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思想裡,人們總是重男輕女,尤其是在落後的農村,認為只有養兒才能防老。而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並不值得依靠。隨著人們意識的不斷提升,很多人都意識到生兒生女都一樣,這種現象也有所緩解。然而事實上,其實兩種家庭有著極大的差距,並不完全相同。
李老太太生的是兒子,原本她的內心很驕傲,覺得自己未來有了依靠。然而孩子長大成家,並不願意和母親一起生活,搬出去追求自己的獨立空間。這樣互不幹涉的相處其實也還不錯,但是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孫子的出生讓兒子的生活有些捉襟見肘起來。
於是兒子把孫子又送到了李老太太這裡,老人家每天要早起照顧孩子,送孩子上學,還要自己拿出退休金補貼孩子的零食和玩具。每天累得直不起腰,連原本和老姐妹的廣場舞也都不跳了。最讓李老太太心酸的是,原本一個小區裡生了女兒的鄰居,人家的生活狀態和她完全不同。女兒女婿非常貼心,經常給老太太買一些衣服和水果,也時常來陪她一起吃晚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在小區裡一起散步,讓李老太太看了非常羨慕。
雖然大家都說生兒生女都一樣,但是由於男性和女性之間在思考問題和性格方面的差異,對於父母的照顧程度還是有著很大不同。只有等老了的時候才知道兩種家庭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女兒會對父母照顧得更好,而兒子則常常啃老,或者是忙於自己的小家庭無法分心照顧父母。
生兒生女都一樣,但是老了才知道差距有多大
1,女兒細心總是伴隨左右
在生活中男性比較粗心,而女性則更加細心一些,總是能夠及時的發現父母的需求,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陪伴在左右。男性事業心也比較強,時常忙於工作,一忙起來連自己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結婚生子之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要更多地去照顧家庭,總是會忽略父母的需求,很少有時間陪伴父母。
2,女兒更捨得為父母付出
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相對來說女兒會更捨得為父母付出。因為女性的內心比較柔軟,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比較深厚,所以更願意去為父母付出自己的精力和金錢。男性一旦結了婚之後,就會出現身不由己的現象。如果老婆和父母之間發生了矛盾,也會成為夾心餅乾,很難對父母照顧得當,更別說拿自己小家庭的錢去貼補父母了。
3,兒子總是需要父母幫忙
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之下,有一部分年輕人即便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後,也無法獨立的生存,總是會需要父母的幫忙。尤其是在有了孫子之後,常常由於工作繁忙的原因無法自己親自照顧。既需要父母幫忙帶孫子,又由於經濟壓力太大需要父母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反而讓老年人不能夠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仍然需要給孩子拼命,極大地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女性在情感上更加的細膩,因此在照顧父母上會更加貼心,也會注意到很多男性注意不到的細節。總是能夠第一時間地發現父母的需求,為父母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及時的給予父母適當的情感關懷。男性並不是不愛父母,只是由於自身比較粗心,或者是小家庭壓力太大,而忽略了對父母的照顧。所以老年人在對待兒女的時候,還是應該一碗水端平,甚至應該對女兒更好一些。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不要覺得只有養兒才能防老。
您是否贊同女兒會更加照顧父母?您對於男女之間對待父母的不同態度有何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