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看看《易經》是怎麼說

2021-01-09 綠水滴A

俗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我們往往強調了後者而忽略了前者。過分

強調後者的結果是有很多人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處世哲學。那麼是否真的

有天命存在呢?

事實是「天命」的的確確存在,而且也確實可以左右我們的人生。不管你是否承

認,他都是客觀存在,並支配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都什麼年代了,還講這些,這都是封建迷信,我就從來不信命,我只信科學。

我在這兒可以明確地說,這不是迷信,是科學。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初到歐洲,當他們剛剛走下飛機時,歐洲人很難分清

他們來自哪個國家,但是如果對方稍微了解一點中日文化,很快就會發現二人之

間的差別,從而區分開那位來自中國,那位來自日本。

一位離家多年的人,耄耋之年回到故鄉,看到許多陌生的面孔,雖然不認識,

但只要和他們說上幾句話,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就可以大致確定他是誰家的娃。

為什麼?

因為每個人的天命不同。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天命不同,張家人和李家人

的天命也不同。

天命,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不管是你是否承認,他都不會改變。

如果要強行改變,最後也只會落得邯鄲學步的結果。

《易經》中八卦分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就人的一生來看,先天八卦決定了天

命,後天八卦主要指一個人一生的經歷。

雖然天命只佔三分,但對人的一生來說並不少。

同在一個屋簷下,吃著相同的飯,喝著相同的水,但是最後的人生道路卻是截然

不同,如同一個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有差異,同在一個單位,工作結果完全不同。

除了那七分的打拼方式不同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天註定的那三分。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天命,無論你是否承認,他都會左右你的人生,這個天命就是

