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延巳的這首詞並不出名,但人物刻畫栩栩如生,讀之使人久久不忘

2021-01-13 玄蕭說詩詞

自古以來寫相思的詩詞就數不勝數,比如說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又比如說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再比如說李白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馮延巳的這首《長相思》也寫了相思,雖然它並不知名,但是它卻刻畫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外表柔弱,內心深處卻激蕩著極為熱烈奔放感情的女子形象,讀完之後,使人久久不忘。

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閒庭花影移。憶歸期,數歸期。夢見雖多相見稀,相逢知幾時?

這一首詞寫閨中情感。

開頭一句「紅滿枝,綠滿枝」點明了時令正是春季,還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季。在這裡作者首先就用「紅」和「綠」這兩種鮮亮的顏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賞心悅目的春景圖。

按照我們的邏輯順序接下來一般會描寫自己是如何賞春,可以詞人並沒有順理成章地接著描寫如何賞春,而是出人意料地筆鋒一轉,把焦點由室外轉入了室內,由寫景轉為了寫人,「宿雨厭厭睡起遲」,這一句筆調十分的平淡,看上去是若不經意、漫不經心,只是敘事,交代了主人公因為夜裡有雨進而導致精神不振,因此遲起了。

其實我們不難從中揣摩出一點人物的情況:主人公的心情並沒有因為受到室外大好春光的感染而變得好起來,反而還是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顯得鬱鬱寡歡。

接下來,應該是要交代主人公「厭厭」、「睡起遲」的原因了吧?可是作者並未按照常人的思維來點破原因,反而是再次一轉筆鋒,又由室內轉向了室外,又由人轉向了寫景:「閒庭花影移」。

這一句描寫了庭院的幽寂,以及時光轉移的自然景象,卻與開頭之景不同,其中不止有景物的描寫,更是在寫景中表露了景中有人。詞人也正是通過人物在悄無聲息、寂寥無聲的「閒庭」中看到「花移影」的活動來表現主人公的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的情感。

與同一類型的題材相比較,這裡的筆調顯得十分的與眾不同。它與李清照《醉花陰》裡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有異曲同工之妙,李清照直接點出了「愁」,而這首詞卻沒有,於是乎顯得更加的含蓄委婉。

同時,又與開頭「紅滿枝,綠滿枝」的熱鬧形成了鮮明而又強烈的對比,更加透露出了主人公的悽涼心境,既是對上一句人物描寫的深化,又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內心的愁緒難解。就這樣,幾經轉折,上片雖然沒寫一個「愁」字,卻無不透露出主人公的憂愁和怨恨,更是刻畫出了一個在一片大好春光中依舊愁苦寂寞的人物形象。

下片點明了主人公愁悶的原因,原來是對久別不歸之人的思念。「憶歸期,數歸期」包含了主人公對遠人的相思眷戀之情。「憶歸期」中的一個「憶」字寫出了主人公回憶起自己思念的那人離開時與自己約定好的歸來日子;「數歸期」中的「數」字寫出了主人公在計算離遠人歸來還剩下多少日子。離歸期越近,這「憶」和「數」的衝動就越頻繁。歸期有定卻未歸,所以「數」一字又透露出來了主人公對那人的深情痴態。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主人公就夢到了那人,但是「夢見雖多相見稀」。一個「多」字足以證明主人公思念時間之長,白天思念不夠,夜裡做夢也要思念。夢裡見到那人的日子很多,相比之下,真正相見的日子就會少。依舊是「會少離多」,想到這些愈發不能忍受,於是思念盼歸之情就愈發濃烈。

可是這約定好的「歸期」到底是準還是不準呢?主人公也更加不敢確定了,在一次又一次夢見那人醒來卻失望的情況下,主人公的信心越來越少,最終發出了「相逢知幾時」的感慨。至此,詞已到了末尾,卻給人留下了「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受。不得不讚嘆一句詞人的水平之高!

