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轉型革新,美欣達從最初的單一印染產業為主體成功轉型為以綠色環保固廢處理產業為主導的企業,搭建起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農業廢棄物處置、工業固廢(危廢)處置、環衛一體化、餐廚垃圾處置、熱電聯產以及循環產業等固廢處置產業為主營業務的「7+1」環保固廢產業平臺,形成了綠色環保產業生態圈,在全國範圍內投資興建環保項目186個,環保產業總投資累計近250億元。
相關新聞:
實地評估!浙江美欣達:「三位一體」綠色製造體系的創建之道
美欣達「三位一體」 成功構建綠色製造體系
2020年中國民企500強發布 美欣達榮程等名企上榜!
創業二十七載,美欣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單建明以點延線,以線拓面,持續開拓產業形態,締造了美欣達集團綠色轉型的神話。他堅信,無論發展到何時、發展到何種規模,永遠要把自己看成雛鷹,激勵自己去創造新的成績,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單建明,1960年出生,現任美欣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是浙江省十一屆人大代表、湖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湖州市第八屆政協委員,高級經濟師、蘇州大學客座教授、湖州師範學院商學院客座教授,也是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理事、浙江省企業家協會理事、湖州市環保產業協會會長等,更是全國紡織工業協會勞動模範、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印染行業文化建設傑出人物、新時代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單建明具有超前的趨勢判斷和政策嗅覺,敏銳的市場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及堅毅如山的韌性品格和以信立身的責任擔當。創業二十七載,單建明以點延線,以線拓面,持續開拓產業形態,業務範圍從織染涵蓋環保能源、金融投資、健康休閒等,集團版圖立足湖州、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締造了美欣達集團綠色轉型的神話,奠定了他波瀾壯闊的傳奇人生。
印染轉型環保 堅守質量誠信
篳路藍縷啟山林,誠信立身諾千金。
1993年,湖州織裡,處於而立不惑之間的單建明,踏上了創業之路。根據家鄉的產業特色,他籌集16萬元啟動資金,購置4臺二手拉絨機,借用500平方米廠房,在織裡鎮創辦了一家小廠——湖州絨布廠,也就是美欣達集團的前身。
初創時期,這間「小廠房」與上海某公司籤訂了一份燈芯絨的購銷合同。燈芯絨面料依據絨條的粗細與絨布紗線結構具有不同的規格型號,相應的加工工藝也是不同。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美欣達坯布投料20多萬元後產品質量仍然無法達到客戶的理想要求。難題擺在眼前,要麼繼續投料,攻克技術,虧本生產,面臨拖垮這個新生企業的風險;要麼停止投料,及時止損,面臨違約。
關鍵時刻,單建明一拍桌下定決心,「不管要投多少錢,一定要保證客戶滿意。」於是,他不計盈虧投入60萬元,帶領試製小組的工程技術人員和一線員工集中精力攻關技術,終於突破了生產瓶頸。最後,單建明親自將這批產品送至客戶手中,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這次合作,心中才踏實下來。「60萬元買信譽」的故事也在業內廣為流傳,質量誠信成為美欣達在業內立足的「金字招牌」。
1998年,美欣達「小廠」已逐漸發展成為集團化企業,相繼建立了涉及印染、印花、絹造、機械、精化等領域的一批骨幹企業。2004年8月26日,浙江美欣達印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正式掛牌交易。
審時度勢察先機,轉型升級創新業。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湖州山水秀美,生態優越,是典型的「絲綢之府」「魚米之鄉」「茶禪之源」「書畫之都」。2005年,湖州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一時之間,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的辯證問題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彼時,美欣達已長期位居國內印染行業10強,基於政策趨勢、企業發展、行業變化的思考,單建明未雨綢繆,走上了綠色發展的道路。「從產業和國家的形勢判斷,過去印染紡織行業粗放型、高汙染的發展方式是難以為繼的。在印染行業多年,綠色環保是我們內心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我們看好的方向。」
說幹就幹,單建明根據倡導低碳環保、崇尚自然的新型紡織印染理念,立即梳理集團業務條線,大刀闊斧關停非核心業務,加大環保投入和機器換人步伐,先後投資近2億元,徹底淘汰燃煤鍋爐、實施印染廢水近零排放技改、改造高速生產線,並且啟動布局綠色環保生態產業,開展多元化經營。
