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健康解碼】中醫專家教你「察顏觀色」保健康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形容臉色好壞的詞語,比如:面色紅潤、容光煥發、面如土色、面黃肌瘦等等。實際上,我們的五官與身體五臟健康息息相關,面部五官狀態以及氣色都會透漏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很多疾病也會通過面部的變化反映出來。
面部「色」診在我國中醫應用歷史悠久,「望聞問切」裡面的「望」,指的就是色診。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望面部色澤氣色來診察人體五臟器官和精氣的盛衰,從而初步判斷疾病類型與輕重。對此,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員史欣德專家告訴記者,在中醫的診治過程中,始終秉持著「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觀面」的診斷方法,也就是通過觀察患者面部的顏色來作為基礎判斷,通常可分為五色,即黃、白、紅、青、黑。
史欣德:首先我們面對病人的話,就是說不管白也好,黃也好,黑也好,一定要有光澤,但是有光澤的同時還要含蓄。比如說這個人的臉色是蒼白色或者特別淡,那麼這種白一般是主虛寒、氣血不足。還有一種黃,中醫講的黃,一個是主溼,不管哪個地方,只要是黃一定是身體有溼氣的,但是到底是什麼溼,還要具體再分。還有一個就是脾虛,脾虛的人他也會黃黃的,這時候你一定要檢查,看一下他只要鞏膜不黃就沒事,如果說看到鞏膜黃了,這就是黃疸。還有就是臉色發青往往是受了大寒,或者劇烈的疼痛症也是臉色發青的。另外還有一種臉色發黑,中醫講這個叫寒溼,跟陽氣不旺有關係,他有寒氣、有溼邪的情況下,臉色也是會發黑的。還有如果說黑而發乾的,這種情況就是淤血,嚴重的瘀血症也是會黑的,這就是我們從面色上觀察病人的一些方法。
最後,專家提醒大家,面色望診所見是身體或疾病變化在外在現象,只能把這些現象作為診斷的嚮導,還必須結合其他診法,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
【專家介紹】
史欣德,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名老中醫學術傳承臨床基地特聘專家。曾任江蘇省中醫學會肺系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教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史文獻重點學科方劑文獻方向學術帶頭人。全國首屆百名中醫科普專家。長期從事中醫方劑文獻研究、教學與臨床工作。曾主持或參與了10多項國家級與省級科研課題,發表學術研究論文40餘篇,主編、參編著作30餘部。主講方劑學、中醫名家名方精講、中醫學概論、中醫文獻學等多門課程。擅用傳統經典名方治療多種常見病、疑難病。
【欄目簡介】
《健康解碼》是新華網大型原創健康科普視頻欄目。關注大眾保健意識,倡導健康智慧生活。欄目邀請各大三甲級醫院、權威機構專家錄製,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診早治、養生誤區解讀、科學保健知識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解讀,輕鬆幽默,深入淺出。每集節目以三維動畫與演播室錄製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全方位、立體化解碼健康的奧秘,節目短小精悍,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獲得實用、科學的健康知識,有益身心。
責任編輯:韋玉春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