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乙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衛星 全球星座部署完畢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入軌,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目標。
北鬥三號衛星全面國產化 助推國產晶片發展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表示,整個北鬥系統建設的時候,實際我們一直是立足於自主可控,星上的產品,關鍵產品,元器件都堅持走國產化這條道路,這個初心,我們一直堅持。到北鬥三號,我們全面實現了,星載產品百分之百的國產化。 據了解,北鬥三號系統在研製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並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
「玉兔二號」完成第十九月晝工作 向大家致以節日問候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6月28日1時00分和27日16時23分結束第十九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第十九月晝,「玉兔二號」月球車累計行駛裡程463.26米。第十九個月晝期間,著陸器上月球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按計劃開機工作,開展了常規科學探測。
「玉兔二號」揭示月球背面「不明膠狀物質」可能成因
第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在一個直徑約2m,深約0.3m的新鮮撞擊坑內部發現大小約52cm×16cm的未知物質,利用「玉兔二號」探測數據,中國科學家分析了「不明膠狀物質」的成因。科研團隊發現,新鮮撞擊坑周邊存在許多與月壤具有相似土灰色的塊體。它們能夠被月球車車輪碾壓成粉狀,以此推斷其為塊狀月壤,而非石塊。光譜解混結果顯示新鮮撞擊坑周邊及內部塊狀月壤中長石礦物相對含量較多,橄欖石和輝石相對含量基本相等,表明著陸區月壤可能是蘇長巖風化產物。
俄航天機構2023年送2名遊客前往空間站 普通人將首次參加太空行走
騰訊科技訊 6月26日,據外媒報導,在中斷了長達十年的太空旅遊服務之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計劃在2023年將兩名付費遊客送上國際空間站,搭乘該國的聯盟號飛船進行短期太空飛行。更引人注目的是,當這些遊客到達國際空間站時,其中一名遊客將有機會與經驗豐富的俄羅斯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
SpaceX再推遲第10批星鏈衛星發射:需更多時間檢測
據俄羅斯衛星網27日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宣布,再次推遲發射第10批「星鏈」衛星,稱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發射前的檢測。SpaceX公司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稱,「我們取消原定於今天的星鏈衛星發射,需要額外時間進行發射前的檢測,獵鷹9火箭和衛星狀況都正常」。
美太空人出艙更換國際空間站電池 升級電源系統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當地時間26日,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和鮑勃·本肯(Bob Behnken)按照計劃進入開放太空,執行國際空間站電源系統升級任務。
維珍銀河公司在美國太空港加緊進行滑翔測試
據外媒報導,維珍銀河公司繼續在新墨西哥州進行測試,周四完成了自今年早些時候搬遷到新墨西哥州以來其VSS Unity太空梭的第二次成功滑翔測試。這次測試使VSS Unity太空梭達到了新的速度,該公司正在美國太空港推進其測試計劃。
美參議院要求公開UFO檔案:五角大樓必須在180天內提交報告
據美國媒體6月25日報導,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當天提出議案,要求五角大樓公開有關「不明飛行物」(UFO)的檔案。如果該議案獲得通過,五角大樓必須在未來180天內向參議院提交相關報告。
在太空深處 哈勃看到一隻宇宙蝙蝠拍打著翅膀
在1400光年之外的巨大氣體和塵埃雲中,雙影從一顆恆星延伸穿過太空,就像一隻巨大宇宙蝙蝠的巨大翅膀。現在天文學家已經捕捉到了這些跳動的陰影——他們不確定是什麼導致了它。2018年用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有翼陰影被暱稱為蝙蝠陰影,是由一個年輕恆星周圍的塵埃和氣體圓盤造成的。有可能翅膀的抖動是由一顆小行星引起的。
美國宇航局下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推遲到7月30日
美國宇航局下一個火星漫遊者的發射時間再次被推遲。「毅力號」火星車最初預定的發射日期是7月17日,由於在發射臺上進行封裝的時候發現地面發射系統存在汙染,為了確保太空飛行器安全,美國宇航局不得不將發射日期推遲到7月20日進行。後來由於發射支持系統故障,發射再次推遲到7月22日。6月22日,NASA對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阿特拉斯五號火箭進行發動機靜態點火測試,雖然測試順利完成,但是工程師隨後發現火箭液氧推進劑傳感器傳回的數據出現異常,發射任務被迫再次推遲到7月30日。
美國Axiom Space公司選擇Thales Alenia Space建造商業空間站
