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希望通過戊戌變法開始掌權,誰知收效甚微還因此和慈禧反目

2021-01-15 文藏

光緒皇帝載湉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誕生於京城西南角太平湖畔的醇親王府,父親是醇親王奕譞。光緒帝三歲繼位,在位三十四年,然而朝廷大權始終控制在慈禧太后手中。

慈禧照片
醇親王 網絡圖片

不能掌握真正的權力,讓年輕的載湉很痛苦。親政以後,他嘗試過刻意結納人才。光緒二十年(1894年)翰詹大考,載湉將第三名的文廷式拔置第一。召見時,載湉對文廷式說:「汝卷乃朕所特取,汝知之否?」文廷式感激用命,後來成為「帝黨」的中堅。

清德宗朝服像

新進諸臣以及舊日對慈禧不滿的大臣,圍繞載湉形成了以翁同龢、志銳等為中堅的「帝黨」。然而,面對慈禧,帝黨不堪一擊。光緒十八年(1892年),御史安維峻上言:「太后既已歸政於皇上,則一切政權不宜幹預,免掣皇上之肘。」慈禧將安維峻革職,順帶還貶謫了禮部侍郎志銳。

翁同龢 網絡圖片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春,時年二十八歲的載湉忍無可忍,對慶親王奕劻說:「太后若仍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作亡國之君。」載湉深知,如果自身命運不改變,變法圖強的願望終難以實現。慈禧太后雖生氣,但還是鬆了口:「由他去辦,俟辦不出模樣再說。」四月二十三日,載湉下《明定國是詔》,決意要「發憤為雄」!此後,一道道維新上諭不斷發出。載湉甚至還要求各府州縣像當初宣講《聖諭廣訓》那樣宣講維新諭令。

戊戌變法 網絡圖片

然而,變法伊始,贊同變法的翁同龢便被慈禧罷黜回籍了,而各種諭令也收效甚微。康廣仁曾對康有為說:「上既無權,必不能舉行新政,不如歸去!」變法的中堅尚且全無信心,變法之實效可知。

戊戌六君子 網絡圖片

而且守舊派越來越惶恐不安。八月初六日,慈禧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103天的維新運動。她對載湉說了一句:「痴兒,今日無我,他日安有你耶?」顯然,慈禧要維護的,除自己的權力地位外,還包括清朝的祖宗「家法」。作為懲罰,慈禧殺害了贊同變法的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還將載湉軟禁在西苑的瀛臺。載湉的最後十年,大部分時間在瀛臺度過。慈禧太后曾經準備廢黜光緒帝,因遭地方督撫及各國公使的反對未果。此後,載湉還照常履行皇帝的儀式,凡有事,與慈禧並坐,「若二君焉」。

油畫慈禧太后畫像

原本口吃的載湉,如今越發不願說話,在內心深處豈能全無憤恨?據說,他在一位太監房中見《三國演義》,閱數行即擲下,嘆:「朕並不如漢獻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載湉逝於瀛臺之涵元殿,時年三十八歲。次日,慈禧太后逝世。時在京城的學者嚴修在家信中寫道:「相隔只二十點鐘,連遭大喪,……為數千年史策所未聞,都市人心不免訛言!」確實,人們不能不對這樣的巧合表示懷疑。最終這位據說「聰明好學,喜歡音樂,通曉各類事物」的皇帝留在中國歷史上的,沒有豐功偉績,只剩下一部《德宗景皇帝實錄》、聖訓和讀史隨筆,易縣清西陵的最後一座皇陵——崇陵,以及一個曾經百天的「自強夢」。

內容整編自:陳時龍《自強夢——載湉小傳》《紫禁城》2011年2月刊 ,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相關焦點

