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裡媧鄉的教育「蝶變」——秦安縣「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2021-01-09 新天水

【回眸十三五·縣區教育】

羲裡媧鄉的教育「蝶變」

——秦安縣「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綜述

     □新天水記者閆鎖田 通訊員楊樹弘

秦安古稱成紀,素有「羲裡媧鄉」之稱,這片古老的土地不僅孕育了秦安人民吃苦耐勞、勤勞樸實的精神,也傳承了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十三五」期間,秦安縣教育工作沐浴著改革發展的春風,緊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秦安教育發生新的蝶變,譜寫了一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輝煌樂章。

加大投入夯基礎

學校環境變靚了

秦安縣西川中學高中部2018年8月建成並投入使用,現有4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60人,教職工172人。學校建設總投資8987.9萬元,佔地89畝,校舍總建築面積2.58萬平方米。嶄新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整齊的行道樹、綠茵茵的塑膠操場和紅色環繞的跑道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西川中學高中部的建設是秦安縣「十三五」期間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打造現代化學校的最好例證。

「十三五」期間,秦安縣共實施各類教育建設項目468個,項目總投資77147.39萬元,其中爭取國家各類投資61926.38萬元,落實縣級配套資金15221.02萬元,改擴建校舍建築面積221989.25平方米,購置各類教育教學設備11488.61萬元,為中小學建成計算機教室114間、錄播教室49間,各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接入率達100%。

王灣學校是一所九年制學校,離縣城10公裡路,現有學生326人,寄宿生151人,2014年,學校辦起了學生食堂,師生分早晚都在食堂就餐,校長一日三餐都陪餐,保證學生吃得安全放心。

據了解,秦安縣「十三五」期間建成寄宿制學校29所,實施營養改善計劃項目的學校232所,惠及學生3.26萬人,其中食堂供餐學校60所,食堂供餐學生人數接近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學生總數的71.1%,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城鄉統籌促均衡

教育條件改善了

秦安縣第三幼兒園是縣上為緩解城北片區幼兒入園學位緊張而新建成的幼兒園,2018年春季開園,現有小、中、大11個教學班,483名幼兒,如今已成為一所環境優美的高起點、高質量幼兒園。

秦安三幼的發展變化是秦安縣各類教育穩步協調發展的縮影。「十三五」期間,秦安縣優化幼兒園布局,全縣共建成257所行政村幼兒園,實現了有需求行政村(貧困村)幼兒園建設全覆蓋。 

新建縣三幼、四幼,擴大城區幼兒園位供給,與此同時,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民辦幼兒園33所,提高了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構建了公辦民辦並舉、普惠為主、覆蓋城鄉、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32%,比「十二五」末淨增32.8個百分點。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秦安縣委、縣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足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逐年加大投入,2019年縣財政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縣級配套資金7067.2萬元,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通過擴容增量等有效措施,城區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得到逐步化解,2019年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級驗收。

2015年起,秦安縣委、縣政府聘任縣四大組織領導和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112所農村初中和小學名譽校長,先後為所幫扶學校辦實事180餘件,爭取各類資金1200餘萬元,用於校舍維修改造、校園綠化美化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不僅增強了所幫扶學校的「造血」功能,更確保了義務教育階段「一個也不能少」目標的實現。

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普通高中全面落實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7.2%。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縣職專打造11個特色專業,專業基本覆蓋第一、二、三產業,年均各類技能培訓、鑑定9000餘人次,2020年12月被省教育廳創建為首批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被確立為省級重點專業。「十三五」期間,在全省中職生升學考試中縣職專二本累計上線194人,高職上線2363人,對口升學率達92.61%。

優化結構提素質

教師隊伍變強了

「十三五」期間,秦安縣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重大舉措,全方位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通過實施特崗計劃、省民生實事項目、事業單位、三支一扶、定向中職生、人才引進等渠道共招聘引進教師1111人。教師待遇明顯提高,五年來評審高級職稱教師626人,中級職稱教師1504人,初級職稱教師1157人;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保證人均月補助標準不低於400元,按標準足額發放鄉村教師實施生活補助資金共計7441.64萬元,享受人數達1.97萬人次,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依託各類培訓項目,積極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和素質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間,共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63007人(次)。

「我們把校長隊伍建設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新引擎,全力推進百名中小學校長和後備幹部培養及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後備幹部人才庫,實施梯隊培養,先後調整60多所中小學的領導班子,選派108名年輕校長和後備幹部到天津市津南區跟崗掛職培訓研修,為校長隊伍輸入了新鮮『血液』。」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宋侃說。

