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之後,慈禧本想讓他當皇帝,可惜他突然被摔壞了腦袋

2021-01-15 邦哥說史

晚清時期的中國,被慈禧搞得天下大亂,於是有些仁人志士想變法改變國運,比如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可惜康有為只是嘴巴能說,實際能力很差,戊戌變法很快就失敗了,前後才經歷了103天,康有為逃到海外,而最苦的還是光緒帝,他被慈禧太后給囚禁了。

光緒帝登基一來,一直被慈禧太后掌控,他也想通過變法搏一搏,不料單車沒變成摩託,自己反而成了階下之囚,慈禧太后對於光緒帝的做法非常生氣,根據她的想法,這皇帝不聽話了,應該要換一個,於是她找到了張佩綸,讓張佩綸再挑選一個皇帝。

張佩綸是清流黨的代表人物,他思來想去,覺得應該找一個聽慈禧太后話的人,於是他找到了載漪,希望他的兒子愛新覺羅·溥儁當皇帝,可惜載漪推脫了半天,說自己能力不足等,原來是索要好處,慈禧自然也明白,就給載漪升職,然後他的兒子溥儁成了大阿哥。

要重新換一個皇帝,表面功夫肯定要做足,首先慈禧太后讓溥儁過繼給去世的同治帝,這樣一來就名正言順了,1899年,十四歲的溥儁成立大阿哥,慈禧打算第二年就廢掉光緒帝,另立溥儁為帝,自己照樣還可以垂簾聽政,誰知道這時卻有一人出來反對,此人正是載灃,即溥儀的父親,他為什麼要跳出來反對呢?

沒人知道載灃為什麼要反對慈禧另立新君的做法,要知道當時的李鴻章、奕劻都持觀望態度而已,載灃勢單力薄,自然無法撼動慈禧的決定,於是他腦袋一抽,跑到各國公使亂說一陣,把慈禧太后想要換皇帝的時給各國都說了,洋人終於說話了,這下慈禧自然也感到有壓力,別人的話她可以不聽,洋人的話她不敢不聽。

正在慈禧太后猶豫不決的時候,身為大阿哥的溥儁竟然出了問題,據說那天他正打算去騎馬,平時他騎馬從來出過問題,可這天不知怎麼回事,他騎馬時馬受驚了,把他摔下來,剛好他的頭撞在一塊石頭上,也不知撞到了哪跟神經,溥儁直接變成傻子了,慈禧太后再囂張,也不能讓一個傻子當皇帝吧。

這下載漪生氣了,本來自己兒子可以當皇帝的,這下當不成了,他恨洋人,於是他慫恿慈禧太后,讓慈禧招安義和團,再命令義和團去打洋人,慈禧太后心裡也鬱悶,她看洋人早就不順眼,於是就按照載漪的建議,讓義和團跟洋人幹起來,結果很快引來八國聯軍,慈禧逃到西安去了。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清朝割地賠款,終於才把事情平息,這時溥儁的腦震蕩終於好了,可此一時彼一時,再也沒機會當皇帝了,為了給洋人一個交代,慈禧太后直接把載漪父子發配到新疆,直到後來張勳復闢時,父子兩人才得重新回來,當時清朝早就亡了。