你的家庭出身。

我們的身上時時刻刻都會體現出自己的家族特色。體現出自己父輩們的影子。即

便有時刻意隱瞞,也會露出蛛絲馬跡,因為一個人的家族特色已經刻在骨子裡了,

想根除幾乎是不可能的。

一個家庭的人有自己的家族特色,一個地域的人有地域的色彩。

那麼天命是否可以更改?如果可以我們該怎麼辦?我將會在以後述說,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薦書|每個人此生都有自己的「天命」,你的又會是什麼?
    10歲那年他立志成為像若熱·亞馬多一樣的作家,儘管曾寫過很多作品,都無人問津,他仍然筆耕不輟。直到1993年,他46歲那年因《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火熱而聲名鵲起。他一直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在尋找「天命」的路上前行,從未停止腳步。
  • 易經:人有千算,天則一算!人到50,這3件事已是「天命不可違」
    「人有千算,天則一算」,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算盤,算計著自己的收益,進而算計著別人。千算萬算,人算不如天算;算來算去,算自己!《易經》共分作三部—《連山》、《歸藏》、《周易》,其中《連山》為《易經》之首,也是最早出現的易學作品,目前公認其出現時間為世界出現後的天皇氏時代。
  • 王陽明:了解自己的天命,保留自己的個性,才能激發每個人的潛能
    了解自己的天命,保留自己的個性,才能激發每個人的內在潛能。一個人只有了解自己的天性的時候,才能夠慢慢的激發自己的潛能。而很多人所做的總是錯誤的方式,總是泯滅一個人的天性。王陽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聖人之學,不是這等捆縛苦楚的,不是裝作道學的模樣。
  • 易經智慧:天命是什麼?孔子為何強調要「畏天命」?
    俗話說「天命難違」,關於「天命」這個話題,在《論語》中至少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為政》篇中,「五十而知天命」,另一次是在《季氏》篇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那麼什麼是天命呢?
  • 易經:人到50天命之年,若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
    易經:人到50天命之年,若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四條後路人到五十,就像這些成熟甘甜的櫻桃一樣,是美好的。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更要守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啊。《易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元氣騎士:聚能劍柄的天命武器,三選一,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
    元氣騎士:聚能劍柄的天命武器,三選一,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元氣騎士中武器的配件是非常多的,在地牢中有一些十分特殊的白武,在搭配上一些配件上就能夠成為十分強大的武器,甚至有著不弱於橙武以及紅武的存在。
  • 從《易經》到《梅花易數》,每個數字都有秘密!
    一切皆有定數!最近朋友圈裡很多人在轉發《周易》和數字能量的培訓課程,少則六七百,多則上萬,求學者依然趨之若鶩,畢竟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命理吉兇和命運走勢。其實,《易經》原本就包含「簡易」的含義,《易經》應該人人掌握,服務大眾的。
  • 《天命奇御》八卦系統介紹 參考易經六十四卦
    導 讀 《天命奇御》八卦不同於傳統的加點系統,除了人物屬性之外,還能組合出新特性、觸發特殊事件,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具體的介紹 卦象功能 八卦由最基本的幹、巽、
  • 《張其成講易經》:好命如何而來,順天命而為之
    從而才有周的天下。《封神演義》畢竟是小說,裡面的故事根據劇情而有所改變。司馬遷所著作的《報任安書》裡有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道出《易經》最初的來源。《易經》是本什麼樣的書?是佔卜的書,哲學的書,歷史的書,管理的書,養生的書,還是別的什麼書?張其成認為都不是,他認為《易經》是一本講天道的書,是一本天書,能夠改命的書。張其成為何這麼說?
  • 《易經》:人的潛能都是逼出來的,當你無路可走時,看看這4句話
    當下每天都有很多人崛起,很多人都知道如今成功不易,但仍有太多太多的人都在做著成功的美夢,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樣風光無限。然而,通往成功路上更多的是荊棘,每一個成功的人幾乎都曾經經歷過無路可走的困局。《易經》:人的潛能都是逼出來的,當你無路可走時,看看這4句話沒學《易經》以前,我是個腦袋不開竅的人,農村出來的,一年到頭,上班打卡,拿死工資,沒有自信。
  • 《易經》: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
    《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群經之首,包含著大智慧。《易經》把人與自然看作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能夠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是一部預測人或事物發展規律的哲學理論書籍。對照《易經》中的內容,我們會發現:大富大貴的人,往往都有這5種特徵。一個人能否大吉大利,參照這5點就可以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如果你學習易經對自己有什麼變化?
    我想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易經》最大的作用不僅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易經》就像是一部做人做事的人生手冊、行動指南。《易經》認為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能違背天道,「人在做,天在看」,所以按照天道來做就吉,不按照天道來做就兇。我不知道各位看過《易經》這本書沒有,能看得懂嗎?很多人回答,看過,但看不懂。但是《易經》這本書裡有兩個字你肯定看得懂,哪兩個字?
  • 《易經》透露出真相:往往身上有這三個特徵的人,都將會一事無成
    這在《易經》中提到,一個人想要成功,必定會遇到這三個挫折,只要熬過去就會迎來好運,人生變得順風順水。第一個挫折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人最可悲的並不是失敗的人。因為失敗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做人最可悲的是那些迷茫、不思進取的人。他們始終不明白自己要什麼,找不到明確的人生方向,導致這一生碌碌無為,活得十分渾渾噩噩。
  • 人命由天定,天命可以改——學習易經心得
    庚寅年癸未月時,我師從西山易人學習易經,在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自己的身心也時刻在經受著洗禮,內心被祖聖先賢深邃的智慧所折服,把這一年所學到的內容整理一下,因此再這個時節寫下的隨筆算是對天地、老師、祖聖先賢表達一份敬意和尊重。第一點:對世界的認識。
  • 人一輩子賺多少錢,真的是命中注定嗎?看看《易經》中是怎麼說的
    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往今來,很多人都認為,人一輩子能賺多少錢,都是命中注定的,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人的一生中總會遭遇很多困難和失敗,很多人在失敗之後都會變得心灰意冷,開始選擇逃避和退縮,像「人一輩子賺多少錢是命中注定的」這樣的話,只不過是他們逃避現實的藉口。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徵,看看你屬於哪一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徵,不同的人格特徵造成了不同的性格,有些人開朗大方,有些人內向,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格特徵。現在,我就帶大家來看看九型人格是怎麼一回事。先給大家看一張圖:這張圖就是九型人格的九種類型。
  • 易經:「走運之前,必有徵兆」,當身邊有這2件「怪事」,恭喜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了幾千年盛久不衰,蘊含的都是古人的智慧。《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有很多不熟悉它的人都會認為它是一本佔卜術,其實不然。古人曾這樣評價《易經》:「包羅萬象,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這是在所難免的。人生本就是如此,充滿坎坷與崎嶇。
  • 《易經》提醒: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
    《易經》的現狀,是魚目混珠,有少數人精通,有一部分人沉迷,大部分人看不懂。甚至有些人的心態是,拜個師傅,學點技術,然後給別人算命,半懂半猜地忽悠,靠這個賺錢。這種現實狀況,導致有的人推崇《易經》,有的人批判《易經》,各有依據。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盡人事而聽天命」
    曾國藩認為,儘自己的努力獲得所知,這就是性;將自己所不知者聽其於天,這就是命。《易·繫辭》中有這麼幾句話:「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這八句,說的是盡性。即:龍蛇之類,嚴冬酷寒的時候在土洞裡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專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義理,到達神而化之的境界,則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學以致用了。
  • 易經:要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要重塑新的信念觀點!值得你看!
    這類現實情況,造成 有些人推崇《易經》,有些人批判《易經》,都有根據。實際上,人類祖先,並不是西方科學家說的那樣原始,尤其是華夏民族,一些很先進的文化傳承,從上古時代流傳下來,《易經》、《黃帝內經》便是在其中一些小小的真實寫照。