詞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寫景可見詞人手法之細膩,含而不露;下片明白曉暢,直抒胸臆。上下片均以疊字起句,遙相呼應,所用手法更是相反相成,一個寫人物的外在行為,一個寫人物的內心情感,生動形象刻畫出了一個外在柔弱、內心卻擁有極其熱烈奔放情感的人物形象。這首詞並不出名,但是憑藉其人物形象卻讓人讀後久久難忘!你覺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清平樂》除了熱播劇,也有清雅詞:南唐馮延巳《清平樂》賞析
    其中南唐詞人馮延巳的的《清平樂》也是不可多得佳作。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馮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人(江蘇揚州),他自幼跟隨李璟,官至同平章事。史稱馮延巳「有辭學,多伎藝」,「工詩詞」,「雖貴且老不廢」。他不僅是南唐詞壇存詞做多的一個,在五代詞人中也是一位大家。
  • 朱敦儒的這首詞,寫出了暮年感觸的人情冷暖,年歲不到讀不懂
    比如張謂的那句「世人結交須黃金 黃金不多交不深」,可謂一語中的,寫盡世態炎涼。除了那一句之外,杜甫也有過類似的詩作。不過我們今天來看下宋人朱敦儒的一首詞。這首詞寫出了詞人暮年感觸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首詞有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韻味,如果年歲不到,是讀不懂的。且看: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
  • 李清照最優美的六首詩詞,一生至少讀一次
    而這首詞卻別出心裁,改押入聲韻,並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悽厲,最終,這首《聲聲慢》成為了詩詞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慢詞之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 秦觀寫的這首《滿庭芳》,情真意切,讓人感受到物是人非的惆悵
    秦觀的一生,寫過很多經典詞作,有描寫男女相思之情的佳作,也有感傷自己坎坷一生的名篇。他的詞風秀麗清婉,具有獨特的審美境界,是當時婉約詞的代表人物之一。 秦觀在這首詞的結尾寫道「寂寞下蕪城」,古時的揚州城又叫蕪城,由此可見,這首詞應該是秦觀在揚州城所作。 秦觀來揚州的時候,正是一個暮春時節。此時天剛剛破曉,一場驟雨過後,雲霧散盡,一切都顯得那麼清新,真是天從人願,一番美景不可辜負,此時正是外出遊玩的好時節。
  • 從相見歡到虞美人,你最喜歡李煜哪首詞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首詞的意思是:孤獨的人默默無語,獨自一人緩緩登上西樓。
  • 栩栩如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清 吳趼人《發財秘訣》:「那個人做得才和棗核般大,頭便像一顆綠豆,手便像兩粒芝麻,卻做得鬚眉欲活,栩栩如生。」近義詞有:呼之欲出、活龍活現、有血有肉,反義詞有: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死氣沉沉,栩栩如生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辛棄疾的這首詞,雖寫的是愁,卻滿篇充滿著想像,經典至極
    同時,在他們的筆下,對於愁苦心緒的書寫,也大不相同。在李清照的詞作當中,愁是「載不動許多愁」;對於南唐後主李煜來講,愁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對於辛棄疾而言,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那,在這兒,我們提到了辛棄疾,就說說他的另一首,關於「愁」的詞作,《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在寫「愁」方面,其實跟前面我們提到的那些,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裡面處處充滿了想像。
  • 辛棄疾「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的一首純美詞作,多讀幾遍能美醉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不僅描寫了自然風光之美,而且描寫了人文之美,讀來趣味非常,令人回味無窮。多讀幾遍,感覺整個心靈都為之起舞。凝練文字概括的自然之美上片頭二句,寫作者在山道中奔馬的情景。辛棄疾驅馬在山道上從眾多的柳樹邊飛馳而過,柳枝上的露水,便都沾落在了作者的身上,衣衫因此變得重了起來。
  • 辛棄疾最輕快的一首詞,充滿祥和喜樂之氣,讓人羨慕嚮往!
    辛棄疾是著名的愛國詞人,其詞大多抒發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壯志難酬的感慨,讓人讀來倍感沉重。但在詞人閒居江西信州期間,也寫下一部分表現農村悠閒生活的作品。比如《清平樂·村居》中就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生活充滿清平樂·村居宋代:辛棄疾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詞人帶著醉意走在鄉間,鄉間的風景是多麼美好啊:屋簷低矮,溪水邊草色青青。「草色青」說明春天已到,正是農忙時節。
  • 李清照這首詞,向丈夫撒嬌有多妙,讀罷才知道
