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火影忍者·博人傳」這個名字,不知道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什麼呢?
低幼?毀青春?削戰力?
或許這些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作為火影忍者的正統續作,博人傳這部作品在製作上還是保持了火影忍者的一貫水準。
它的65集,更是由於中國原畫師「黃成希」的出色發揮,被當時無數的漫迷所追捧,成為了「博人傳」中少見的能在中國引起廣泛討論的劇集。(其實不只是原畫,黃成希為了保證作畫質量,包攬了分鏡演出作畫導演三個職位。)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作品,便是由黃成希擔任「武術導演」,且兼任了「分鏡」「演出」「原畫」等職位,並有著「火影忍者」部分原班人馬參與製作的——
《一人之下3》。
作為「一人之下」系列動畫的第三部續作,製作方一開始並沒有直接進入劇情,而是繼續為我們講述著「異人」與「異人世界」的奇妙設定。
正如字幕所言:
能量,是物質運動轉換的量度,簡稱「能」。
在「我」所生存的世界裡,生命體的繼承,生長,死亡,除了血肉之軀的物質轉換之外,還離不開一種神秘的能量,這種能量,被稱為「炁」,又名「先天之炁」。
炁的存在,讓我們得以從行屍走肉,轉變成有意識有靈魂的生物。
同樣,因為能量守恆定律的關係,我們每個人身體中的炁,都會逐漸消耗,從而必須面對衰老和死亡。
只有極少數人類,能夠認識並學會操縱自己身體中的這種能量。
在普通人的眼裡,這些人具有異於常人的超能力,而在他們自己的圈子裡,這些人就被稱之為「異人」。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浩劫,證吾神通」
這便是異人,或者說「一人之下」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與他人不同,你會作何感想呢?」
「一人之下」,是改編自漫畫家「米二」的同名漫畫作品。
而當初米二創作這部漫畫的靈感其實也很簡單,正如我標題中提到的「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與他人不同,你會作何感想呢?」,可以說非常的隨意。
但或許無心,也或許是米二老師心中早就有了「異人世界」的種種設定。
因此你會發現「一人之下」的主線異常的清晰,那便是男主角「張楚嵐」調查爺爺的死因,與女主角「馮寶寶」的身世之謎。
劇情也正是隨著這兩人的調查和與他人的交往所推進,以整個「異人世界」為舞臺,以各個門派,勢力之間的關係與爭鬥為主要劇情,緩緩的帶我們走進「一人之下」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而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不論是張楚嵐,亦或是馮寶寶,甚至於說在屏幕前看著動畫與漫畫的「我們」,都越來越陷入「異人」的世界中無法自拔。
張楚嵐一直想調查爺爺的死因,結果發現爺爺死前最後看到的人居然是馮寶寶,這二人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張懷義(張楚嵐的爺爺)是引發甲申之亂的罪魁禍首,但是甲申之亂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年的知情者那麼多,為什麼他們全部都閉口不談呢?
至於馮寶寶,一個從1944年就被發現的「18歲女孩」,不論歲月如何流逝,她的容顏卻始終沒有發生變化,她的身上又隱藏著多少秘密呢?
或許有的答案我們可以從已有的劇情中得出合理的解釋,但是你是否又曾考慮過:即使是已有的劇情,已有的情報,某些人承認的「事實」,它們又是否真的是真相呢?
「毀譽參半的前兩季」
原本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人之下3」,理應對它著重介紹才對。
但是作為系列動畫,第一第二季不看,單純的看第三季又怎能看出個所以然來呢?
所以雖然這個話題蠻有爭議,但是在這裡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希望大家能夠理性看待。
前兩季的動畫如果簡單一點來概括,那就是標題中的四個字:毀譽參半。
單就一部作品最重要的「劇情」和「人設」來說,一人之下1,2兩季的改編總體上還是不錯的,基本上講清楚了作品的世界觀,也勾勒出了那龐大而又神秘的異人世界的輪廓。
「不搖碧蓮張楚嵐」和「智商在線馮寶寶」,雖然有著一些「尬」「浮誇」的批評,但是兩個人獨有的人物性格在動畫中可以說展露的淋漓盡致,我個人來說也是比較喜歡的。
不過因為畢竟是漫改動畫,由於部分劇情的種種改動與刪減,導致動畫最終的感官與漫畫有著很大的偏差。
就比如「張楚嵐」在原作中還是「要點碧蓮」的,雖然也有著種種無釐頭行為,但是在許多細節上還是體現了他的「城府」。
而動畫嗎……
雖然有部分分鏡也是可以看出張楚嵐並非面相的「傻乎乎」,但是大量原創的「沙雕」劇情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尷尬啊~
當然,以上內容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真正讓一人之下12兩季站在風口浪尖的,還是「製作」的問題。
一人之下的第一季,是中日合作,由日本的Pandanium公司製作的,不過這只是官方的說法罷了,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想多開生產線所以選擇了「外包」。
第一季成片之後,客觀來說前三集做的還是不錯的。
但是多看幾集後你就會發現,各種靜止幀,崩壞幀,打鬥PPT,人物對話與畫面對應不上的問題越來越明顯。
而直到這時一人之下官方才意識到:自己被坑了!
