和使用GPS。目前,GPS的全球市場已達到每年1萬億元人民幣。

  儘管美國的GPS開衛星定位技術之先河,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中、俄、歐也都在搭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GPS、北鬥、格洛納斯和伽利略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全部建成後,衛星合計將超過百顆。

  我國的北鬥系統從1990年代開始研發,2011年開始面向民間開放,是GPS之後市場前景最好的一個導航系統。由於北鬥系統具有「短報文」能力,且抗遮擋能力強,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優勢更明顯,其應用已到快速發展期。目前,北鬥已經在鐵路、測繪、授時、航運、航空等多個行業中應用。未來,北鬥在民用領域將形成龐大產業鏈。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估計,2020年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後,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另有估計說,北鬥在中國的市場佔比,將由2016年的不到30%擴大到60%,反超GPS。(本報記者高 博)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北鬥系統將全面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北鬥——夜空中最亮的星
    北鬥系統將全面完成全球星座部署 北鬥——夜空中最亮的星 中安在線   2020-06-15 20:5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海外網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北鬥三號世界上最亮的指路明星
    《新民周刊》第1094期封面文章《北鬥:世界上最亮的指路明星》中寫道:6月23日,第五十五顆北鬥衛星在長徵三號乙火箭的推動下奔向太空,定位於地球同步軌道,至此,中國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部完成,將全功能投入使用。
  • 一張「星網」耀太空 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推遲一周發射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矗立在發射塔架旁,乳白色箭體上的「中國航天」四個大字與火箭整流罩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標誌的搭配顯得格外醒目。  「10,9,8……3,2,1,點火!」  9時43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騰空而起的長徵火箭底部拖曳著耀眼的白色尾焰,託舉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飛向太空。
  • 中國北鬥七星閃耀太空 2010航天發射完美收官
    四川大涼山群山環繞中的3號發射工位燈火通明,聚光燈下,倚天而立的發射塔架擁抱著乳白色的星箭組合體直指蒼穹、蓄勢待發,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7顆北鬥導航衛星,箭是中國金牌火箭「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星箭組合體頂部的整流罩上,一側是鮮豔的五星紅旗,另一側則是藍白相間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英文對照標識。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  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是時,美國GPS已完成全球組網。  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 50星點讚!北鬥最後一星太空直播入軌,26年成世界最大導航系統!
    6月23日,我國長徵三號乙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北鬥衛星星座的最後一枚衛星。這標誌著從1994年開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歷經26年後終於完美收官。這枚長徵三號乙火箭從中國西南部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23日上午9點43分發射,此前由於火箭技術問題推遲了一周。
  • 你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收官之星」成功發射!「北鬥星座」閃耀...
    「一星通,星星通」,讓衛星也能「天上對話」位於浦東張江的中國科學院北鬥導航衛星研製團隊先後完成了北鬥三號系統中12顆衛星的研製和發射,為北鬥導航系統2018年建成基本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20年完成完整系統建設,也為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提供出全新的解決方案。今年,這支隊伍成立剛過十年,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過三十多歲,可謂是航天領域的一支新兵。
  • 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之際:體現中國智慧
    不同於美國GPS的四星定位,「雙星定位」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實現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從無到有。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是時,美國GPS已完成全球組網。事實上,將我國自主建造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也飽含著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 北鬥:為未來導航
    2020年6月23日,北鬥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這標誌著北鬥導航系統全球星座部署正式完成。在中國,古人利用北鬥七星――大熊星座最亮的七顆星――測定方位。中國衛星(600118)導航系統以「北鬥」為名,暗含了「指明方向」的寓意。  1994年,中國正式啟動了北鬥衛星導航實驗系統建設。
  • 楊慧:夜空中最亮的「星」
    【《有話》第50期:夜空中最亮的「星」】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發射,標誌著北鬥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時代正式開啟,也標誌著我國將真正實現全球無差別的高精度定位。本期新華網《有話》邀請北鬥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慧,講述幾代「北鬥人」不服輸的攻關精神,展現北鬥衛星系統傳奇的「三生三世」。大家好,我是楊慧,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
  • 北鬥團隊:推動中國衛星導航走向全球|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009年9月18日,曾任神舟飛船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的林寶軍從北京來到上海,擔任「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2011年10月,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試驗衛星工程啟動。「首發星是最大的考驗,那時壓力非常大。」林寶軍說,有上百項關鍵技術等待研發。
  • 中國北鬥 惠及全球:寫在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之際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基地成功發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星座部署。此刻,中國北鬥已點亮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獨特的設計與構造此次發射成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完整的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說,此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是北鬥三號系統中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
  • 【震撼】中國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發展史!自此後-天上星星參北鬥!
    這一方案用當時中國最成熟的航天技術,以最小星座、最少投入、最短周期,實現了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自主可控,為後續發展堅定了必勝信心,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積累了豐富工程經驗。 是否一步跨到全球組網?這在當時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建成覆蓋全球的導航定位系統,至少需要24顆衛星,美、俄用了20多年時間。
  • 北鬥星-守護中華大地導航之星
    2020年對中國航天來說,不平凡的一年,嫦娥奔月和北鬥全球組網成功,北鬥系統從1994年第一顆星,到今天的50顆星,走過風雨不斷的20年,完成了立國根本的大事,有了北鬥系統,我們國防有安全保障、我們航船、飛機有了永不熄滅的燈塔,太空中有了守護華夏復興的一雙明亮的眼睛,它是偉大的國之重器。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從用剛開始用民用導航至今,我們一直使用的都是美國開放的小部分GPS衛星定位導航。隨著我們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的日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用上自己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1994年,中國衛星導航工程獲批立項,我們正式開始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研製,以北鬥星來進行命名。至此,我們的科學家正式開始第一代衛星導航的研製。
  • 探秘中國北鬥導航衛星:最高機密到民用歷時20年
    彼時,中國另外兩個衛星計劃已經確定,兩個計劃分別有一顆備份星指標。經過商議,大家決定將前兩個計劃的備份星指標分給北鬥計劃使用。「我們和兩個衛星計劃團隊多次商議,如果你們打(衛星)成功了,備份星就不需要了。打不成,你們還得繼續找問題呀。所以,就先給我們用好了。」中國衛星導航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北鬥計劃工程副總師譚述森笑著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說。
  • 從無到有,北鬥導航系統成啦!北鬥名字背後代表的是信仰
    今天,也就是2020年7月31日,是中國航天值得紀念的一天。我們從無到有,自主研發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了中國北鬥人用20多年的時間實現了55顆衛星的研製發射。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鬥,既是中國傳統天文文化的需要,也能更好地體現該導航系統的價值。中國從古至今,對天文的研究從來沒有間斷過。上古時代我國古人在靠近黃道面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干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像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  「嚞星」 塊頭大本領高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其中,GEO衛星安靜地駐守在地球上方36000公裡的太空,擔負著重要的使命——為北鬥導航系統的技術指標提升提供增強服務,它們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吉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月23日9時4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星,也被稱為「吉星」),因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稱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為「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