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那些讀《金剛經》、《楞嚴經》、《心經》的人

2021-01-16 了了讀書

人們常說:「《金剛經》破色相,《楞嚴經》破空相,方顯《心經》。」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

《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581—617年)時,有位梵僧見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創始人)所立三觀,認為與天竺的《楞嚴經》意旨極相符合,於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遙拜,祈求此經能早日傳來中國,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終無緣得遇。一百多年後,此經終於在唐朝時傳入中國。

原來這部《楞嚴經》當時在天竺是屬於國寶,是龍樹菩薩到龍宮去取出來的一部經典,所以視作稀世奇珍,禁傳國外。本經的譯者般剌密諦法師後來曾想把它流傳到外國去,尤其是具有高深文化的中國,但初次被邊關官員查獲,帶不出來;隨後他想出另一個辦法,就是用最柔細的白氈,把經寫好,用蠟封妥,割臂潛藏皮下,及創口平復,再攜出國,等到到達中國廣東省,才和被貶的丞相房融相遇,接下來就被房相請到寺中,翻譯這部經典。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這部經書流入過程不困難,可是本經有六種譯本,其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心經》的傳入據說就是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師,在閱讀經書時,對有些語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經。後來在四川成都掛單,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癩,人不敢近,唯有年輕的玄奘法師,以一顆同情心侍奉他,為他洗膿血、塗藥。不久,這老和尚的疥癩病痊癒,為感謝他調治之恩,無以為報,唯有一部經書,可以口傳給他,就是這一部心經,一共260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現在教界流傳最廣的,便是玄奘法師的譯本。

那位老和尚又是什麼人呢?有人說他是觀音菩薩,也有人說是鳥窠和尚。為什麼叫鳥窠呢?他在樹上搭個小篷,像鳥窩一樣,住在樹上,生活多簡單!那時白居易是杭州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遇到鳥窠和尚,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教?鳥窠和尚回答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聽了哈哈大笑,這些話三歲小孩都會說。鳥窠和尚回答:「三歲小孩雖能說,八十老翁做不到。」白居易聽了之後,想想很有道理。

現在都在說我們處於的時代就是末法年代,人們開始不懂真正的佛法,不相信佛法,信仰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我們也要相信,只要堅持,「信、解、行、證」,即使無佛出世,我們也能心中有佛。

