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裡最驚豔的是這一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最不可思議還是把梵文翻譯成漢語的鳩摩羅什。請注意,鳩摩羅什他從來聽不懂漢語。
鳩摩羅什的父親是一位印度婆羅門的貴族,母親是龜茲國國王的妹妹(龜茲國在現在新疆的庫車)。鳩摩羅什自幼對於佛學估計有天賦,12歲時可以登壇說法,萬人空巷。

也正是名聲過於顯赫,以至於當時以長安為都城的前秦皇帝苻堅對他深為仰慕。皇帝要得到一個人的方法那就用皇帝的方法,苻堅派心腹大將呂光帶領數萬人馬,滅了龜茲國,請鳩摩羅什歸長安。
作為名人總得需要曲折的命運為名人背書。等呂光大軍風風光光回師的時候,統一了北方的一代雄主苻堅錯誤的估計了東晉的實力,在淝水之戰敗北後,被深信的手下大將姚萇所殺,姚萇建立了後秦。呂光部隊成了無家可歸的孤軍,於是,在武威駐紮,趁機建立了後涼。而呂光對佛教並不看重,所以鳩摩羅什在半軟禁中無所事事,於是鳩摩羅什就向呂光部隊中的戰士學習五花八門的漢語方言。一住居然是十七年。

弒殺恩主的姚萇倒也是痴迷佛學,一再地派遣使者請求呂光讓鳩摩羅什赴長安弘揚佛法,呂光始終護著不放。姚萇死後,兒子姚興繼位,用的也是簡易的流程,派軍隊消滅了後涼,把心儀已久的鳩摩羅什迎入長安。於是,鳩摩羅什在長安的逍遙園潛心翻譯佛教經典。而鳩摩羅什的翻譯版本後來成了漢語佛教的典範,他竟然讓人瞠目結舌的達到了所謂的「信雅達」這翻譯的至高境界。創作了「心田」「煩惱」「愛河」等等沿用至今的詞語,於是,(金剛經)、(心經)、(華嚴經)等等膾炙人口的大乘佛教經書有了漢譯本,後世的玄奘等很多大師的版本誰也無法超越他。

(金剛經)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指的是本經書有無堅不摧的力量,般若與波羅蜜多本著無法找到合適詞語不翻的原則,採用了音譯,前者在梵文裡是指一種大徹大悟的智慧,後者是指通過尋找達到彼岸的意思。
讀了好久,雲深不知處。有兩則公案倒意味深長。
一則是說古代有個書生,對一位小姐暗生情愫,大概經常在小姐窗前徘徊,不敢吐露衷腸。小姐窗下中了一排芭蕉樹,於是在芭蕉葉上提了幾句詩:「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小姐一看就明白了書生的心意,也在芭蕉葉上接了幾句:「是君思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另一則說的是有位年輕人跟隨一位法師學佛,幾十年過去了,除了砍柴擔水,法師始終不明示佛法。於是,有一天,已經中年的追隨者手拿一把刀,在一座獨木橋處與法師狹路相逢,追隨者說你再不傳授佛法,今天別想過橋,老法師握住追隨的手說,我要過去,你過來。追隨者大徹大悟了。
(金剛經)結尾用的是,誰都耳熟能詳的「一切為有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也如電,應作如是觀。」
你要是懂了就懂了,不懂就等著懂吧。無所從來,亦無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