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之三)——我勤勞的母親

2021-01-18 高平文昌會 副刊


母親給了我的生命,她給了我一切,我非常感恩我的母親。


我母親出身在白裡九隊的一個農民家庭。我記事起只知道我外婆是個雙眼不見的瞎子(年老患白內障),很勤勞能幹,外公不知何年去世的。母親她就只有兩姐妹,母親是大姐,取名為陳一秀,一個妹妹叫陳雨秀,出嫁在桃花坪街,住在過去的桃洪鎮人民大會堂後面。母親她兩姐妹非常勤勞精緻,家裡所有家務事都會做,重活髒活,精工細工都很內行。母親非常愛乾淨,家裡總是擺設整整齊齊的,打掃得乾乾淨淨。她們那個時代出身的女子,都要裡腳,腳小是那個時代女子美的標誌,所以都變成了小腳女人,這對後來對參加野外做農工帶來極大地不便。但當時社會都提倡男耕女織,女人只在家主事,外面的農耕應由男人做,所以母親會織布。



織布是母親的特長,首先用棉花紡成一根根細紗,再進一系列的加工,就能把紗裝放在織布機上,然後一個人坐在織布機上操作,就能織成十足的棉紗白布。這個過程很複雜,有很多的程序,首先是把種出的棉花,通過紡紗機一根一根地紡成紗,我們家當時就有半自動的人工紡紗機,也叫棉花機,用這種機器就能把棉花加工成一根根棉紗,這一過程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千辛萬苦地磨出來的,就很不容易。我們兄弟姐妹們曾跟著我母親都會紡紗。然後再把紡出棉紗加工成一捆一捆的線圈,再把多捆線圈紮成一把,然後要在一個很寬敞的場地套成一捆,通過計算出一定根數的量,最後紮成一大捆主線放在織布機上。一般的女子難以掌握,我母親是我們這一方織布的能手,院子也有一些婦女也在家織布,她們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都要請母親去指導解決。我們這代人出身所以穿的衣服褲子,全都是手工織出來的粗布棉衣。我們全家所有人穿的衣服,都是靠我母親一雙手織成的,所以母親的每一個夜晚,就是紡紗織布,一直到夜深人靜!當時我們還沒有電燈,都是點著煤油燈。我小時候每一夜睡一覺醒來時,總看到母親還在織布。那發出聲韻的紡紗機,有節奏的織布機聲,都是我們家發出的!


由於母親織布是我們衝裡的有名高手,周圍很多人家都拿棉花到我家,要母親加工織成布,母親收點加工費,我父親長年身體不好,不是個強壯勞動力,一家的生活費用,主要靠母親。記得有一年青黃不接,我們家六口人已是家無米下鍋,真的揭不開鍋了,母親心急如焚,沒有辦法,母親日夜拼命織布,我清楚地記得,母親那一天一大早,背著一捆棉紗布,信步走上桃花坪街,全家大小渴望著母親賣掉這些布,再買米回來吃。下午時分,終於看到母親拖著那疲憊的身軀,背著一個白色的袋子,那應該是米!我們姐弟們趕緊迎了上去,七手八腳地抬著這個米袋回家,這是救命的米,此時在我幼小的心中,母親是多麼的偉大!


我穿母親織的棉紗布一直穿到讀高中,從種棉花到做成衣服上身穿,每一操作程序,都是母親的雙手親手到位!那時我家兄弟姐妹,從沒有上市場買布料做衣服,全都靠母親織布自己手工縫的!裡裡外外的衣服,包括棉衣也都是靠母親做的。我們所穿的每一雙鞋,也都是母親一針一線做成的,非常的不簡單!


