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明清時候,曾經湧出不少作品,開始聚焦於商人的身上。比如說三言二拍中最有名的《轉運漢巧遇洞庭紅》就是描寫商人發家致富的故事之一,而被人所非議的故事《金瓶梅》其實也涉及了商業的元素,不過,做生意的不少,可是致富的方式最奇怪的,還屬開廁所的。
在清朝酌元亭主人的小說集《照世杯》中,其中第四個故事《掘新坑慳鬼成財主》就講到了一個老頭靠著開公廁發家致富的故事。
注意:文中可能會涉及到某些橋段令人不適,勿在吃飯時候閱讀。
01靠開廁所發家致富
在《掘新坑慳鬼成財主》的故事中,主人公叫做穆太公,他有兩個特徵,一是具有商業頭腦,二是十分吝嗇。
但是這個穆太公非常具有商業頭腦,具體來說,他從一開始開公廁,到後面對於公廁的經營,全部都有著一套自己的理念規範。
穆太公開公廁的原因,和現在人開公廁的原因不同,他開公廁的原因,更多是為了收集人們的排洩物。因為當時這些排洩物是非常好的肥料,穆太公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就開了公廁。
至於對公廁的經營,穆太公更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的商業理念:
隨即去叫瓦匠,把門前三間屋掘成三個大坑,每一個坑,都砌起小牆隔斷,牆上又粉起來,忙到城中親戚人家討了無數詩畫鬥方畫,貼在這糞屋壁上。
根據故事裡講到,穆太公在建立公廁的時候,專門讓泥瓦匠將公廁隔斷,牆上還有詩畫,比現在的公廁還要高級。
不僅如此,穆太公還讓訓蒙先生題了個「齒爵堂」在上面,顯得這公廁更加不像公廁,而像是一個觀賞的地方。
而事情的確如穆太公所想,公廁建起來以後,許多人就是為了看牆上的畫,都要專門來公廁一趟。
這只是穆太公「致富經」的第一步,除此之外,穆太公的「致富」第二步是——免費發放草紙。
在當時,草紙對於鄉村的人來說,還算是比較昂貴的物品,許多人解手以後,就隨便拿著瓦片清潔一下。
穆太公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於是自己專門採購了草紙,並且在公廁面前免費發放。
而人們顯然對於這一招很受用,不少人專門過來就為了草紙,甚至有的人為了完整的草紙,根本拿了就不用。
即使是為了一張免費草紙,許多人都要專門到穆太公的公廁來,所以穆太公的生意更加好了。
最後,穆太公「致富經」的第三招,就是開了女性公廁。
在得知女性也有需求的時候,穆太公專門設立了女性公廁,男女分開,生意更加火爆。
如此一來,穆太公靠著開公廁賣肥料,變成了一個家境殷實的財主。
用現在的眼光看穆太公的「致富經」,可以看出,穆太公從商機發掘、到引流方式(免費發放草紙)以及後期不斷發掘客戶需求來改善的一系列流程,都是十分精密的。比起其他故事中描寫的商人發家致富更多依託於「運氣」,這篇故事裡的穆太公則用他的商業頭腦,為自己掘得第一桶金。
02吝嗇鬼:晚上捨不得開燈,在廁所邊吃飯
錢財要掙也要守,穆太公賺錢是一個好手,其攢錢也是令人佩服的,可以用「吝嗇鬼」來形容。
比如說穆太公為了照看自己的生意,不讓別人偷自己的「肥料」以及草紙,竟然在公廁旁邊就吃飯,甚至宴請客人的時候,也在公廁旁邊。
而且若不是這個吝嗇,可能也不會有他兒子離家出走的事情。
穆太公的兒子叫做穆文光,他和妻子只顧晚上恩愛,不讀書也不賺錢,穆太公為了讓兒子與妻子偶爾分離,命兒子到自己房中入睡,結果兒子半夜溜回妻子身邊,穆太公因捨不得燈油而沒有點燈,導致後來兒子為了躲避管束逃出家門,作為父親的穆太公都沒有發現。
穆太公因找不到逃出家門的兒子,自己去親家家中詢問,穆太公記起家中需要買鹽,於是順道買了用荷葉包著。
可穆太公沒有想回家的時候卻鬧了肚子,他生怕「肥料」浪費,將「肥料」全部排洩到了隨身的一張荷葉中,而後包著準備帶回家,卻不想和同樣包著荷葉的鹽巴弄混了,下場自是慘不忍睹……
不過穆太公雖然摳門,對該花錢的地方十分從來不會吝嗇。
穆太公的兒子穆文光在外面溜了一圈,不久後回了家,見了穆太公就說要讀書。
