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要選12寸新MacBook?十個理由說服你

2021-01-13 TechWeb

新的MacBook推出後使得蘋果潛在用戶更加糾結了,原本很多人是在等待MacBook Air更新,結果沒想到更新了MacBook系列,如此一來形成了MacBook、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三大序列並存的局面,使得很多人都患上了選擇恐懼症,論壇裡更是有很多人在MacBook和MacBook Air之間陷入了無休止的辯論當中,在深入使用了全新MacBook一段時間之後,來說說我的感受吧。

首先,這不是一篇MacBook和MacBook Air的對比評測文章,因為關注後者的人對於這款產品肯定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就是它的用戶,只不過現在機器「年老色衰」需要升級了,所以我不會去對比,只會去談感受。

其次,既然沒有對比,也就沒有跑分黨期待的跑分了,我不會去用跑分來說明MacBook的性能,對於實際使用來說這沒有什麼意義,更不會去以此對比三款MacBook序列,因為它們的分類已經很清晰了,不需要用跑分去片面而且生硬的劃分。

最後,我假定糾結的各位不差錢,否則大家也就不用看這篇文章了,直接去買MacBook Air就好了,畢竟它仍是最便宜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但凡在這兩款產品之間糾結的人,肯定是心裡長草想要多花點錢體驗一下新技術,只是不確定多花的錢值不值。

尺寸——最適合攜帶

MacBook Air的用戶長期以來不爽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12寸可選,13寸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稍大,特別是當你看到屏幕邊上那比較大的屏佔比就會覺得審美下降了,當然推出12寸的前提是屏幕精度不能下降,所以在這方面MacBook可說是最好的選擇。

對比尺寸就會發現,MacBook在寬度方面縮短了2釐米,深度方面增加了0.4釐米,大體上來說MacBook用原本MacBook Air 11寸的尺寸,裝下了12寸的高分屏以及全尺寸鍵盤。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意味著你可以把MacBook裝入絕大多數11寸MacBook Air的內膽包,意味著你在攜帶上不會有任何困難,原來買的單肩包依然可以用。儘管我不確定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便攜本,但絕對是你最願意帶著出行的一款產品。

而重量方面,MacBook比11寸MacBook Air輕了160克,什麼概念,iPhone 6 Plus是172克,相當於為你節省了一部5寸手機的重量。同時它也大體上只相當於背了兩部iPad Air 2而已——沒有人會覺得背個iPad有負擔吧。

之前一個朋友對我說,對於整天背包在外的人來說,減輕一兩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實際上我現在每天上下班都背著MacBook穿梭在地鐵裡,它確實輕便到一個斜挎包就足以應對,而完全不需要再背雙肩電腦包了,這還只是上下班通勤,如果出差或者旅行,那可以為你節省不少背包空間以及攜帶負擔。

還有一個細節是,單純上下班的話,從周一到周五我都不需要帶充電器,所以攜帶重量就是一部MacBook而已(好吧,再加一條轉接線),省出來的地方至少能多帶個充電寶吧。

設計——沒有人說它不漂亮

老實說MacBook Air憑藉超薄的機身就足以吸引眼球了,而MacBook可是又薄了一層,在這個以瘦為美的年代,沒有人會覺得MacBook不漂亮——這還是在沒有打開的情況下。實際上我覺得MacBook最出彩的就是他的B面和C面,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放棄MacBook Air轉投新品懷抱的一個動力。

MacBook Air那寬到足以起降飛機的邊框確實有些審美疲勞,MacBook給人的感覺則是把空間利用到了極致——雖然我很少用極致這麼矯情的詞,但當你打開MacBook的時候,你能否定這個詞嗎?