深化改革創新路

管理體制變活了

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秦安縣委、縣政府破解鄉村教育困局的一大亮點,也是天水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塊「金牌」。「十三五」期間,該縣按照「整合資金、統籌建園、巡迴走教、資源共享」的總體思路,率先在隴城鎮建設集食宿、辦公、管理於一體的教育園區,變學生「走讀」為教師「走教」,創新「園區+走教」的管理模式,穩定了農村教師隊伍,鞏固了控輟保學成果,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破解了農村教育改革發展的難題,被譽為教育改革的「秦安樣本」,先後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報導,引起強烈反響。為進一步推廣隴城教育園區模式,秦安縣先後建成蓮花鎮、五營鎮、安伏鎮教育園區,大力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在推廣教育園區經驗的基礎上,該縣又進一步探索「大學區」管理的機制,縣教育局配套制定了《秦安縣學區管理辦法》等8個子文件,進一步理順鎮域管理權限,實行鎮域內學校一體化管理,擴大基層學校辦學的自主權,打破了學區內中小學教師交流壁壘,優化了師資配置效益,建立完善了教師編制統籌配置和動態調整機制,為縣管校聘的推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方聚力抓質量

教育顏值變高了

在推進全縣各類教育事業持續發展的實踐中,秦安縣教育局立足本縣教育實際,多方聚力,多措並舉,不斷構建提升教育質量的新樣態。

開展連片教研是該縣培育教育質量新的增長點。按照高中、初中、小學「橫向連片、縱向指導、分層推進、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優秀學校的引領作用,選配17名學區專職教研員,高位學段學校對低位學段學校進行指導,形成了「縣-區域(學區)-學校」三級聯動的教研與教學質量管理格局,通過質量連片教研和學習交流活動,逐步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競賽活動也成為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發力點。全縣中小學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科技競賽中參賽人數超過3200多人次,獲國家級獎項45人次、省級獎項52人次、市級獎項258人次。湧現了興國三小、橋南中學等一批青少年科技創新「明星學校」。

「近年來,我們學校推行『早讀、午寫、晚省』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開展社團活動,發展學生特長,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激發學生進取心和學習動力,讓每一位學生的人生都出彩。」西川中學高中部校長宋平平說。

五年來,秦安縣教育教學質量逐年得到提升,普通高考二本上線率逐年上升,實現了「四連增」,高考上線人數穩居全市前列,五年來清華北大名校錄取8人。縣一中、縣五中和縣二中三所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特色實驗學校。