母親嫁到我們黃家時,應該是民國27年,之後我大哥出生。大哥才幾歲,我父親被國民黨抽出當兵,那正是抗日戰爭時期,父親參與前線抗日,我們家鄉正好是日本兵侵佔時期,家裡所有人正是走日本反,就是逃避日本鬼子的燒殺搶砸,母親帶著我才四歲的大哥,牽著牛,到處逃難,那正是1945年,抗日的晚期。其他人都有男人在家,而母親只是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幾歲的孩子逃難,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難。幸虧日本人不久投降了,抗日戰爭結束。


我父親在國民黨部隊當了九年兵,直到一九四八年才逃回。在這九年裡,母親是單身一人把我大哥拉扯大,那正是戰亂年代,人民正是處在水深火熱中,在死亡線上掙扎著!父親是解放戰爭時期從國民黨部隊逃回的,身穿破爛便衣,到家時候,據母親說,大哥根本就不認識了。


母親把我們兄弟姐妹培養成人,付出了畢生的精力,雖然母親從未上學讀過書,但非常識大體,明事理,有遠見,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深得鄰裡讚許。特別是努力把我們兄弟姐妹們培養成人,可謂是操心勞力,費盡心機。雖然我家經濟條件很差,但是我們家兄弟姐妹讀書,她就是砸鍋賣鐵也願意!我們兄弟姐妹讀書,她老人家都進來過我們讀書的學校,都見過我們的老師。我記得我在隆回一中讀書時,她老人家到過多次,多麼不容易,我現在一直記得她老人家當時的模樣:頭戴著一個鬥笠,手提著一個竹籃,身穿著青色的燈芯絨衣,慢步緩走,給我送來了菜,我送她回家的背影,永遠留在我腦海中!


記得我讀小學四年級時,我們院子裡同一起的小朋友有很多,那時我們在自己的村的小學,小學學校是在一個廟亭裡,叫星照亭,離家約四裡路,每天上學我們都是結伴而行,熱鬧非凡,在學校我們一夥結成團體,不怕別院子裡小孩欺負,很是溫馨。一天,天氣晴朗,春意濃濃,生產隊放假,大人們紛紛集約去街上購物玩耍,我們一起要去上學的夥伴們也就沒有心去上學了,一同都鬧著要跟著大人去街上玩,有的父母寵愛小孩答應了要求,最後院子鄰裡十多個小夥伴全沒去了,於是我也動心了,哭著鬧著不去上學了,一定要去玩。慢慢地,院子裡的小夥伴們陸續跟著自己的父母去玩了,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死活不去上學了。母親看到後,她自己就留在家裡不去玩,堅決要我去上學!最後為了哄我去,從身上掏了貮分硬幣,塞到我手上,說你快去上學讀書,我送你去!我受這貮分硬幣的誘惑,不情願地背著書包到學校去了。一路上,我時而摸著還帶母親體溫的硬幣,奔走去學校,那天是我第一次單獨去學校!需要說明是,那時這貳分錢是多麼的值錢呢,能買兩個辣子糖,能買一筒葵花籽,在那貧窮的年代,對一個小孩來說是有很大的誘惑力的。


走進教室,老師很高興地走到我座位旁問,今天你們院子裡十多個人為什麼沒有來?都曠課了!你為什麼來了,你是最好的學生,你安心學習,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得到老師的表揚,我更為安心了,上課時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摸著衣袋裡的這貳分硬幣,是多麼安心,多麼溫暖,多麼地自信,它給我的力量太大了!


自打那天之後,我的小夥伴們陸陸續讀就有遲到的,缺課的了,有的就慢慢成績下降,逃學常而有之。那時我們這一代人,家裡兄弟姐妹多,父母負擔大,子女讀書的事是不重視的,我父親也很不重視,巴不得子女都不讀書,在家做工,減輕家裡負擔。唯有我母親,再苦也要讓孩子讀書,她自己從沒上過學,但她常給我說,發小財靠餵豬,發大財靠讀書,人心誰為高,唯有讀書高!


最後我們院子裡的一群小夥伴們,慢慢地全都失學了,都沒有讀完小學,我是院子裡唯一個讀完初中,高中,當上了教師,最後是我村裡同齡人中唯一個讀完大學的人!非常地幸運,這是因為在我的身後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母親的這貳分硬幣改變了我的命運,直至影響到我的子女。


我家兄弟姐妹,只有我二姐沒有念完小學,是因為她讀小學時,正遇我父親身患重病,我和二哥正在上學,所以只有她放棄讀書,代替父親在生產隊做工爭工分,現在我和二哥虧對她。我大哥也是他們同齡人中讀書最高的,在村裡當了三十多的大隊書記,是我們白裡衝最有聲望的人。大姐也參加了工作,二哥是一名教師,這些都得力於我的母親。


母親為了這個家,為了把我們兄弟姐妹撫養成人,可謂嘔心瀝血,操碎了心!最後沒有享到我們多少福,現在想起來,我們兄弟姐妹們虧對了我們的母親!


