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有千面,面面具萬象,唯笑意不變。
在壽山石界,雕刻彌勒者眾,但能真正雕刻出彌勒的靈魂和特色的,還在少數。
許永祥便是其中一位。有鑑賞家曾大加讚嘆:我能從眾多作品中一眼便認出哪個是許永祥刻的。
「永祥」彌勒,吉祥快樂
第一眼見到「永祥」彌勒,便想到了治癒這個詞。擺在面前的彌勒,或站、或立、或臥,無論是何種形態,眉眼中總是充滿了樂觀喜樂。
他所創作的彌勒作品,肚圓似鼓、面如滿月、周身弧度圓渾舒緩露大面光塊,細節精細到腳趾圓潤如珠,業內將他的彌勒雕刻技法總結為「三圓刀法」,頭圓、肚圓、身圓。
許永祥在汲取傳統彌勒造像範式優點的同時,以個人化的視角,在細微之處出新意,褪去了宗教的神秘色彩,寓神性於人性,將彌勒「胖和尚」世俗化形象意趣盡顯,藝術感染力延伸至石頭之外。
許永祥的作品中,還有不少彌勒周圍圍繞著歡樂孩童的畫面,一位大學教授看了,忍不住感嘆,「讓人第一眼看到就十分歡喜。」這是一種以場景反襯主題,獨到而充滿意趣的「另闢蹊徑」。
許永祥在雕刻彌勒時,選材極為嚴格,「必須是飽滿的石頭,沒有雜質。」除了對用料嚴苛之外,他對材料的捨棄也「夠狠」,如果在雕刻的過程中發現有一條瑕疵,就會將石料一直往下壓,甚至有時候,一件成品會比原材料要少上三分之一。
許永祥一方面在設計理念上仍遵循傳統風貌,在繼承「依形就勢」、「借色取巧」等傳統雕刻技法的同時,又注重準確嚴謹的布局、層次豐富的韻味以及傳神生動的體態。
另一方面,在風格上,許永祥一直追求作品能「入眼、入心、入行」,讓彌勒的笑容和肢體語言都顯示出一種互動性。這種畫外之境,讓彌勒和玩家之間仿佛有了溝通,勾勒出喜樂祥福的煙火氣,令人心神俱爽。
談及為何偏愛雕刻彌勒,許永祥自帶三分笑意的臉上,露出兩個酒窩,竟與桌上開懷暢笑的彌勒有些重疊起來,「彌勒的形象不僅是歡樂、祥和的象徵,所蘊含的樂觀和包容,更是感染了人們的價值觀。」
業精於勤,多看、多思、多學
30年前,許永祥來福州求學,機緣巧合之下由接觸壽山石篆刻引發興趣入行,受啟蒙於林聖旺、林大香兩位先生。先生的治學嚴謹,再加上自己的一股學習衝勁,3年時間裡,他掌握了傳統雕刻的基本技法。
此後,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美術功底和雕刻造型能力,許永祥跟隨王銓俤先生學習素描、泥塑、造型等構圖和造型技巧。他在工藝美術的基礎上,知道了如何更好地表達、概括,以及推敲形體結構的空間變化。
2017年,許永祥的壽山芙蓉石雕刻作品《妙法空有》在十大新銳雕刻青年評選活動中大放異彩,他的刀路營造出的效果更為從容,線條平和流暢如立體國畫,強調更多的是人物的開相、人體的輪廓和衣紋線條,將作品中隨緣自牧的精氣神都「託舉」了起來。
儘管已入行多年,但對於學習,許永祥始終攢著一股不知足的勁,憑藉這股勁,他在壽山石創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在一次參賽中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葉子賢先生結識,而後拜其為師。
葉子賢先生的雕刻作品高度寫實,在細節刻畫上尤其用心,牙齒、瞳孔都處理得一絲不苟。許永祥在老師那裡學到的不僅僅是雕刻技藝,還有一份對於雕刻事業的純粹和崇敬。
羅勒羅蘭曾說過,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高出生活的這個部分就是藝術家自身對創作的思考,而作品中的韻味大概也來源於此,轉化為某一個靈感席捲而來。
多年來,許永祥經常跑博物館、展覽現場、拍賣會現場,通過觀察感悟學習歷代大師的經典作品,提高審美,並臨摹摸索,錘鍊自己的雕刻技藝。有時,他為了能將一件古物仿刻到位,經常來來回回往返展館數次。
匠心獨運,「創新「路上初心不變
許永祥在家裡隔了一個不大的工作間,平時創作構思都在這裡。時常有資深藏家帶著石頭慕名而來,問他意見或求取雕刻。
工作檯上擺放著許永祥正在雕刻中的觀音作品。事實上,許永祥的雕刻題材很多,羅漢、觀音、仕女、古獸把玩件等各種題材均有,根據每塊石頭的特點來選擇題材。「要用心對待每一件作品。」許永祥時刻這樣提醒自己。
有時,他會在下刀前先用泥塑打個胚,布局、構思,待作品走向有了大致的雛形後,再搬到石頭上來。正是因為這種嚴謹的創作態度,仔細看他的作品,線條感、空間感,抽象和具象之間的轉化,以及東方意趣呼之欲出。
櫥窗裡的石雕作品,它們的氣韻如此靜謐祥和,仿佛沾染了文人案頭的墨韻,它們的風格又如此鮮明獨特,一眼可識,存在於方寸之間,卻超脫了凡俗,在精微中透露出數不盡的意趣,最為根本的仍是傳統氣韻。
很多人在「創新」的路上迷失初心的時候,許永祥始終保留著福州傳統壽山石雕的味道,「唯有歷經長時間的準備和積累,而後才能順勢而為,大有作為。」好的作品並不是一蹴即就的,許永祥深諳其道,他在越來越快追求速度的時代慢了下來。
許永祥,擅刻圓雕人物、古獸把玩件。現為福州壽山石鑑定中心特聘雕刻師、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榮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福州市工藝美術二級名藝人,壽山石界新銳雕刻青年等榮譽稱號。
獲獎情況(部分):
2016年12月,作品《抓獅》被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收藏;
2017年4月,作品《機會如球》獲第九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豔杯」銅獎;
2017年5月,作品《妙法空有》獲第二屆「匠心神韻」中國壽山石雕青年創作大賽優秀作品;
2017年10月,作品《其樂融融》獲第三屆寶玉石雕刻作品"神藝杯"大賽銀獎;
2018年8月,作品《三酸圖》獲第十四屆中國國石雕刻藝術展金獎;
2018年10月,作品《皆大歡喜》獲第十四屆中國國石雕刻藝術展金獎;
2019年,套件作品《妙法空有》獲「玉汝於成 實至名歸」福建省玉石雕精品展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