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落落才是人生,兜兜轉轉才是生活。
前段時間在評論區看到一句話:自己現在幹什麼都不順,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回答他:什麼都不用去做,這一時期做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不問人不求人,只反思之前的錯誤,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看到機會時直接出手。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要這樣做,所有的一切也都來源於一點——《易經》。可能在許多人眼裡這是一本封建迷信的書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群經之首、中國文化之源,幾千年來影響國人思想甚巨,這樣一本說我們有什麼理由這樣理解?
全書除了「卦學」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周期」這個東西了。不說別的大道理,就拿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成語「否極泰來」來說,這也是我們常人最為熟悉的一個觀念,接下來我們先詳細地了解一下這兩個卦。
否卦
否卦,上天下地,天之氣往上走,地之氣往下沉,天地不交,無法孕育萬物。
「否」,說了沒用,乾脆拒絕溝通,環境閉塞到了極點。其實從分解字我們也看出:不口之象。當然,這也是禍患的徵兆。
在古代的時候,《易經》是一本教君王做事的書籍,但如今應用到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不為過。上乾下坤,有外強中乾、色厲內荏之象。古代代表的是民生艱苦、經濟不景氣之外,也有朝野不和、各行其是之意。
泰卦
上地天下,地之氣下沉,天之氣上升,天地之氣相交,孕育萬物。
「泰」氣運舒暢,國泰民安,所有資源和創意均可充分交流及發揮。這一卦不難理解,吉祥的代名詞,寓意好事的發生。
上坤下乾,乾為天坤為地,這一卦自然說的是地的重要性, 所以也叫地大物博。只有這樣,百姓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裕。人們豐衣足食,社會自然也就和諧安定。所以對於君王而言,這自然是一種好的象徵。
後記
兩者看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可以相互轉化,「否極泰來」和「泰極否來」的成語也是由此出處。
《易經》中強調的就是陰陽平衡,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一個周期,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而這位評論的網友人生是處於「否」的階段,我們在這個時候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等待「泰」的周期到來時,我們直接站上頂峰,難道不是嗎?
這就好比一個岔路口,你現在是處於「否」的階段,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走,它都是下坡路;如果你的「泰」時期到來,你不管往哪個方向走,它都是上坡路。當然人生不會一直停留在一個時期,也正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風水輪流轉」。
所以說當你的人生處於低谷時,不要自暴自棄,你一定要堅信「否極泰來」。只要心中有信心,有光明,就一定能走出人生的困境,從而踏上「泰」的旅程。
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細節,為什麼「否卦」在「泰卦」之後,而不是「否卦」在「泰卦」之前呢?
我們都知道「泰」是吉祥的象徵,「否」是禍患的象徵。否卦和泰卦中間間隔62個卦,而泰卦和否卦中間沒有間隔。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想要從「否卦」到「泰卦」是非常艱難的,中間需要經歷種種坎坷;而成功之後就不一樣了,你面臨的就是失敗。
什麼意思?每個人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想實現逆轉,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需要走很多的路,否極泰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當你踏上「泰」的旅程之後,你需要做的是如何穩住這個「泰」時期,因為成功的背後就是失敗。所以一定不可驕傲自滿,否則就是泰極否來。
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周期,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泰卦」和「否卦」。泰卦來之不易,否卦卻可以瞬間形成,只有不斷提升自己,保持謙虛的心才會一直處在「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