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說起即將消失的美麗的三江口,對於會澤、東川、巧家乃至四川的會東等地來說,就像生離死別一樣,是多麼的難以割捨,但推陳出新、小服從大,這是自然規律、發展規律,就像昆蟲的蛻變,只有蛻變,才有美麗的蝴蝶,因而不得不舍,不捨不得。
面對即將蝶變的三江口,面對即將消失的美麗的倩影,給世人留下了錐心的難捨,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第一個遺憾就是美麗的三江口即將消失。何為「三江口」,就是會澤人民的母親河以禮河與途經世界著名的蔣家溝泥石流奔湧而來的小江攜手,落腳曲靖、昆明的最低點娜姑王家山695米處,匯入金沙江,形成了滇川交界的美麗景象「三江口」。然而,隨著世界在建最大水電項目——白鶴灘電站建設的不斷推進,到2021年底,這個美麗的三江口,將被淹沒,永遠地消逝在滾滾的金沙江中。
另一個就是美麗的象鼻嶺即將淹沒。在烏蒙山和拱王山之間,有一個神奇美麗的峽谷,覆蓋兩省三江四州(市),讓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象鼻嶺就在這峽谷裡。沿著會澤娜姑一直向西,經石門坎,至王家山,站在王家山山腰,神奇的三江峽谷盡收眼底。昆明東川的播卡梁子向北延伸至此,狀如巨象,似乎被三江折服,長鼻伏了下來,鼻尖直抵會澤、東川交界點,這就是「象鼻嶺」,它把小江、以禮河與金沙江隔在兩邊,形成了雄奇的山川河流地貌,特殊的低熱河谷水果、金沙彩石和亞熱帶植被等,總是令人嚮往。尤其是象鼻嶺的木棉花、鳳凰花、橘子花、芒果花、葉子花等等,一年四季開不敗;甘蔗、柑橘、橙子、柚子、紅薯等等,讓人大飽口福;香蕉、芒果、枇杷、西瓜等等,又讓人移不開腳步。但這一切,都將隨著象鼻嶺的淹沒而淹沒!
再一個就是踏水尋石將成為歷史。曾經,金沙江的沙灘,無論春夏秋冬,還是日月輪迴,皆可踏水踩沙尋彩石,沙灘尋石,既有很大的收穫,更是一種樂趣,那可是一道十分難得的美麗風景。
(網絡配圖)
花開的春天。借著周末,趁著春風,帶著孩子攜著老婆,邀三五個朋友,自駕到三江口,一路芒果花、桔子花、木棉花等相伴,在花香裡享受陽光沙灘,看江浪仙人掌,漫步沙灘撿金沙江彩石,數留下的三三兩兩腳印……累了,打開後備箱,來個沙灘簡易燒烤,那是多麼的愜意,那是多麼多麼的爽!正所謂:陽春偷閒金沙江,三朋四友撿石忙,滔滔江水東流去,小囡踏沙戲陽光!奇石奇怪不見影,忽聞一陣燒烤香,巧遇良友沙灘烤,添了口福齒生香!
火熱的夏天。頂著烈日驕陽,邀三五親友,奔向三江口,一路上,火紅的鳳凰花熱烈奔放,高大的榕樹遮天蔽日,一路歌聲一路風光。而後,匆匆地摘一個西瓜,猴急地塞個滿嘴,迅速地把署消掉,隨之踏著細細軟軟地滾燙地金沙,在熠熠的陽光下,耐心地尋覓金沙奇石,若運氣好,就會找到五彩斑斕或像形圖案的奇石,那就是金沙彩石了。那感覺就是:尋一夏花之炎涼,乘興而至金沙江,留一串深淺腳印,舉傘尋石觀沙蕩!看濤濤江水東去,觀鵝卵貼石頭房,雖有熱浪之撲鼻,更有迷人之花香!
豐收的秋天。秋天,自不必說,豐收的喜悅,在這裡更能體現。滿園的枇杷、橙子、芒果,還有葡萄、香蕉等等,笑在枝頭,看得你眼饞口水流,忍不住想摘一個嘗嘗,那味道,正宗了不能再正宗,那是原生態的味道,那是傳統的味道,那是豐收的味道。那種味道可謂:枇杷橙子掛滿園,過往客商眼嘴饞,急入果園摘個遍,沉醉美味忘歸還!
暖和的冬天。三江口的冬天,那是避寒的好地方。當烏蒙山已經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時候,這裡反而更像烏蒙山裡的春天,不冷不熱,舒適愜意,甚至還有野花盛開,可以說,三江口就沒有冬天。那感覺就是:烏蒙冰封江上春,無冬徹骨沙淘金,待到烏蒙雪化時,我已超脫又一新。
但這一切的一切,即將消失,即將成為歷史,即將變成永遠的遺憾!