經過多年的轉型革新,美欣達從最初的單一印染產業為主體成功轉型為以綠色環保固廢處理產業為主導的企業,搭建起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農業廢棄物處置、工業固廢(危廢)處置、環衛一體化、餐廚垃圾處置、熱電聯產以及循環產業等固廢處置產業為主營業務的「7+1」環保固廢產業平臺,形成了綠色環保產業生態圈,在全國範圍內投資興建環保項目186個,環保產業總投資累計近250億元。
單建明給記者粗粗算了一筆帳,經初步計算,自發展環保產業以來,美欣達集團已累計處置生活垃圾3045.07萬噸;累計處置餐飲、廚餘、果蔬垃圾56.93萬噸;累計處置病死豬(畜禽)828.5萬頭;累計處置各類工業廢棄物(危廢)48.37萬噸;累計節約標煤435.02萬噸,減少碳排放1034.5噸……
「咬定轉型升級不放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就都可以得到。」如今,美欣達已成長為以環保固廢產業為主體,金融投資、健康休閒產業為兩翼的科技型、集約型、品牌型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構築合伙人文化 堅定人才契約精神
「世界上一切資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種資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內在靈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也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單建明表示,華為作為中國民營企業中文化建設的代表,是推行合伙人文化、踐行契約精神的標杆,這種重契約、合伙人文化模式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學習榜樣。
「美欣達所倡導的企業經營理念,最大的特色是合作共贏、成果共享。少一些上下級關係,多一些契約關係,以契約精神為基石,構築美欣達合伙人文化。」單建明說。
這項基於契約精神和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合伙人制度,把垂直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兩者有機結合,兼具市場導向和民營經濟特徵的運作模式,能夠對市場競爭作出快速有效的反應,是美欣達特色的體制機制。2017年,在單建明等公司管理層的倡導下,《美欣達集團文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展望報告》正式頒布,進一步把合伙人文化傳承、固化,使之形成為美欣達人所共有的價值取向。
在合伙人股權分配機制方面,單建明希望合伙人與企業能夠真正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例如,2014年3月,美欣達旗下的子公司湖美印花在單建明的倡議下進行了股份改造。股改後集團由控股變為參股,而企業原有的管理團隊走上前臺成為股東(合伙人)。股改當年,湖美印花的年銷售業績創下了700多萬元的年度佳績,是前一年的3倍多,並在2015年一舉突破了1000萬元的大關。
合伙人制度能夠順利推動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吸引人才、培養精英、留住能人。他真摯地說:「對於企業來說,我沒有所謂的捨不得,但真正令我捨不得的是人。」
在人才選用方面,單建明致力於構建立體化引才渠道,全面配置和儲備各產業各層次優秀人才。企業先後成立「陳國強、肖燁峰、李祥波」等多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打造多個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平臺,通過產品開發、工藝改進、流程再造等多種手段促進產、學、研的有效結合,推動智力成果與產業化資源的無縫整合。
在人才培養方面,單建明推動設立了「美欣達環境產業研究院」和「美欣達管理學院」,親任院長,力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名家,以及行業精英任教開課,作為集團人才培訓、知識儲備、經驗交流的平臺。同時搭建幹事創業平臺,留住和鼓勵人才二次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創業場所和綜合服務。2020年,研究院旗下的科創平臺「美欣達欣創客」成功入選「浙江省級優秀眾創空間」。
經過長年累月、持之以恆的文化培育,美欣達成功形成了「立志超越,契約精神,開放包容,成果共享」的核心價值觀,以契約精神為本的合伙人文化體系,營造出人人爭做「美欣達合伙人」,全員爭創「新主人翁精神員工」的良好企業文化氛圍。在新形勢下,精準實施了「文化引領,精益管理,科技創新,資本發力」的企業發展戰略,以開拓創新為動力,技術進步為先導,人才隊伍為支撐,為美欣達的創新發展注入持續的精神動力,推動集團實現快速增長的「美欣達速度」。
在新的發展階段,美欣達將保持初心,繼續前進,深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汲取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和共享發展的理念,借鑑外部大企業的先進經驗加以本土化,打造美欣達文化建設升級版,以形成新的文化優勢。
力擔使命融「循環」 危中培機布新局