屏佔比提高了,鍵盤區域擴展了,就連觸摸板都擴大到史無前例的尺寸,再加上相比11寸MacBook Air來說幾乎一樣的尺寸,你會有一種暗爽的感覺,這才應該是蘋果產品給人的感覺嘛。

實際上MacBook對於很多細節都進行了重新設計,同樣是銀色款,MacBook的金屬質感相比以前更細膩,顏色也更柔和,不過這要費點勁才能看出來。外觀上由於接口大幅縮減所以觀感上(我說的是觀感……)更清爽,而極度的削邊處理也讓機身側面幾乎沒有任何富裕的空間,以至於我在側面很努力想找一個位置告訴蘋果攻城獅說這裡可以塞下SD卡槽,但發現居然找不到……

當然很多人都注意到A面的蘋果LOGO不能發光了,這個淡淡的憂傷你只能慢慢去適應,畢竟你要的是超薄便攜,而不是隨時裝X吧(話說這麼小這麼薄本身不就可以裝X了嗎)。

但是有一個細節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到,MacBook使用了一體式鋁金屬鉸鏈,可能你還不太明白這是什意思,它把天線與鋁蓋整合在一起,從轉軸後部看,以往的黑色部分不見了,而是與機身一體的完整金屬,由此也使它成為第一款全金屬MacBook,從設計上來說這絕對是一大進步,所以我更加不會在意LOGO會不會發光這種事。

接口——這不是一個槽點

MacBook發布時很多人都吐槽其嚴重縮減的擴展接口,實際上為了極致便攜的機身與性能,我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同時我也願意嘗試新技術帶來的進步。

單純從技術角度講,USB-C絕對是未來的主流,不僅正反可插而且兼容視頻、數據以及充電,以蘋果對技術的追求來說,在MacBook這種定位的產品上沒理由拒絕USB-C的使用。而且我也大膽預測,接下來蘋果的行動裝置很可能都會過渡到這個接口,那時你就可以用一個充電器給iPhone、iPad和MacBook充電了——實際上MacBook那個小巧的充電器,線纜是與電源適配器分離的,這是蘋果筆記本第一次這麼幹,很可能就是給未來的通用性做準備的。

當然在攜帶性上,我確實總得帶一根轉接線在包裡,但老實說掏出來的機會並不多,在我使用一周多的時間裡,大部分都是為了讀SD卡,畢竟我的工作還離不開相機,所以我經常感覺如果MacBook要是有個內置SD卡槽就真是完美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iCloud Drive以及各種網盤大行其道的今天,你真的不需要為使用率越來越低的U盤或移動硬碟準備一個標準的USB接口了,至於滑鼠,用不慣觸摸板不是還有Magic Mouse,所以說,當你需要移動辦公,特別是從工位到會議室,或者在拿著筆記本採訪的時候,就會發現只拿一個筆記本是最方便的,外接滑鼠、U盤都是累贅,你沒有必要為了這些使用率不高的累贅,去保守的植入傳統的USB接口,從這點上來說,我很佩服蘋果設計師的大膽。

如果你不信我說的,可以買一條轉接線帶著,看看使用率會不會很高。

Retina屏——其實人眼是最挑剔的器官

我記得在高分屏剛普及到MacBook Pro的時候還曾有過爭論,認為不看圖片不看電影就不需要高分屏,實際上這是一種主觀臆斷,任何人看到高分屏之後就很難再回去了,所以說人眼真的很挑剔。

對於我來說,主要工作就是上網以及碼字,按說是對解析度不那麼苛刻的一類人,但你會發現即便是這種簡單的瀏覽或敲字,高分屏都是一種細膩的享受,就像是從粗糙的油墨報紙忽然翻到了印刷精美的256克銅版紙印刷的雜誌,這種視覺上的躍升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但肯定是一看就上癮的,你很難再去看其他普通的屏幕了。

所以,這塊解析度達到2340×1440像素的高分屏,絕對是用戶選擇MacBook的首要動力,它在蘋果的12寸屏幕上實現了226ppi這個像素密度,也許你覺得與動輒300、400ppi的手機屏沒法比,但你會像看手機那樣趴到屏幕前看筆記本嗎?所以,毫無疑問Retina是新款MacBook上最酷的部分,它帶來極致細膩的顯示效果,而且越來越多的Retina版的軟體也讓你難以抗拒,像常用的Photoshop和Office都出了Retina版,還別說蘋果自家的一票原生軟體。