  • 戊戌變法真相:慈禧支持變法,外國人害了皇上,康有為坑死六君子
    (該段史實存疑,有史料揭秘,這場上書是上層及各地官員發起的,跟康有為沒有關係,而康有為的上書,根本就沒付諸實踐,書也沒到光緒帝手中。) 雖然後來這次上書被朝廷拒絕,但不久後,光緒帝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變法運動,史稱「戊戌變法」。
  • 光緒帝臨終遺言說了這幾句話,李蓮英大驚失色,慈禧得知痛下殺手
    由於袁世凱在此次戊戌政變中完美地將自己塑造成了告密者的角色,在成功洗刷了「後黨」三觀,贏得「後黨」信賴後,袁世凱重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官運也因此一路亨通。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次變法失敗除了導致部分維新黨人被殺、百日維新慘敗,間接也衍生出了幾個重要的惡果。 首先是慈禧對十一國宣戰。
  • 用戊戌變法去理解OKR
    很多朋友在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可能會有疑惑,「戊戌變法和OKR,還真不是。之前分享過很多次OKR的經驗,比如提前規避的風險、OKR注意事項等,但這些可能會讓你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性,今天我用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去解釋一下為什麼OKR要這樣做。
  •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本想讓他當皇帝,可惜他突然被摔壞了腦袋
    晚清時期的中國,被慈禧搞得天下大亂,於是有些仁人志士想變法改變國運,比如康有為、梁啓超等人,可惜康有為只是嘴巴能說,實際能力很差,戊戌變法很快就失敗了,前後才經歷了103天,康有為逃到海外,而最苦的還是光緒帝,他被慈禧太后給囚禁了。
  • 重讀戊戌變法你會明白,失敗的真正原因,來自最底層老百姓
    眾所周知,戊戌變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制度,發展經濟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在腐敗不堪的晚清時期,戊戌變法的出現具有重大意義,它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運動,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對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慈禧太后和李鴻章都不贊同出戰,光緒帝為什麼還執意打甲午戰爭?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3期:當然,決定甲午戰爭打與不打,並非光緒帝說的算,也不是慈禧太后或者李鴻章,甚至整個大清朝的人說的算,而是日本人說的算。自從1887年,日本人小川又次大佐寫了《徵討清國之策略》之後,日本的「大陸政策」就已經開始了,而且是百年大計。
  • 光緒皇帝一生被挾制,為何不殺掉慈禧?看看這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晚期時期,除了末代皇帝溥儀悲催之外,光緒帝也同樣很可憐,他一生都被慈禧操控著,據說慈禧臨死前一天還給光緒下毒把他給帶走了。那麼光緒身為大清皇帝,有名有義,為什麼在位時不想辦法除掉慈禧呢?清朝末期經歷「戊戌變法」後,很多人的思想開始有了新變化,本來大清根基雄厚,存在一些挽回機會,可惜權力掌控在慈禧太后手裡,出於女人天生的性格,使得處理政務上難免優柔寡斷。那麼坐在龍椅上的光緒自然看在眼裡苦在心上,他也想有接過權力的一天,無奈慈禧一日當權,光緒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有人猜測如果當時光緒派殺手除掉慈禧的話,大清的結局會不會改寫?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戊戌變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戊戌變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籤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啓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這次上書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 戊戌變法——不是光緒高估了自己,而是他低估了慈禧!
    咱們不妨回顧一下戊戌變法的幾個核心內容:  一:撤裁  1898年8月30日,光緒下旨撤裁了大理寺、光祿寺、通政司等六個閒散部門;另外,還分別撤裁了存在「督、撫同城」的湖北、廣東、雲南三省巡撫,以及東河總督;同時,還撤裁了不少虛設的糧道和鹽道官員;  二:革職  戊戌變法實施時
  • 公款消費買房,娶3個18歲的姨太太,這就是戊戌變法後的康有為!
    是在1898年由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的一場變革,但是由於觸動到了守舊派慈禧的利益,所以,「書生舉事,十年不成」,變法很快就遭到慈禧太后的破壞,而後,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正式啟動;約百日後,「六君子」人頭落地,改革夭折。所以,大家現在大概也都知道戊戌變法了吧!
  • 戊戌政變後,慈禧為何大罵光緒:痴兒,今日我無,明日安有汝乎?