溥儁差一點就成為皇帝,只怪直接突然被摔壞了腦袋,與皇位失之交臂,在他心裡或許非常遺憾吧,清朝滅亡之後,溥儁的日子過得很苦,只能在北京城靠蹬三輪維持生活,直到1942年去世,可見當皇帝需要命,並非每個人都可以當的,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戊戌變法——不是光緒高估了自己,而是他低估了慈禧!
    」,被很多人認為是大清國尋找自救的一場政治變革,然而,如果仔細梳理當時的背景就會發現,在這場變革中,隨處可見圍繞權力而展開的政治博弈,而博弈的雙方正是皇帝光緒和皇太后慈禧。  第一次,光緒皇帝想模仿西方成立議院,但在康有為的勸說下放棄。
  • 他是清朝的皇帝,一生皆受慈禧的挾制,最後中毒而亡!
    而清朝時期的光緒皇帝在被慈禧太后幽禁之後,也採取類似的辦法,可是結果卻不盡人意。 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 光緒皇帝一生被挾制,為何不殺掉慈禧?看看這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晚期時期,除了末代皇帝溥儀悲催之外,光緒帝也同樣很可憐,他一生都被慈禧操控著,據說慈禧臨死前一天還給光緒下毒把他給帶走了。那麼光緒身為大清皇帝,有名有義,為什麼在位時不想辦法除掉慈禧呢?清朝末期經歷「戊戌變法」後,很多人的思想開始有了新變化,本來大清根基雄厚,存在一些挽回機會,可惜權力掌控在慈禧太后手裡,出於女人天生的性格,使得處理政務上難免優柔寡斷。那麼坐在龍椅上的光緒自然看在眼裡苦在心上,他也想有接過權力的一天,無奈慈禧一日當權,光緒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有人猜測如果當時光緒派殺手除掉慈禧的話,大清的結局會不會改寫?
  • 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失去權力,此後他每天的日子是怎麼打發的
    崇禎畢竟手握大權,光緒始終空有皇帝的名頭。每當他要行動之時,慈禧就會站出來,扼殺他的希望。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之後,光緒經歷了人生中最強勢的一個時期。他極力主張對日作戰。為了籌備抗戰軍餉,他曾下令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當然了,李鴻章卻沒有聽從他的命令)。那段時期的光緒是意氣風發的,他非常渴望利用戰爭,在朝中樹立威信。
  • 沒有慈禧阻撓,戊戌變法能否成功?真相說出來讓人很扎心
    公元1898年,光緒皇帝任用維新派大臣康有為、譚嗣同、梁啓超等維新派大臣想要改變清朝積貧積弱的格局,故而想學習當時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來改變困局。然而,光緒皇帝本人倒是雄心壯志,可是他本人被現實是敲打的遍體鱗傷,因為這場變法在僅僅持續了一百多天之後就匆匆宣告結束,康有為、梁啓超流亡海外,以譚嗣同為首的「戊戌六君子」被殺,而光緒皇帝在這之後被慈禧囚禁至其死亡。
  • 光緒皇帝被慈禧幽禁了十年左右,他每天主要在做些什麼?
    公元1874年,同治皇帝逝世了,由於他沒有子女,再加上慈禧太后想繼續把持朝政,便立了自己親妹妹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為帝(即光緒皇帝),並過繼給了鹹豐皇帝,這一年他只有四歲。新帝年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進一步加強自己對朝政大權的掌控,光緒成為了她的傀儡。
  • 戊戌變法的失敗——人心齊泰山移,皇帝單幹也不行
    1898年,戊戌變法給垂垂老矣的大清王朝吹來了一絲清新氣象。然而常言道花無百日紅,如火如荼的維新運動也在百日之後,因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幹預戛然而止。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清朝振興的最後一個機會自此斷送。
  • 戊戌變法後,光緒帝被慈禧太后囚禁,日子相當慘,根本就不像皇帝
    話說清朝的光緒皇帝,實在是一個可非常可憐的皇帝,因為作為一代帝王,手中卻沒有什麼權力,完全是一個傀儡,而且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被慈禧太后給囚禁,根本就沒有皇帝的威嚴和待遇。在最後終於有了出頭之日的時候,慈禧太后就將他毒死,導致他英年早逝,說實話真的連一個普通人都不如。
  • 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皇帝開始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康有為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 戊戌變法真相:慈禧支持變法,外國人害了皇上,康有為坑死六君子
    據《新編古春風樓瑣記》此書記載,康有為歲數大了後,想重振雄風,試圖去更換猩猩的睪丸…… 扯遠了,我們回過頭來看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按照歷史課本上講的那樣,是因為戊戌變法觸犯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利益,於是被她叫停,還砍了戊戌六君子,軟禁了光緒帝。 那麼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
  • 關於戊戌變法,100多天影響了什麼事情