鍵盤——最讓我糾結的部分

如果說我還有一點點想念MacBook Air的話,那恐怕就是它的鍵盤了,對於厚度僅有13.1mm的MacBook來說,顯然不可能再裝回原來的鍵盤了,所以採用了全新開發的蝶形鍵帽支架,它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單個按鍵尺寸增大、穩定性增強以及褒貶不一的極度扁平化。

實際上在3月份的發布會後我就在現場試用了這款產品,由於我是一個重度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對於筆記本最看重的就是鍵盤手感,當時我對於這款極度扁平的鍵盤有很多的猶豫,但這次長達一周的使用卻讓我打消了這方面的顧慮。

首先它的定位非常精確,基本上我一篇幾千字的文章都是一氣呵成,而不用擔心被錯誤的按鍵輸入所打斷,大尺寸的按鍵以及略帶內凹的鍵帽形狀都讓我感覺非常可靠,雖然最頂部的一排功能鍵尺寸略小,但用的機會也不多。

至於說敲擊的手感特別是較短的鍵程,對於以往的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用戶來說的確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我用了一周多的時間之後已經很適應這款全新的鍵盤了,至少它流暢而且不會讓手指感覺很累,也能跟上你的思路,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這就夠了。不過有一點建議,女士別留太長指甲,因為微微下凹的鍵帽是很貼合指肚的,但不「兼容」指甲。

觸摸板——基本可以告別滑鼠了

與我對蝶形支架鍵盤的猶豫相比,MacBook的觸摸板更好接受,甚至Magic Mouse我都不再帶著出門了,它是我用過的最好的觸摸板,沒有之一。

這麼說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新加入的Force Touch功能,最爽的是在瀏覽網頁連結的時候,不用打開或跳轉到新頁面,就能在當前頁面彈出連結中的內容,確實方便了快速閱讀,我相信只要用過就會感到它的精妙,而且使用的場景也很自然,雖然說目前只有瀏覽器以及地圖等功能中可以使用,但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而且你還可以在設置當中調節Force Touch的力度,這個功能的加入是我放棄滑鼠的重要理由。當然,蘋果觸摸板向來都具備精準的定位,配合Mac系統更是能夠減少滑鼠的使用機率,對於追求極度便攜的用戶來說,滑鼠就是你的最後一個羈絆,現在終於可以甩掉了。

速度——先想好自己的需求

我看到有論壇裡提問:MacBook能跑Final Cut Pro嗎?這就好像在埋怨小轎車為啥不能越野不能拉貨一樣——人家本來就不是幹這個用的。如果要跑Final Cut Pro,恐怕同時處理的線程多了,高配MacBook Pro都費勁,必須得用iMac處理了,所以MacBook肯定不是萬能的,首先要想好自己的需求。

對我來說,主要就是上網、打字、簡單的圖片處理以及基本的影音娛樂,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日常或者移動辦公的主要應用內容,可以負責任的說,看高碼流的1080P電影絕對毫無卡滯,至於4K我手頭沒有片源所以沒試,但話說回來,在2K屏上看4K電影真的有必要嗎?

對於很多人關心的遊戲問題,抱歉我平時真不怎麼玩遊戲,而且我也沒有必要折磨一個移動辦公的設備看它跑多少幀,這有點強人所難,顯然當你得到極致便攜與超輕薄快感的同時,不可能再要求它大型遊戲也跑得有模有樣。

實際上在購買之前與其關注處理器主頻,不如去關心它的SSD讀寫速度,因為對於一款便攜設備這方面可能更加重要,通過我的實測,其461.3MB/s的寫入速度和774.7MB/s的讀取速度基本可算是目前最快的SSD了,這對於日常的辦公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是比處理器速度更重要的決定因素,無論是拷貝一部幾十GB的1080P高清電影,還是打開一張幾十MB的PSD照片文件,MacBook的響應速度都會讓你覺得有一種使用上的優越感。

待機——充電器完全可以扔在家裡了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在使用MacBook一周多的時間裡我都不帶充電器出門,因為上班工作的8-10個小時裡滿電的MacBook完全能夠支撐。

