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完善的實驗室、標準化的體育場、拔地而起的教學樓……近年來,離石區每一所學校都煥然一新。
教育,寄託著學子的夢想;教育,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負著一個地方的未來。回眸近年來離石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軌跡,有太多的精彩使人感到欣慰。
離石轄區內共有幼兒園153所,義務教育學校73所,初中19所,高中學校共有2所。截至2020年底,全區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達98%,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高中階段入學率達98.5%;2020年全區中考優秀率、及格率和59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居全市第一。高考一本進線率57.1%,二本進線率98.5%。藝術文、理科一本進線率均達50%;二本進線率達100%,教育質量直線上升……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興則離石興,教育強則離石強。
去年以來,離石區委、區政府聚焦「四區」建設,強力實施滿意教育、幸福養老、便捷就業、智慧社區四大品牌民生工程,更將教育這一黨之大計、國之大計,列為四大民生工程之首,放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中小學校幼兒園布局不斷優化,全區教育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中小學辦學模式改革更加深化,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全區基礎教育質量逐步提高,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價值更加顯現。
「築基織網」:
抓基礎破難題,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幾年,在離石區城鄉一座座嶄新的現代化教學樓拔地而起,不少老牌學校也「鳥槍換炮」,塑膠操場、多功能教室等硬體配置一應俱全。
「我們構建起了比較完善的全民教育體系。」離石區教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不斷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原江陰高中初中部與離石二中整合為新的離石區江陰初級中學,新建呈祥路小學、光明小學和上安小學,新增義務教育學位6600個;對離石區城鎮中學、西崖底小學、東關小學、鳳山底小學等6所中小學校實施改擴建工程,並將水西小學收歸區直管理,城區義務教育學位供給更加充沛。」
如今,在實施離石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期間,新建下樓橋幼兒園、茂塔溝幼兒園、石盤幼兒園、德崗幼兒園和任家溝幼兒園5所農村幼兒園,新建北城一幼、北城二幼和南城一幼3所區直公辦幼兒園,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620個;2019—2020年評估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0所,新增普惠性學位4800個,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為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陳布新中小學辦學模式改革更加深化。在鞏固江陰高級中學合作辦學成果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與江陰市的教育合作。
——2018年將原江陰高中初中部與離石二中整合為離石區江陰初中,參照江陰模式運行;
——2019年從江陰高中選拔本地優秀管理人才組成管理團隊,將江陰高中、江陰初中和城鎮中學按照「一體兩翼」辦學格局,實行共教共建、捆綁發展,帶動城鎮中學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升;2019年引進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優質教育資源,採用託管模式,由新學道管理團隊接管袁家莊中學;
——2020年將離石一中確定為市區共建綜合改革示範校,與清華附中建立教育幫扶關係,引進專家管理團隊,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增強公辦學校競爭力。同時,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改革,整合全區優勢資源,建立了4個小學教育集團,以強加弱、城帶鄉的方式扶持薄弱學校,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推陳布新」:
深化教育改革,聚焦人才隊伍建設,激發教育發展活力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離石教育取得的階段性成績,離不開改革這一根本動力。
進入新世紀,一系列新的教育發展命題亟待破解:面對教育信息化發展飛快地時期與相對短缺的優質教育資源,如何兼顧公平與效率?如何「離享智教」全區教育信息化水平?如何「築巢引鳳」壯大高素質教師隊伍?
離石區全面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和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應用,投入1480萬元為城鄉項目學校配備智慧黑板523套,逐步實現教育裝備現代化、網絡化、智能化。積極推進東關小學、朝陽小學和江陰初中面向邊遠山區學校的「1+N」專遞課堂建設,投入112萬元建成授課、聽課教室11個,發揮「網際網路+教育」優勢,實現城鄉教育互聯互通、均衡發展。深入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課堂建設,投入259萬元在離石一中、袁家莊中學、城鎮中學、江陰初中建成智慧課堂16個,有力提升了城區初中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在2020年全區第二屆教師職業技能暨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期間,利用中小學教學錄播平臺,通過城域網向全區7萬多名中小學生推送優質直播課達150節次,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與此同時,近年來離石區深入實施「教育引才」計劃,招聘和引進優秀教育人才,多渠道、多層次壯大高素質教師隊伍。2018年以來,離石區定點校園招聘教師133名,籤約公費師範生29名;申報特崗計劃補充教師160名,回引優秀教師50餘人;引進2支專家管理團隊、7名江陰籍支教教師和11名新學道骨幹教師;此外,江陰高中聘請9名江陰籍名師長期擔任學科顧問。為滿足區直3所新開公辦幼兒園的教師需求,補充幼兒教師108名,教師短缺問題得到逐步緩解。在留住人才、改善待遇方面,離石區設立了離石區教育發展獎勵基金,先後募集1300多萬元用於獎勵先進學校和優秀教師;為解決新聘教師的住房問題,區委、區政府建成188套教師公寓,解決了教師的實際生活問題,讓新聘教師和外聘專家能夠引進來、留得住,安心執教。
「百川歸海」:
讓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價值更加顯現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城市發展,教育先行。離石教育事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創造了教育發展的「離石速度」和「離石質量」,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離石地處市府駐地,宜居、宜業、宜學的城市魅力優勢明顯,加之近年來離石區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周邊縣市的學生大量湧入,2020年,全區小學外縣戶籍佔比達到54.5%;初中外縣戶籍佔比達到53.4%。外來人口的不斷增長。為了化解適齡兒童入學壓力,離石區認真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按照相對就近、統籌安排的原則,確保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全部入學,並與本地戶籍學生享有同等待遇。
同時,對區級以上人民政府引進的企事業高管以及高技術人才隨遷子女入學給予優待政策、優先保障,為市區人才引進提供了教育保障。隨著離石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教育對外來人口的吸附能力逐漸增強,人口複利盤活了生產和消費「兩個市場」,直接拉動了呂梁市區房產地經濟以及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離石區轉型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動離石教育優質均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離石教育將按照區委「山西要轉型、呂梁勇爭先、離石走在前」的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基礎教育發展「五五戰略」,打造「五大品牌」,開展「五大行動」,以「學在離石,滿意教育」的品質內涵,以品牌建設引領教育發展,以實際行動提升教育水平,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積極構建離石「大教育」格局,全力打造呂梁素質教育新高地,奮力書寫離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教育篇章。(王燕華)
呂梁日報
[編輯:白麗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