    戊戌變法小編分析了歷史之後發現康有為這個人特別有意思。康有為我們先回到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號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昭」一直到9月21號慈禧還宮。一共一百零三天。這一百零三天,戊戌變法到底變了什麼。有什麼雷厲風行了不起的成就嗎?仔細一想,好像沒有!
  • 戊戌變法——一場不自量力的鬧劇而已!
    發生在1898年的「戊戌變法」,被很多人認為是大清國尋找自救的一場政治變革,然而,如果仔細梳理當時的背景就會發現,在這場變革中,隨處可見圍繞權力而展開的政治博弈,而博弈的雙方正是皇帝光緒和皇太后慈禧。也正因如此,這場變法才顯得不那麼純粹,這也是「戊戌變法」僅僅持續了百日左右的根本原因因為「戊戌變法」,很多人對光緒皇帝刮目相看,但實際上,光緒所主導的這次變革和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都有太大的區別。其他變法起碼能維護某一個階層的利益,或貴族、或平民,可戊戌變法卻截然不同,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出這是在維護哪個階層的利益(除了光緒),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也是因為沒有得到任何階層的支持。
  • 戊戌變法8人被抓,為何只有6人被處死?
    晚清時期的戊戌變法,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發動的戊戌政變而結束,這場變法影響深遠。雖然這場變法活動僅僅維持了一百多天,但是對歷史的走向卻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場戊戌變法因為維新派比較激進,所以觸犯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
  • 戊戌政變中,為何光緒敢和慈禧一較高下?只因背後的人太強
    平二列受制於慈禧的他,又為什麼在戊戌政變中敢和慈禧一較高下?其實,主要的原因是他背後的人太強了。自古以來,重大的改革,都是免不了需要支持。一個人孤軍奮戰不會有什麼結果。很多人都在猜想,平時,在慈禧面前畏手畏腳的光緒帝,怎麼突然之間和慈禧直接對峙,難道是因為慈禧害死了他最喜歡的珍妃嗎?
  •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可憐光緒
    1898年的秋天,當時還是清朝統治的時期,因為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徹底的擺在世人的面前,而沒有實際權力的光緒皇帝盡全力才勉強算是得到慈禧的「支持」從而實施了戊戌變法,變法最後是失敗的,康有為做了一件事情,不但導致戊戌變法不能繼續,甚至把光緒推向了深淵,朝中的勢力全都掌控在慈禧手中
  • 4月30日 戊戌變法與近代中國(下) 楊天石
    我想老佛爺她是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老佛爺對變法的態度。第一是容忍。就是說只要變法停留在一定範圍之內,老佛爺是可以容忍的。前面講到,在百日維新的時候,光緒皇帝頒布過一個叫「明定國是詔」。明明白白確定國家的大事情,一個詔書。也就是要把維新變法確定為國家的政策。那麼光緒皇帝要變法,要維新,這個詔書那是經過慈禧太后同意的。不經過慈禧太后同意的話,那麼光緒皇帝不可能,他也沒有勇氣把變法制定為國家的政策。
  • 老謀深算的慈禧,為啥會選3歲娃娃當皇帝?原因讓人咬牙切齒
    在戊戌變法之後,慈禧就一直想除掉光緒帝,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但在慈禧的心中早就對光緒產生了嫌隙,她巴不得光緒早點駕崩。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危。慈禧一看,就知道光緒已經不行了,於是便興衝衝地將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溥儀養育在宮裡。
  • 光緒帝希望通過戊戌變法開始掌權,誰知收效甚微還因此和慈禧反目
    光緒皇帝載湉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誕生於京城西南角太平湖畔的醇親王府,父親是醇親王奕譞。光緒帝三歲繼位,在位三十四年,然而朝廷大權始終控制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雖生氣,但還是鬆了口:「由他去辦,俟辦不出模樣再說。」四月二十三日,載湉下《明定國是詔》,決意要「發憤為雄」!此後,一道道維新上諭不斷發出。載湉甚至還要求各府州縣像當初宣講《聖諭廣訓》那樣宣講維新諭令。
  • 假如皇太極要教訓他的10位皇帝子孫,他會怎麼教訓?乾隆能被罵哭
    首先個人覺得皇太極一定不會教訓的皇帝: 1、順治帝,清朝入關之後的第一位皇帝,可以說是大清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存在穩固了清朝在中原的統治權,
  • 袁世凱和「戊戌變法」:袁世凱出賣譚嗣同是賣友求榮嗎?
    袁世凱人生的第一次命運轉折是1898年的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分為兩派,一是以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新黨人物為一派,這一派又叫君主立憲派;另一派以慈禧太后為首腦,再加上許多思想守舊的清朝遺老。光緒皇帝力主變法,希望富國強兵;但慈禧太后陽奉陰違,對於新政變法很不情願;但光緒皇帝已經親政,慈禧太后也不便直接插手變法事宜,只有睜一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