我試驗了一下,其實高分屏是MacBook的耗電大戶,如果降低屏幕亮度就能提升使用時間,而如果是單純的下載任務,屏幕全黑使用時間甚至能超過10小時。

另外我還做了一個測試,發現在合蓋休眠的情況下,MacBook 24小時耗電只有5%,這意味著如果我連續19天不關機,第20天開機後依然可以用剩餘電量敲一篇稿子,簡直就像是iPad的使用方式。而且MacBook的喚醒速度非常快,基本上開蓋之後1-2秒就能回到工作狀態,非常適合外出或者快節奏的使用環境。

應該說,在這麼小巧輕薄的尺寸下,這種使用表現已經沒什麼好挑剔的了。

使用感覺——滿足快節奏生活

以往很少有評測提到MacBook的使用感覺,實際上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在移動辦公和便攜方面它比MacBook Air更加徹底,甚至有點像是iPad的使用感覺了。

由於使用了Core-M低功耗處理器,因此MacBook取消了散熱風扇,也就是說整部電腦沒有任何機械轉動的部分,這帶來的不僅是安靜的使用環境,也代表了一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這幾年絕大多數輕薄本都用上了SSD,而無論Mac還是Windows系統也都支持休眠和喚醒,但我以前使用索尼超輕薄本的經驗卻沒有那麼放心,正是由於處理器需要風扇散熱,因此經常在你合上蓋子進入休眠的時候,風扇也會狂轉一陣,這讓我很不放心直接把它放到書包裡,所以儘管SSD能夠改變筆記本用戶的使用習慣,但我也還是不放心的頻繁開關機——必須承認的是Windows的電源管理還是不如Mac。

但是MacBook徹底取消了散熱風扇的設計讓我打消了這個顧慮,你可以合上蓋子就把它放進包裡帶走,冰涼的機身以及極低的電量消耗告訴你,這個便攜本就應該這麼用,沒有什麼比打開蓋子就直接進入工作狀態再爽的事情了,因此我才認為它的使用方式和全天候待機的iPad有點像。

此外,在使用方式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以往用筆記本都是在辦公桌前身體前傾,也就是處於緊張狀態;而MacBook由於具備超級輕薄以及完全無線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很多環境下後仰著舒服的使用,這可能是在你較長時間的使用後才會發現的一點。

比如我會靠在沙發上敲稿子,也會倚在床上看一會兒電影,甚至在外出的時候我也會翹起腿來身體後仰地使用它,這些都是以往的筆記本做不到的,也是很像iPad的一種使用方式,而滿足這種舒適使用方式需要有兩個條件,其一是超級輕薄無負擔,其二是超級無線沒羈絆——但凡有一個滑鼠一根網線或者一個電源線你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MacBook的理念也是成功的。

協同工作——給你一個成為果粉的理由

實際上一開始大家都是windows用戶,但你發現微軟並沒有協調好筆記本與手機的協同辦公關係,反而是蘋果在這方面完成了本應是微軟做到的事情,所以當你擁有了iPhone、iPad之後,筆記本的選購也就會順理成章優先考慮MacBook。

最方便的就是AirDrop,手機上的照片、視頻、文件在沒有網絡的環境下,也能直接發送給MacBook,而且傳輸速度還不慢,連數據線都省了,你能想像發布會完了之後爭分奪秒發稿子是什麼場景嗎?這個功能真是秒殺插卡、連線、插U盤等傳統行為幾條街。

其次就是Handoff功能,手機上沒辦完的事MacBook上繼續,你可能會覺得應用場景不多,但如果經常用Pages寫稿子,或者Keynote做PPT的話,是會頻繁在幾個設備之間切換的,這個時候你就能直接打開剛才編輯的地方,省得在幾十頁的PPT中重新找尋了,怎麼說呢,你可以覺得沒用,但用過一次就會覺得精妙。

