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深算的慈禧,為啥會選3歲娃娃當皇帝?原因讓人咬牙切齒

2021-01-09 方圓文史

在戊戌變法之後,慈禧就一直想除掉光緒帝,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但在慈禧的心中早就對光緒產生了嫌隙,她巴不得光緒早點駕崩。

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危。慈禧一看,就知道光緒已經不行了,於是便興衝衝地將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溥儀養育在宮裡。其目的也很簡單,那就等光緒帝駕崩之後,便順勢繼位。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駕崩,慈禧便將年僅三歲的溥儀立為皇帝,是為宣統帝!並同時尊慈禧為太皇太后。

慈禧太后像

這便是溥儀繼位的大概過程。但是我們仔細想一下的話,這其實是有一定問題的。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后,怎麼會偏偏選擇一個3歲的孩子繼承皇位呢?難道她不知道,溥儀年幼,不能做什麼事情嗎?

這些,慈禧當然知道!那麼她又是寓意何為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愛新覺羅 · 溥儀像

筆者總結下來,一共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溥儀的身份特殊

當然了,這兒所指的特殊身份,並不是單指溥儀擁有皇室血統,因為擁有皇族血統,這必然是繼承皇位的一大因素。而溥儀的另外一個身份,則是慈禧「情人」榮祿的外孫。

我們知道,溥儀的父親是攝政王載灃,母親是「蘇完瓜爾佳氏」,而這個蘇完瓜爾佳氏便是慈禧的心腹重臣,同時也是慈禧的情人——榮祿。一開始的時候,慈禧便將她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養育在宮中,後來將其嫁給載灃。不僅如此,溥儀的祖母還是慈禧的親妹妹。

所以,溥儀這樣特殊的身份,是慈禧選擇他的一大理由。因為這樣一來,大清朝的皇權還依然是掌握在「葉赫納拉氏」的手中。

慈禧太后—劇照

第二,無奈之舉

其實,在立溥儀為帝之前,慈禧還培養了一個人,他便是端郡王愛新覺羅 · 載漪次子,同時也是慈禧的弟弟葉赫那拉 · 桂祥的外孫——愛新覺羅 · 溥儁(jùn)。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那個「大阿哥」。

慈禧很想將溥儁立為皇儲,於是便預定在庚子年元旦時讓光緒帝自行退位,甚至連他的年號都想好了,叫「保慶」。但是,此時光緒帝仍是外國各個勢力心中的滿清正統皇帝,他們也都很支持光緒帝。再者,這溥儁也算是慈禧自己家族的一員,所以這自然會引起各國勢力的不滿。

慈禧的這一計劃算是落空了,但也不至於沒有希望。可是,在光緒二十七年,即公元1901年的時候,端郡王載漪縱容義和團,獲罪祖宗,因此溥儁也就再沒有機會做什麼皇儲了。於是便被廢除了他「大阿哥」的名號。慈禧的計劃徹底失敗了。

所以,慈禧最後在權衡之下,還是決定由自己妹妹的孫子溥儀擔任皇帝,因為這畢竟也是自己家族的一員!

愛新覺羅 · 溥儀像

第三,年幼好控制

慈禧在立溥儀為儲君的時候,她知道自己已經將不久於人世,她也沒指望自己能夠再次垂簾聽政。但是,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還在,她也是自己葉赫納拉氏的成員,所以她必須保證自己所選立的這個皇帝得順從自己侄女的安排。

所以在溥儀繼位之後,隆裕太后便正式垂簾聽政,和溥儀的父親載灃共同掌管這個搖搖欲墜的大清帝國。但是很不幸的是,宣統二年,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便爆發了。同年12月6日,載灃順勢辭去了攝政王的職位,而這個隆裕太后便成了即將走向滅亡的大清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這是慈禧萬萬也沒有想到的!

隆裕太后(範冰冰飾)和溥儀——劇照

總結:

其實無論是哪一條,都可以說是慈禧故意為之,都是她權力欲望的完美詮釋。慈禧對權力有著近乎痴迷的程度,她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掌握著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死後也想讓自己家族的人繼續掌控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走到了歷史的邊緣,想不被淘汰都難了!

史料參考:

《清史稿》;《光緒朝東華錄》;《清史稿 · 本紀二十五 · 宣統皇帝本紀》;

