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其實人只要過了30歲,成家立業就會發現,沒有什麼事是一帆風順的,總是時而順,時而逆。這是正常的變化,做生意也好上班也好總是會面臨各種選擇。
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就講到了身上有這3種特質的人,即使現在不出眾,將來也會出人頭地
提起《易經》,很多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
古人為什麼會用易經來測算?原因就是易經把握了生活的核心,易經的範疇包括了為人處世,工作生活,乃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第一、穩住
易經裡面講「潛龍勿用」,人在低谷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慌亂和失望。當事情失去控制,變得越來越糟糕,我們會感到無助和悲觀。和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穩住情緒,控制自己不好的想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冷靜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做,而是接受失敗,從失敗中找到自己的問題,分析得失才可以收穫經驗。
第二、保留衝動,期待新機會
機會都是循環發生的,人在失敗之後都會面臨著抱怨,畏懼的情況,這種緩衝期是正常的,如果出現新的機會,畏縮不敢前進這就是一種自己放棄的選擇。
《易經》乾卦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這是一個比喻,本來蟄伏不動的龍,出現在田野上,說明機會就來了,利見大人。一旦遇到新的變化,這個時候就要繼續拼搏,放下曾經的心態,用全新視野去看待,說不定會成功。
第三、保持冷靜,拒絕焦急
對於財富每個人都想快速獲得,而且人在失敗後對於成功的期待值會更好,我們都經常說腳踏實地,一個腳步一個坑,這一點在失敗後更加重要。
《易經》乾卦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成功致富是緩慢前進的,心急也沒有用。自然而然,循序漸進地發展起來,才能穩健。人心急,急功近利,反而會毀了結果,反而踏實做事一步步積攢人氣會走的長久。
《易經》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智慧
我們不難發現,《易經》中總結的智慧,都沒有講得多高大上,而是很樸實簡單。
這三句話說的內容,其實也不艱深。成功從來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的,成就人的,也都是這些普通的道理。《易經》就是在教我們踏踏實實的做事,這勝過那些豪言壯語,勝過空中樓閣的理論
《易經》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人們的影響都很大
孔子、老子同生於春秋末期,都有共同的愛好——尊崇《易經》。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還有人說,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易經》上面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履卦告訴我們人生旅途充滿危險,要知禮而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謙卦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謙虛禮讓、放低姿態,凡事都能化解;恆卦告訴我們無論是對待婚姻還是為人處世,都要做恆久的打算;井卦告訴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總會有機會找上門來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的內容,包括婚姻,家庭,教育,職場等等,傳統的易經晦澀難懂,需要基礎,現在這版有白話文說明,能看普通話都能懂。
這本《易經》才56元,也就是兩包煙錢,或者是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