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2021-01-09 刀筆小吏張押司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皇帝開始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

康有為

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慈禧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頑固,慈禧如果真的頑固,李鴻章的洋務運動一步都走不出去。況且,在變法初期,慈禧也多次說過,「今宜專講西學」。

她也知道要改變現狀,只能維新變法,可是慈禧很自私,她最在乎的是自己的權力。

頑固和自私是兩碼事。

你們變法隨便,可是只要觸及到慈禧的逆鱗,那他就完了。

可是康有為還真把一切忌諱都犯了,又是嫌這些老人礙事,通通開除;又是嫌自己說話沒人聽,要求皇帝新設「制度局」。「制度局」就是要架空軍機處,成為實際上的指揮中樞,至於局長嘛,自然是康有為來當。

每件事都刺在了慈禧心上。

肆意裁汰老人,這不是要剪除慈禧的左膀右臂嗎?成立「制度局」,這不是要另起爐灶嗎?

在這種敏感時期,你這種舉措,給慈禧的感覺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換句話說,康有為一開始就找錯人了,只要取得了慈禧的支持,他一句話,比皇帝十道聖旨都管用。

他天真的以為,只要光緒皇帝一聲令下,全國變法事業就能如火如荼。碰壁後,又鼓搗光緒皇帝從慈禧手裡奪權。硬生生地把一個變法維新變成了權力鬥爭。這不是瞎扯淡嗎?

光緒就一個小孩,哪能鬥得過老謀深算的慈禧?三下五除二就被剪除了羽翼。

這時,康有為才感覺大事不妙,又想著把袁世凱拉下水。派譚嗣同爭取袁世凱動兵,殺榮祿,殺慈禧。

袁世凱同意才有鬼了,譚嗣同就拿著一張小紙條,說這是皇帝命令,讓你殺了你的上司,兵圍頤和園。動兵必須得有皇帝聖旨和兵部文件,您就拿一張小紙條就想忽悠我起兵,沒睡醒是不是?

再者說了,袁世凱手上只有七千陸軍,京津地區駐軍數十萬,就算老袁被忽悠動了,也是雞蛋碰石頭。況且,老袁只有兵,軍械還都在榮祿手裡。

老袁還不錯,沒就地把譚嗣同抓起來,後來匯報時,也沒有說「圍頤和園殺慈禧」,只說了個「圍頤和園控制慈禧」,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袁世凱拒絕後,康有為又想著聯合江湖義士衝入頤和園刺殺慈禧。

你說這是不是戲文看多了?

康有為壞事是一把好手,政治敏銳性也不含糊。在慈禧動手的前一天就感覺事態不妙,跑到了英國使館,就連自己的愛徒梁啓超都沒有通知,留下戊戌六君子殉難,自己則逃到了香港。

戊戌六君子

到了香港,這貨還不消停。又宣稱自己有皇帝衣帶詔,遲早會奉詔殺慈禧,解救光緒皇帝。他是打了嘴炮了,完全不顧皇帝的安危。

慈禧本來也沒想著把皇帝怎麼樣,她就是要垂簾聽政。可康有為這話放出來,在慈禧耳朵裡就變味了。

光緒竟然要殺我?

這麼一來,慈禧和光緒的最後一絲情感也蕩然無存,光緒在瀛臺坐了10年監獄。

康有為則拿著「帝師」的名義,在海外籌款。為了包裝自己,還用暗房技術P了一張光緒和自己的合影。

「我是帝師,你給我捐款,等救出皇帝來,封你個兵部尚書!」

眼熟不?像不像今天某些團夥幹的事?

康有為的斂財道具

客觀來說,你真要籌款解救皇帝,那也無可厚非。可是,你拿著救皇帝的錢,環遊世界,這就缺了大德了。

那會兒還有皇帝呢,拿著皇帝的名頭搞詐騙,滿門抄斬都不為過。

什麼叫書生誤國,這就是書生誤國。康有為沒掌權,才是中國之幸。

後來康有為是怎麼死的,大家自己查一下。這裡就不說了,他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相關焦點

