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與心,口與脾,鼻與肺,眼與肝,耳與腎,養五臟,方為健康!

2021-01-10 營養師小趙老師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官與身體的五臟健康息息相關。

中醫看診,講究望聞問切,而望診就是通過觀察人的外表,判斷身體的健康問題。

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中指出,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

意思就是說,從人體的眼睛,鼻子,嘴,耳朵就可以看出,人體五臟六腑的變化。

舌與心,口與脾,鼻與肺,眼與肝,耳與腎,養五臟,方為健康!

一、舌與心

正常人的舌頭是有光澤,很靈活,淡紅色,可以品出百味。

舌體胖嫩,發白,多為心的陽氣不足,心臟無力。

舌尖顏色很深,發紅,多為心臟有火,可能出現心煩意亂等表現,

舌頭出現淤血、淤斑,舌頭長瘡,是心血管的循環不好,也是心火上炎的症狀。

舌苔發紫,是心臟毒素堆積過多,心血管淤堵的表現,注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並且,有些心臟疾病也會導致舌頭不靈活,舌頭蜷縮,顫抖等問題的出現。

如何養護心臟:

1、花生

紅皮花生米對心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中醫認為,心臟喜歡紅色。

花生含有豐富的葉酸,精氨酸等營養物質,預防心臟疾病的作用。

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是血管「清潔工」,對心腦血管疾病有預防作用。

2、豬心

古籍《本草綱目》也記載「以胃治胃、以心歸心」

豬心,有養心血,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臟功能的作用,調理心悸,心慌等不良的表現。

二、口與脾 

口是食物的進口,而脾胃溼食物的第一站,所以口的健康,可以看出脾胃的功能是否正常。

健康的唇是有光澤,紅潤,不乾裂起皮,這也說明脾胃的運化正常。

嘴唇發白,無光,多為脾失去運化功能,不能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導致氣血虧虛,營養不良,甚至是貧血的出現。

口唇黏膩,或是出現發甜的表現,多為脾胃溼熱過多所致。

口中泛酸,說明肝脾不和;

唇腫大,口角潰爛,或是口唇發紅,主要就是脾胃的熱和火過多,引起的症狀。

嘴唇發烏,發黑,多是脾胃虛寒,不宜吃太涼的食物。

口淡無味,味覺不明顯,多為脾氣虧虛,脾的功能下降。

流口水,多是脾胃的功能損傷,無法吸收水分,稀釋唾液,從而出現流口水的表現。

如何養護脾胃:

1、常喝小米粥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C、鈣、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具有防止消化不良,保護胃黏膜,預防角生瘡的功效;

並且小米可調理反胃、嘔吐的功效,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

2、南瓜

南瓜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南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調理脹氣,便秘等。

南瓜中有胡蘿蔔素,有效的保護胃黏膜,增加脾胃的修復功能,預防胃潰瘍等疾病的發生。

三、鼻與肺

中醫認為,肺氣通於鼻,也西醫認為鼻與肺,同屬於呼吸系統,肺氣正常,鼻才能通氣,正常的工作。

鼻塞,流清涕,多是風寒入體,侵蝕肺臟的健康。

鼻子發紅紅,是肺臟的內熱,內火過旺,引起鼻子發紅。

鼻子乾燥,甚至是經常性的鼻子出血,多是體內的陰氣不足,陽氣過盛導致。

嗅覺變得不靈敏,這是一定要想到是肺臟的功能下降導致,肺氣不疏,鼻子的嗅覺就會下降。

如何養護肺臟:

1、一杯清肺茶

用菊苣根、苦梗、玉竹根、婆婆丁根,搭配成婆婆丁苦梗茶,每日衝泡。

菊苣根,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對於咽喉腫脹,經常咳嗽,感冒的有調理作用。

苦梗,就是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等功效,對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有很好改善作用。

玉竹,可緩解咽幹舌燥,生津止渴,可潤肺通鼻,增加肺臟的功能

婆婆丁,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廣譜殺菌,對於咽炎、扁桃體炎等慢性炎症有效,可以改善吸菸者咽喉不適。