於是以王昕為首的中國製作方便開始進行補救,一方面在官微和各大平臺上安撫粉絲,表明自己的無奈與被動;另一方面與同事對接下來的幾集進行補救,儘可能的改善作品質量。
雖然補救後的作品仍然存在著畫風變來變去,節奏感紊亂,流暢感也大打折扣等問題,不過因為畢竟是「被外人坑了」,絕大多數的粉絲還是表示了理解。
但事後,隨著輿論逐漸消散,事情真的是「被坑了」三個字那麼簡單嗎?
當動畫的第二季回歸國內的動畫製作公司「繪夢」之後,我們會發現繪夢的製作水平也很一般,很多分鏡都照抄了原作漫畫,而且打鬥做的也很離譜。
更重要的是:王昕等人一直在強調是日方坑了他們,日方不用心做,不懂得一人之下與道教文化的真諦。
那麼問題來了,王昕作為業內資深人士,既然明知日本人沒辦法理解道教文化,參透一人之下的奇妙世界,為什麼要選擇把作畫全部外包呢?
對這件事情有了解或者想要了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繪夢2018年開了多少生產線,就能明白我的暗示了呢~
「黃成希與他的團隊」
一人之下的第三季,照應了漫畫「入世篇」的內容,其原作篇幅本就不長,而且多為現實世界的畫面,因此製作的壓力與難度都較小。
或許是出於輿論的壓力,也有可能是良心發現,一人之下3更換了製作公司,並且請來了「黃成希」與他的團隊加盟。
PS:staff表中可以清楚看到部分原畫師為火影忍者原班人馬。
至於加盟後畫風的的改變嗎,我個人來說不予評價,畢竟畫風這種東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不過平心而論,一人之下3的日常鏡頭比起前兩部,應該來說是略有進步的,雖然仍然處於崩與不崩的邊緣,但是達到了國產動畫的平均水準。
PS:西尾鐵也的名字只出現了一次,他是IG的最頂級原畫師之一,曾參與攻殼機動隊、幽遊白書與火影忍者的製作,是岸本齊史的偶像,同時也是火影忍者的人設之一,屬核心主創人員。
而最大的進步,或者說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在於「動作戲」的部分。
根據黃成希的原話,以及部分UP對它的採訪來看,一人之下3中的打鬥「參考根基為武當三豐派的太乙五行拳和兩儀拳,同時陳氏太極也有很多參考。」
而作為一個太極拳的絕對外行,為了保證文章的客觀真實性,我去知乎和B站查閱了一些回答和視頻,其中不乏許多專業人士對這些鏡頭進行了逐幀的分析與讚揚。
因此我就不在這裡重複分析了(也沒那個水平),大家可以在知乎上搜索「破空」這個ID,或者在B站搜索「天師道的白山正」這位UP主。
他們二人的分析一個是文字形式比較全面具體,另一個是視頻形式比較直觀有代入感,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前往觀看。
PS:內容是一樣的,「破空」是原作者,「天師道的白山正」獲得了他的授權。
雖然說幾分鐘的鏡頭,或者說幾個關鍵的動作場面並不能代表太多,也無法把一人之下拔高到「頂尖製作」的層次。
但是最起碼,我看到了「一人之下3」製作組的誠意,他們是真真正正的希望將中國傳統武術、中國道教文化與現代動畫相融合,做出合格的,拿得出手的國產動畫。
「劇情與人物,才是一部動畫的核心」
首先,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觀點,或者說是許多人的「共識」。
那便是一部動畫(包括動畫電影)能火,能被人歡迎,能被人讚賞的根本原因只有兩個,那便是「劇情」與「人物塑造」。
例如《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這部動畫的CV選的相當之好,佐倉綾音,東山奈央,早見沙織這三位聲優都完美的貼合了角色。
再比如巨人這部動畫,它的配樂堪稱日漫頂級,製作也是日漫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各種宣發更是鋪天蓋地。
甚至說久遠一點,25年前上映的EVA,它一直到現在也被無數的漫迷奉為經典。
為什麼它們能火?
原因就在於它們的「劇情」和「人物塑造」均屬於頂尖水平。
春物的CV選的再好,如果人物不夠豐滿,個性不夠鮮明也不會受歡迎。
巨人的製作再頂尖,配樂再震撼,沒有那堪為天人的劇情也不會被無數人追捧。(參考甲鐵城)
EVA也同理……
因此,精彩打鬥對於作品本身,也只是能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或者說可以把人「吸引」來追番,但是真正能留住觀眾的,還是「劇情」與「人物」。
而「一人之下」這部作品,無疑是可以滿足這兩點的。
從目前的情報來看,一人之下的第三季大致照應了「入世篇」。
雖然很篇幅很少(只有8集),但是作為「羅天大醮」篇與「陳朵」篇這兩個原作漫畫中最為精彩部分的過渡,填了一些坑,同時也留下了一些伏筆,我個人認為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好了,多餘的話不必再說,一起來進入「一人之下」,感受「異人世界」的魅力吧~
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