穆太公眼睛一亮,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出息了,就連兒子說要的要贄禮(古時候拜見別人給的禮物),都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答應了。
但其實穆太公不知道,穆文光根本不是讀什麼書,他在外面溜達了一圈,光看別人如何去賭了,回家要了一堆錢準備去學習賭術。
穆文光天資聰穎,很快就學得精湛賭術,不過也因為這個,又引發了一場爭端。
03兩起重案背後的糾紛:對家開廁所,無端陷害
《掘新坑慳鬼成財主》中不僅講了穆太公的商業頭腦以及其做生意中的優點,其中還涉及了兩個案子,而這兩個案子的背後,都是因為金錢而引發。
第一起案子是一個名叫谷樹皮的無賴,見穆太公開公廁賺了錢,自己也跟著開了新的公廁和穆太公搶生意。
對家搶生意,這是對於穆太公的第一次打擊,而這次打擊,讓穆太公中風倒在了床上。
然而,巧合的是,谷樹皮不慎跌入了糞坑,掙紮起不來,而穆太公的兒子穆文光撞見了,用石頭砸死了谷樹皮,這件事也無人知曉。
第二起案子則是徐尚書之子因為沉迷古代「麻將」馬吊(馬吊就是麻將的前身)而輸錢,因為徐公子就惦記上了同沉迷馬吊的穆太公之子穆文光。
徐公子以穆太公用「齒爵」(齒爵是指年齡和官職,一般都是官員才能用)二字用於公廁之上的罪名,讓穆太公進了監獄。
而後徐公子要求穆太公用五百金交給自己,可以出獄,穆太公之子穆文光則察覺出了其中的端倪,認為一定是徐公子的設計陷阱。
(穆文光)一面私自籌畫道:「銀子分付送五百兩與徐家,難道是少欠他的,定要五百足數?
於是在馬吊桌上,穆文光為了復仇,用刀傷了徐公子。
也因此,穆文光被送到了衙門裡面,好在知縣明辨是非,將徐公子以及同夥謀騙的人全部送進了大牢,放出了穆文光,而穆文光從此以後傾心於讀書,不久後高中,當了官。
故事自此結束。
其實,《掘新坑慳鬼成財主》整篇故事是一個講述商人發家致富的歷程,但是比起其他同類型的商人故事來說,這篇故事裡面,作者將發家致富以後可能會遇到的商業爭鬥也寫入了其中,這比起之前的商人故事,有了極大的進步。
在過去不少古代的故事裡,講商人致富,更傾向於講商人的轉運,但是這個故事卻非常生動地寫出了商人的致富頭腦以及思路。
當然故事中的穆太公作為商人,極其吝嗇,但是他勤勞、肯吃苦、肯動腦,是我國古代經商人民的一個寫照,雖然他有缺點,可是他也有閃光點。
比如說書裡有一段就側面描寫的穆太公日日在公廁的辛勞:
只是穆太公與苗舜格同是一般鼻頭,怎麼香臭也不分?只為天下的人情,都是習慣而成自然。因是自幼至老,習這務本生意,日漸月摩,始而與他相合,繼而便與他相忘,鼻邊反覺道一刻少他不得。就像書房內燒黃熟香,閨房裡燒沉香的一般。
在故事裡,作者點出了穆太公為了自己的生意,甚至已經習慣了臭味,所以他才能做到在廁所邊吃飯毫無不適。作為一個商人,穆太公做生意親力親為,勤勞且肯吃苦,所以穆太公並非是「葛朗臺」式的吸血鬼,而是白手起家,努力賺錢的普通勞動人民形象。
而故事裡穆太公之子穆文光更是如此,雖然是沉迷馬吊,甚至騙父親去讀書,其實就是為了學習馬吊,可是在作者的筆下,穆文光勤勞好學,馬吊次次都能贏。
在學馬吊期間,穆文光因為家中是開廁所的,還被其他人譏笑,可是穆文光完全不在意,一心努力學習馬吊:
有兩個牌友,明明嘲笑他道:「小穆,你家吃的是糞,穿的是糞,你滿肚子都是糞了。只該拿馬吊經,在糞坑上讀,不要在這裡薰壞了我們。」穆文光總是不理。還喜天性聰明,不上幾日,把馬吊經讀得透熟。
在當時的背景下,穆太公和不學無數,沉迷馬吊的穆文光顯然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可是在作者的筆下,二人的閃光點都體現出來了。
可以說,在清朝時候,作者對於商人以及非讀書人已然有了一種思考,不再拘束於封建的固化思想,開始從正面描寫他們的形象。
至於兩起案子,作者也從當時就看出了商業鬥爭背後的艱險,從這一點來說,作者能夠點出,十分不易。
而穆太公的開公廁經歷,也許給現在的經商人們,也有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