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學問: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

2021-01-11 持明行者

通識學問: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

郭博士您經常建議網友們念心經,卻又說不希望大家去參拜觀音。為什麼呢?

先要澄清一下,你說錯了。我由始至終都沒有反對別人的信仰的。

沒有不讓人去參拜觀音菩薩,而是要人們要「求真」。既然選擇觀音菩薩作為信仰,那首先地要認識觀音菩薩的歷史。人要是對那個又跪又磕頭的對象是誰都不知道,豈不就是盲頭蒼蠅,病急亂求醫,亂拜一通?那就大問題了。

因為這種不求甚解的信仰文化,影響到了中國的國運。這不只是對個人有影響,你一個人拜,往往都會拉上家人兒女一起拜。慢慢就形成了一種風氣,影響深遠。

為什麼觀音會扯到《心經》上呢?《心經》第一句經文「觀自在菩薩」,或許很多人會誤以為指得的觀世音菩薩。其實完全不一樣,「觀自在菩薩」非指「觀世音菩薩」。先說說「菩薩」是什麼意思。「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這個名詞不是源自中國,而是源自古印度,簡單來說就是指有道德的人,有慈悲心,有愛心的在家人(大居士),或者有能力讓他人覺悟的,比如你去宣傳善知識,讓他人提升智慧的,就叫菩薩。用現代的詞彙說就是「善長仁翁」,大居士未必需要有宗教信仰,「菩薩」具體指的是人的行為。只要行為達標,此人就稱為菩薩。所以有叫「菩薩心腸」。而《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指的是有超自然智慧的人。「觀自在菩薩」不是特指某一個人,而是指能夠達到「觀自在」行為標準的所有在家人(居士)。所以「觀自在菩薩」可以指的是很多人。《心經》,故顧名思義就是一部講「心」的經典,是心靈上的學問,非物質世界的學問。講心靈上一層一層的的觀察力。《心經》是一種人類社會的學問,不是宗教來的。