母親晚年生活較為安靜,但是她還是操我們兄弟姐妹們每個家庭的心,記得她病倒的最後一天,是因為關心我二姐的兒子,一個人跑到馬杓村二姐家,當天晚上回到家中,由於高血壓暈倒在地上,造成腦溢血,醫治無效,於一九九O年十二月而故,享年七十三歲。


我永遠懷念我勤勞的母親!


(一九八O年三月在隆回照相社拍攝的,母親坐在中間,兩邊坐著我大姐的兩個小孩,安濤和青香,後面是我和侄兒黃石林)




回首向來(之二)——回鄉的激情歲月


      我是一九七三年春季在隆回一中高中畢業,那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末期,城裡的學生高中畢業後要下鄉,叫上山下鄉知識青年,我們農村青年叫回鄉知識青年。

      回家那年,我剛滿十八歲,正是青春年華。那時有一句響亮的口號就是:"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到那裡大有作為"。我懷著一顆火熱的心,把自己的青春獻給黨,獻給人們,獻給農村!

當時我是我們生產隊唯一的高中生,在老百姓眼中,我是一個最有文化的人了。生產隊隊長,大隊幹部都很器重,凡生產隊,大隊要寫什麼,算什麼都要我去幹。記得當時正是農業學大寨,狠抓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的年代。在農村,政治學習,思想宣傳是非常重要的,提出階級鬥爭一抓就靈,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狠批資本主義思想,樹社會主義新風等等。我記得生產隊長要我出一個狠抓階級鬥爭的宣傳刊物,我憑著當時那種年輕的熱情,積極準備籌劃,用毛筆寫文章,很快寫出了這個宣傳刊物。這個刊物貼了一大邊牆。全生產隊的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擠著來看,個個稱讚說有水平,不虧是個高中生,得到大隊幹部,還有縣裡派來的工作組幹部的讚許。其實那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罷了。很快我被任命為生產隊的政治隊長,專門組織全隊社員學習毛主席語錄,宣傳毛澤東思想。同年又任命為大隊的團支部書記。

七三年,在農村學習毛主席著作,宣傳毛澤東思想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以階級鬥爭為綱,狠批資本主義思想,每一天要總結,表揚好人好事,批鬥壞人壞事,成了我當時的主要任務。半年來,我在我們生產搞得有聲有色,縣裡派來的工作組幹部對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七三年的下半年,在工作組幹部的推薦下,大隊支委就任命我為南山公社白裡大隊第七生產隊長隊長,那年我剛十九歲。

那時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知深淺,憑著年輕時的那股熱情和勇氣,欣然承擔起來。

我們生產隊,當時大小人口有一百四十多口,耕地面積一百六十多畝。生產隊長要如何領導好全生產隊的社員群眾種好地,使大家有飯吃,有錢用,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責任重大。當時我太年輕,不懂農事,所以壓力很大,不說別的,就是每一天根據季節和作物生長情況,安排三次勞動力做工就很不容易,勞動力結構層次也有不同,男勞動力,婦女勞動力,有老人,小人,強壯勞動力,有田裡工夫,山裡工夫,技術工,粗工,如何把這些人安排適合,工效高得費很大腦筋,每一次安排做工,同時就有十多種類別,什麼樣的工種需要什麼樣的人,都要仔細考慮。每一次出工,由生產隊長站在院子中央,猛吹三次口哨,然後就大聲喊話:大家出工了,今天上午男勞動力XXX五人去牽xxx家的牛去xxx地方犁田,xxx兩人去耙田,xxx五人到倉庫裡擔多少化肥去田裡加施,其餘男勞功力去蒔田,婦女全部去xxx秧田扯秧苗,老人去xxx地方鋤草……

隊長必須在出工之前想好,做到心裡有數,才有可能安排妥當,我有時用筆寫在筆記本上,每次安排之後,也有可能出現遺漏,也有可能有人提意見,重工輕工不合理,出工次數不合理,所拿工具不合理,人員搭配不合理等等,都要隊長及時答覆解決,一次下來,弄得暈頭轉向!據說原來我隊有一個老隊長安排工夫之後,那個問,這個問,隊長,我今天做什麼?問的人太多了,把他弄糊塗了,大發脾氣說,"你到床上去困打"!往往搞得罵的罵,喊的喊,笑的笑,烏煙瘴氣。

