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紅塵》:從葉子農的結局,深感性格決定命運不是說說而已
石油大亨羅家明的自殺,牽扯出了背後一個默默無名的人,葉子農。住著破舊房子的葉子農幫羅家償還了105萬美元的債務,他貧窮的生活現狀和做事的大膽高效引起了債主們的關注,從而將他推進多事之秋。
書上說葉子農的死和政治立場有關,如果仔細看不難發現,他的結果也映襯了性格決定命運一說。
關於性格,馬雲曾說,性決定命,格決定運。
什麼是性?性就是人的性情,一個人性情暴躁,大起大落,他容易死得快,命就短。
什麼是格?格就是人的格局,一個人的格局大,他能容納的人多,運就好。
這種說法再適合葉子農不過。
「葉子農這個人的心思不在錢上。這個人只在需要用錢的時候才去掙錢,掙到夠了他就停了。這是一個矛盾,如果他的心思在錢上,他也就不太可能有思想了,有的只是知識,是生存技能」
為什麼說葉子農的死和自己的性格有關呢?一個小說人物的性格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我會從3個方面說說性格的影響,以及小說中的人物給我們的啟示。
1. 心思不在錢上的葉子農,何以遭來厄運?
2. 小說人物的葉子農和我們的聯繫在哪裡?
3. 面對性格中的缺陷,補救辦法是什麼?
心思不在錢上的葉子農,何以遭來厄運
葉子農的出場有些奇怪,他和死者羅家明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最後卻成為幫助羅家解決債務危機的主力。
羅家明的妻子帶著美/法/僑會代表找到葉子農,指出羅家明如果不是聽信了他的話就不可能去蘇聯做石油,也不會死,他應該對羅家明的死有一定的責任。葉子農聽後沒有猶豫的就答應幫羅家。
這個做法讓葉子農出場很怪異。一是葉子農沒有經濟能力,僑會的代表懷疑他的西裝是借來的,葉子農自己住的房子很破很舊;二是羅家明的事根本和他沒有關係。
葉子農答應並不是因為對方人多勢眾,這裡和他的個性有一定的關係。
葉子農同意幫羅家,但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給出解決方案,債主之一的國際巨星戴夢巖聽後很不高興了,時間影響到她的返程,她說:
「你知道今天在座的都是什麼人嗎?我的時間是以小時計算的。」
葉子農聽後卻讓戴夢巖把地球抗起來,讓它走慢點,這樣就能以天計算了。
面對女人,如果聽到抱怨,正常的情況都會說句軟話以示安慰,或者沉默,再加上戴夢巖生活在仰慕和追捧裡的著名影星,有範有身份有美貌還有錢。葉子農直言不諱的反駁一點也沒有給這個國際名人留面子。
在葉子農的觀念裡,就沒有地位的高低,即使對方地位高,住著豪宅,開著豪車,但只要是他認為不合理的就會直說。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葉子農這樣的人在處事上少了些緩和。說話做事太過直接在某些場合會給人攻擊感。
戴夢巖在聽到葉子農的話以後差點發火,而且就是他的直接,為他糟來殺身之禍。
債主之一的布蘭迪策劃了一個節目,最適合參加的人是葉子農。他將葉子農的所有資料提交到總公司,總裁喬治和高級顧問奧布萊恩通過了布蘭迪的方案。喬治提出要見一見葉子農。
在和葉子農的見面中,喬治提出了一個賭約,如果葉子農輸了就要參加節目的錄製。葉子農不費一言贏得了賭約,不僅拒絕了喬治的節目邀請,還拿走了賭金。
奧布萊恩認為葉子農的態度對喬治極不尊重,一心要給葉子農一點教訓。他從而暗中製造了事件,將葉子農推到了風口浪尖。
葉子農在早年的時候父母雙亡,他很小就開始獨自生活,14歲開始研究父母的信仰。在22年的研究裡,他認為只有信仰和思考是重要的,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無關緊要。所以與人相處中處處帶有稜角。
小說人物的葉子農和我們的聯繫在哪裡?
葉子農是豆豆在小說《天幕紅塵》中的一個角色,但是一個角色的性格對他在小說裡的走向是有影響的。
我們的人生不像小說一樣直觀,能看到結局,但是在《63UP》這部紀錄片裡,很直觀的闡述了每個人的發展脈絡和他性格有著密切的關係。
《63UP》這部紀錄片耗費了半個世紀,經過了54個年頭。如果說小說是人生的縮影和升級,那麼這部紀錄片就是一部被無限闊展的小說。裡面記錄了14個孩子的從1964年至今的人生軌跡。
這14個孩子每過7年會現身接受採訪,有的至今生活得很好,有的孩子已經流落街頭,臉劇組也找不到人。
在這些受訪者裡,有人成功是因為從小教育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的影響,去除這些外在因素,有另一個影響他們的因素就是性格。
公認階層出生的3姐妹中的蘇,因家庭原因沒有上過大學,她早早的工作。35歲,蘇離婚,帶著2個孩子。
她一邊帶著孩子,一邊工作。在42歲時,蘇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作協助課程管理工作。
影片中的蘇一直都笑得最開始的一個。有人說和艱難和解的人才能被生活溫柔對待,蘇就是這樣,從她的笑容裡,能感受到她的平和。即使出生平平,沒有上過大學,也離了婚,帶著孩子工作苦難重重,這些挫折也沒有打掉她的逾越。
面對性格中的缺陷,補救辦法是什麼?
「你以為別人成功了,照搬過來也會成功,這就危險了」
借用《天幕紅塵》裡的話,對於我們自身的不足,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清自身條件的可能。看清自己的不足,慢慢的改變。而不是看著別人所為,照著去做。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周圍的人不同,自身的條件也不同,一味看著別人,反而找不到自己該改善的方向。
有時候在工作中我們難免會有爭執,一股腦說出的話事後想來會後悔不已。這樣的人我們會說他是直腸子,性子急,卻難免得罪了人自己不自知。
有一個建議就是每天睡覺之前想想一天的事。把一天裡印象最深的事記錄下來,如果是有爭執,寫下起因和過程,對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進行總結。
每天一點的改變,我們一定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從自己到更好的自己,這個過程,有無限的可能。
性格決定命運,只是最初的性格,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自知,改進。相信離更好的自己也不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