  • 戊戌變法真相:慈禧支持變法,外國人害了皇上,康有為坑死六君子
    戊戌變法真相:慈禧支持變法,外國人害了皇上,康有為坑死六君子! 公元1895年4月,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參加會試,在等待發榜的過程中,迎來了《馬關條約》即將籤訂的消息。
  • 沒有慈禧阻撓,戊戌變法能否成功?真相說出來讓人很扎心
    因此現在很多人對於慈禧的所作所為是痛恨至極,因為慈禧的幹預,清朝失去了一次崛起的機會。然而事實上,歷史真如同人們所說的那樣嗎?沒有了慈禧的變法,戊戌變法真的能成功嗎?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就算慈禧不幹預光緒,這戊戌變法也很難成功,相反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導致清朝提前滅亡,而民國的軍閥混戰之局面只會提早爆發。
  • 戊戌變法——註定成功不了的鬧劇
    讀到近代史,我們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歷史事件戊戌變法,隨著甲午海戰失敗的消息傳變全國,所有人都是震驚的,誰也想不到,大清能敗給小小的日本。尤其是之前還發展了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我們也有堅船利炮,也有洋槍洋炮,還是失敗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
  • 戊戌變法——不是光緒高估了自己,而是他低估了慈禧!
    也正因如此,這場變法才顯得不那麼純粹,這也是「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百日左右的根本原因  ;最讓慈禧生氣的可能就是懋勤殿的開設,康熙為了專權設立南書房,雍正為了專權設立軍機處,光緒開設懋勤殿就是為了重新構建一個權力核心,慈禧能善罷甘休嗎?
  • 公款消費買房,娶3個18歲的姨太太,這就是戊戌變法後的康有為!
    我們都知道戊戌變法是一場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是在1898年由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的一場變革,但是由於觸動到了守舊派慈禧的利益,所以,「書生舉事,十年不成」,變法很快就遭到慈禧太后的破壞,而後,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正式啟動;約百日後,「六君子」人頭落地,改革夭折。所以,大家現在大概也都知道戊戌變法了吧!
  • 戊戌變法失敗前,康有為竟提出「中日合併」,讓伊藤博文來管理中國
    說起康有為,人們很容易想起他身上最重要的一個標籤,「維新派領袖」。當然我們很多人對康有為的認識僅限於中學歷史課本上,歷史上真實的康有為可用「欺世盜名」一詞。可能很多人認為筆者說這個誇張了,其實一點也不誇張。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就開始逃亡海外的生活。
  • 戊戌變法倡議者康有為的八字解析
    特別是其打著帝師的名義,還有所謂的衣帶詔,在海外騙取了多少捐款,而且拿到的捐款並沒有用在革命上,相反主要在購買墨西哥以及歐洲房產,不得不說康有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其絕對是一個投資者,即使其成功執政,戊戌變法也難說一定會成功。而且據說其曾經偷人家的畫,其人品真的不咋麼樣。
  • 康有為發動戊戌變法,為何卻連娶五位未成年少女?真相讓人氣憤!
    康有為發動戊戌變法,為何卻連娶五位未成年少女?真相讓人氣憤!一提起晚清末年紛亂的局勢,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自然會是慈禧太后以及空有一身本領卻毫無用武之地的光緒皇帝,而光緒皇帝妄圖改變清朝制度當中,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便是戊戌變法,要提起戊戌變法,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公車上書的康有為了。
  •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可憐光緒
    朝中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是慈禧的人,雖說都不是真心的,但是要以自己一家來對抗整個朝廷那也是不現實的,如果說譚嗣同找袁世凱之前先去拜訪別的官員,見袁世凱的時候告訴他其他的官員都找過了,到時候只要袁世凱一聲令下,滿朝文武都會響應,這樣也不會導致戊戌變法失敗的這麼徹底。那麼袁世凱為什麼沒有動手,反而是把康有為告了呢?
  • 戊戌變法後,康有為獨自逃到日本後的奢侈生活,看到這你有多憤怒
    康有為是晚清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別人都說他是光緒跟前的小紅人。而其實光緒之所以為眾人所知,大多還是因為戊戌變法的原因。康有為祖籍在廣東,他自有自詡飽讀詩書,尤其對西方文化感興趣。在清朝甲午海戰慘敗後,在以他為首的7人小團體,開始在光緒身邊推行維新變法。
  • 戊戌變法後,康有為逃到日本後的真實生活,你是羨慕還是憤怒?
    康有為在晚清也算是有頭臉的人物,曾經還有人說他是光緒案前小紅人,出入皇宮都能來去自如。其實這樣說未必有些誇張了,康有為能和光緒有交集,完全是因為戊戌變法。康有為祖籍廣東,自幼飽學經典,長大後尤對西方文化感興趣。甲午戰後,他力推維新而受到光緒的青睞。