當時是種雙季稻,即春季種早稻,夏季種晚稻。每一年七月就要收割早稻穀,緊接著又要插上晚稻秧苗,這一時期的時間非常緊,插晚稻秧苗越早產量就會越高,最遲不能超過"立秋",所以此時的農事叫"雙搶"。雙搶時期正是農曆六月份,正值"大暑"季節,氣溫是一年最高的,如果不穿衣服去打禾,背上會曬脫一層皮,所以把參加"雙搶"叫打雙搶仗!為了搶季節,晚上經常要打夜班扯秧,搞得大家精疲力盡。一次打夜班扯秧,大家收工回後,我的一個堂妹不見了,家裡的人到處找沒找到,最後有人提出說,是不是在加夜班的秧田裡?家裡人走到那裡一看,果然在田裡睡覺了,(當時晚稻秧是種在旱田裡)。

當時收割稻穀用的是打穀機,半自動化的,由兩個人站在打穀機的踏板上,用力踩踏板,打穀機內一個帶鐵齒的大滾動隨著慣性飛快地旋轉,有專門遞禾苗稻的給機上的這兩個人,左右兩邊各一個,然後把禾苗稻放入滾動上,稻穀就被打下來了。轟隆隆的打穀機聲,譁啦啦的稻穀脫粒聲,手工割禾聲,捆草聲交織在一起,場面很是熱鬧。連續做業二十分鐘,就會出一擔穀子,後面那個專門收穀子的人往往累得滿頭大汗,必須要一個強壯的男勞動力才行。

一部打穀機,滿負荷作業,要三十個勞動力,要十五個婦女割禾,三個強壯勞動力踩打穀機,兩邊各一人遞禾手,再各一人捆草的,要兩個人把割下的禾再集中起來放在一堆,後面一個收稻穀的,還要四個強壯勞動力一擔一擔地擔回曬穀場,還要把捆起的稻草搬到岸上去曬。一丘田收完後,緊接著就派人牽著牛來犁田翻耕,翻耕平整之後,又要派人扯秧苗,最後將晚稻禾苗插上。今天是金燦燦的一片稻穀田,明天就會變成綠茵茵的一片禾苗。

我們生產隊有一丘最大的農田叫百擔口,過去把田面積的單位稱為"擔",一擔地就是一分地,實際上這丘地是十五畝。每一年要收割這丘地的稻穀,要全隊社員個個上,不準任何人請假曠工,把它做為一個戰役來打。我記得當時派三部打穀機,百十個勞動力,浩浩蕩蕩,大家從這丘田的不同位置下到田裡,從這頭看那頭的人,只能看到人影在隱約地移動。雖說打這個戰役大家心裡有點緊張,但是這個場景卻很熱鬧,有點激動人心!天上掛著火辣辣的紅太陽,地上吹拂著微微的細風,時而在稻田裡還傳出幽雅的鶉雞叫聲…….我披著身上穿的那件浸滿汗水和泥水的舊衫衣,心裡湧動一股熱流,渾身是勁,感到自豪!

生產隊長年初對整個年頭的生產,要有個詳細的計劃。今年要準備種多少畝水稻,什麼樣的品種,經濟作物種多少畝,種什麼樣的經濟作物,如辣椒多少畝,蘿蔔多少畝,紅茹,白菜花生等等。發展其他經濟,養豬,養魚,手工副業等。這個計劃由隊委會開會制訂,再公布給群體社員,然後就逐項安排落實到人執行。政治上要組織全隊人學習毛主席著作,抓階級鬥爭,批資本主義思想,調動勞動力的積極牲。隊長還有個額外任務,就是要不停地調解內部糾紛,家庭矛盾,無論是什麼事,第一句話就是找隊長說去。生產隊長幹的事是包羅萬象,權力還很大!