    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唐詩宋詞,都不缺少才子佳人。像是我們熟知的蘇軾、李白、杜甫等,這幾位要是問他們的學問誰人最好,估計一千個人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們所留下來的作品,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後人幾經品讀依舊覺得其中儘是滋味。
  • 欣賞中國和田玉雕大師作品,精雕細琢栩栩如生,讓人心馳神往
    【望穿秋水】和田玉煙紫,玉質溫潤細膩,煙紫氤氳流轉,採用陰雕工藝,雙面雕刻,精雕山水之景,畫面簡潔寧靜,意境祥和,意蘊悠悠,寥寥幾筆勾勒一副悠然閒適的山水圖,不由得讓人心馳神往。【喜上眉梢】新疆和田玉籽料,脂粉老熟料,俏皮巧雕,玉質油潤細膩,毛孔清晰可見,如凝練的脂粉般,特細高脂的老料,由內而外盈溢著光滑細膩,蘇工精雕,刻畫細緻入微,線條流暢,生動形象。 【玉伴一生】新疆和田玉,白度一級,質地溫潤細膩,均勻一致,打磨圓珠品相端正。顆顆精心甄選,瑩亮順滑。
  • 張先半路與才女一見鍾情,回家後失魂落魄寫下這首詞,句句有水平
    明明是個才氣縱橫的文人,卻偏偏因多情而出名,蘇軾的一句「一樹梨花壓海棠」讓張先為許多人所熟知,卻總是忽略了他在詞壇的地位。《石林詩話》用這9個字概括了張先的文筆:「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張先的婉約詞在當時影響很大,人稱「張三影」。
  • 朱敦儒的這首詞寫得很深刻,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那宋詞裡有哲理的詞作可謂是比比皆是,例如朱敦儒的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詞人也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以及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詞中,從而也令這首詞,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別致,讀來更是令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宋代:朱敦儒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 P大的《殺破狼》,精巧布局環環相扣,但人物刻畫有些臉譜化
    小說主線很清晰,主角長庚將一個看似有些大廈將傾的國家扶上正路的故事,小說整體風格很贊,在融合了長庚烏爾骨之毒與顧昀耳目之疾兩條矛盾暗線後,又給我們設置了一個明線,既北蠻十八部與西洋入侵,小說用十年的跨度期完美的將這一故事呈現給我們,波瀾壯闊中能有一種波詭雲泥的感覺,場景看似宏大,但細節填充的很到位,沒有一絲拖沓之感。
  • 這首詞是柳永的巔峰之作,被蘇東坡讚譽「不減唐人高處」
    這等讚譽是毫不為過的,自柳永以來,北宋凡填詞之人必學柳永。乃至蘇東坡作出他的第一首豪放詞時都曾說: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可見這「柳七郎風味」已成當時詞中之範。下面這首詞便是柳永的巔峰作品之一,曾被蘇東坡讚譽「不見唐人高處」: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 李清照膾炙人口之作,清新慵懶,讀之沁人心脾,口齒留香
    大熱古裝連續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所謂萬人空巷,劇情緊湊不拖沓冗長,服裝精細再現北宋百姓的生活風貌,特別是主題曲《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令用現代音樂風格演繹,使「明蘭」這一角色鮮明立體,獲得的好評如潮。可知本劇名是南宋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
  • 怎麼讓你筆下的人物像Mr.Darcy一樣栩栩如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寫作輔導>正文怎麼讓你筆下的人物像Mr.Darcy一樣栩栩如生? 2017-08-04 16:4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人物描寫」   His friend Mr.
  • 先進典型人物——用實例刻畫人物
    這篇文章是從第三方的角度寫的,用真實的人物事例刻畫了人物形象,希望能讓大家有所借鑑。大多數人淺顯的把雷鋒精神理解為助人為樂和勤儉節約,其實周總理早把雷鋒精神給我們全面而精闢地概括了:「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志」。
  • 李煜這首亡國之作,最後一句可比名篇《虞美人》,令人讀之動容
    這首詞是作者李煜被賜予毒酒,被毒死前的著作。從這首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亡國之君李煜的無奈與落寞。李煜的《虞美人》是借景抒情,來表達詞人悽涼無可奈何的心境,以及對亡故國的思念,感慨物是人非。除了《虞美人》這首詞外,李煜還有一首水平極高的詩詞,僅開篇數字,就讓人讚嘆,這首詞便是《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 元好問最純真的臨江仙,末二句與李白、蘇軾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兩段歡聚的時光,元好問十分珍惜和懷念,當他在1238年,從山東到濟源(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時,回憶起那段時光,於是寫下了下面這首膾炙人口的《臨江仙》詞作。元好問的這首詞,上片主要寫景,下片主要言情,既表現了歡聚時的美好,有寫出了離別後的思念和惆悵之情,筆調清新可愛,以景寫情,因景抒懷,感情充沛,尤其是結尾句,將兩人的深厚友誼推到了高潮,當真是一首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