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二月十二日電 題:求籤容易解籤難
中新社記者張傳熙
「窮算命,富燒香」,由來已久的這一中華民俗,在商品競爭酷烈、人的命運起伏多變的香港更是根深蒂固。在港人平常生活中,尤其是逢年過節,到廟裡燒香求籤的人無數,黃大仙廟常年香火不斷,車公廟開年人龍鎖門就是生動的寫照。
港人篤信運氣之說,談彩論馬更是開口閉口手氣如何。在黃大仙廟、在大嶼山佛堂虔誠叩頭跪拜的人群中,十有九八會順帶求籤,憑藉玄詩一首預卜未來。黃大仙廟一隅有一條布滿大小檔口的算命街,遠近聞名,這裡一年四季,解籤生意非常不錯,解籤一頁收費港幣二十,不少術士就蒙受大仙的「恩賜」,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
這種因襲的文化傳統,在港人內心深植,一代傳至一代。普通人家談婚論嫁、開張營業、求學求職,少不了要到廟裡許願求籤,甚者地方官員們也要尊重民俗,到廟裡許願求籤。這是香港有趣的地方特色之一。
籤詩,靈與不靈,眾說紛紜,箇中爭論有史以來從未間斷。說靈者,可羅列出一大堆事實去印證籤詩所言;說不靈者,也是說詞多多。靈與不靈,實際上只有求籤者知道,當然,那些靠解籤過日子的術士們更深了其中奧秘,因為同一首籤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社會學家對求籤行為做過研究,撇開靈於不靈之爭,專家們認為求籤對人的心理暗示非常強烈,對實際生活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點倒是值得善信們注意。誠惶誠恐之中俯伏在神靈的足下,求到「上上籤」,對求籤者無異於一貼精神的興奮劑,做起事也許會因此精神百倍,本來不走運或許也闖出鴻運;不幸求到「下下籤」者,則無異於遭當頭棒喝,內心瓜蒂難除,做起事來也許無精打採,即使有好的機遇,也可能在放棄抵抗的情緒左右之下讓機會悄悄溜走。
癸未年春節期間,一如以往,特區民政事務局的官員到廟裡求籤。今次何志平局長求得「凡事不吉」的下籤,籤文為「掛帆順水上揚州,半途頗耐浪打頭,實力撐持難寸進,落橈下(左巾右裡)水難流」。光看詩文,想必香港今年還要面對不少難關,有如逆水行舟,印證目前的經濟環境倒也有幾分貼切。
有趣的是人們對籤文的附會解釋。有人就以此大論特區政府過去幾年的不是,以印證「凡事不吉」之說。不過,求籤容易解籤難,這是行內規矩。依例,明年此時政府官員仍要到廟裡求籤,倘若求到的是「凡事皆吉」的上籤,人們又該去做何種解釋呢?籤者附會成份多多,太過在意並不可取。黃大仙廟裡的一些術士就非常高明,他們的解釋往往會留有一手,面對客人的往下深問,常常就以「大概如此」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