生產隊長除安排各種勞做外,出工還必須帶頭,重活髒活幹在前,危險時刻衝在前,在農村流行一句話,「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當時我全部身心投入到當生產隊長這項工作。由於各項農活都要自己親自幹,在此期間,我學會了犁田耙田,掌握了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技術。

生產隊長參加的會議也特別多,大隊的會,公社的會,縣裡的會,每開一次會回來,頭都大了,任務特別多,有政治思想的,生產方面的,技術方面的,農田基本建設,交農業稅,辦學校等等,有人說,當好一個生產隊長,就能當好一個大隊書記,就能當好一個縣長,我看這話很有道理。

我當時年輕沒有經驗,應付這樣複雜的工作,說實話還真的吃不消。我當時採取了很多措施,在農業生產上,經常請教我的兄弟和叔父及一些長一輩的老農,特別是我的一個堂兄黃和太,我們兩兄弟住同一座屋,只隔一扇牆,他非常精通農業,每一天的出工安排是他給我出的主意。我的大哥當時是大隊書記,有什麼難事大事也都由他頂著。

在當生產隊長期間,我們生產隊修建了養豬場,修建了倉庫,進行大規模的農田改造,組織了青年突擊隊,在全大隊九個生產隊中,我隊各項工作,各項生產指標都走在前頭,在全大隊,乃至全公社還有點名氣。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我正式被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八月我被任命為白裡大隊秘書。

當大隊秘書,比起生產隊長工作來說,沒有那麼雜,工作要專業很多,首先就必須要懂財務管理,要知道會計知識,所以我被派送到只陽區參加了會計培訓班學習。這時我更加有激情,更有信心,在培訓班裡,我是最年輕的,所以接受能力最強,考試時成績優異,完全能勝任會計的業務工作。

畢業後回來,大隊的整過帳務全接手過來。我們大隊當時還辦了一些小型企業,如紅磚廠,養豬場,經濟場,農科隊等,全部收支情況要入帳,秘書還有責任領導各生產隊會計記帳,每月要報平衡表,辦好年終決算。生產隊設有現金帳,收入帳,支出帳,往來帳,固定資產帳,實物帳。每到年終決算,我要指導各生產隊會計辦好年終決算,生產隊的年終決算還有一定的難度,有些業務能力差一點會計搞不好,需要我親臨其場才能算好,當時會計的計算工具就是一個算盤,加減乘除全在算盤上算。所以我用算盤是滾瓜爛熟,成為高手。每到年終,秘書還要統計全大隊各生產隊的經營情況,如實向公社匯報。

秘書除財務工作外,還負責大隊支部宣傳文書工作,然後要協助書記,副書記抓全盤工作,開屠宰生豬的稅票等。

最有印象的是一九七六年,毛主席逝世,舉國上下都要進行一系列的哀悼活動。全國同一時間開追悼會,我當時寫了一幅大橫聯——「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永垂不朽」,掛在大隊部的大會議室最中央,全場肅穆,我主持了整個會議。大會第一項,向偉大領袖毛主席默哀3分鐘,然後是三鞠躬,全大隊社員哭聲一片,場面十分感人,每一個人真的都流出了悲痛的淚水!那時全國人民對毛主席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大隊就這次買了大功率收音機,音響設備,收聽了中央統一召開的追悼會,當時中央是由副主席王洪文主持,華國鋒主席作悼詞。

七六年,我們白裡大隊書記是陳自雄,副書記是郭世明、陳自旗,大隊長郭本德,民兵營長是郭時早,副營長是郭時仁,婦女主任是王文姣。

我在大隊幹了一段時間的大隊秘書工作,各項工作還很出色,群眾也都很滿意,公社領導非常看好,縣裡農業局幹部駐我村,對我的工作能力評價很高,準備培養我當大隊書記,七八年春,有關領導找我談話了。