相關焦點

  • 同治皇帝以「潑茶選後」的方式選出的皇后,慘遭慈禧折磨致死
    清朝滿族盛行早婚早育,一般男孩在十歲至十四歲就完婚生子了。但同治一直到了十七歲,還單著。箇中原因,不言而喻:一旦同治結婚,就意味著成家立業,慈禧就必須撤簾歸政了。慈禧這麼拖,慈安都看不過眼了,屢次向她提醒。迫不得已,慈禧只好同意為同治籌辦大婚。不過,在同治的婚事上,慈禧又動了歪主意。經過層層篩選,皇后候選人集中在兩個人身上。
  • 戊戌變法後,光緒帝被慈禧太后囚禁,日子相當慘,根本就不像皇帝
    當時慈禧太后就想先廢掉光緒皇帝,並且繼任的人選都已經選好了,就是端郡王的兒子溥儁,然後名號都選好了,叫做保慶皇帝,他已經被接入宮中,被尊為大阿哥,離皇位就只有一步之遙。這個時候光緒皇帝實際上非常的危險,因為歷史上被廢的皇帝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條。不過因為列強的反對,保慶沒能登上皇位,後來還引發了八國聯軍的戰爭。
  • 從珍妃說話做事,就知道她被慈禧「褫衣廷杖」,是在劫難逃
    珍妃的童年在開放的城市、和思想先進伯父、性格開朗的堂兄一起度過,一直生活到10歲才返回北京。1889年,13歲的珍妃與姐姐一同被選入宮中,封為珍嬪。珍妃深得宮中權力人物慈禧的歡心,而她並沒有學會做應聲蟲,有皇帝與太后撐腰後,珍妃仍是保持著她心直口快的性格,再加上年輕並沒有城府,往往會做出一些令宮中大吃一驚的舉動來,圖一時痛快。清末時,一些太監由於受到慈禧的寵愛,而飛揚跋扈、有恃無恐,四處勒索。
  • 他是清朝的皇帝,一生皆受慈禧的挾制,最後中毒而亡!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人會在身處劣勢、面臨危險而力所不及,無法與可能加害自己的人相對抗時,採取欺騙對方的辦法,以種種假象麻痺對方,讓對方放鬆對自己的警惕,或者讓對方取消加害的企圖。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越王勾踐用忠誠不二欺騙吳王夫差,戰國的孫臏用裝瘋賣傻騙過龐涓,三國時劉備灌園種菜騙過曹操等。
  • 哪怕慈禧不幹涉,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除非康有為退出
    在康有為的忽悠下,光緒皇帝開始戊戌變法。在慈禧的強勢幹預下,戊戌變法只持續了103天就宣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很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歸結於慈禧,其實只要你認真分析一下就能明白,讓康有為這種書生主持變法,失敗只是早晚的問題。康有為先不說康有為那些異想天開的政策激怒了多少人,只看看他在朝廷裡的所作所為,就知道此人難堪大任。
  • 25歲安德海與34歲慈禧,兩人到底是否清白?慈禧貼身侍女說出實情
    在皇帝的縱容與庇護下,明朝出了王進、劉瑾、汪直、魏忠賢四大宦官權奸,他們狐假虎威,利用皇帝的信任,拉幫結派,陷害忠良,徇情枉法,專權擅政,禍國殃民,使得明朝一步步滑落到覆滅的邊緣,給明朝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創與損失。
  • 盤點光緒皇帝的3個女人,最愛的女人被扔進井中,馬臉駝背成皇后
    光緒皇帝的一生都是悲劇,由於同治皇帝沒有子嗣,所以在同治皇帝去世後,帝位由誰接替是個問題;當時慈禧太后已經掌握朝政大權,所以這種事當然是由慈禧太后來定奪。雖然清朝皇室成員不少,其中比較卓絕的有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及惇親王奕誴,但慈禧太后為了避免麻煩,於是選了年僅四歲的載湉為帝。
  • 光緒皇帝被慈禧幽禁了十年左右,他每天主要在做些什麼?
    公元1874年,同治皇帝逝世了,由於他沒有子女,再加上慈禧太后想繼續把持朝政,便立了自己親妹妹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為帝(即光緒皇帝),並過繼給了鹹豐皇帝,這一年他只有四歲。新帝年幼,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進一步加強自己對朝政大權的掌控,光緒成為了她的傀儡。
  • 清朝「保慶皇帝」:15歲繼位,在位3天,安穩活到了1942年
    不久之後「公車上書」爆發,光緒帝決意支持維新派變法,此舉無疑再次觸動了慈禧太后等一批保守派的利益。短短百日的維新變法運動以「戊戌六君子」殞命菜市口、光緒帝被囚瀛臺告終,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徹底翻臉。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慈禧也動了另立新君的念頭。畢竟此時的慈禧太后已經64歲,而光緒帝還不滿30歲正值壯年,一旦哪天慈禧太后不在了,光緒帝立馬可以名正言順的重攬大權。
  • 珍妃被慈禧扔到井裡前,嘴裡一直喊3個字「李安達」是啥意思
    他的兩個女兒,在這一天走入紫禁城,並且同時被選中成為光緒皇帝的妃嬪,姐姐被冊封為瑾妃,妹妹被冊封為珍妃。這一天對光緒皇帝而言,也是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日子。他平生最心愛的女人,也在這一天來到他身邊。這個女子就是珍妃。珍妃自幼成長在官宦之家,家境優越,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長大之後,出落得清秀妍麗,且知書達理,確實是光緒帝的佳偶。
