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喜歡正能量,用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命,凡是有人遇到困難,我們都喜歡站出來安慰人家事情會變好,凡是有消極負面想法的人,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避之而不及,因為總是用負面思考或者有負面心理傾向的人,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心理諮詢師常常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幫忙當事人找尋生命的出路,鼓勵當事人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一些心理學大師常常用「吸引力法則」來描述正向思考的意義,即一個人心裡想什麼,事情就會朝哪個方向發展。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你一心想要達成心願,整個宇宙都會出來幫你,前提是你要遠離負向的思考,否則你越擔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就越會發生,落入「墨菲定律」(Murphy's Law)的怪圈。在這種思考裡,人還可以允許自己有一點不好的想法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墨菲定律」說:「你擔心什麼就會發生什麼。」(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哪怕你明明知道有什麼不好的結果,都得裝著一切大圓滿團結的樣子。
《人性的弱點》 圖丨來源於網絡
筆者以前因為人際關係四處碰壁感到困擾,在一本《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的書中認識了美國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卡耐基在本書中指出人即便是滿面愁容也要對著鏡子強自微笑,這種微笑可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並且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和金錢,卡耐基認為微笑影響一個人的成功,如果你不善於微笑,就注意兩點:第一,強迫自己微笑。第二,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強迫自己吹口哨,或者哼一隻小曲,表現出你似乎很愉悅,這就容易讓你很愉快。一些公司曾經為讓職員以良好的形象示人,便要人用牙齒咬著筷子練習微笑,呈現出職業性的笑容,無論你快樂不快樂,都要表現出快樂與美好的模樣。以前筆者就曾經懷疑過一個人明明不快樂,要怎樣裝出高興愉快的樣子呢?強自微笑會不會使我們越來越不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更加壓抑自己的情緒,忽略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呢?
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在《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一書中坦言她曾經有過得乳腺癌的經驗,因此加入正向思考的陣營,芭芭拉艾倫瑞克說她被診斷癌症的那一刻,醫生的話讓她感受到人一旦得癌症就不被當做是他自己,而是癌症的化身。芭芭拉艾倫瑞克表示她發現在乳腺癌的世界裡,人人似乎都得正向思考,患者如果覺得不快樂,還得道歉,癌症患者不可以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和病患,因為這些詞有自憐與屈服的意味,每一個癌症的患者都得全力以赴與癌症奮戰,用積極正向的態度去擁抱癌症,而理論上病患的康復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正向的態度,正向的態度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抵禦癌細胞的能力,可是這對於患者來說很難,因為他們必須強迫自己去美化癌症,否認自己憤怒與恐懼的感受,把這些感覺都藏到假裝快樂的表面之下。患者一面要對抗癌症的威脅,一面還要承受否認恐懼和憤怒情緒帶給自己的壓力,這對無法正向思考的患者來說簡直就是徒增煩惱,就像得了另外一種病。
《失控的正向思考》封面 圖丨來源於網絡
芭芭拉艾倫瑞克的經歷使得筆者想到《恩寵與勇氣:超越死亡》(Grace and Grit)一書中肯威爾伯(Kenneth Earl Wilber,1949-)的妻子崔雅同樣得了乳腺癌。崔雅抗癌五年,同樣經歷了所有癌症患者經歷的一切痛苦,筆者從書中所引用的崔雅日記敘述中可以觸摸到人在面對癌症過程的真實心理感受,為對抗癌症,崔雅不僅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和毅力去忍受化療帶給身體上的痛苦,更需要與面對癌症恐懼又憤怒的情緒去對抗,因為沒有人可以接受為什麼偏偏是自己,即便崔雅作為心理學家,她也嘗試努力用正向的態度去面對癌症,寫日記,練習禪修,可是癌症的痛苦帶給身體上的折磨是那樣的真實,那種感覺牽動著心理的痛苦。從崔雅五年的抗癌經歷裡,筆者最深切的感受是在最痛苦的過程裡,人如何去面對痛苦,很多時候不是簡單用強迫自己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就能夠去面對的,最重要的是要承認自己的真實感受,承認你正在經歷著如煉獄一般的痛苦,接納痛苦的存在,甚至要做最壞的打算,無論事情最終結果如何,在經歷事情考驗的過程裡,你都會超越事情本身的意義。
肯威爾伯和崔雅 圖丨來源於網絡