我在家裡當了三年生產隊長,當了兩年半的大隊秘書,確實吃了不少的苦,受了很多累,特別是生產隊長,起早貪黑,勞心勞力,當時瘦得只有103斤。但是在這五年半時間裡,我確實得到了煅煉,學到了不少的東西,組織能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給為我後來的工作打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當時在家當基層幹部非常風光,但與我的理想目標不相符合。當時我們那個年代的青年,最高目標就是吃國家糧,拿國家工資,自己的年齡也大了,有24歲了,心想,農村基層幹部幹得再好,改變不了姓農的現狀。於是我暗自下決心,我這一輩子一定要拿到國家工資,端上鐵飯碗!跳出"農門"。七七年國家恢復高考,由於當時農村工作太忙,高中畢業五年了,從沒有去看過書複習,毫無準備,匆忙參加高考,導致那年高考失利。這一次,加大了我離開農村工作的決心。但當時參加國家工作的機會很少,農村青年要想吃國家糧,找份正式的工作是難於上青天!一個公社一年偶爾有一兩個招工指標,都被那些有鐵關係的人搞去了,這些被招進的人,基本上是父母在區裡當幹部或者在公社幹部,記得在那幾年裡,全公社分了幾個招工招幹指標,都是那些幹部的子女。我這時在苦苦尋找機會,等待機會!夢想有朝一日能端上鐵飯碗該有多好啊。

一九七八年四月,公社招聘民辦教師,有四個指標,採取公開考試的辦法,凡是農村高中畢業生,都有資格報名考試,記得當時報名參考的有五十多人,開考地點在南山中學。我抓住這個機會,報名參加了考試。

三天後公布考試結果,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非常高興,儘管是民辦教師,畢竟有一隻腳邁出了農門,極有可能會轉為公辦教師,當時信心滿滿。接著遇到一個問題,公社幹部,縣工作組幹部都不同意我去,理由就是計劃要我當白裡大隊的黨支部書記,於是約我談話,做我的思想工作,當面給我許願:只要你接著幹,白裡大隊的黨支部書記就是你的!我確實也猶豫了很久,考慮再三,心想就是當了書記,也還是姓"農",我一定改寫這個農字!最後下定了決心要去當民辦教師。

一九七八年五月一日,我接到了教育部門的通知,擔著被鋪和生活用品,去隆回縣"五.七"大學報到,參加全縣的師訓班學習。這是我又重返了久違的教室,當起了學生。

我辭別了大隊秘書職務,告別故鄉這片熱土,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走進當人民教師的這條路,這是我人生最重轉折。

最後讓我感嘆:

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獻給故鄉的這片熱土!

在這裡我唱出了最動聽的

青春之歌,

但有誰為我共鳴,

有誰為我驕傲,

又有誰為你悲傷?

留下的只有自己的

鄉愁!

(寫於二0一九年十二月 )