  • 鹹豐做了那麼多年皇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作為大清的皇帝,他為什麼只有這一位兒子呢?
  • 戊戌變法之後,慈禧本想讓他當皇帝,可惜他突然被摔壞了腦袋
    光緒帝登基一來,一直被慈禧太后掌控,他也想通過變法搏一搏,不料單車沒變成摩託,自己反而成了階下之囚,慈禧太后對於光緒帝的做法非常生氣,根據她的想法,這皇帝不聽話了,應該要換一個,於是她找到了張佩綸,讓張佩綸再挑選一個皇帝。
  • 光緒皇帝一生被挾制,為何不殺掉慈禧?看看這3個後果他承擔不起
    晚期時期,除了末代皇帝溥儀悲催之外,光緒帝也同樣很可憐,他一生都被慈禧操控著,據說慈禧臨死前一天還給光緒下毒把他給帶走了。那麼光緒身為大清皇帝,有名有義,為什麼在位時不想辦法除掉慈禧呢?清朝末期經歷「戊戌變法」後,很多人的思想開始有了新變化,本來大清根基雄厚,存在一些挽回機會,可惜權力掌控在慈禧太后手裡,出於女人天生的性格,使得處理政務上難免優柔寡斷。那麼坐在龍椅上的光緒自然看在眼裡苦在心上,他也想有接過權力的一天,無奈慈禧一日當權,光緒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所以有人猜測如果當時光緒派殺手除掉慈禧的話,大清的結局會不會改寫?
  • 慈禧太后葬禮上,為什麼那麼多送葬的人都捂鼻子?
    當今,很多人辦什麼大型活動,總喜歡冠之「世紀」的名字,顯得該活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比如世紀婚禮,黃曉明結個婚花了2億元人民幣,金額之大令人咋舌,要說起「世紀葬禮」,估計沒有人能超過慈禧太后了,據史料記載,清朝廷為慈禧太后的葬禮花了200萬兩白銀,相當於今天的10億多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棺材裡面的金銀珠寶呢
  • 鹹豐皇帝親點的八大顧命大臣權傾朝野,是如何被慈禧等人推翻的?
    鹹豐皇帝駕崩前,親點自己的信任的八位大臣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為顧命大臣,幫助年幼的小皇帝載淳處理一切政務。為了防止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過盛,分別授予兩宮太后兩枚大印,一枚是皇后慈安掌管,一枚由慈禧掌管。八大顧命大臣在在擬定諭旨後必須加蓋這兩枚大印後方能生效。
  • 慈禧出生天象異常,烏鴉三日不散,老先生說不祥徵兆,皇帝卻很高興
    整個京城裡面都是鬧的沸沸揚揚的這件事情,後來也傳到了光緒,當時的清朝皇帝的耳朵裡面。在當時有很多人都會想,如果皇上聽了會非常生氣怎麼辦?那麼他們又不會有好日子過了,可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皇上聽完之後不僅不生氣,而且非常感興趣,對於這件事情,她還叫許多朝上的大臣們一起討論過,所以說這讓許多人都非常的不理解。然而這個皇帝聽到了之後,反而沒有露出很生氣的表情,還表示自己非常的高興。
  • 慈禧19歲父親去世,26歲丈夫去世,40歲兒子去世,馬未都:她命硬
    大家都知道有句民間俗語:「十羊九不全」,意思是屬羊的人可能十個裡面有九個生活不順利。根據馬未都說,這句俗語就是從慈禧開始的。因為慈禧與眾不同的人生,導致恨她的人比較多,而且又不能把她怎麼樣,剛好慈禧是屬羊的,所以就有了「十羊九不全」的說法了。 這個俗語其實就是編排、噁心慈禧的,十二生肖裡面沒有好壞之分,所以這句俗語也從最開始編排慈禧,後來成為帶有迷信色彩的民間俗語了。無論慈禧太后當年如何權傾朝野,但是她也是無法堵住悠悠眾口的。
  • 慈禧欽點科考,狀元落榜原因奇葩,此人逆位後成中國最後一名狀元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真正統治者,她獨攬政權達四十年之久,她執政期間藵貶不一,成為眾矢之的,下面來看慈禧的愛恨兩個小故事。首先,來看慈禧的「恨」。慈禧最恨的人莫過於親人——光緒皇帝,個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慈禧恨光緒皇帝秀恩愛。
  • 她為皇帝打抱不平,結果被推下井活活溺死。網友:好人為啥沒好報
    珍妃,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慈禧太后親自封她為珍妃,但是到最後卻被太后命人推到井中活活溺死,她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愛恨情仇,和慈禧之間到底又有什麼仇怨呢?珍妃,原名他他拉氏 ,生於1876年 ,滿洲鑲紅旗人 ,父親是戶部右侍郎 ,1889年和姐姐一起被被選入宮中,成為了光緒皇帝的妃子。
  • 雍正皇帝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兄弟多半都殺死了,是因為篡位嗎?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清代的歷史,一起暢遊「清朝的那些事」我們說起清朝就會想到是個落後的朝代,還有讓人宰割。在那時候幾乎就是沒有好日子過,百姓生活過得很是貧窮。這讓人很是氣憤。可是如果我們細細去研究一番清朝的歷史,就會知道,在大清朝一共12個皇帝,只有一個很有心機也可已算是老謀深算,很多兄弟差不多都死在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