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檯燈光是溝通觀眾和演員之間的視覺橋梁,使觀眾能清晰地看見舞臺上演員的表演和景物形象。那麼舞檯燈光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演出完美進行,一定要給觀眾舒適的視覺環境,不讓人眼睛有疲勞感。舞檯燈光將貫穿於過去、現在、未來,是舞臺演出的根本任務。接下來就用十四張圖,分析舞檯燈位以及布光情況。
面光
自觀眾席頂部正面投向舞臺的光。
臺上人物和景物受光面積較大、較勻稱,近似自然光。多用於基本照明和底色光。其光效易平淡。
側光
自臺內兩側投射的光 (橋光、流動光)。
可突出人物、景物側面的輪廊 ,增強明暗對比和立體感。低矮的側光,易形成演員彼此遮擋的光影。
逆光
自舞臺逆方向投射的光。
勾劃人物和景物的外輪廊,區分主體與背景,增強立體感。顯示景物的透明感和質感。有時作為光源光。
頂光
自舞臺上方投向舞臺中。
後區的光(懸掛於渡橋或吊杆上的數道頂排聚光、頂排泛光)。用於舞臺中後區照明銜接面光,表現投景光,並用於定點光。
耳光
自臺口外兩側斜投舞臺的光。
分上下數層,常用於主光方位顯示光源。增強人物和景物的立體感,補充面光的照明。
天地排光
自天排、地排投向天幕的光。
顯示天幕的光色及變化,渲染畫幕或底幕的光色。展現舞臺畫面中人物和景物的剪影效果。
追光
自觀眾席後方或其它需用的方位,用追光投射的光。
跟蹤演員的表演,引導和集中觀從的視線,突出主要人 物或景物。
光位組合
面光、側逆光、定點光 。
在舞臺前後區普遍照射的基礎上,用定點光突出被攝物體。形成既有一般照明,又凸現重點的主次分明的畫 面。
光色組合
側逆光、面光以暖色光照射物體正面,用側逆光勾劃景物的邊界。使畫面具有裝飾性和靈空感。
光位組合
右耳光、右側光、流動光等。在黑暗的背景襯託下,以右耳光橙紅光與右側方藍紫光形成對比。使畫面冷暖反差加強。
光位組合
左柱光、耳光、左側光、流動光等多方位投射。以黃色光作為主,以橙色光為輔。
光色組合
運近似色組合投射是經常運用的方式。在舞臺演區和天幕上,投射明度不同的冷光,令舞臺演區的人物和景物清新、寧靜。
純度組合
舞臺上經常會用光色相互衝淡組合,形成純度的差別。天幕光常常分組配合使用,降低純度,和演區光配合使用。
冷暖組合
暖色和冷色組合使用。並調配它們的比例,令舞臺上協 調中產生對比,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