回顧過去,輝煌業績令人鼓舞;展望未來,宏偉藍圖催人奮進。下一個五年,秦安縣教育系統將以完善教育評價機制為指引,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建設美好幸福新秦安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我縣重視教育事業發展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不斷加大對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教育均衡基石,全力推進我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據縣教體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黃建華介紹,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持續加大財政投入,今年全縣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用於教育事業發展。
  • 中國「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領跑全球產業發展 踐行脫貧歷史重託——「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這是突破提升的五年,光伏行業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十三五」裝機目標,太陽能熱發電行業中國主導的三項國際標準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多晶矽、組件、電池片產能多年高居全球榜首。不斷更新的記錄,成為了行業進步的最好證明。
  • 安平縣全力保障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 (張雨茜、王少雷)近年來,安平縣圍繞「建設富美安平」,高揚「協同創新、綠色崛起」的主旋律,牢固樹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始終把發展教育作為事關全局和長遠的戰略任務,自覺履職盡責,不斷加大投入,保障全縣教育協調、科學、健康發展。 優先謀劃教育發展戰略。
  •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離石區教育發展工作綜述
    教育,寄託著學子的夢想;教育,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負著一個地方的未來。回眸近年來離石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軌跡,有太多的精彩使人感到欣慰。  離石轄區內共有幼兒園153所,義務教育學校73所,初中19所,高中學校共有2所。
  • 「數」讀青島教育「十三五」成果: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0% 普高錄取率...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教育階段毛入學率保持在99%的高位;學前教育普惠率從72%提高到9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個百分點;新增4所高職院校;高校規模達到29所,每10萬人口在校大學生數達5022人,比2015年增長8.7%……1月5日下午,記者從「十三五」時期青島教育高質量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
  • 漢源縣召開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專題工作會
    1月14日,漢源縣召開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專題工作會,漢源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國永,漢源縣副縣長趙曉明,漢源縣教育局、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介紹了漢源縣教育發展現狀、教育事業「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以及主要工作任務等方面情況,強調了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工作任務重點,從漢源縣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師資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
  • ...兒童事業全面發展——山西省兒童發展「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
    一、《規劃》各領域實施進展情況  《規劃》中涉及兒童與健康、兒童與教育、兒童與福利、兒童與安全、兒童與法律保護和兒童與社會環境6個領域。從監測結果看:我省兒童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兒童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兒童福利事業日益加強,兒童合法權益有效保障,兒童社會成長環境更加優化。  (一)兒童與健康  1.兒童健康狀況持續改善。
  • 中國教育新聞網年度盤點:2017年度十大教育事件
    1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我國近期教育改革發展有了行動綱領和指導性文件;3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 ,到202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將要達到90%;6月,高考改革試點工作在上海、浙江平穩落地;9月,「雙一流」建設公布了名單;11月,中國青年工匠閃耀世界舞臺……   一樁樁、一件件,都與我們每一位教育人息息相關。
  • 《中國教育報》重磅盤點:向上!2020中國教育發展觀察|回望
    這期間,每一次重大改革都強調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強調結合國情,但堅持中國特色、立足時代、紮根中國辦教育的發展導向,從未像今天這樣響亮而鮮明過。其根本原因在於,黨中央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布局教育事業,單是教育投入一項就足以體現這點。
  • 記獅形教育創業促進會--幹事創業謀發展,一心一意為村民
    ,努力打造「上慄生態宜居第一鄉、鄉村旅遊第一鄉、特色農業第一鄉、全縣生態經濟最強鄉」。今天要向大家講述的,是一個既幹事創業又扶貧助學,既關愛年長老人又關注家鄉發展的自發愛心組織——獅形教育創業促進會。獅形村位於長平鄉東北方向,距鄉政府3.5公裡,總人口1120人,267戶。境內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村內無工業企業,村民多以務農、做小本買賣、編織竹製品、外出務工為主要謀生手段。
  • 納雍縣沙包鎮教育發展簡史(上)
    修葺一新的沙包中學 攝影/蒙鵬納雍縣沙包鎮教育發展簡史第一部分 解放前(1730年—1949年)第一節 緒言沙包鎮原屬大定府親轄地西鄉悅服裡四甲和五甲,地處大兔場(現納雍縣雍熙鎮)之東北,大定府之西南,處於東接大方縣馬場,西控大兔場的咽喉地帶。明末清初,除以且、安樂、凹革有少數居民外,大多數地方都無人居住。
  •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社記者李健 攝編者按:2013年2月27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在北京發布了《2012中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發展與就業報告》。這份報告作為第一份聚焦於中職學生發展和就業情況的報告,第一次以第三方的視角觀察分析,第一次從學生的角度說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 秦安縣四大組織領導看望慰問新聞工作者
    當天,秦安縣四大組織領導王東紅、郭海軍、楊仁義、賈應蝶、張耀清、張強、張榮生來到秦安縣融媒體中心親切看望慰問一線新聞工作者,為他們送去節日的祝福,並要求大家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不斷改革創新,多出精品力作,講好新時代秦安故事。
  • 說一說,數字裡的書聲——「十三五」時期全民閱讀工作綜述
    據統計,「十三五」初期,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綜合閱讀率為79.9%,其中圖書閱讀率為58.4%,數位化閱讀接觸率為64.0%。至「十三五」末,綜合閱讀率為81.1%,上升1.2個百分點;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59.3%,上升0.9個百分點;數位化閱讀方式接觸率為79.3%,上升15.3個百分點。國民閱讀率的提升,有賴於出版界優質內容的供給。
  • 淺談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工作的改變
    一、教育工作的現狀我們現在所在的教育領域叫做自然教育也叫傳統教育,雖然這其實是一種科普方式,但作為社會教育,他還是我們老師講解,學生聽講的傳統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類網課、網校在各大媒體和平臺上順應而生,這的確是科技的發展而發生了一些變化。二、科學技術對教育工作的改變1、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觀念。
  • 【盤點「十三五」 開啟新徵程】張掖:「六個一流」書寫「十三五...
    【盤點「十三五」 開啟新徵程】張掖:「六個一流」書寫「十三五」社會事業發展新篇章 2021-01-06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山東教育十件大事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山東教育抗擊疫情、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重要一年。綜合網絡投票結果和專家評選意見,在20件入圍候選事件中確定「2020年度山東教育十件大事」。
  • 2020年度山東教育十件大事正式發布!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山東教育抗擊疫情、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狠抓落實的重要一年。綜合網絡投票結果和專家評選意見,在20件入圍候選事件中確定「2020年度山東教育十件大事」。我們一起回望,為的是2021更好出發!來看看哪十件教育大事最終上榜!
  • 【關注】甲子榮光:廣東教育學會成立60周年
    成立60年來,廣東教育學會始終堅持正確的辦會方向、宗旨和理念,緊緊圍繞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大局,團結和組織全省有志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教育工作者,學習思想政治和現代教育教學理論,開展群眾性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和學術交流活動等。學會開展的鄉村優秀教師評選、中小學校長論壇、年度學術討論會、海峽兩岸研討會、小課題研究、五年規劃課題研究等系列活動,已成為享譽全國、影響深遠的品牌。
  • 中國全腦開發教育發展現狀淺析
    近年來全腦教育、全腦開發等理念在國內不斷發展和演變,尤其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緊隨世界先進國家腳步,具有中國特色的「腦科學」計劃接踵而至。除了科技與醫療領域的研究,中國腦計劃最大的特色是「基於腦」、「適於腦」的腦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