佛法精深,需要常年累積不斷開悟,才能有所得,如果您對《金剛經》、《楞嚴經》、《心經》感興趣,可以試試閱讀這套《圖說金剛經》、《圖說楞嚴經》、《圖說心經》,先從字面學習,再結合自己自身體會,願你有所提升,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瞧不起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的人
    1、《楞嚴經》:「自從一見《楞嚴》後,不讀人間糟粕書。」《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早在唐朝房融把《楞嚴經》獻於武則天,但又被武則天將此經存在宮中,未有流通。後來,是國師神秀禪師發現了此經,才將它流通出來。《楞嚴經》在宋朝非常受到士大夫的歡迎。
  • 讀《楞嚴經》、《心經》、《金剛經》: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
    以前總是不能理解那些天天誦讀《心經》的人,直到經歷人事,才懂得,心靈也需要打開窗戶,偶爾透透氣。今天給大家介紹佛教三大經典:《楞嚴經》、《心經》、《金剛經》。1、《楞嚴經》《楞嚴經》又叫《大佛頂經》,由唐般刺密諦譯,唐中宗元年,般刺密諦口誦,沙門懷迪證譯。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心經釋疑:心經和金剛經能一起讀嗎
    心經和金剛經都屬於佛學修行道路上的經典經文,我們在修持經文的時候,如果能夠堅持不懈的每天進行修行的話,我們能夠獲得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但是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因為我們自身的功勞不是很深厚,所以不建議一開始就直接修行兩部經文。接下來讓我們對於心經和金剛經做一下簡單的了解吧!
  • 金剛經常識: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
    心經和金剛經是眾生都能修的經文,而天眼看心經與金剛經只是更全面的了解了這些經文。有很多人認為天眼看這兩部經文,與普通人看這兩部經文是有不同的。其實天眼只是看透了心經和金剛經所講的內容,也看透了事物的本身。實際上只要大家能用心去修這兩部經文,那麼就能對經文所講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也會有更多領悟。
  • 《金剛經》常識:心經和金剛經哪個更適合普通人讀
    心經和金剛經都是佛法非常重要的經文,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也沒有適不適合,只要自己選擇了這部經文,那麼就是和你是有很大的緣分的,佛法中最講究的就是一個緣分,所以說我們只要選擇了這部經文,認真的修行誦讀就可以了。
  • 這個當時的外國人翻譯的(金剛經)與(心經),今天還是經典
    (金剛經)裡最驚豔的是這一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最不可思議還是把梵文翻譯成漢語的鳩摩羅什。請注意,鳩摩羅什他從來聽不懂漢語。鳩摩羅什的父親是一位印度婆羅門的貴族,母親是龜茲國國王的妹妹(龜茲國在現在新疆的庫車)。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怎麼背誦
    其實楞嚴經的背誦方法是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背誦楞嚴經的經驗分享一下,到時候諸位師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方法修行。下面就是末學的背誦楞嚴經的方法和經驗:1、基礎之一(楞嚴咒先背熟;楞嚴咒熟背後可增強背經信心,同時亦可得咒力加持)儘量每天堅持拜佛 拜懺 以消業積福 祛除我慢2、儘量一心不亂,嚴持淨戒,恭讀全經100部以上(以達到經文熟練,消除文字障) 經文熟練後,法師警示我們一定要避免讀三句經(如是我聞,一片妄想,信受奉行),若伏滅妄想,心定在經文上,功德不可思議。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首楞嚴經》者,諸佛如來大總持門,秘密心印,統攝一大藏教,五時三乘、聖凡真妄、迷悟因果,攝法無遺。修證邪正之階差,輪迴顛倒之情狀。瞭然目前,如觀掌果,可謂澈一心之源,該萬法之致,無尚此經之廣大悉備者。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舍此別無開導矣……良以此經,摧九界之邪鋒,拆聖凡之執壘,靡不畢見」。
  • 《金剛經》和《心經》為代表性的般若經典,核心即要內外結合!
    特別是傳統中國佛家思想以大乘佛教發展為核心,就一部《金剛經》就能讓許多人耗盡一生來研究。作為中國的大乘思想,基本核心以般若為主,它的代表作有玄奘大師的「般若經。」般若經共有六百卷之多,其中較具為代表性的有《金剛經》與《心經。》那麼,《般若經》的核心到底講了什麼呢?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與探討以《金剛經》和《心經》為代表性的大乘般若思想,主要核心是什麼。
  • 楞嚴咒的秘密之:楞嚴咒為什麼要安排在楞嚴經的第七卷
    熟悉佛家文化的人,大概都會對楞嚴咒有所了解。楞嚴咒是一條長達2600多字的長咒語,出自《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因為出自楞嚴經,所以大家習慣於稱之為楞嚴咒,在楞嚴經中對這條咒語給出的名稱為: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又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
  • 佛教:學佛修行,是讀經好還是持咒好,其實一段話早就說明白了
    在我國就有「三藏十二部」,古德說人就是一輩子不睡覺,也讀不完這麼多的佛經。雖然讀經也是一種修行,但是要在這麼多的佛經當中,找出適合自己的確實不容易。但是守持經典是有功德和智慧的,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最要緊的一句話,《金剛經》這個經典的本身,有「不可思議」,想像不到,「不可稱量」,沒有辦法去量一下有幾斤重,或者多長。總而言之,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是你們注意下面兩句話啊!
  • 楞嚴經常識:楞嚴經咒背誦方法
    楞嚴咒出自《楞嚴經》,全稱「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藍無上神咒」。《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2622字),佛經上說這個咒關係整個佛教的興衰,加持力量無比強大。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是正法存在。在寺廟中,《楞嚴咒》是早課的必誦之咒。
  • 金剛經第十四品之二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
  • 佛教:佛陀一生說法有五大階段,分別都講了什麼經?
    所以說釋迦佛一開始就把所有佛法都講完了,要是能參透華嚴,其餘所有經文都不用讀了,標準的以一攝萬。小乘佛法我們上面說過了,這個階段的大乘佛經主要有《楞嚴經》,《楞伽經》,《維摩詰經》,《圓覺經》,淨土三經——也就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這些經文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楞嚴經破魔最利,楞伽經禪宗印心,維摩詰不二法門,圓覺經十二大士論道,至於淨土三經那就更不用說了,現在佛弟子們鋪天蓋地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其核心依據都在這裡。
  • 可能有90%的人讀錯!
    觀世音菩薩儘管這兩個字並不能夠完整地概括佛的智慧,但在中文之中確實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來表示,因此,歷代以來的譯經大師們只能勉為其難這二字來代替。也正因為如此,《心經》的原名才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據估算約90%的人都會讀錯。
  • 修佛之人必讀《楞嚴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其體用雙彰,性相併談,不僅為學人揭示宇宙原理,人生真相,說明世界、眾生、業果相續的原因,展示菩提道上的修學層次,因果分明,邪正有別;同時又顯示眾生本具如來藏性,無法不備,並教人以反妄歸真、覺悟成佛的實證方法。由於以上特點可知,《楞嚴經》涵蓋了禪、淨、律、密諸多法門,歷來性、相各宗各門均將其奉為最上寶典。可以說,《楞嚴經》乃是了如來一代時教的教、理、行、果之精髓所在。
  • 佛教:心經中的「究竟涅槃」,到底指的什麼?
    心經是佛教中用於修行的一部佛經。很多人以為,心經是佛教「專屬」佛經,只有出家人才能看得懂。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分年齡,不分男女。只要一個人有了修行的願望,就可以修行。只要一個人修行,心經就能對他起到一定的作用。心經篇幅較短,非常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中,工作比較忙的人群。只要平時抽出一點時間來看一看心經,就必有所得。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個道理。
  • 佛教:讀經可以開智慧,持咒可以得到功德,為何都比不上一句佛號
    佛教:讀經可以開智慧,持咒可以得到功德,為何都比不上一句佛號。讀經可以開智慧,畢竟有開慧的楞嚴之說,就是《楞嚴經》。讀經能不能開智慧?能。什麼道理?因為你修的是戒、定、慧。「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是持戒。你就照著這個規矩去做,你把這部經從頭到尾讀一千遍,就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