最後還有一小點是Mac和iOS升級後的新發現,以往手機要開熱點MacBook才能聯接分享熱點,現在只要手機開啟藍牙和WiFi,筆記本就能主動搜尋這個手機熱點並聯接,對於外出移動辦公真是便利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這還沒有說到iCloud以及網絡存儲,也沒有說到二者共享的Apple ID帳號,以及設計風格高度一致的界面元素,總之Mac和iOS的協作確實是越來越緊密了,對於移動辦公來說,當你有了一部iPhone,我真的推薦你優先考慮MacBook。

總結

作為一個移動便攜辦公的重度依賴者,MacBook幾乎能滿足我的所有需要,它的輕便超薄無疑為我的外出工作節省了空間和體力,電池續航能力也可以滿足一整天的外出使用,SSD+無風扇設計可以像用iPad那樣「即開即用」,優秀的觸摸板以及越來越上癮的Retina高分屏帶來一種科技的滿足感,在這種高強度的移動辦公以及完全無線互聯的環境下,對於扁平化的鍵盤以及唯一的USB-C接口這種事,還有什麼好牢騷的?簡單一句話來說,這是一款能夠充分滿足移動環境下使用的超輕薄便攜本,沒有比帶它外出更愜意的了。

相比MacBook Air如何選?

以入門級別的13寸MacBook Air和入門級MacBook比較來說,價格上差了2300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所有人都會問如果多花2300元能夠得到什麼?畢竟二者在使用感覺上有著頗多的相似之處。

Retina高分屏肯定是一個加分項,這一直是MacBook Air用戶的一大誘惑。此外,更薄的機身以及更大的屏佔比也是一個動力,畢竟輕了一個iPad Air 2的重量(430克),對於同樣重視移動辦公體驗的MacBook Air用戶來說,沒理由拒絕。

如果說這兩個理由還不足以讓你做出選擇,那麼USB-C這個未來的接口規格以及全新的無風扇設計也是加分項,我很難說它們的誘惑有多大,但體驗最新的科技從來都不是用錢能衡量的事。