四者搭配在一起,對於潤肺止咳,消炎排毒,預防鼻塞,煙毒的侵蝕,肺炎都有一定的作用。

2、羅漢果泡水

羅漢果有生津止渴,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咽乾等症狀有一定的作用功效。

並且羅漢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清除體內的毒素,預防咽炎,鼻炎,肺炎等疾病的發生,並且羅漢果可以保護呼吸道黏膜組織不受損傷。

四、眼與肝

肝主目,眼睛的功能是依賴於肝血的滋養,和肝氣的疏通,所以說久視傷肝血。

視力下降,眼睛發青,發白,出現夜盲症等異常,都是肝血不足,或是肝臟損傷,不能滋養眼睛,是眼部的功能損傷。

眼睛發紅,腫脹,是肝火過旺的表現,肝火上炎,肝陽上亢,都會導致眼睛紅腫的症狀。

眼睛幹,澀,是肝臟陰虛的重要的表現。

眼白髮黃,被稱為是黃疸,是肝臟疾病最明顯的表現,肝臟損傷,膽紅素升高導致,

如何養護肝臟:

1、綠豆

綠豆含有的豐富酸性物質,加強養肝的作用,有降肝火,增加肝臟的修復的作用。

並且綠豆可清熱解毒,預防酒精對肝臟的損傷,增加肝臟的代謝,排毒功能。

2、薑黃

薑黃可清除肝臟受到自由自的損傷,減少肝臟毒素垃圾的堆積。

薑黃也有促進膽汁的分泌,增加脂肪的代謝,防止脂肪肝,肝臟代謝減慢的症狀的發生。

五、耳與腎

腎臟的反射區是人的耳朵,所以腎功能下降的人,耳朵會有明顯的改變。

出現耳鳴,聽力下賤,多是腎臟的功能下降,腎氣不足的表現。

耳朵發黑,是腎臟的毒素堆積太多,從而在耳朵反射出來。

耳朵怕冷,是腎的陽氣不足,也就是腎陽虛的典型特徵。

如何養護腎臟:

1、黑米

黑米「滋陰補腎,健身暖胃,明目活血」,

既可入藥,對腰膝酸軟、貧血白髮、頭昏耳鳴小便不利、腎虛水腫都有一定的效果。

現代醫學證實,黑米具有補肝腎、健脾胃、益氣活血等功效。

2、肉桂

肉桂也是很好補腎的食物,增加腎臟的功能,預防腎臟損傷。

另一項研究證實,肉桂可以緩解由糖尿病對腎臟造成的損害,保護腎臟受到併發症的侵害

相關焦點

  • 人體信號:眼耳口鼻舌變化知五臟健康狀況
    人體面部有七個孔竅即眼二、耳二、鼻孔二、口,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七竅。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於七竅,五臟有病,往往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七竅連五臟七竅變化知健康心開竅於舌「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 五行與五臟對應關係
    五臟健康之人心臟好之人精力充沛肝臟好之人膽大腎好之人志向遠大肺好之人做事有魄力脾胃好之人有毅力五臟是否平衡健康的簡易判斷睡覺平仰者為是其他睡姿皆為否病症與五臟多汗-------心臟不好嘴起翅皮---肺虛大便一次拉不盡
  • 人體五臟 心肝脾肺腎的養護方法
    [摘要]五臟六腑中的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五臟生理功能不同,但是他們是相互聯繫的,下面我們來看看五臟養護方法。 五臟簡介人體內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合稱。髒,古稱藏。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髒。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心主血脈是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通過血脈將氣血運送於周身;心又主神志,是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中心,在人體中處於最高主導地位。肝主疏洩,能調節人的情志活動,協助脾胃消化。
  • 判斷九竅和五臟所生之物狀態,就知道如何調和五味了《論十三》
    脾生肉,肉生肺,開竅於口,脾主口。肺生皮毛,皮毛生腎,開竅於鼻,肺主鼻。腎生骨髓,髓生肝,開竅於二陰,腎主耳。這五段話,就是五臟產生後,隨即產生了人體形骸的筋、血、肉、皮和毛、骨和髓。五味生出初步的小五臟,小五臟又隨即產生形骸,形骸又會壯大五臟。壯大五臟,即「筋生心,血生脾,肉生肺,皮毛生腎,髓生肝」。這就是五臟的產生與壯大。也就是說五臟最初是五味產生,而後又靠五臟所生形骸互相壯大。
  • 心肝脾肺腎,挨個簡單說!
    心在人體五臟中的地位就是棋盤中的老帥,因此《黃帝內經》稱心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氣血運行。道醫說心藏神,心的氣血充盈,神得以涵養,那麼人就頭腦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記憶力下降,睡眠淺而多夢,那就表明心氣、心血不夠用了,要趕快補充。道醫認為,大喜傷心。
  • 養好五臟之五行圖
    五行養生之說由來已久,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木火土金水不僅是五種物質,而且是蘊含在這五種物質中的屬性、運動趨勢等。通過木火土金水的屬性就可以了解肝心脾肺腎的運行規律。
  • 名中醫揭秘:七竅連五臟,看臉知健康!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   舌是心的外在表現。   心氣足,則舌頭紅潤,轉動靈活,能辨五味。   心陽不足,舌頭表現為胖嫩紫暗。   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   心血淤阻,則舌紫暗或有淤斑。   心怕累
  • 五行與五臟的關聯
    中醫認為,五色與五臟六腑相匹配,五色可以帶給我們美好視覺感受的同時還帶給我們健康意義,而且食物的顏色對應五臟。酸入肝:酸味入肝,它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瀉等作用,酸可以增強消化功能與保護肝臟、降血壓、軟化血管的功效,還可以起到防癌、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
  • 一招一式養五臟,你可能不知道的養肺養肝、調脾養心的簡單方法!
    人體健康就是通過五臟功能表現出來的。只有五臟六腑健康了,人也就健康了。那麼如何養護五臟健康呢?大眾微健康的中醫專家告訴我們,其實養五臟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不是追求哪種最好,而是貴在堅持,越簡單,越便於操作的方法,越有利於長期練習,人也就能從中受益。一、一招一式養五臟,你可能不知道的養肺養肝、調脾養心的簡單方法!
  • 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皮膚病毛髮問題,多半與「肺」有關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肉,心主脈,肺主皮毛,多麼精闢。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只要是皮膚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
  • 《黃帝內經》:五臟應七竅,五臟的問題,全「寫」在臉上
    五臟六腑又一一對應,所謂「髒為裡、腑為表」,作為深藏在體內的臟腑,它們的情況如何,我們從外面是不能直接看到的。《靈樞.脈度》:「五藏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
  • 五臟有好惡:肝怕堵,心怕累,脾怕冷……
    肝臟為將軍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洩,喜條達,惡抑鬱。只有當肝不受約束時,身體才能達到一種輕鬆、疏洩的狀態,猶如一棵枝葉舒展的樹。 但以下幾個壞習慣往往會給肝「添堵」: 過量喝酒。少量飲酒能夠活血,但如果過度,很容易亂肝性。 心情鬱悶。
  • 望診中的看相,面相為重,從五官之相而得知五臟之狀態
    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鼻,舌,內屬於心臟,是辨無味的器官。耳,內屬於腎臟,是司聽覺的器官。再從生理狀態進而推測道五臟所主的情志如何,推測到他的心理活動,和他的性格形成,進而可以推測這個人的吉兇、夭壽。這在望診相法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 一個方子,通補五臟!心肝脾肺腎,全都補
    (方中一兩約30克,一錢為3克)此方既名補陰湯,當然是補陰虛。陰虛是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表現有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幹、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而跳動頻繁等。此方滋陰降火,潤燥洩熱。
  • 心肝脾肺腎 中西醫各有所指
    看中醫時,常常會聽到醫生說一些名詞術語,如脾胃虛寒、肝腎陰虛等,有些人將中醫概念中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從西醫「器官」的角度理解,就會誤以為自己的脾胃等器官出了毛病,其實不盡然。  中醫五臟主要指「功能」,與西醫形成的歷史背景不同。
  • 甲狀腺是心肝脾肺腎五臟經絡交匯處,中醫角度,如何分析甲狀腺?
    如手太陰肺經,屬肺,至喉部;足陽明胃經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足太陰脾經上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手少陰心經從心系上夾咽,系目系;手太陽小腸之脈絡心,循咽,下膈;腎足少陰之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肝足厥陰之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任脈起於中極穴,沿腹和胸部正中線直上達咽喉至頸部;衝脈夾臍上行,經喉,環繞口唇;督脈,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