    一、甲午戰爭前,大清好不容易通過「同光中興」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又通過洋務運動,發展了近代海軍及工業,整體國力和國際地位都是在上升階段。但隨著《馬關條約》的籤訂,不僅打醒了大清人民,也打醒了世界人民。於是一個個列強開始張牙舞爪,擠破腦袋也要跑到大清土地上分一杯羹。
  • 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皇帝開始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康有為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 戊戌年來說說120年前的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了解歷史的朋友相信第一反應都是戊戌變法。是的,120年前的戊戌年,戊戌變法正值盛起。後人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種種,其中歷史教科書上一般歸結為頑固派保守,而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失敗的原因越來越從維新派本身來找原因。「晚清的維新變法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光緒帝沒有實權還是因為維新變化不符合中國國情?」,今天就來簡單說一說戊戌變法為何會失敗。
  • 戊戌變法時間雖短,成果卻也顯著,其中三大貢獻影響深遠
    自此日起,光緒帝在維新派的輔佐下,屢頒諭旨,行使新政。至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如今,回顧百餘年前的這段戊戌維新,它的歷史貢獻在哪裡?它的局限性又在哪裡?戊戌變法是一場旨在圖強禦侮的變法遠動,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希望中國大變、快變。
  • 史料《慈禧御嶽外史》寫到了慈禧和榮祿是戀人的關係,真的嗎
    史料記載慈禧和榮祿是戀人關係,這史料是清末公主德齡寫的《慈禧御嶽外史》,在這本史料裡面,她寫到了慈禧和榮祿從小青梅竹馬,是一種戀人的關係,那麼這個是不是真的呢?事實上我們知道的情況是,榮祿是深得慈禧喜愛的,而且慈禧一直對他重用有加。
  • 戊戌變法其實註定失敗!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晚年從天朝上國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地步,所以清政府內部也出現了變法,想學習日本明治維新變法圖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戊戌變法,由康有為梁啓超組織的!雖然出現了百日維新,但也只是曇花一現!我想失敗的原因有人肯定會說是因為袁世凱的背叛,導致維新派被抓,光緒帝也被軟禁!
  • 戊戌政變中,為何光緒敢和慈禧一較高下?只因背後的人太強
    慈禧太后也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她本來覺得不過是一群叛亂分子,不足為掛。後來幸好有曾國藩,引導著一支湘軍隊伍平定了太平天國的叛亂。其中,對內除了太平天國外,還有戊戌政變。它是發生在清政府的內部,是以光緒帝為首的改良派,對峙慈禧為首的守舊派。戊戌政變還有一個說法也叫百日維新,這樣我們更加好奇的是,晚清的政權被慈禧掌握手中,為什麼光緒帝還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
  • 2020年甘肅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戊戌變法運動
    1.戊戌變法的背景(1)社會背景民族危機的加深。19世紀末,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美、法、德、俄、奧、意、日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因此加緊對落後國家和地區進行侵略,西方列強趁機掀起侵略中國的狂潮,偌大的中國被分割成了一塊塊列強的「勢力範圍」,整個國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勢。
  • 老謀深算的慈禧,為啥會選3歲娃娃當皇帝?原因讓人咬牙切齒
    在戊戌變法之後,慈禧就一直想除掉光緒帝,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但在慈禧的心中早就對光緒產生了嫌隙,她巴不得光緒早點駕崩。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危。慈禧一看,就知道光緒已經不行了,於是便興衝衝地將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溥儀養育在宮裡。
  • 如果戊戌變法成功,中國發展進程會變得好?光緒將是下一個慈禧
    ——馬克思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799字,閱讀約4分鐘是中國的最後在1840年被英國的堅船利炮開後,中國人開始摸索,國家也更富裕的道路和走在19世紀後期,美國德國英國法等,已經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排在世界前,原本相對落後,俄羅斯,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後,也很強在這種情況下,舊制度的變革和舊的生產效率,發展資本主義的一種當時的世界潮流甲午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