相關焦點

  • 究竟多大的顯示器適合4K解析度,27寸還是32寸以上?
    具體尺寸購買連結上沒給,看個跟明基的對比圖吧。圓弧的是金屬,支架是輕鋁合金材質,重量是6.1kg,27寸比明基32寸輕不少。圓弧區域放個水杯、紙筆挺好,像我這種長款鍵盤在不用的時候,把鍵盤放在圓弧上面可以騰出空間來。LG背面的接口是裸露出來的,因此容易落灰。壁掛是常規規格,外接壁掛支架比較方便。
  • 自己動手給MacBook Pro 更換SSD ^ ^
    2.換個SSD再戰3年,15款MacBook Pro升級1TB SSDhttps://xw.qq.com/cmsid/20191210A0DVDF00不僅分享了換SSD的方法,還介紹並分析了硬體升級的其他方案,macbook不同型號的接口標準情況、2015年以前款的原生休眠問題等,還分享了macbook
  • 12寸新MacBook拆解:螺絲帽上帶膠基本無法修復
    >國外網站ifixit對蘋果新款12寸MacBook進行拆解,相比上代外觀基本無變化只是硬體升級。但為了防拆,蘋果在螺絲帽上加注了類似膠水的東西,它的可修復指數為1(滿分10)。>國外網站ifixit對蘋果新款12寸MacBook進行拆解,相比上代外觀基本無變化只是硬體升級。但為了防拆,蘋果在螺絲帽上加注了類似膠水的東西,它的可修復指數為1(滿分10)。
  • 13寸新MacBook Pro曝光:蘋果要用剪刀式鍵盤
    來源:快科技對於蘋果來說,一般每次他們要發布的新品,都會提前出現在歐亞經濟委員會上,現在新的產品又來了。據外媒報導稱,蘋果在歐亞經濟委員會遞交了一份申請,申請中是一臺型號為A2289的Mac電腦。這臺電腦搭載的系統為macOS 10.15。
  • 新14寸MacBook Pro有望今年3月發布:升級搭載12核蘋果自研處理器
    你也想試試最新、最炫數碼產品?還等什麼,趕緊加入新浪眾測。在這裡不僅好玩意兒拿到手軟,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你暢聊數碼。去年,5nm的8核M1處理器給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款產品也入選了我們的桌面/筆記本處理器年度創新技術獎。由於蘋果打算兩年內完成Mac產品線對Intel處理器的替換,所以不難猜測,更多M系晶片正在準備之中。
  • 操控再升級 13寸新MacBook Pro簡評測
    ,我說有錢了以後一定要買部iPhone手機來用,同事說:「我才不跟風呢。」交互創新而來的Touch Bar    在MP3播放器剛剛興起的21世紀初,多數人對於這個數碼產品的基本固有印象就是除去能夠播放一定格式的音頻文件外,起碼要有個液晶屏幕來顯示正在播放的曲目。通過USB的連結方式將音樂文件複製到MP3播放器中,插上3.5mm接口的耳機再按下播放鍵就能使用了。
  • 12寸披薩沒有了,店員給我換了2個6寸的,後來想想:虧大了
    薄底披薩不少人都會有碰到這樣的情況吧,買披薩的時候,飢腸轆轆地也沒多想,想想12確實等於2乘以6,1個換2個好像還賺了。披薩披薩是一個圓形,12寸和6寸代表的是它的直徑。用面積公式計算一下不難發現,2個6寸披薩的總面積,比1個12寸的披薩總面積要來得小,足足少了一半。
  • Meme:你猜,一個18寸披薩量多還是兩個12寸披薩量多?
    對於將披薩當成重要主食的美國人以及其他歐美國家的人來說,披薩怎麼吃才划算是個重要的課題。在過去很多年裡,大家默認的一個共識是,如果想多吃一點披薩,但是又想追求性價比,那麼買兩個 12 寸的披薩相比起買一個 18 寸的披薩來說是個更好的選擇。
  • 2015款13寸MacBook Air 配置曝光:升級幅度不大
    新洩露的屏幕截圖顯示,2015年的 MacBook Air 將使用英特爾 Broadwell 處理器。下面的截圖是2015年低配13寸 MacBook Air(MacBookAir7,2),這款設備搭載了 Core 1.6GHz i5-5250U 處理器,以及英特爾 Graphics 6000 集成顯卡。此外,設備還搭載4GB 運行內存以及1440 x 900 屏幕解析度。
  • 搞笑段子:應該是四個6寸才等於一個12寸的!
    搞笑段子:前兩天去給兒子開家長會,英語老師對我們說:「我們一定要堅決抵制課外給孩子找培訓班,還孩子一個完美豐富有意義的童年!」我頓時覺得碰到有良心的中國好老師了!就有家長問道:「說得太好了!那麼何為一個完美豐富有意義的童年!」英語老師叫來她兒子,當眾給家長秀英語,她兒子的英語真是超級棒!
  • 新款14寸MacBook Pro或三月發布
    2021年剛一開始就有消息傳出,蘋果已經在研發升級版的M系列晶片,而搭載新晶片的MacBookPro機型很有可能在三月發布。蘋果MacBook機型的外觀設計已經多年未變過了,新款MacBookPro或將重新設計外形,將會有14.1英寸和16英寸兩款屏幕尺寸,以取代現有的13.1英寸和16英寸MacBookPro機型。新款MacBook產品將定檔3月份,搭載12核蘋果自研晶片。