  • 戊戌年來說說120年前的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了解歷史的朋友相信第一反應都是戊戌變法。是的,120年前的戊戌年,戊戌變法正值盛起。後人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種種,其中歷史教科書上一般歸結為頑固派保守,而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失敗的原因越來越從維新派本身來找原因。「晚清的維新變法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光緒帝沒有實權還是因為維新變化不符合中國國情?」,今天就來簡單說一說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 戊戌變法——一場不自量力的鬧劇而已!
    也正因如此,這場變法才顯得不那麼純粹,這也是「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百日左右的根本原因因為「戊戌變法」,很多人對光緒皇帝刮目相看,但實際上,光緒所主導的這次變革和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都有太大的區別。其他變法起碼能維護某一個階層的利益,或貴族、或平民,可戊戌變法卻截然不同,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出這是在維護哪個階層的利益(除了光緒),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也是因為沒有得到任何階層的支持。
  • 戊戌年最後一天,紀念竊國大盜康有為
    不過,我注意到,至少眼下的人教版教科書,無論初中高中,在介紹戊戌變法人物時,均不提康有為變法前的進士身份和工部主事職銜,只說他受過儒學教育,發動過在京舉人上書,旁邊配圖則是一張文字清晰的《孔子改制考》。這可能是因為後來康有為被列為欽犯,未曾被正式刻入進士題名碑,以至於進士身份一度被質疑,教科書為穩妥起見未曾提到他的科舉功名。
  • 康有為就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並沒有像康有為和梁啓超一樣,通過日本使領館遠遁海外。而是抱著「不成功,就成仁」的慷慨捨身就義。而當年也鼓吹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啓超卻在之後的人生中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今天咱們先不說梁啓超,專門來談一談康有為。講譚嗣同的文章發表後,有熱心的讀者在底下留言評論說:「康有為和嶽不群一樣,都是歷史上最虛偽的偽君子!」
  •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本想讓他當皇帝,可惜他突然被摔壞了腦袋
    晚清時期的中國,被慈禧搞得天下大亂,於是有些仁人志士想變法改變國運,比如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可惜康有為只是嘴巴能說,實際能力很差,戊戌變法很快就失敗了,前後才經歷了103天,康有為逃到海外,而最苦的還是光緒帝,他被慈禧太后給囚禁了。
  • 關於戊戌變法,100多天影響了什麼事情
    康有為一生只見過光緒皇帝一次!2018年是戊戌狗年,距離戊戌變法已經過去兩個甲子,120年後小編回頭再看,那場變法,感覺一切好像都那麼清清楚楚,一切又好像遙不可及。研究中國近代史,跟中國古代史,是特別有意思的兩件事。兩者研究起來都不容易,後者不容易是史料太少,流傳下來的說法單一,很多事情我們只能信那流傳下來的說話。
  • 光緒帝臨終遺言說了這幾句話,李蓮英大驚失色,慈禧得知痛下殺手
    由於袁世凱在此次戊戌政變中完美地將自己塑造成了告密者的角色,在成功洗刷了「後黨」三觀,贏得「後黨」信賴後,袁世凱重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官運也因此一路亨通。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變法失敗除了導致部分維新黨人被殺、百日維新慘敗,間接也衍生出了幾個重要的惡果。 首先是慈禧對十一國宣戰。
  • 光緒皇帝一生被挾制,為何不殺掉慈禧?看看這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清朝末期經歷「戊戌變法」後,很多人的思想開始有了新變化,本來大清根基雄厚,存在一些挽回機會,可惜權力掌控在慈禧太后手裡,出於女人天生的性格,使得處理政務上難免優柔寡斷。那麼坐在龍椅上的光緒自然看在眼裡苦在心上,他也想有接過權力的一天,無奈慈禧一日當權,光緒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有人猜測如果當時光緒派殺手除掉慈禧的話,大清的結局會不會改寫?
  • 失敗的戊戌變法,最終造成了日本凌駕於中華之上長達50年之久
    次年慈禧太后在面臨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勢下,選擇屈服派李鴻章前往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並且賠償日本2億3千萬兩白銀。4年後,光緒皇帝在康有為等人的勸說下,決定變法維新,此次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在上篇文章裡面我已經講解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始末,並且分析了明治維新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