相關焦點

  • 《我的母親》――寫母親的文章,向來都是這樣樸素,卻又揪人心弦
    母親文化程度不高,因為家裡窮,只上到三年級就輟學了,後來跟姥娘買過菜,再後來就一直跟我爸學理髮,到現在開理髮店得有三十多年的光景了。我們家是理髮世家,聽奶奶說祖上跟著康熙爺南巡,不知什麼原因留在了張秋鎮開始理髮,算到現在這手藝得傳了八、九代人了。
  • 25年演繹無數經典 姜育恆北京「再回首」
    2004年,姜育恆曾在北京舉辦「二十年經典再回首」演唱會,而今年正好是他進入歌壇25周年,在這次的「回首」中,姜育恆將和北京歌迷分享他最近五年來的人生感悟,重溫《再回首》、《驛動的心》、《一世情緣》、《跟往事乾杯》、《想哭就哭》、《有空來坐坐》、《最後一次等待》、《我的心沒有回程》、《其實我真的很在乎》、《梅花三弄》……等等曾經感動人們的經典歌曲。
  • 初中生優秀作文:我的母親
    我隱約記得在我四歲的時候,我曾在北京幫助母親看守豬圈。提起豬,我心中又不由得想起了父親和母親他們倆的艱苦生活,那是我今生比較痛心的事了。大多數同學的家長都有份正當職業,比較有頭有臉。而我的父母則堅定不移地挺立在這個令人唾棄的養泔水豬工作中,不僅受苦受累,而且環境很髒。他們每天東奔西走,去尋找適合餵豬的食物。十九年前,他們甚至還沒有一輛拉貨的車,只是每天用勤勞的雙手雙腿奮力打拼。
  • 母親節絮語:女人是水做的,而我母親是兩條河做的!
    紙條上寫著——尊敬的好心人:我媽目不識丁,她若向您求助,請打以下電話聯繫,萬分感謝!母親沒有文化,但不妨礙她有驚人的見識。在此,只能呈現母親的點滴瑣憶,她的傳記也許要用兩條河的水來研墨書寫。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抗戰形勢十分嚴峻之際,也是湘西匪患極為嚴重之時。
  • 15天後,心之所向,非你莫屬,3星座舊愛回首,真情永不辜負
    important}15天後,心之所向,非你莫屬,3星座舊愛回首,真情永不辜負,一起看看吧!15天後,心之所向,非你莫屬,金牛座舊愛回首,真情永不辜負。15天後,心之所向,非你莫屬,摩羯座舊愛回首,真情永不辜負。
  • 7天後,南風未起,念你成疾,心之所系,唯有一個你,願回首重聚
    7天後,南風未起,念你成疾,心之所系,3星座唯有一個你,願回首重聚,一起來看看吧!白羊座但我們做單真誠為人直率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7天後,南風未起,白羊座念你成疾,心之所系,唯有一個你,願回首重聚。7天後,南風未起,念你成疾,射手座心之所系,唯有一個你,願回首重聚。
  • 母親的牽掛-朱曉吾
    在我們老家農村,大部分人稱呼母親叫「娘」。我的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勤勞善良,為人厚道,在村裡由於輩分長,加上人緣好,村裡男女老少都很敬重她。母親一生有五個兒女,三男兩女,我排老五,是母親最小的孩子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手背常年是乾裂的,母親的手紋時常都是粗糙可辨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的手背常年是乾裂的,母親的手紋時常都是粗糙可辨的。人常說:家怕三分。那時候貧窮、落後、子女多是那個年代農村的特點。娶一個媳婦分一次家,大哥、二哥結婚後,陸陸續續都和我們分開了。後來,大姐、二姐也先後出嫁,只剩下我和父母了。
  • 母親的愛,對我卻是傷害
    父親一邊安慰母親一邊借錢前往30多公裡以外的鎮上去買東西,晚上他們就這一碗青菜默默地吃著飯,誰都不說一句話。但他們知道,往後只要勤勞勞作,就不會挨餓了,事實上他們也這樣做了。從那時起,他們基本都是天亮就出門,還得帶上手電筒,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在天黑之前他們是還回不到家的。一年後,母親懷孕了,父親讓母親在家裡養些雞鴨就得了,不要再上山下地了。
  • 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蘇芮
    你可能不太熟悉這個人,但她的《再回首》和《酒幹倘賣無》我想你一定聽過。蘇芮,1952年6月13日出生於臺北,中國臺灣女歌手。1968年,蘇芮逃課參加歌唱比賽被選中,加入Zero合唱團演唱西洋歌曲,開始歌唱生涯。
  • 世界上有一雙最善良的手,那就是母親的手,母親的奉獻是無私的
    世界上有一位最偉大的人,那就是我們慈祥的母親;世界上有一雙最善良的手,那就是母親的手;世界上有一種最和藹的語言,那就是母親對孩子嘮叨的家常話。漸漸的,您的額頭上出現了一道道皺紋,它是您為我們操勞的見證,您那銅黃色的臉龐呀表現出了您的辛勞。時光不能迴轉,每一次母親的笑臉,都會成為美好的記憶;每一句溫馨的話語,都會成為人生的教誨。母親是多麼的關心我們啊!
  • 我的母親:矛盾的母親
    我覺得我的母親,是一個矛盾的人。矛盾的點很奇怪,就是我不知道她是省錢的人,還是不省錢的人。從小到大,母親都一直在工作,這沒什麼,對於大人來說,工作也挺正常的。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母親,受過幾回傷。有的時候是被機器傷,有的時候是因為肌肉拉傷,還有的時候,就是日常的感冒之類的。
  • 夢見母親(散文)
