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震霆 出品|遇見人工智慧
「萬物皆有靈,」 吉卜賽人用嘶啞的嗓音宣告,「只需喚起它們的靈性。」這是世界名著《百年孤獨》中開篇首頁的一句對話。
《紐約時報》曾評價《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即便享有如此高的盛譽,但讀者最終也沒有看到這個被喚起的靈性世界。
而站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在當下物力和科技條件極其豐饒下,我們有幸看到這樣一幕:世界萬物、名川大河、道路建築,用另一種方式被喚醒,幾乎實現了文學巨匠馬爾克斯留下的那個超級命題,煥發出靈性一般的智慧。
而這個答案的貢獻者,大家應該很熟悉,國民現象級應用——百度地圖。
就在近期,百度地圖每年年終的招牌動作: 2018百度AIM地圖生態大會舉行了。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是整個百度迅速轉型擁抱AI的一個大年,在AI戰略框架下,百度地圖又有了哪些傲嬌的變化、發展和思考頗受關注,一大幫專家學者也一起探討與見證AI引領地圖產業的進化之路。
佳期如夢 12年百度地圖
百度地圖上線於2005年,說是網際網路產品的活化石也剛剛好。
這樣算下來今年剛好是百度地圖第12年。古人稱12年為一紀,百度地圖也剛好走過了整整一紀的周期。
在中華傳統數字文化中,「12」是一個吉利和重要的數字。12年來百度地圖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從PC時代向移動時代再向AI時代的變遷。
百度地圖從開放定位技術、開放平臺成為人們出行的必備單品,發展到如今月活用戶超過3億。
而他們始終圍繞科技進行技術的更新和探索,用科技讓出行更簡單,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讓虛擬的地圖無限貼近真實的世界。
正如我們每次打開百度地圖前的啟動頁面,一個衛星環繞的標記符號,還有那句科技讓出行更簡單,輕快又有力量。
百度地圖遇見人工智慧
百度集團COO陸奇在最近談一些話中一個觀點頗為精彩:人類整個世界發生著變革,農業時代人們爭奪是土地,因為土地代表著生產資料;到了工業時代機器成為了主要的生產資料;而人工智慧時代,數據成為了整個AI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而整個的數據當中,傳統網際網路更多處理是虛擬的內容,只有在地圖這個即古老、新鮮、富有生命力的領域裡面,可以第一次把現實世界、虛擬世界聯繫在一起,地圖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AI時代的戰略措施。
過去一年百度地圖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高度概括為建立了一個AI Based Map,這個地圖大腦裡面包括四個部分:第一基礎數據;第二出行方式;第三智慧交通;第四是第三方開放平臺。
把大量的大數據、格式化的、結構化的數據輸入到地圖算法當中,利用人工智慧對應的算法,再加上GPU強烈的運算能力,這三個要素完成人工智慧迭代的閉環。
AI加注下的更幸福出行
地圖這個面向用戶提供服務的產品,在場景上面,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價值。很多人爭論說AI離落地很遠,但是對地圖不是,地圖使用場景非常廣,影響面非常大。
筆者就是百度地圖的深度用戶,也悄然發現了百度地圖的諸多神奇升級。
拿最明顯的語音導航來說,當打開百度地圖,喊出「小度小度」之後會發生什麼?答案是基本就可以解放你的雙手。本人親測過多次,語音導航也成為使用地圖中最為高頻的一個功能。
舉個例子,當我們喚醒小度,喊出一個目的地,它會自動規劃出一條路線。假如你不願意走這條路線,你喊出走五環,這樣地圖可以智能規劃你想去的五環路,知道你要走的北五環、還是西五環。而這就是基於人工智慧分析,再加此時此刻你要走的位置,匹配最有可能你要走的路徑。
以上是百度地圖首次全面的去擁抱語言進行革命化的交互創新,對語音的要求是設計這個產品、功能,必須把手機放在一邊,你完成整個地圖的操作過程,必須手指不能觸碰到手機屏幕。
最終做到不僅僅要求聽清,還可以聽懂,還可以滿足覆蓋你所有出行環境。而多次體驗下來,屢試不爽。
除此之外,我們在步行導航中覺得枯燥、無聊,你可以調出很多3D人物跟你一起走,比如有可能就是百度地圖代言人楊洋,這讓出行即便是步行也顯得不再枯燥非常有趣。這是AI、現實虛擬到來一定會爆發的場景。
而百度地圖最終要實現的是用AI號召更智能、更幸福的出行方式。
看不見的AI地圖觸角
上面是作為應用上我們真實可見的功能產品,帶給我們非凡趣味的智慧出行體驗。而除此之外還有更多AI 默默發力的觸角。
第一個是更精準的出行服務。比如我們在進行一次出行規劃,時間的測算完全基於真實的數據計算出來,歷史用時很準確,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需要計算A點到B的可能,這個計算量沒有AI的能力在裡面,沒有辦法做到,而這是我們看不到的。
此外,百度地圖第一次應用到系統架構裡面。為什麼人工智慧改變我們系統、性能?耗電、打開速度慢成為地圖對用戶的痛點。整個地圖APP有一個人工調度的機器人算法,它來決定什麼時候該把某一些組件減少推送到用戶的前面,從而達到省電的效果。
通過全新的框架、服務,使地圖實現秒開、省電,能真正的幫助用戶長時間使用地圖的導航。
百度地圖的AI朋友圈
除了用戶之外,百度地圖的生態朋友圈也頗為強大,從這次大會的嘉賓就能看出。
面向很多的合作夥伴,尤其是面向那些以AI為基礎的合作夥伴。今天地圖已經成為百度AI戰略的基礎設施,像水電煤一樣,像能源一樣在供給合作夥伴,百度地圖影響不了的用戶群,可以通過合作夥伴接入方式,讓他們享受到AI技術的紅利。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路況播報聯盟,用聯盟方式,把路況信息提供給合作夥伴,用眾包的形式進行播報。
第二個交通大數據研判平臺,跟交警合作,用於制訂交通有效措施。還有信號燈監控平臺,相信地圖路徑在出行行業能做的更多,也可以幫助更多的出行人。
整個地圖在賦能生態,百度地圖提供位置、POI、數據等等一系列東西在物流、交通、政府、地產、消防等各行各業領域去提供服務。
通過賦能第三方、通過和第三方合作,不僅僅面臨用戶,形成閉環,使AI在各個領域發揮價值,讓AI更加有力量。
十二歲之後
歲星(木星)繞地球一周約需12年,故古人稱12年為一紀。《國語.晉語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紀,可以遠矣。』」
正如12歲的百度地圖,恰逢一個更加適合地圖場景發揮效力的水土豐饒AI時代,加上十二年一紀的勢能積攢,有充分必要的理由相信百度地圖可以遠矣,兌現那更智能、更幸福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