正向思考的流行源自於美國,這種思考模式本身也深受西方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影響,美國人相信學習正向思考只是要加強信念,讓人面對與正向想法極度矛盾的情況,甚至要刻意欺騙自己。在《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中,芭芭拉艾倫瑞克指出美國人有很深的民族主義,美國宣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種極度自負的想法使得美國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達到了狂熱的巔峰,美國總統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美國第四十二任總統)宣稱美國處於史無前例的繁榮階段,不過幾個月就遭遇網絡經濟泡沫覆滅,接著是911恐怖分子襲擊事件,縱觀美國的歷史可以看出,正向思考不僅沒有幫助美國持續經濟繁榮,反而使得美國疏於防備,導致嚴重的危機。2016年川普(Donald John Trump,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當選美國總統,他的競選宣言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可是自他上任後,美國接連退出各種國際組織和協定,還挑起貿易摩擦,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先,對外破壞國際經濟關係平衡,動不動就對他國進行經濟制裁,增加關稅,出臺一系列不平等政策,對內煽動種族主義,在新冠肺炎期間爆出「這就是我們美國,不想待了滾蛋」的金句,這種做事風格絕不可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這次新冠肺炎的肆虐,波及全球,中國原本是疫情的重災區,卻能夠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使得疫情得到控制,而在中國的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卻是西方各國的全面爆發時期,有人說是因為中國政府積極防控,「封城」、戴口罩、隔離、積極救治等一系列措施做得好,而西方國家面對疫情,很多人都沒有自我防控的意識,他們不僅不戴口罩,看見中國留學生戴口罩還會表現出嘲笑的態度。今天筆者看見最新的疫情訊息,不過一天之內,美國新增確診病例已超過兩萬,而治癒人數卻僅有七千人,歐美國家一周內正在以接近百分之二百的增幅增加確診病例。西方人深受個人主義的影響,從個人角度思考問題,總覺得只要自己沒有感染,便不需要戴口罩等做好防護措施,需要戴口罩的只有感染者。而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使得中國人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在傳染病面前,一人患病影響的是整體的安危,而不只是關注個人的安危。這裡固然存在中西文化的差異,但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能夠以超越的角度來看待正向思考,就可以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事情的全貌,更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不會盲目樂觀看待事情而疏於防備,從而導致事情向惡性的方向發展,也不會消極悲觀坐以待斃,而是帶著正心正念,積極準備,防患於未然。最後,筆者用《中庸》第六章裡的一段話作為總結:「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的正向思考是在充分了解事情的兩面性,綜合事情的兩面性來思考,找到最適合事情發展的方式才能有利於人民,這就是舜的智慧,也是中華文化的智慧。如果美國能夠深刻學習中華文化的智慧,辯證看待正向思考,從中找到與美國文化的整合,而不再用虛幻的正能量打腫臉充胖子,卻忽略對真實情況的了解,那麼美國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
舜帝 圖丨來源於網絡
參考文獻:
[1] [美]芭芭拉·艾倫瑞克(著),高紫文(譯)(2018)。《失控的正向思考》。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 [美]戴爾卡耐基(2014)。《人性的弱點》。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 肯威爾伯(2013)。《恩寵與勇氣:超越死亡》。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 王國軒(譯註)(2017)。《大學 中庸》。北京:中華書局。
相關文章導讀:
1. 想了解美國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嗎?請關注演講:【網絡演講】失控的川普?4月4日陳復教授將拿芭芭拉的《失控的正向思考》帶您剖析美國文化中存在的問題,並審視其對華人心理的影響。
2. 想擺脫(突破)生命困惑,讓精神充實而富足,歡迎報名課程:【系列演講】第三期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培訓工作坊系列演講第二階段報名開啟!
3.想了解更多正向心理學,請點擊:【特約專欄 | 張辰】正向心理學的自我欺瞞。
編輯/曲龍龍
作者簡介| 王學安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執行秘書,心學復興公眾號主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連續三期修課學員。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
顧問:劉莞
主編:王學安
副主編:張辰 邵明 朱浩 鄒祥 劉倩 曲龍龍 孔戴戴
專欄:劉莞 張辰 王嶽 周學儒
加入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倡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