今年,在「逆全球化」傾向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著鬆動、分離的嚴峻形勢。面向未來,我國提出新的發展戰略,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單建明立足全球局勢和國內市場導向,積極主動將美欣達的發展路徑融入抗疫馳援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體現出一家知名民營企業的使命與擔當。
疫情暴發初期,美欣達挺身而出,奮戰抗疫援助一線。單建明擲地有聲地說:「哪裡有最髒的活我們來攬,哪裡有最累的活我們來幹,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裡!」集團旗下各公司克服了交通管制、物料緊張等困難,始終保持高效運轉,確保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廢危廢等的及時轉運和處置,護航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行。
針對醫療物資緊缺問題,美欣達一如既往熱衷公益事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疫情伊始成立2000萬元抗擊疫情資金,並一次性捐款1000萬元專項用於抗擊新冠疫情,下屬產業公司也紛紛行動起來,集團員工自發捐款54萬餘元、協調海外貨源採購價值超50萬元的3萬套防護服和防護帽,並組織產業轉型升級,生產疫情急需的口罩布、抗菌羽絨服、醫用防護服面料等。單建明表示,作為「社會公民」,企業應當主動、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這不光涉及到企業價值理念的踐行,更是企業的良知和職業道德的展現。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疫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球環保產業鏈的協調運轉,但也推動了世界各國對社會衛生綜合治理的重視度,催生環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新格局下,美欣達將提升集團整體實力,加強國內與國際的環保市場布局,加強資本運作實現綠色轉型新模式,進一步構築以綠色環保為主幹、金融投資和實體經濟為兩翼的「飛鳥型」產業結構。單建明表示,「飛鳥型」產業結構契合國家產業導向和宏觀發展趨勢,能夠經受市場的考驗,集團多年累積的綠色環保生態產業的組合優勢也將逐步顯現。
2020年3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發布《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率先提出要開展全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美欣達集團從2018年就已經開始在湖州推行固廢管理服務,在政策指導下將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湖州打造為浙江「無廢城市」樣板,開拓全國環保市場。同時,美欣達也將提前布局國際市場,憑藉在國內積累的固廢處理能力,特別像垃圾焚燒發電的能力,通過「一帶一路」輸出到有需求的國家。「下一步,美欣達將致力成為『無廢城市』建設的領跑者,打造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服務商,為城市固廢提供解決方案,讓廢棄物去到該去的地方。」單建明說。
除了開拓市場,縱深推進環保產業,單建明也將積極帶領美欣達加強資本運作,充分運用多種方法,實現資本與產業的良性互動,助推實業加快發展,更好地實現集團產業的戰略轉型。
其一,通過實施上市公司與浙江旺能環保的資產重組,剝離現有印染業務資產,主營業務轉型為環保能源業務。重組完成後,上市公司的市值將進一步做大,直接融資能力將進一步增強。其次,在浙江旺能重組上市的基礎上,繼續推進農業廢棄物處置板塊(即浙江百奧邁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工業危廢處置板塊(即美欣達納海環境有限公司)的IPO步伐,儘快實現下屬環保產業板塊的上市。第三,繼續加大美欣達納海環境有限公司、美欣達智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旺能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在工業危廢處置、環衛一體化、餐廚處置、汙泥處置等領域的兼併重組力度,迅速做大做強,為產業後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從紡織印染產業的領軍者和革命者,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探索者、保障者和踐行者,再到「垃圾革命」的先行者、「無廢城市」的建設者、城市固體廢棄物綜合服務商,美欣達成為我國民營企業轉型綠色發展的縮影,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興企、創新發展強企之路。
單建明總結道,「用超前的眼光去看未來發展的趨勢,把握每個產業自身發展的規律,順勢而為,科學定策,大膽創新,企業才能健康長遠發展。」正如美欣達的標誌是三隻永遠向上的雛鷹,單建明堅信,無論發展到何時、發展到何種規模,永遠要把自己看成雛鷹,激勵自己去創造新的成績,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