  • MacBook Pro 16寸筆記本該如何正確使用倍思120W氮化鎵充電器
    倍思 120W 氮化鎵充電器儘管只有雙 C 口,但是雙 C 口同時支持 60W 輸出,再怎麼組合 C1 口也不會跌到 60W 以下,本來主要目的也是給 MacBook Pro 16 寸選配件,四口的閃極 100W 並不具備優勢,因此沒得選,只能選倍思 120W 了。京東長期做活動可以 239 元拿下,拼多多稍微便宜一點,考慮到售後和物流,還是京東下單了。
  • 朋友,你macbook上的貼紙,就是你的第二張名片!
    不信你瞅一圈周圍朋友的 macbook ,即使是那些有強迫症的處女座,我敢說也沒一個「手腳」是完全乾淨的。就像《延禧宮略》裡的大豬蹄子皇上喜歡在畫上蓋章一樣,當你從蘋果店裡喜提新電腦的時候,那塊鋥亮的表面似乎就在呼喚你:還在等什麼?而且對於一些滿腦子想法但卻害怕紋身的朋友們來說,你手上的 macbook ,就是你那無處安放的個性,最好的去處。
  • 要怎麼知道自己的戒指手寸是戴多大的?如何測量?
    現在有很多人在網上購買戒指,但是又不知道自己的手寸,應該怎麼辦呢?如何快速知道自己的手寸,在選戒指的時候能夠省心省力,下面教大家如何測量準備細繩,或者紙條,皮尺或者直尺,尺寸對照表通常戒指戴著無名指 食指中指的比較多,你需要戴哪個手就量哪個手指大部分女生的手寸在12號手寸左右,男生在18號手寸左右直接用細繩繞著手指繞一圈,緊貼皮膚,用一根筆畫好做記號,然後用尺子量自己手指的周長或者也可以直接用捲尺直接測量
  • 「射、矮、身、寸」這幾個字,據說是被誤讀了
    就是這「六書」,構成了博大精深的數萬個漢字,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過,也曾有人質疑:造字的倉頡老祖,不慎把有的字音張冠李戴了,以四個字為例。一說「射」字和「矮」字。理由是「射」字由「身」和「寸」組成,從會意造字的角度來看,身子只有「寸」長的,一定是個「矮人」,這個字應該念成「矮」字。
  • M1版MacBook Pro和Air該選哪款?
    二、選購建議1、先用排除法,來幾個一票定輸贏的選項:>如果你預算很緊,那麼毫無疑問最低配的air。現在某多上補貼後的價格只需7499元(點擊底部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而且性能已經遠超上一代的13寸pro。它不香麼?!>如果你特別在意touchbar,那麼只能選pro了。如果你要求F功能鍵必須是實體的,那麼只能選air了!
  • 傳播與說服:說服研究的奠基作,引發一系列更加廣泛、深入的研究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就給大家分享一本書——《傳播與說服》。作者卡爾·霍夫蘭是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也是宣傳與傳播研究的傑出人物。對態度與說服進行了細緻研究,提出了眾多影響頗大的理論,他們形成了「耶魯學派」。霍夫蘭對傳播與說服、說服能力與說服方法的研究,為傳播學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的代表作有《傳播與說服》、《耶魯大學關於態度和傳播的研究叢書》等。
  • 小技巧不求人 如何列印1寸2寸照片?
    我們以1寸照片為例。    首先,我們可以在家中或者辦公室中,找一面白牆拍攝一張證件照,然後打開你的Photoshop,新建一個2.5x3.5cm,解析度為300的文件。此時,我們需要給1寸照片添加一個邊框,選中1寸照片圖層,右擊會出現一個選框,選擇最上方的「混合選項」,然後雙擊「描邊」,邊框不宜太粗,1像素足以。
  • 鳥槍換炮,入手Macbook pro 頂配,我全面更換了這些配件
    一方面我的工作需要和圖像打交道,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做vlog的計劃,之前用2015款乞丐Macbook pro剪輯過一些視頻,但是這臺乞丐版應對視頻風扇會狂轉,硬碟容量也小的可憐,而我從買這臺乞丐版的macbook一直等到賣掉它為止,都沒有看到第三方適配的SSD,只能外接個SD卡湊合放點文件。
  • 蘋果推出13寸MacBook Pro,採用新剪刀式鍵盤,最便宜的也要9999元
    鍵盤方面,新款13英寸的Macbook Pro,採用剪刀腳結構的Magic Keyboard鍵盤,這款鍵盤鍵盤首次亮相於16英寸MacBook Pro,並在今年三月添加到新MacBook Air中。配置方面,新款13 英寸 MacBook Pro可以選配英特爾第十代處理器,官網數據顯示,新一代處理器了讓Turbo Boost速度最高達到4.1GHz,圖形處理速度最高提升80%。新一代13英寸MacBook Pro硬碟存儲從256GB起步,高配版可達1TB,可以選配2TB或4TB存儲,與上一代產品存儲配置直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