相反,參拜觀音就是民間流傳的信仰文化。那到底拜她什麼呢?拜她慈悲為懷嗎?慈悲為懷這種行為不止觀音菩薩有呀。這不是觀音菩薩的專利呀,像是耶穌代替世人受罪。不是更偉大嗎?他還是曾真實的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歷史人物。有時候遇到自詡自己信仰觀音菩薩的人,我都會問他們,你知道觀音菩薩是哪個國家的人嗎?有些人能回答上那麼幾句,知道觀音菩薩是妙善公主演變過來的。再問問他,那妙善公主這個故事來自哪本小說?這部小說又是什麼時候成書的呢?作者是何方神聖呢?他們根本不知道觀音菩薩原來是虛構出來的人物,這是一種虛構文化,你要信仰是沒關係的,最危險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說什信仰自由,信仰自由是外國人搞出來的一套浸蝕國人思想的手段。像猶太人一樣,他們根本不相信有神的存在。他們的神就是「金錢」——金錢就是我們的上帝。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別再搞錯了
    心經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典之一,也是大多數學佛人最為熟悉的經典之一,雖然多數人都會背誦心經,也能夠理解心經的經文意思,但在一些細節上,還是會有一些人容易理解錯誤。如果問你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這兩位菩薩是同一個人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觀自在菩薩一定是觀音菩薩,然而這樣的回答其實並不準確。如果問你心經中提到的觀自在菩薩是觀音菩薩嗎?
  • 心經告訴我們,觀音菩薩會用什麼方式來幫助我們
    可見在古人的心目中,觀世音菩薩是個值得依賴的護佑者,或許祈求過菩薩護佑的人也都明白,菩薩的護佑並不是總能及時、祈求並非總是有效,這時候他們或許會認為是自己祈求的願力不夠。之所以無效,其實是因為他們並不明白菩薩提供幫助的方式。
  • 《心經》中1個字,越讀越開悟,受用一生,很多人不知道
    佛教經典三藏十二部,《大般若經》600卷,經中之王《華嚴經》80卷,都很長,讀起來很慢。幸好有一部《心經》很短,全文只有260個字。《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單易記,是所有佛經中最短的。雖然只有短短的260字,卻包含了600卷大乘般若的核心,是大乘佛法的教義和總綱。
  • 傳說誦念「觀世音菩薩」很靈驗,是真的嗎?
    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人不讀《心經》的,《心經》開宗明義,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由於《心經》在佛法中的地位殊勝,歷來註疏甚多,至於《心經》裡的「觀自在菩薩」指的是不是觀世音菩薩,小的不敢妄下結論。
  • 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聖誕!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中華神秘文化#明天,即農曆庚子鼠年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的聖誕吉日!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 觀音菩薩《心經》共7個版本,玄奘法師譯本,去掉頭尾更易傳播
    觀音菩薩的《心經》共7個譯本,從時間先後分析,每一位譯者都會借鑑前人的作品,進行再次翻譯。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對《心經》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跟《心經》結緣的緣起。觀音菩薩首位翻譯《心經》的是姚秦天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法師,法師在翻譯《心經》的時候,也把開頭與結尾去除,這樣在玄奘法師再次翻譯的時候,也秉承了鳩摩羅什法師的習慣,沒有加上開頭與結尾。
  • 念「觀音菩薩」名號,牢記這2點,功德更圓滿!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威名早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觀世音菩薩自傳入中國,男性的形象也被改造成女性,因為其慈悲柔和的特徵更符合女性形象,能夠更方便救渡眾生的心。但其實,佛菩薩是沒有性別之分,一切都是我們的分別心在起作用。佛經中,與觀音菩薩密切相關的咒語有「六字大明咒」(觀音菩薩心咒)、「大悲咒」等,有關的經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自《妙法蓮華經》。
  • 《心經》的第一個字:觀
    這部經典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就是佛門留給我們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通常則稱為《心經》。大多數人不知道,道家經典裡也有心經,字數更少,僅有一百二十八字。吾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乃至虛無。有何所得?為諸眾生,強名得道。——《太上老君說了心經》幾個關鍵問題1、我們每時每刻的存在都離不開本體,它是涵容萬物,且與萬物合一的永恆之「體」。
  • 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日,祈願大眾吉祥安康!
    本篇文章,小編就帶領大家走近「觀世音菩薩」,感受菩薩的慈悲加持力。「觀音菩薩」本名「觀世音」,唐朝玄奘法師在《心經》中也將其翻譯為「觀自在菩薩」。觀世間貧苦聲音,得世間吉祥音,故名「觀世音」;觀空苦無常,放下解脫,得究竟自在,故名「觀自在」。觀音菩薩的形象有很多,有三十三化身,比如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觀音、圓光觀音等等。
  • 明天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在我們大眾的認知裡,觀世音菩薩多以女性形象示現。大乘佛教寺院裡,觀音菩薩的造像也基本上都是女性。其實最初,觀音菩薩是以男身造像的,只是後來佛教信仰傳入中原後,因為觀音菩薩慈悲柔和的形象更像符合女性特點,故而逐漸漢化成如今的觀音造像。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祈願眾生皆得福果,見者增福!
    正所謂: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浩浩紅蓮安足下,彎彎秋月鎖眉頭,瓶中甘露常遍灑,手裡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觀音菩薩,後來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
  • 今天觀音菩薩出家日,史上最全,查戶口了解其前世今生
    在亞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觀音是最著名的菩薩。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我國最為豐富和精美的千手千眼觀音圖就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誕辰日;農曆六月十九是其成道日,其實是其忌日,因父親不讓其學佛,就跳入火坑,即涅盤重生的意思;農曆九月十九是其出家日,這天她修成了菩薩,坐上了蓮臺。
  • 農曆六月十九,恭逢觀音菩薩成道日,感恩觀音菩薩弘揚地藏法門
    在觀音齋,用鮮花,水果,素食供奉觀世音菩薩;並在觀音菩薩前,許下大慈大悲的宏願,是能得觀音菩薩佑護的。當然,這一日,我們還要持齋修行,戒殺放生,學習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我們還可以持誦觀音菩薩留下的經典,得觀音菩薩智慧,感受菩薩心腸,願我們都能得觀音菩薩佑護!建議大家這一天吃素食,千萬不要殺生。
  • 佛教:六大殊勝密咒——四大菩薩,綠度母,心經,請收藏誦讀
    其中最殊勝且簡單易記的六道心咒——分別是四大菩薩心咒,綠度母心咒,心經心咒,今天紅塵一起分享出來,希望大家多多受持誦讀,功德無量,福德無量。第一道:心經心咒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只有短短260個字,卻攝受小乘大乘一切法門,被稱為萬經之王。 而心經最後的心咒又被稱為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同樣也是所有心咒之王。
  • 今天是觀音菩薩生日,他修行法門堪稱佛教第一
    2020年03月12日,換成農曆剛好是二月十九日,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出生的日子。大乘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至高無上的,《般若經》講的就是如何修行這種法門,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更是《般若經》的精髓所在,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心經》主要是強調修行空性和般若這兩種境界。《心經》有多個譯本,最著名的有兩個譯本,分別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普陀講堂 | 為什麼觀音菩薩這麼靈?
    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觀音菩薩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民間非常崇信觀音菩薩,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世世代代的人們都把他奉為「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萬能之神。據 《妙法蓮華經》說,觀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如果人們遇難,只要喊他的名字,就會前來救助,有著「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慈悲心腸。
  • 觀音菩薩為何是「男身女相」,你知道嗎?
    觀音菩薩,在中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不少人看來,觀音就是一位美麗、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時她又能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及時地給以關愛和救助,殊不知觀音最初從印度傳到中土時是男性形象。《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
  • 農曆二月十九是什麼日子 臨沂人知道觀音誕期嗎
    觀音菩薩又作觀世音、觀自在、光世音等。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   觀音菩薩在中國民間受到最普遍、最廣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種圖像或造像中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也極大。
  • 觀音菩薩究竟是男身還是女身?
    如果有人問觀音菩薩究竟是男相還是女相,很多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女相啦,電視劇裡都是女菩薩!觀音娘娘還能是男相嗎?」  長久以來,觀音菩薩左手託淨瓶,右手持柳枝,足踏蓮臺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無論是在文學作品還是民間傳說裡,觀音菩薩大多是溫婉慈悲的女相,不少寺院中供奉的觀音菩薩也是女相。那麼,家喻戶曉的觀音菩薩一定是女相嗎?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