    在今年5月10日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謹以此文獻給全天下所有任勞任怨、勤勞、善良、偉大的母親!夢見母親朱曉吾剛進入五月份的一天夜晚,我如願的夢見了母親。在老家門口前的東西路上,母親微笑著向我走來,望著母親那慈祥的面容,我真是欣喜若狂,正當喊「娘」相迎時,一眨眼母親不見了,無論我怎樣呼喚,仍沒有應聲。
  • 抖音人生風景在遊走每當孤獨我回首是什麼歌 歌詞完整版
    「人生風景在遊走每當孤獨我回首」這首歌歌名叫《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是歌手車繼鈴演唱的一首歌曲。車繼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大陸男歌手、詞曲創作者。人生風景在遊走每當孤獨我回首什麼歌  歌名: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  歌手:車繼鈴  《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是車繼鈴演唱的一首歌曲,沈陵填詞,史俊鵬譜曲,趙新編曲,收錄在專輯《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中。  《最遠的你是我最近的愛》,車繼鈴所唱歌曲。
  • 父親母親(歌詞)
    父親母親(歌詞) 母親啊母親我慈祥的母親你親手做了花衣裳穿在我身上把我打扮的美麗漂亮
  • 再回首,我心依舊—訪山東榮成籍臺灣著名歌手姜育恆
    再回首,恍然如夢;再回首,我心依舊。  近日,在姜育恆下榻的賓館,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此生難改故鄉情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故鄉,是漂泊在外遊子不變的眷戀。7月18日,姜育恆從青島乘車來到榮成,一路之上,他不停地拍照沿途風景。「這裡是膠東,這裡是榮成,這裡是我魂牽夢縈的故鄉。」姜育恆反覆對自己說。
  • 做事從容,向來不缺乏智慧的星座,習慣走一步看三步
    文 | 安 達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做事比較從容不迫,他們不喜歡忙中出亂,遇到事情反而可以控制好情緒,找尋解決之道,他們習慣走一步看三步,向來不缺乏智慧,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呢?他們向來可以走一步看三步,習慣以長遠的角度看待問題,可以說,他們也很喜歡做計劃,然後決定了就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金牛座:向來雲淡風輕金牛座的人向來比較沉穩淡定,他們的外表也是偏於老實憨厚的,因為他們不喜歡隨便發表觀點,很多時候,在自己還沒有搞清楚之前,寧願耐住性子去仔細聆聽別人的意見,去觀察和判斷當下的局面,不會草率地發表意見。
  • 9月,相思苦多,桃花灼灼,情緣未散,舊愛回首,餘生耳鬢廝磨
    9月,相思苦多,桃花灼灼,情緣未散,舊愛回首,餘生耳鬢廝磨,一起來看看吧!9月,相思苦多,桃花灼灼,射手座情緣未散,舊愛回首,餘生耳鬢廝磨。金牛座向來非常有主見,一件事情開始了就不會輕易中斷。9月,相思苦多,桃花灼灼,情緣未散,舊愛回首,金牛座餘生與之耳鬢廝磨。
  • 兩周後,道不完相思,訴不盡柔腸,3星座舊愛回首,攜手相伴一生
    important}兩周後,道不完相思,訴不盡柔腸,3星座舊愛回首,攜手相伴一生,一起看看吧!兩周後,道不完相思,訴不盡柔腸,白羊座舊愛回首,攜手相伴一生。他們待人和善,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面對衝突的時候也懂得理解和包容,在人群中向來都很有人緣。巨蟹座是長情而念舊的,他們期待能和兩情相悅的人牽手,相濡以沫,白首到老。所以,在感情面前始終非常慎重,不想因為衝動錯付真情。
  • 「機神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陶侃未必可稱作社稷之臣!
    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一個兩晉之際的歷史人物,在當時即被譽為「機神明鑑似魏武(曹操),忠順勤勞似孔明」。他是誰呢?在信中責備兒子說:「你作官,卻私自拿官家的東西送給我,這對我來說,不但沒有什麼益處,反而使我更加憂慮啊。」後來,範逵(即陶母截發款待的客人)將陶侃舉薦給友人廬江太守張夔。張夔命陶侃擔任廬江郡的督郵(漢代郡府屬吏,代表郡守督察縣鄉,宣揚教令,兼掌獄訟捕亡事),兼任樅陽(今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縣令。陶侃在任上,以才能著名。
  • 人文之感情篇:84歲母親,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怎麼有人給過生日
    母親漸漸長大,奶奶擇日請了賓朋親戚為父親和母親舉行了婚禮,從此開啟了母親人生的新裡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遵照毛主席「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的偉大指示,父母先後生育了我們兄妹六人。母親雖然身體瘦弱,但賢惠、勤勞、節儉,在方圓十裡八村也是數得上的持家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