遺憾歸遺憾,難捨歸難捨,但更幸運的是,美麗的三江口,將迎來三個偉大變化,將迎來新的蝶變。
首先是陸上高速路網交織。早在明清時期,三江口便是川滇兩省的通商要道,紅軍長徵期間,也是紅軍巧渡金沙的途經之地。過去,三江口雖然位置重要,但交通依然落後。近年來,三江口有了會澤至三江口的省道S303三級公路,經東川達巧家出雲南的「龍東格」二級公路。但從象鼻嶺西出雲南到四川會東,方圓60公裡沒有橫跨金沙江的橋梁,就靠格勒渡口的渡船「雲川一號」渡運旅客、貨運。但隨著2019年東川至格勒、格勒至巧家高速公路的貫通,隨著2020年建成的金沙江上最大的懸索橋「金東大橋」,隨著會巧高速公路今年的啟動,連通了四川會東和雲南會澤、東川,使三江口的路網四通八達。而曾經戰功赫赫的「雲川一號」,看著車輛經「金東大橋」從對岸呼嘯而去,孤獨而落寞。刻有「格勒渡口」的大石、鐵錨雕塑、航標燈塔……將全部沒入深水,永遠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其次是水運江航變現實。說起金沙江曲折的水運歷史,要從歷史上著名的「南銅北運」說起。清乾隆、嘉慶時期,東川府(即今會澤)銅產量最高達1600萬斤,每年清政府額定運往京城633.4萬斤。馬幫從三江口起運,從會澤過昭通至永善,從黃草坪再下金沙江,過宜賓達瀘州,為「東川路」。另一條是「尋甸路」,從會澤經尋甸、宣威、威寧至瀘州。兩路會合後,沿長江過重慶,到揚州轉京杭運河直達京師。至乾隆二年,京師對滇銅的需求量增大,馬幫運銅供不應求,開通水道似乎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鑑於此,雲貴總督慶復上奏朝廷「開鑿通川河道,實為滇省之大利」。慶復離任後,署雲貴總督、雲南巡撫張允隨也竭力堅持水運,組織繪製《金沙江全圖》呈奏乾隆,乾隆反覆權衡後同意開建金沙江疏治工程。據《東川府志》(校注本)的引文《清代開修金沙江航運紀略》記載,金沙江航運工程大體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慶復主持,乾隆五年冬至六年春全線疏開,重點是永善的大貓、大漢槽等險灘;第二階段始於乾隆六年夏,由張允隨主持,以金沙廠河口為界分上下兩段,先修上段河道。翌年5月,張允隨奏報:「開修工竣,今冬可運銅斤。」其實,巧家、永善境內蜈蜒灘、白鶴灘等15灘無法開鑿,只能盤駁陸運;第三階段,乾隆八年11月起開建下段工程,有險灘64處,至乾隆十年4月「開修完竣,化險為平」;第四階段,乾隆十年冬,張允隨奏請重修上段15灘,至十三年6月奏報「盡皆開通」「安穩無虞」,開始大批運銅。當年的三江口,舟楫穿梭,商賈如雲,一派繁盛。
事實上,三江口至黃草坪段水運,枯水期鋪以盤駁、吊灘等勉強通過。但至汛期,船毀銅沉事故頻發致「朝儀大譁」,只得放棄,復走陸路。這項浩大工程歷時八年,使用「積薪燒巖,潑水毀石」等原始方法,投入民工80餘萬,耗銀數十萬兩,卻終未成功。白鶴灘還保存著當年東川府參將繆弘七絕石刻:「自古金沙不通舟,水急天高一望愁,何日天人開一線,聯檣銜尾往來遊。」
如今,在曾經的險灘白鶴灘上,規劃建設了白鶴灘電站,將於2021年底下閘蓄水,屆時,白鶴灘大壩將截流成新湖,以禮河、小江、金沙江將從三個地方入湖。白鶴灘電站上遊與的烏東德電站相接,下遊和已建成的溪洛渡、向家壩電站相連,金沙江上將湖連著湖,除了發電、生態功能外,航運水平將會飛躍。電站蓄水後,港口取代渡口,金沙江不但要通「舟楫」,還要通輪船,古人期盼的「聯檣銜尾往來遊」將成為現實。
再次就是高峽平湖即將呈現。曾經的金沙水泊,兩岸天塹相隔,聲相聞而難見人,綿延數百裡,只能望江興嘆,逝者如斯夫!但如今,隨著規划起,建設動,起宏圖。三江口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有白鶴灘大壩,截斷烏蒙雲雨,生生造就了高峽出平湖。
曾經的金沙水泊雲崖暖,水泊已不再是當時的水泊!曾經的烏蒙磅礴走泥丸,烏蒙磅礴依舊,但已被高速公路取代了捲起褲腿走泥丸!主席應無恙,當驚烏蒙殊。
會澤縣紀委監委 張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