美國Axiom Space公司為打造未來首個商業空間站,從歐洲的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訂購兩個模塊艙。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與Axiom Space公司籤署了一份關於建設未來商業空間站關鍵的兩個模塊艙,分別是節點艙和居住艙。兩個模塊艙建成後將運往德克薩斯州休斯敦,Axiom公司將在模塊艙內安裝各種系統。
維珍銀河公司和NASA籤約 安排私人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維珍銀河公司與美國宇航局籤訂協議,將經營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私人太空飛行,這將創建一個新的太空旅遊項目。新籤署的太空法案協議將看到維珍銀河公司培訓私人太空人,將他們帶入軌道進入國際空間站。美國航天局去年宣布,希望將國際空間站用於私人任務,以擴大其現有私營部門對空間站的參與。已經有50多家公司支付了國際空間站的空間費,用於自己的商業研發,目前在那裡安裝了14個商業設施。
NASA開始著眼用商業火箭將太空人及員工送入太空邊緣
據外媒報導,在NASA的一個重大政策轉變中,該機構正在使其自身人員包括太空人在內能乘坐商業亞軌道宇宙飛船。這種飛行服務中使用的火箭專門被設計成飛向太空邊緣然後返回地區,乘客在這個過程中則獲得短暫的失重體驗。該機構希望由此擴大太空人和研究人員的飛行選擇,同時又能投資商業太空行業。
冥王星可能從誕生之初就存在地下海洋
一項新研究發現,儘管今天的冥王星以寒冷著稱,但最初很可能是一顆快速形成的炎熱星球。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結果表明,冥王星可能在其生命早期就擁有一個地下海洋,這可能增加了它孕育生命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冥王星可能比原先預想的更適合居住。
商業化月球探測活動迅速成長
目前來看,全球登月探索主要呈現出以下幾點趨勢:
(1)無人月球探測與未來載人探索緊密結合,實現月球持續探索和利用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均瞄準實現載人月球探測,未來將開展一系列無人月球探測任務,利用月球探測和環境開展核心技術驗證,為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長遠目標奠定技術基礎。
(2)月球資源勘探和開發利用是未來發展的熱點,從科學探索向勘探應用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航天國家在推進月球探測活動的同時,還開展了月球原位資源利用(ISRU)技術的研究。利用月球固有的礦產資源,滿足月球基地建設對基礎性原材料的需求,成為未來月球開發與利用的重要內容之一。月球探測的下一步仍是利用先進機器人技術、先進鑽巖技術、先進測量分析技術等對月球資源及其蘊藏量進行全面深入的勘察,為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獲取重要的數據資料。目前,美國、歐洲、俄羅斯、印度、日本等均制定了月球著陸探測計劃,2019-2025年將實施多個月球著陸任務。預計未來數十年,各航天大國將在月球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和科學探索方面展開激烈競爭。
(3)未來無人月球探測任務重點聚焦月球背面、極地以及水資源和礦藏。月球探測將以月球資源、能源和特殊環境利用以及通過月球走向更遠深空為目標,並且利用月球特殊的環境條件開展天文觀測、空間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驗證等。從發展趨勢看,未來數年月球探測活動將主要針對以前探測較少的月球背面和月球極區展開深入的探測和研究。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實施了月球軟著陸任務。在NASA的未來空間探索規劃中已將「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採樣返回」列為「新疆域」計劃的第4項任務的備選項目。俄羅斯提出的新探月計劃中,將探測重點瞄向月球南極,計劃向月球南極發射著陸器,以及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歐洲積極發展月球極區著陸技術,計劃與俄羅斯合作實施月球-27極區著陸/巡視任務,勘探月球極區資源。日本正著力發展月球精確著陸技術和月球機器人技術,旨在開展月球資源環境勘察和利用。
(4)商業化月球探測活動將迅速成長。從最近10年的發展態勢來看,世界航天產業長期保持穩定增長,商業航天已經成為世界航天產業的主要構成和主導力量。隨著低成本進入空間技術和低成本利用空間技術快速發展,航天產品與服務逐漸從政府高端用戶向大眾消費市場傾斜。商業資本紛紛湧向航天領域,帶動大量技術和資源進入航天領域,商業航天整體向低成本、多樣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技術更迭更快,創新效率更高,為全球航天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遙感衛星
對地球和大氣的各種特徵和現象進行遙感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包括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海洋觀測衛星、環境監測衛星和偵察衛星等。遙感衛星在空間利用遙感器收集地球或大氣目標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信息,並記錄下來,由信啟、傳輸設備發送回地面進行處理和加工,判讀地球環境、資源和景物等信息。遙感衛星由衛星平臺、遙感器、信息處理設備和信息傳輸設備組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